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波呀 害
2、景津刘凤江每年发小都要聚会,今年的地点很别致,看着红砖木柱的小屋,土炕灶台激起我满满的回忆,想起我们童年的自行车车棚教室,教课的初老师,为我们摇上下课铃的邱大爷。这土炕、炉灶(图1),让我想起随着北京农大搬迁到陕北延安清泉沟。我们住在沟口麻子街,不知道父母们都去了哪里?现在想想应该是进 沟去建我们要住的窑洞了。只有叶阿姨带着我们农大园艺系的孩子们去挖野菜,回来就煮了这样一大锅汤,还有贴饼子。不难吃,记得叶阿姨还加了鸡蛋。我们园艺系的孩子还挺多,大的从杨小明,小贺,刘婕,刘玲,我姐,欧阳邱,欧阳坤,许丹琳,冯军,徐复云,我和海峰,小到孟凡中,刘新,当然读报纸的是小老孟了,亲们,现在知道清华学霸是怎么炼成的了吧,那时我和海峰刚学识字。我们曾经住过的窑洞,(图2)据说这是康文军曾经的家窑洞里面(图3)西山头我们的窑洞小学,王凤家就在西山头,常常下课去玩儿,我们奔跑在大山之间(图4图5)。延安甘泉县清泉沟东山头,后来整个园艺系住在这里,每家每天大半桶水,我们孩子们大乐趣就是能坐上大学体育教授戴老师每天拉水的驴车,但他的规定是上山拉水,只有下山才拉我们。搬迁到清泉沟里的农大校部,我还记得在东山头和西山头之间的洼地上,每天上学从这里穿过,很多发小刘凤江,贾尧风,刘玉忠,刘建国,刘振明都在校部住,他们到家了,我们还要继续,去爬东山头。农大幼儿园(图6)老师有发小徐晓峰和周萌的妈妈。大人们的任务就是每天上山开荒,打坯建窑。由于当地地方病的原因,我们孩子们只在陕北呆了两年,大人们也就陆续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大人们又被发配到河北省涿县上班,我们又开始了我们十年的黑户生活。我们又进了父母单位的集体宿舍,记得有徐欣,陈婕,张红宇...等十几个孩子,杨阿姨是我们的看管阿姨。从小生长在燕山角下的农大子弟,望儿山,颐和园,香山,就像是属于我们的。每年的春游,秋游带来无尽的快乐!(图7图8)。我们就这样一起度过十年儿时的时光。以下是我们记忆深刻的年代,1976年,难忘的一年,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留下了这一生一世珍贵的纪念(图9)。1979年初中毕业在北京农业大学教学楼前的毕业合影(图10)。30年后,我们的黑户同学会成立了(图11)。感恩老师(图12),在海外漂流在外的同学回家,同学们不管多忙,也都会在一起(图13图14图15图16),一世姐妹(图17)一生兄弟,地久天长(图18)!#刘凤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