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资料简介(朱自清的春的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2 18:03:10 浏览
1、朱自清的春的资料

全网都在深切怀念江主席,整理资料突然发现:在主席主政期间,经常现场激情弹钢琴,也会常写诗。父亲与朱自清是同窗,俩人对《背影》有着相同的感触。的文化修养及善良价值观会福荫几代人。

2、有关朱自清的资料200字

原配去世后,朱自清表示不再娶。但没多久他便对25岁的陈竹隐一见钟情,并写下70多封情书抱得美人归。婚后,陈竹隐却提出离婚。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除了我们熟知的《背影》,他还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他与叶圣陶一起创办了《诗》月刊,填补了我国新文学史上诗刊的空白。通常文人都有浪漫至死的爱情,充满了自由与叛逆,仿佛不如此,就愧对“文人”二字,像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等。朱自清却是例外。他与发妻武仲谦的结合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二人感情甚好。不管是在台州任教,还是在温州教书,他都把妻子孩子接到身边,全家人一起生活。武仲谦是很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温柔、贤淑、勤劳,一切以丈夫为中心。在与朱自清生活的十二年时间里,她生育了六个孩子。[抠鼻]在老六出生后没多久,武仲谦就因病去逝了,再没多久,老六也夭折。丧妻之痛无以复加,武仲谦去世后,朱自清发誓不再她娶。理想总是被现实打败,他一个大男人,带着五个孩子,比想象中要难太多。日常生活里,全是琐碎的事,朱自清感觉纵有三头六臂,他也忙不过来,真是不知道从前妻子是有什么神仙手,能将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看着朱自清和孩子们狼狈的生活,朋友们看不下去了,一个家不能没有女主人,他们张罗着给他续弦。在武仲谦去世第二年的秋天,朱自清在清华的同事叶公超邀请他去位于西单的大陆春饭店吃饭。席间,朱自清见到了溥西园先生与他的一众女弟子,其中就有陈竹隐。原来,溥西园不仅是陈竹隐的昆曲老师,更是看着她长大的长辈。[作揖]年至26岁的陈竹隐已经是那个年代的“大龄剩女”, 溥西园着急她的婚事,于是托人打听是否有合适的对象。当他向叶公超提起此事,叶公超想到了朱自清,于是为了这二人的相识,他们组了这个饭局。陈竹隐对朱自清这个人是很喜欢的,他不仅有才,为人更是朴实、善良、重情义。让陈竹隐犹豫的,是朱自清还带着五个孩子,光听这个数字,就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更何况是生活在一起,给他们当后妈。[微风]朱自清对陈竹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这个新时代的女性内外兼修多才多艺,她毕业于四川第一师范学院,后又考入北平艺术学院,师从齐白石学习绘画化,师从溥西园学习昆曲。从此,朱自清开始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陈竹隐展开了追求。他情不自禁的给陈竹隐写情书,至今保留下来的就有七十多封,每一封都饱含情意文字优美。没有哪个女人禁得住这种情意绵绵爱恋的表达,何况陈竹隐还是个文艺女性。终,陈竹隐嫁给了朱自清,成了五个孩子的后妈。爱情是远方,现实生活是苛且。为了照顾好家里,陈竹隐辞去了工作,这个曾经的独立女性一下子就成了家庭主妇。原本还想着空闲的时候仍然可以画画、唱曲子,谁曾想,光五个孩子的衣食起居就够她忙的,还有那做不完的家事,别说画画了,连坐下来好好喝杯茶和友人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虽然被生活里的鸡毛蒜皮折磨着,陈竹隐对孩子们还是很好的,视他们如己出。她把那些坏情绪与隐忍都收藏起来,自己慢慢的消化。这一切,都源于对朱自清的爱,为爱的人付出多少,她都是愿意的。[胡瓜]可是某一天,陈竹隐在朱自清的日记本里,发现了让她伤心欲绝,甚至产生离婚念头的文字。在日记里,朱自清怀念前妻武仲谦各种的好,甚至将陈竹隐与其作比较,言语间有些抱怨陈竹隐处理家事不如前妻。[作揖]陈竹隐全心的付出在对方那里一文不值,那还有什么必要在一起呢?于是,陈竹隐向朱自清提出了离婚。陈竹隐想要离开的念头让朱自清幡然醒悟,他这才懂得站到陈竹隐的角度考虑问题,想着她一个未婚女性一嫁给他就当五个孩子的妈妈,想着她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他这才意识到陈竹隐为他付出了多少。朱自清向陈竹隐忏悔,向她讲述自己的狭隘之心,二人开诚布公的把内心的想法说给对方听,也就生活方式做了一些调整。朱自清不再只忙于工作,也会抽时打理家事,让陈竹隐偶尔能有空闲与朋友相聚,出去透透气,劳逸结合。[比心]之后的岁月里,二人相亲相爱,不管是时局动乱还是病痛的折磨,二人都坚定不移的互相支持。[抠鼻]后来陈竹隐自己也生育了两个孩子,七个孩子虽然年龄相差大,但是大家相处很融洽,是真正的一家人。参考资料:[1]陈竹隐, 李钢钟. 朱自清日记(1931.8.22—1931.11.3)[J]. 新文学史料, 1981(01):238-251.[2]梅寒. 朱自清与陈竹隐的深潭之爱[J]. 各界, 2014(12):2.作者:延津编辑:莫里

3、朱自清的资料简介简短版

1929年,朱自清的原配妻子病逝,他发誓:“此生不再娶!”没想到,转身就爱上了齐白石的弟子陈竹隐。陈竹隐不愿做5个孩子的后妈,朱自清用71封情书还是抱得美人归。可婚后不久,陈竹隐就提出离婚。朱自清的原配妻子名叫武仲谦,她是那种传统的贤良女子。嫁人后就一心想着孝顺公婆、伺候丈夫,照顾孩子,也因此积劳成疾。在生下第6个孩子不久后,就去世了。第6个孩子也没有保住,随之夭折。朱自清虽和武仲谦是包办婚姻,两人的结合完全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前并没有见过面。但多年相处下来,没有乍见之欢,却也久处不厌。武仲谦去世之后,朱自清伤心,发誓永不再娶。但他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独自带5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他感觉人生都灰暗了。小孩子们实在是太调皮了,每天吃喝拉撒睡,没有一件事情不需要他操心。朋友们看他劳累的模样,就劝他:“再娶一个媳妇吧!你一个人根本搞不定这么多的孩子。”好友溥侗则更加直接,干脆给他安排了相亲,就是他后来的妻子陈竹隐。陈竹隐从小生活窘迫,但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在绘画和昆曲上造诣颇深。是大师齐白石和溥侗的高徒。朱自清第一次见到这位多才多艺的新时代女性,就立即被她吸引了。更难得的是,陈竹隐早就知道文采斐然的朱自清,是他的小粉丝。不久后,陈竹隐把一片用锦缎包着的绯红枫叶,和一封信交给了朱自清。“一枚红叶寄相思”,朱自清明白了姑娘的心意,他自己情感的大门也由此被打开。从未尝试过自由恋爱的朱自清,很快陷入爱情中,无法自拔。他给陈竹隐写情书,每个字都令人心神荡漾:“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彩霞似得,谢谢你给我的力量。”“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字里行间,纸短情长。其实,陈竹隐内心是喜欢朱自清的,但当她听说朱自清已经有5个孩子时,她还是有点恐慌。她左右为难,想冷静一段时间,就对朱自清疏离了一些。朱自清不气馁,一封又一封的情书诉衷肠,还玩起了苦肉计。说自己已经“相思成疾”,不是胃痛就是心痛。终,陈竹隐还是嫁给了朱自清,心甘情愿地当起了5个孩子的后妈。婚后,她把孩子们视如己出,为他们洗衣做饭,操持家务。自己喜欢的昆曲和绘画早就没有时间再碰了。她终日面对的只有做不完的家务,孩子的吵闹和丈夫的不理解。陈竹隐本是个新式女子,她交际圈广泛,个性独立,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时间长了,朱自清开始不满起来。他喜欢清静,可女人们兴奋的聊天声和笑声,吵的他不能安宁。每当这个时候,他就越发怀念起武仲谦的好来。她从不会打扰自己,还会在自己累的时候,端一杯清茶过来。有了这样的想法,朱自清对陈竹隐越发冷淡,还会呵斥她不顾家,比武仲谦差太远。甚至还因为怀念武仲谦,写下了《给亡妇》一文悼念。陈竹隐当然委屈了,自从嫁进来,自己为这个家忙前忙后,没有落到一点好,反而还因为这点小事被苛责。于是,她赌气提出了离婚。朱自清一下子慌了神,他只是抱怨几句,从没有过离婚的想法。陈竹隐和武仲谦本就不是同样的女人,自己怎么能对她们做出同样的要求呢?那一刻,朱自清特别懊悔,他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他及时向妻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后来的日子,朱自清每日放学后便早早回家,陪妻子散步,偶尔也去听昆曲。陈竹隐还是爱朱自清的,便也不再提离婚的事。后来,陈竹隐又生下3个孩子。但她并没有厚此薄彼,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她,尊敬她,当她为亲妈。再后来,时局动荡,战火纷飞。朱自清的工资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活,陈竹隐带着孩子们独自回到成都。那里有亲戚可以依仗,物价也低,她自己又找了一份工作。难时,陈竹隐甚至还偷偷卖过几次血。1948年,朱自清因胃病去世。此时的陈竹隐才50多岁,但她一直没有再嫁,守寡40多年。朱自清去世后,武仲谦的大儿子也意外去世,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陈竹隐就把自己的工资分成两半,一般用于维持自己和3个孩子的生活,另一半全给了儿媳一家。直到一年多后,儿媳找到了工作,她才停止了这种接济。因为日子太艰难了,陈竹隐的大儿子没有读大学,二儿子读的师范,有国家补贴。而小女儿却是全费读大学。就算是个女儿,陈竹隐也希望她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990年6月29日,陈竹隐去世了。她把朱自清生前的手稿、文章、实物、全部都捐献了出来,只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封朱自清的信件做为纪念。也许在世人眼中,陈竹隐的一生平淡无奇。但她却把人生中难扮演的角色——继母,完成的出色,令人敬佩。应该说,陈竹隐为了朱自清奉献了全部的爱,和谐了一个家。她和朱自清也算得上二婚夫妻的典范了。

4、朱自清家庭资料

余光中先生评论《荷塘月色》,是用了什么眼光?因为几天前刚参观过台州朱自清纪念馆,就联想起他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据说,有不少家长,建议将这篇文章移出教科书。根据是,《荷塘月色》中有低俗语句,恐影响孩子们的心智。可是课本里的这篇散文存在了多少年,又有多少学生受到了所谓“低俗”的影响?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文人,对《荷塘月色》颇有微词,不知能否与上述有所联系起来?他叫余光中。他就认为《荷塘月色》不怎么样,“交代太明,转折太露”,过于浅白,一般中学生都能写出来。余先生评论说,《荷塘月色》用了14处譬喻,大都“浮泛,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不出色”。例如,文中那句“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他认为以西洋名曲来比喻极具中国韵味的荷塘月色,就不很恰当。“高处众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地如鬼一般”这句虽寓美于丑,却没有一点美感。余先生进一步评论说,《荷塘月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好用女性意象”。他举例道:“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类意象,对于今日读者会有太多的副作用,所用的“明珠”、“星星”、“出浴美人”这三种比喻的形象,都太俗太滥了。也许,余先生说的都有道理,可我总有点不明白,难道余先生写《论朱自清的散文》时候,他没有很好地对朱自清的生平、性格、经历、写作背景等做一了解,而只是依他自己所处的年代,以全新的眼光和思路,对《荷塘月色》来一个点评?要知道,余先生与朱自清出生时间,整整相差了30年,当朱自清写下《荷塘月色》时,余先生刚刚在咿牙学语。《荷塘月色》有其作者透露出来的不宁静的心境,以及文中带给读者的艺术魅力,它能成为中国散文园地里的名篇,不是偶然的。如果说,这篇名作是浅白的,那么,余先生的那首名诗《乡愁》也不是含蓄的。余先生以富有“现代感”的眼光评论《荷塘月色》,但仍有众多众多的读者,去欣赏这篇名作。当然,余先生的散文和诗歌也是许多许多的读者去欣赏的。

5、朱自清的父亲资料

前妻去世不久,朱自清对齐白石的弟子陈竹隐一见钟情,陈竹隐不愿给他的5个孩子当后妈。朱自清一连写了71封情书,终于打动了她。可才结婚不久,陈竹隐就发现朱自清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因此她决定离婚。1898年,朱自清出生。在朱自清5岁时,父亲朱鸿钧带着全家,定居在了扬州。朱自清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将来可以光宗耀祖。在朱自清14岁那年,在母亲的包办下,他与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武钟谦订了婚。1916年,18岁的朱自清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班。第二年他考入北大本科。在考上北大这一年,在父母的要求下,朱自清回家和武钟谦完了婚。就在他们完婚这一年,朱自清的父亲失业了。儿媳刚刚过门,他便丢了工作,所以对于儿媳武钟谦他是有所成见的。出人意料的是,朱自清虽与武钟谦没有感情基础,但婚后两人却很恩爱。婚后朱自清回到北大上学,武钟谦把陪嫁的金镯子卖了换钱,给丈夫做学费。1920年,朱自清完成了北大的学业,毕业后他先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后又回到了扬州八中教学。在八中任教时,朱自清的父亲通过与校长的交情,拿走了朱自清当月的薪水。这让朱自清极为不满,他愤然离开了扬州,去了别处教学。他还把妻儿接到了一起生活,朱父特别生气,他觉得儿子抛弃了家庭和父母,从此父子失和。直到几年后,朱自清的《背影》发表,父子之间才冰释前嫌。来到丈夫朱自清身边后,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武钟谦是幸福的,她很勤劳,做家务、照顾孩子、待客……她把小家料理得很好,她把丈夫当成“孩子”去照顾,朱自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只需考虑教学的事,其他一概不用他操心。有时朱自清为了生计,奔波在外,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妻子,他的心里觉得很对不起武钟谦。1928年武钟谦生下了第六个孩子(已夭折),可由于常年劳累,她十分消瘦,整天发烧,但为了不让朱自清分心,她还坚持干活。不久她被查出肺部患了重病,当时朱自清在北京任教,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也为了回扬州静养,1929年,她决定带着孩子们回扬州,临行前她哭着对朱自清说:“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回到扬州仅一个月,31岁的武钟谦就去世了。身在北京的朱自清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在武钟谦短暂的一生里,她心里永远装着丈夫和孩子们,却忽略了自己。她全身心地付出、全身心地去爱,让朱自清深受感动,他对武钟谦不仅有爱,还有尊重。武钟谦去世后,朱自清不得不过起了手忙脚乱的生活。不久在朋友的介绍下,朱自清和才女陈竹隐相识。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她是齐白石的弟子,她擅长书画和音乐,可谓是才貌双全。朱自清对陈竹隐一见钟情,当时陈竹隐对朱自清很崇拜,但谈到婚姻,她是有所顾虑的,她不想当5个孩子的后妈。为了追求陈竹隐,朱自清发起了情书策略。“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很害怕真会整个变成你的俘虏”。“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谢谢你给我的力量”。在71封情书的攻势下,陈竹隐沦陷了,她接受了朱自清。1932年,朱自清和陈竹隐组建了家庭。然而婚后不久,陈竹隐就有些后悔了。朱自清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他希望陈竹隐按照他的想法生活,他希望陈竹隐安心相夫教子。陈竹隐突然被圈进了婚姻里,让她突然转换角色是需要时间和爱来支撑的,然而起先朱自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倒对她提出了不少批评,甚至拿她和前妻武钟谦做比较。朱自清不喜欢陈竹隐太过活泼,有次陈竹隐请朋友来家里玩,他们的笑声和聊天声让朱自清很反感,他没有给陈竹隐的朋友们好脸色,这让陈竹隐特别难堪。因为陈竹隐和武钟谦的性格完全不同,这让朱自清很苦恼,他很怀念前妻,于是写下了《给亡妇》一文。朱自清的大男子主义让陈竹隐很痛苦,她想要结束婚姻。结婚不久就发生了婚姻危机,朱自清开始反思,陈竹隐其实在努力经营家庭,她对几个孩子都特别好,在努力做好后妈的角色,她本就与武钟谦不同,何必非得让她做第二个武钟谦呢?朱自清冷静思考后,他决定做出改变,他深感自己对陈竹隐有些冷淡了,此后他抽时间陪陈竹隐散心,陪她看景色,陪她听昆曲,不再要求她乖乖相夫教子。陈竹隐则努力做好妻子和继母的角色,为了让丈夫安心研究学问,她承担下了所有家务事。逐渐地两人之间的矛盾消除了。婚后第二年,陈竹隐生下了一个男孩,但她对朱自清与前妻的几个孩子依然视如己出,几个孩子都特别喜欢她。陈竹隐牺牲了自己的很多爱好,让丈夫安心工作,辅助丈夫,让家庭一直特别和睦。朱自清去世后,为了养家糊口,陈竹隐出去工作,她还参与了朱自清全集的编撰工作。1990年,86岁的陈竹隐去世,婚后,她由活泼、独立、新潮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了相夫教子的人生,看似一生平淡,但平淡之中却充满了大爱。@玫瑰与暖风 :两个不同的女性,皆因为爱情甘愿付出了很多。

6、朱自清的生平代表作品等资料

1929年,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哭着对他作别:“今日一别,还不知能不能再相见?”一个月后,武仲谦离世,享年31岁。朱自清心痛不已,发誓永不再娶。3年后,朱自清为了追求才女陈竹隐,痴痴地给她写了71封情感真挚的情书。朱自清是个官二代,优渥的环境让他从小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此之外,还让他拥有了一门可心的亲事,他的母亲给他定下了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仲谦。在考上北京大学的同年,朱自清就和武仲谦结婚了。朱自清和武仲谦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他们属于先婚后爱,越相处感情越好。朱自清从小生活在不苟言笑、对他的管教十分严厉和粗鲁的父亲的阴影之下,整个人变得板正。但武仲谦不一样,她是家中独女,从小就被父母捧着长大的,她性格活泼,特别爱笑。或许就是这样,朱自清觉得妻子特别可爱。可是,朱自清却渐渐地发现,武仲谦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原来,朱自清的父亲因为作风问题丢了官、欠了钱,整天郁郁寡欢,看到整天笑嘻嘻的儿媳妇就气不打一处来,认为她有失妇道,甚至还骂她。时间一久,武钟谦就不再笑了。她板起脸来,弯下腰去,辛劳地操持着这个贫穷的家,并先后为朱自清生下了6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劳累,她病了,甚至在怀小六的时候,她竟瘦得皮包骨。在生下小六后不久,她的病情日渐严重,但由于贫穷,她舍不得花钱,生生把自己的肺熬出了一个大洞,药石无医。1929年10月,武钟谦带着孩子回扬州,临走前,她哭着对朱自清说,“今日一别,还不知能不能再相见?”一个月后,武仲谦因病离世,享年31岁。得知武仲谦的离世,朱自清痛不欲生,他发誓永不再娶,以慰亡妻的在天之灵。然而没有了武仲谦的生活,朱自清过得是鸡飞狗跳,6个孩子让他疲于照顾,小六终也没留住,夭折了。这一刻,他深刻体会到了两件事:武仲谦对于这个家庭的贡献,以及自己无法承受这样的生活。于是在武仲谦离世仅仅一年后,朱自清开始准备续弦,对方是一位26岁的才女,师承齐白石,名叫陈竹隐。朱自清对陈竹隐一见钟情,但一开始,陈竹隐却没看上朱自清。陈竹隐对朱自清的第一印象是“土”,他是一个带着5个孩子的鳏夫,家庭条件又不好,而自己未婚,又是才女,再怎么眼瞎也看不上他!但所有女人都无法拒绝一个有才华的男人,陈竹隐也一样。朱自清的才华有目共睹,无论是写诗还是散文,都特别动人,闪闪发光。要是用这才华来写情书,那更是扣人心扉。更别说,他还给陈竹隐写了71封情书。在其中一封情书中,朱自清写道:“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你看你看,这样的爱情攻势,就算心是石头做的也得融化喽。于是会画画、会昆曲的陈竹隐和会写诗、会写散文的朱自清结婚了,她成了5个孩子的后娘,从此接了武仲谦的班,照顾朱自清和8个孩子(她和朱自清后来又生了3个)整整41年。朱自清是幸运的,他在年轻时遇到了温良恭俭的武仲谦,在中年时遇到了坚韧不拔的陈竹隐,这才让他能够安心做学问、教书,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传世之作。这其中就有《经典常谈》。《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西南联大多年中文教学的心血之作,主要是为了普及国学。朱自清认为,经典阅读是人文教育必要的内容,为了让一般人有兴趣接近它,他用通俗流畅、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了传统典籍中的精华,好让你把它当作一只船,驶向经典的海洋中去。这本书,作为国学入门,真是一本好得不能再好的小书了。《经典常谈》以十三部国学核心为主要内容,其中囊括了四书五经和诗词文赋。让读者通过书籍和大师对谈,在常谈中走进经典、学习经典、品味经典。在即将下发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原先的推荐名著阅读篇目《傅雷家书》更换为《经典常谈》。这也就是说,这本书以后会人手一本,大家都会去读。更别说国学就像是一面镜子,明镜可以通史,反之亦能慧人。它教会我们处事之道、为人之方;它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和对自己有用的,且自强自立的人。所以,现在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学习国学经典了。学习国学这件事,再早也不早,再晚也不迟,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对于大家都需要的东西,要想学得好,就得抢占先机,夺它一个“早”字!有一句话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这个道理。如今购买这本书的花费只需要一杯奶茶钱,许多家长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誓要让孩子趁着这个超长寒假阅读这本《经典常谈》,让孩子抢跑一波。如果您家中的书架上还没有这本《经典常谈》,建议您现在就下单。点击下方小条购买,即可快递到家哦!

7、关于朱自清匆匆的资料

原配妻子武仲谦去世之后,朱自清对齐白石的女弟子陈竹隐一见钟情。然而,陈竹隐不愿意给他的6个孩子当后妈!朱自清没有气馁,一连写了71封情书,终于打动了她!可是结婚两年,陈竹隐发现朱自清根本放不下武仲谦,因此提出离婚……陈竹隐,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又考入北京艺术学校学工笔画,曾经师从齐白石。1931年4月的一天,在浦熙元的安排下,陈竹隐跟丧偶3年的朱自清认识了。原配妻子武仲谦病逝之后,朱自清无力照管6个孩子,甚至连一天三餐,都无法自理。好在,俞平伯让朱自清搭伙,每天给朱自清送来一日三餐。朋友们深感朱自清孤身一人,实在不便。于是,大家积极撮合朱自清与单身的陈竹隐。朱自清对陈竹隐一见钟情,一连给她写了71封情书,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陈竹隐虽然仰慕朱自清的才华,可是想到要成为6个孩子的继母,她的心理矛盾!不过,终陈竹隐的善良占了上风:“像他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助他,与他一起是会和睦和幸福的。想到六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是多么不幸而又可怜!谁来照顾他们呢!我怎能嫌弃这些无辜的孩子们呢?于是我觉得做这些牺牲是值得的。”1932年,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举行婚礼。陈竹隐正式成为5个孩子的继母,此前,朱自清的小儿子不幸夭折。然而,陈竹隐和武仲谦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女子——武仲谦是在传统封建思想熏陶下长大的旧式女子;陈竹隐是在新文化培育下成长的新女性。陈竹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她想工作,她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做一个家庭主妇。被束缚在家里的陈竹隐,渐渐觉得自己失重了。她开始跟朱自清争吵,时间长了,夫妻间的感情蒙上了阴影。一天傍晚,朱自清悲从心出,突然想起了武仲谦在世时对自己和孩子的恩情。他想起他的贤惠,用自己的首饰资助自己求学;他想起她操持家务,什么都干;他想起她温顺的性格,哪怕受到公公的气,也没有一句埋怨的话……于是,他哭着写下《给亡妇》,追忆武仲谦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家庭冷遇,以及经历种种苦难折磨之下,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的生命史。一字一泪,不忍卒读。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读者们看得泪流满面,赞誉它是“至情人”写的“至文”。然而,朱自清对武仲谦的怀念,更加激起陈竹隐的不满,她愤然提出了离婚!朱自清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否太过忽略陈竹隐?于是,他主动跟陈竹隐沟通。陈竹隐哭着诉说了两年来,她的委屈,她的不满……朱自清听后,满是愧疚。他进行了反省,觉得自己对陈竹隐关心不够,对她太冷淡了!因此,他开始陪她去长城散心,还带她去听刘宝全的京韵大鼓,并且决心以后都要如此,尽可能地多陪陪妻子。如此,陈竹隐终于不再赌气,决心跟朱自清好好过日子。后来,她为朱自清生下二子一女。抗战期间,物价飞涨。陈竹隐提议,举家搬到她的老家成都,那里的生活水平能够低一些。到了妻子家,朱自清便向陈家祖宗牌位磕头。“哎呀,不要磕头,你穿的是西装呀!”陈竹隐的姐姐,连忙拉住朱自清。朱自清正色道:“以前说好要磕头的。”原来,当年陈竹隐跟着他回扬州老家,朱自清曾经跟她开玩笑:“回去可得磕头呀!”陈竹隐立刻回道:“好,到你们家磕头可以,那你到我们家也得磕头!”没想到一句戏言,朱自清放在了心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逝世,年仅50岁。弥留之际,朱自清拉着陈竹隐的手,一字一句地、断断续续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d的美国面粉。”朱自清去世后,陈竹隐开始在清华园图书馆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儿女,一边参与朱自清全集的编撰工作。1990年,陈竹隐去世,享年87岁。子女在她在遗物中,发现了朱自清写给她的75封信,其中71封都是情意绵绵的情书……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注:图片为朱自清与陈竹隐(这里是不惧孤读,分享一切喜欢的故事、书籍、人物传记,谢谢您的阅读~)参考资料:《朱自清传》——陈孝全

8、朗读一下朱自清的资料

由扬州歌舞剧院创作的五幕舞剧《朱自清》,提练于朱自清先生一生心理跌宕与情感起伏的路线,以朱自清生平事迹和作品成就为基础,分离出朱自清五个方面:为人师、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杰,作为全剧的主线。故事以倒叙的方式拉开序幕,从朱自清逝世前医院的病榻开始展开,在苍天雨泪之中,于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回溯他的一生,通过读信将往事一幕幕重现……舞台上一面巨大的墙将时空交叠,展现出不同的场景。以写意而极具戏剧张力的表现手法,将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园教学、声援挚友闻一多、拒领美援面粉等重要的生命瞬间与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代表作品的内容相互融合,在短短100分钟内,通过变换的光影和舞台场景,演出道具的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汇,以及紧扣剧情的歌曲《匆匆》烘托,勾勒出朱自清丰富的人生轨迹,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和傲骨。(文明观演,剧照为网络下载,图7、图9为清华大学工字厅后的朱自清雕像和自清亭)#头条# #微头条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