唐朝李泰简介(唐朝李泰为什么被下狱)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6:15:01 浏览
1、唐朝李泰为什么被下狱

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向李世民撒娇说:“父皇若立我为太子,我死后定杀了儿子,传位给弟弟晋王。”李世民大吃一惊,许久道:“如此甚好。”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兄长李建成登上皇位。为了避免历史重演,李世民登基的同时,早早将八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但事与愿违,贞观后期还是引发了一场夺嫡d争。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从小聪慧过人,加上李世民的有意培养,李承乾在学业和政务见习的表现可圈可点,让李世民很满意。如无意外,李承乾稳稳地当好太子,也将顺利当上皇帝,偏偏他爱作。大约贞观十年,李承乾患了脚疾瘸了,从此性情大变。人前还是一副贤明的储君模样,背后却沉迷声色犬马。甚至圈养乐童,迷恋少数民族文化。经常在府中玩角色扮演,生动处声泪俱下。李承乾的出格行为,引起朝中大臣的不安,纷纷苦口婆心规劝他。李承乾很不耐烦,一怒之下,竟派人刺杀进谏大臣,宣称:“我将为天子,欢情纵欲有什么错,有进谏者就杀了,杀个几百人,肯定没人再敢说。”李承乾的所作所为,让李世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为和长孙皇后的情分,李世民对这个长子寄托了厚望。就算李承乾越走越偏,他也下不了决心废除太子。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发妻,也是李承乾的生母。她贤良淑德,拥护李世民登基有功,深得李世民的爱戴。爱屋及乌,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所出的三儿四女都宠爱有加。但李承乾越离谱,有一个人就越高兴。他就是李承乾的同母弟弟,魏王李泰。李泰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相当宠爱。因李泰体胖,李世民怕他累了,就许他坐小轿子入宫。因李泰在文学方面特出,就许他在府中设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还拨了丰厚的经费。种种宠爱对比太子,有过无不及。这也许是李世民作为一名父亲的亲情流露,但在魏征等贤臣看来,储君不稳,是危险的信号。但李世民对群臣的劝谏不仅不听,还急了眼,训斥道:“你们都瞧不起李泰是不是?他才华横溢,我宠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错。”李泰也不是等闲之辈,短短几年,就建立了拥护他的魏王d。面对储君之位,魏王d蠢蠢欲动。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摇摇欲坠,加上李世民处死了他同住同卧的乐童称心。他早把父皇的一番苦心抛之脑后,联合开国功臣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准备发起反叛。但李承乾来不及发动计划,就被人告发了。李世民痛心疾首,他对着这个寄予厚望的长子问:“你就这么迫不及待了吗?”终,李世民还是舍不得处死李承乾,只是将他贬为庶民,囚禁起来。这对比历史上反叛者动则杀戮来说,这处罚相当仁慈了。李承乾出局了。李泰则抓住机会,天天入宫侍奉父皇,比任何时候都孝顺殷勤。在李世民看来,李泰是自己宠爱的嫡出次子,论才能、年龄和出身,似乎是好的选择。他在和核心大臣讨论储君之选时,也意有所指。李泰心中暗喜,储君之位唾手可得。但急不可耐的他,走出了一步臭棋。李泰在一次入宫,顺势扑到李世民怀中撒娇,许诺道:“如果父皇立我为太子,在我百年之后,一定把我的儿子杀了,让位给弟弟晋王。”李世民心中咯噔一下,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地说:“如此甚好。”李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此时他才十六岁,性格温和,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李泰能说出这番话,证明他根本没把这个弟弟放在眼里。背地里,李泰威胁李治说:“小心你的脑袋。”李治吓得面不轻,天天忧心忡忡。在李世民的追问下,李治把李泰的话原封不动转述给父皇听。而恰恰是这番话,让李世民在左右为难的时候下定了决心,放弃魏王李泰。连自己儿子都敢杀的李泰,怎么会放过兄长李承乾和弟弟李治呢?随后的一次朝会,李世民留下房玄龄、长孙无忌等核心大臣商议立太子之事,在长孙无忌的紧问下,他不得不做了决定:“我打算立晋王李治。”大唐新太子的人选就此敲定。争得死来活去的李承乾和李泰,都无缘储君之位。反而是忠厚柔弱的晋王李治,成了后的赢家。同一天,李世民传召魏王李泰入宫。李泰意识到此行凶多吉少,带了几百个随从骑兵壮胆,来到永安门。但这只不过是无谓的挣扎,李泰随即被软禁并降爵,贬出长安。后世对李世民立储褒贬不一,评价他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根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三》记载,李世民的理由是:“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为了维持大局稳定,李承乾的铤而走险,李泰的处心积虑都不可取,倒不如李治的仁厚有优势。这是李世民作为一名父亲,为保全三个儿子的权衡之举吧。#唐朝李泰简介#

2、唐朝李泰的小说

公元643年,魏王李泰扑到李世民的怀里说:“父皇,如果我将来当了皇上,一定把我儿子杀掉,把皇位传给三弟。”李世民很欣慰,褚遂良却给他当场泼了一盆冷水:“陛下,这话你也信?”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一母同胞,皆是长孙皇后所出。虽然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后就被立为太子,但在这三个儿子中,李世民喜欢的当属次子李泰。李泰从小聪慧,爱好文学与书法,小小年纪就满腹经纶,其造诣人所能及。而且他能说会道,很会讨李世民的欢心,李世民一高兴就会给他很多赏赐。到了李泰九岁,李世民封他为越王,封地多达22州,与他同期被封的皇子李恪却只有8州,李世民的偏心程度可见一斑。李泰成年后被封为魏王,按照规定,他必须前往封地赴任。可是李世民实在舍不得李泰,于是破例让他留在京城。李泰长得膀大腰圆,李世民不仅不劝他管理身体,反而怕他累着,准许他乘轿到朝堂门口。每当李世民外出游幸时,总是要带上李泰,万一无法同行,李世民每天都会给他飞鸽传书,关心地问长问短,其他皇子只有羡慕的份。后来,李世民命李泰主编《括地志》,李泰不负所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世民高兴,赏赐他大量的财物,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褚遂良不满,上奏李世民说嫡庶有别(只有长子被称为嫡子,其他都为庶子),千万不能乱了礼制。李世民很同意他的话,但是并没有减少对李泰的赏赐,而是提高了太子的开支限制。李世民毫无节制的宠爱让李泰不由生出一种错觉——只要大哥不在了,太子的位置就一定是自己的。于是李泰开始与人密谋,想方设法夺得太子之位。看到李世民对李泰这么器重,李承乾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当年他也曾是李世民的骄傲,可自从患了足疾,一切都变了。父皇还会让一个瘸子继承皇位吗?他会不会把我废掉,改立弟弟为太子?李承乾开始每天疑神疑鬼,惶恐不安。在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李承乾逐渐丧失斗志,彻底沉沦了。他经常在宫内饮酒作乐,还爱上一个容貌俊美的男子。李世民听说后生气,下令将这个男子处死。李承乾哭得撕心裂肺,在心中对李世民更加不满。公元643年,李承乾深感危机逼近,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派人刺杀李泰。刺杀失败后,李承乾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能效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幽禁在别室。李承乾来这么一出自掘坟墓,可把李泰乐坏了,他三天两头往宫里跑,名义上是去安慰李世民,实则是想探探他的口风。终于有一次,李世民问李泰:“青雀(李泰的小字),朕有意立你为储君,你有什么想法?”李泰掩饰住内心的喜悦,他扑在李世民怀里,信誓旦旦地说:“父皇,如果我将来当了皇上,在我去世前会杀死我的儿子,然后把皇位传给三弟。”李世民听后很是欣慰。第二天,李世民召集众大臣,透露想要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并将李泰说的话告诉他们。褚遂良站出来说:“陛下,魏王的话不可信,您想想儿子和弟弟谁更亲?如果他连儿子都敢杀,又怎么会善待弟弟呢?”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李世民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兄弟残杀,听褚遂良这么一说,李泰即位后很有可能会对李承乾和李治下手,为了他们三个都能活,看来只有立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了。终,李世民把李承乾贬为庶人,流放黔州,李泰降为顺阳郡王,迁往均州。在这场夺嫡之争中,什么都没有做的李治反而成了大赢家。好在李治心地善良,登基之后没有难为两个哥哥,让他们活到自然死亡。李承乾从李世民登基开始就被册立为太子,12岁开始监国,本来可以继承皇位,但是他疑心太重,总是害怕自己被废,结果走上了不归路。其实,李世民从来都没有想过重立太子,为了让李承乾安心,他甚至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只可惜李承乾没有看出李世民的良苦用心。李泰作为李世民疼爱的儿子,千不该万不该有了夺嫡的想法,而且是跟自己的亲哥哥斗个你死我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其实,这场夺嫡之争是由李世民的偏心一手造成的,假如他能控制一下对李泰的疼爱,就不会让李承乾吃醋,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也不会让李泰得意忘形,放纵自己的欲望。或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吧!如果没有李承乾和李泰的两败俱伤,就不会让李治捡漏,更别提有武则天什么事了,大唐的历史也将会改写。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

3、唐朝李泰结局

643年,太子李承骞叛乱失败,被李世民废黜,魏王李泰寻继,生下儿子继位。弟弟晋王。李世民听了魏王李泰的话,立马答应立他为太子。次日,唐太宗李世民召见正登朝廷重要官员,商议立魏王李太为继位的问题,并兑现了魏王李太的誓言。褚遂良参医一听,便站起身来对李世民道:“陛下,魏臣听了魏王李太的话,很害怕,甚至要杀了他的人。自己的儿子。“兄弟?”会幸免于难吗?居随莲的话,顿时惊醒了唐太宗李世民。智成为太子,魏王李泰被贬为东莱郡王,转为封地居住。李泰是太宗和李世民的第四子,生母是唐朝皇后的长孙。李泰才华横溢,聪明伶俐。他熟悉四书五经。从小就经常输出诗歌,成为京城长安著名的“少年”。唐太宗李世民视其四子李太为“好胜”,只喜欢他。李太九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只封他为越王,而是扬州刺史,一直保持李太升当了他的宠物一段时间。贞观十年,十七岁的李太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魏王。李世民分管七省军政事务。有了这个奖项,李泰的势力扩大了。鼎盛时期,成为李唐诸侯中的“独立者”。俗话说,爱家的吴卫王李泰,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其子李信也宠爱。太宗李世民对卫立泰超越礼节的拥护,让记载史话的史家感叹:“卫立泰一时超凡脱俗!”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对魏王李太的好感,让魏王李太变得“嚣张跋扈”,幻想太子的身份,唐太宗李世民因谋反被唐逮捕,废黜太子。魏王李泰见太子“空缺”,立即前往皇宫会见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见李泰王言辞诚恳,答应立他为继承人。但世界上没有不透水的墙。得知李泰的“阴谋”后,训诫医生褚遂良立即在法庭上将李世民登记为李世民的继承人。唐太宗李世民冷静下来,意识到魏王李太所说的话是“甜蜜”的谎言后,很快就做出了重大决定。为太子。同时,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防止以后出现“兄弟相食”的情况,毫不犹豫地让李太退位为魏王,贬为东来郡王,封郡州郡。 .唐太宗李世民在罢黜李泰的诏书中写道:嚣张狂妄,首先,他必须通过“求继”的手段和方法来谋取太子的地位,我们只好将魏王李泰贬为东莱郡王。贞观二十一年,即魏王李泰被贬为东莱郡王的第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因“仰慕其子”而封李太晋为蒲王。 ,好让他陪他回京城长安。自己的左右。李泰回到京城长安后,选择了韬光养晦,不再像以前那样“嚣张”,和很多朋友一起喝酒玩乐。不参与任何公共事务。唐太宗李世民复天后,太子李治即位,除了赏赐银器外,还准许热太使用皇室礼仪出行。永熙三年,李泰病逝。年仅32岁,李泰英早逝的消息传到唐宫,唐高宗李治深感悲痛。为了送走因病去世的弟弟李泰的“后一程”,他亲自为李泰举行了高标准的葬礼,并请来了名僧法藏禅师。后,回顾李泰的一生,可以看出他的前半生一帆风顺,李泰是所有李唐诸侯中受宠的。我开始窥探王子的身份,但只有一个王子。李世民这一代德高望重的王子,能不能把这个位置让给自私的王子李泰?这迫使李世民为了国家的社会,将李泰废黜,迁出京城。万众瞩目的京城长安遇难了!

4、唐朝李泰是怎么死的

公元643年,病殃殃的唐太宗李世民躺在床上,悲痛地长孙无忌说:“什么?立那个东西?那岂不是把江山毁了…”话还没完,李世民一声接一声地咳嗽起来。李世民晚年,已经身染重病,然而太子人选还未确定,每日忧心忡忡,招心腹大臣长孙无忌商议太子人选。当长孙无忌提议立他的第九个儿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时,李世民痛苦,认为李治软弱,不堪大用。那他为何终还是把李治立为太子呢?古代皇室立太子必须遵循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按照这个规矩排名第九的李治显然机会渺茫。皇帝册立太子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皇后所生之子,唐太宗一生有14个儿子,皇后长孙氏共有三个儿子:排行老大的李承乾,排行老四的魏王李泰和排行老九的晋王李治。唐太宗登基后的第二个月,长子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执掌东宫。作为大唐未来的继承人,唐太宗对他百般溺爱,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是大唐王朝中有权力的人物,他的母亲是唐太宗喜欢的长孙皇后。如此强大的后盾,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李承乾的东宫太子之位必将稳如泰山。但这位太子的心思并不在治国理政上,他经常与下人打闹嬉戏,丝毫没有君王的形象,让唐太宗不可容忍的是,李承乾特别迷恋突厥,他经常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还特意挑选了一批突厥人当侍从护卫,每日在东宫杀猪宰羊,饮酒作乐。有一日,李承乾叫来一群人,穿上突厥人的衣服,假扮成突厥人把自己围起来,玩突厥部落围着死人跳舞的游戏,他自己则躺在中间假装死人,然后突然一跃而起吓唬他们。更过分的是,他放言,要在当上皇帝之后去当突厥人,去投靠突厥首领阿史那思摩,在阿史那思摩手底下做一个将军。李世民一看,这太子也太不靠谱了,就有了废太子的想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在老四李泰身上。李泰长得英俊,为人处世有模有样,文章也写得好,符合一个君王的标准,因此很得李世民的喜爱。李承乾失宠后,李世民更加喜爱李泰。不仅批准李泰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招揽天下名士,还特许李泰入宫时可以乘坐小轿。这是太子才能有的待遇。李世民允许李泰乘坐小轿入宫的理由是体型过于肥胖,走路太累!渐渐地,李泰开始意忘形了,在朝中大肆结d营私,而且锋芒毕露,到处宣扬太子之位总有一天是自己的。这让李世民不高兴。当时的朝廷重臣魏征、褚遂良等人都劝李世民千万不可废立太子,违反祖训不是能随便干的事,何况太子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李世民思前想后,决定再给李承乾一次机会,就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让他一心一意辅佐太子。可李承乾的表现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竟然密谋造反,企图以他生病为由,将李世民骗到东宫,密谋杀掉。好在李承乾及其d羽还没来得及动手,他们的计划就被人告发,李世民将所有造反者被一网打尽。李世民对李承乾的不孝之举痛心疾首,如今李承乾是绝不可能再当太子了,那如果让李泰做太子会怎样?他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长孙无忌说,陛下如果想让李承乾活着,那就不能让李泰做太子。他们兄弟相争,必有一伤,我建议让晋王李治做太子。李世民一听让李治做太子,不甘心。但思虑再三,认为只有李治做太子,才不会杀掉李承乾和李泰。也许,他不想再看到兄弟残杀的场面了吧!就这样,李世民一时心软,给后来武则天掌控朝政留下了可乘之机。如果是李泰做皇帝,大唐王朝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你说呢?

5、唐朝李泰为什么没当上太子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老二李泰就跑到李世民那儿,钻到李世民的怀中说:“若父皇立我为太子,等我百年之后,一定杀掉我的儿子让位给三弟李治。”李世民被感动得随即答应了。高兴的李世民,第二天就将李泰的话,与诸位大臣讲了一遍,褚遂良心想“皇上今天是不吃错药了啊!”却没敢说,只是站出来说:“陛下,此事不符合常理啊,哪有杀了儿子传位给兄弟的了,一个连儿子都敢杀的人,怎么可能会传位给兄弟了?”李世民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的清醒了,觉得自己被耍了,还帮人鼓掌,可事情还没完。等他回到后宫见到李治后,又发现李泰居然威胁李治让他不要跟自己争夺王位,不然一定要他好看,加上刚才的言语,李世民突然觉得被儿子耍了。于是,他随即改立嫡三子李治为皇太子,而这个哭着钻入父亲怀抱的李泰随即被贬为贫民外放了。但是,没多久李世民就找借口将他封为了亲王。李泰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老二儿子,史书记载是“宠冠于诸王之上”和“其宠异如此”。究竟怎样的宠爱能让史官用“异如此”呢?为何李世民要如此宠爱这个儿子呢?不是只有太子才应该是皇帝的爱吗?这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老二儿子,在李世民心里的浮射吧;因为李世民在家中也是排行老二,而且还有一帮自己的班底,而且还有才华,或许正是这些相同,才让李世民如此宠爱于这个儿子吧。李泰从小生下来就特别聪明,尤其对书画鉴赏方面,所以在小小年纪封地就多达22个州,这个在李世民的皇子中独一份的。尤其在李泰将大型地理书籍《括地志》完成之后,更是得到李世民百般宠爱,即使住在京城里,一天都要用信鸽传递信息,又赏赐诸多宝物房产,现在的大唐芙蓉园都是曾经赏赐给李泰的。这些不算什么,还因为李世民过于宠爱李泰,才导致太子李承乾心中产生了不详的预感,于是计划起兵逼宫,后还是用人失误才被李世民察觉的,不然或许李世民又将走上他父亲老路成太上皇了。为啥会这样了,原来李泰过于铺张浪费,导致大臣向他劝导对李泰适度,于是李世民就将太子的开销消减了下来,用来补贴李泰。李泰见父亲如此,就背底下联络人想要扳倒太子,太子无奈只好先发制人,只不过失败了而已。就这样太子被废,李泰见状就跑到了李世民那儿去说了那些话。不过终李泰没有如愿当上太子,但是李世民对他的宠爱,依旧没变,不过经过太子的事后,变得有些克制了而已。@巴黎故人如果李世民能够对李泰保持克制,太子就不会谋反,所以宠爱也要适度啊!不光是对人,即使是对物我们也应该要有所克制,因为过于喜爱,就会让你产生偏见,反而束缚了自己关注我@巴黎故人 讲故事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