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无情地撕碎了长安城的霓裳羽衣,也骤然惊醒了大唐繁华下的青春迷梦。穷奢极欲的李隆基和杨玉环仓皇逃跑,一个陪着夫妻二人纵情声色的贴身侍卫并没有收到撤离通知,无奈地成了一名命运的弃儿。他就是韦应物。他来自豪门大族京兆韦氏,终唐一朝韦家至少出过18个宰相。武则天时代的著名宰相韦待价是他太爷爷,唐中宗李显的老婆韦皇后算是他们家族里的大明星了。他的背景简直让人望尘莫及。十五岁的韦应物成了李隆基杨玉环的贴身侍卫,想着法的给他们找乐子。如果历史的车轮正常行进,韦应物要么玩死、要么喝死、要么被人攮死,不过是人海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激不起一丝浪花。但人生的魅力就在于频频变轨,而契机居然是安史之乱。因为被唐明皇夫妇抛弃,人生境遇骤然翻转的韦应物吃尽白眼、受尽折辱,宛如丧家之犬,饱尝世态炎凉。至暗时刻,一个叫元苹的北魏宗室后裔嫁给韦应物,给沉沦谷底的他投来一束天光。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知书达理、温婉明媚,浑身散发着清澈、光明和蓬勃朝气。在新婚妻子的温言引导和热情鼓励下,韦应物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识字读书、重启人生。唐肃宗李亨光复两京开科取士后,韦应物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结果蔫头耷脑地名落孙山。痛定思痛,小韦不得不另辟蹊径: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当时王维、李白刚刚去世,盛唐的诗坛一片寂静。初入诗坛韦应物大作频出、佳句连连,很快成为京城文化圈里的名人。韦应物40岁那年,陪着他颠沛流离了二十年的妻子元苹在长安城一处临时租借的陋室中猝然离逝。妻子的离世让韦应物悲痛欲绝,他不顾世俗惯例,亲自撰文并亲笔题写了妻子的墓志。而这段墓志句句催泪、字字泣血:又况生处贫约,殁无第宅,永以为负。虽百世之后,同归其穴,而先往之痛,玄泉一闭。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沉寂在悲痛里的韦应物,只好辞官闲居,闭门谢客,一边抚育他们的一儿两女,一边怀念亡妻,不可自拔。唐德宗李适登基后,再次征召韦应物入朝为官,辗转拜为滁州刺史。或许从再次踏入仕途这一刻起,历经大喜大悲的韦应物已经大彻大悟,正式迈入随遇而安、无相无我的人生新境界。公元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李适逃离长安,龙困乡野,留下一堆虾兵蟹将乱作一团。对安史之乱记忆犹新的韦应物十分惦记兵变下长安城中两位老友的安全,提笔写下《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人生的后几年是在苏州刺史任上度过的。苏州的确是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地方。他在秋夜散步遛弯时,想起老伙计丘丹,他随口一说: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可是一个曾经纸醉金迷、走过凄风苦雨、带着满身伤疤的老人留给世间的至味清欢。公元790年,50出头的韦应物在苏州永定寺安然闭上了双眼,与夫人元苹合葬祖茔。@樊说历史 择一城终老,择一人白首。韦应物走得没有一丝落寞和不甘,因为世间空有白雪曲,没有知音人: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简介资料#
2、韦应物简介资料大全唐玄宗时期,在长安南郊有一位横行乡里的纨绔子弟。他仗着出身世家,霸道蛮横,欺男霸女,百姓们只能默默忍受,敢怒不敢言。可二十年后,此人却洗心革面,成为诗坛大咖,被后世称为“盛唐后一位大诗人”。这个人就是韦应物。说起韦应物,大家应该都不太熟悉,但肯定学过他的那首《滁州西涧》。这首诗实在太经典了,堪称写景诗的典范: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韦应物是怎么从流氓少爷变成大诗人的呢?容笔者慢慢道来。韦应物出身于关中望姓之首:京兆韦氏,其曾祖父官至宰相。当时,在长安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城南韦氏,去天尺五。"韦应物以门荫入仕,15岁就担任唐玄宗近侍,相当于皇上的贴身保镖。早年的韦应物放纵不羁,他将杀人犯藏在家中,一起在乡里作恶。白天,韦应物和狐朋狗友们变着法子找乐子;晚上,韦应物到百姓家里与人妻女私会,百姓们有苦难言,当地的司法因畏惧韦氏一族,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韦应物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他还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地过下去。但公元755年12月一场变故,击碎了韦应物的美梦。那一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骑着战马,举着马刀,向长安杀来。唐玄宗仓皇出逃,杨贵妃香消玉殒,大唐由盛转衰。乱世中,韦氏家族昔日的权势和富贵都变得不值一提,失去家族和皇帝荫蔽的韦应物不再不可一世,失去靠山的韦应物成为别人肆意欺凌的对象。经历过沧桑巨变的韦应物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荒废度日,必须潜心读书,靠自己走出一条路来。自此之后,韦应物痛改前非,清心寡欲,一心向学,每日都在读书中度过。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韦应物前往洛阳,担任洛阳丞一职。之后的近三十年里,韦应物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出任地方官吏。《滁州西涧》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是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期间所作。在地方当官期间,韦应物勤政爱民,经常自我反省,为自己拿着朝廷俸禄,却不能为百姓们做更多的事而感到羞愧。此时的韦应物,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荒诞不经的公子哥。而且,韦应物还是个难得的清官,苏州刺史任满后,身无长物的他没有路费回京等待朝廷的其他任命,只好在苏州无定寺寄居,不久后于苏州去世,享年56岁。韦应物在后半生写下了不少诗文,他的诗淡然恬静,意境优美,清新自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从飞扬跋扈的荒唐少年,到淡泊宁静的大诗人,韦应物的一生虽不,却值得人理解和尊敬。
3、韦应物的个人简介韦应物做过苏州刺史官位应为四品韦应物出身于家世显赫的关中韦氏,15岁时以祖荫作为三卫郎成为唐玄宗近侍,贵宠异常,此时的他不学无术,狂放无羁。玄宗逃蜀后韦应物跌落尘埃,流浪失职,他从此洗心革面,专心治学,精神气象焕然一新,终于在仕途上有所突破。唐代宗期间,韦应物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直至比部员外郎,经历了朝廷局势变幻和多年地方官身份的经历,他的诗歌开始面向劳苦大众的人现实生活,感受着时代气息。此后韦应物出京外放,升职为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和苏州刺史,成为举足轻重的四品大员,人多称之“韦江州”或“韦苏州”。人到中年,韦应物愈加怀念当年皇都的美好时光他对归隐田园和寄情山水之间的向往愈来愈迫切,其山水诗的成就直逼王维、孟浩然诸位名家。#公务员# #怎么看待一些年轻群体执着的“汉服复兴”#
4、韦应物简介滁州西涧书之趣谈631中唐文学8韦应物1约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出生在长安,约唐德宗贞元年间病卒苏州。字义博,京兆长安人。唐朝官员、诗人。在朝中和地方几次交替为官,朝中曾当过三卫郎、左司郎中等;地方曾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世称韦左司、韦苏州、韦江州。韦应物是中唐重要诗人,其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复杂,总体而言,属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风格简洁、恬淡、精致、独特。宋苏试有"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的赞誉;后人亦常以唐诗人中的"王(维)、孟(浩然)、韦、柳(宗元)"四人并称共论。有《韦苏州集》。今天欣赏韦应物的传诵为广泛的那首七绝: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的这首七绝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在滁州任刺史 时。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绝句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另外,提示两点:其一、和宋人苏舜钦的绝句《淮中晚泊犊头》结合阅读:“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树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二人同写雨景,各具千秋,韦是步行看山水风光,苏则舟中所见平川景色,异曲同工。其二,韦诗的首联,另有将"生"字作"行",将“上"字作"尚″。据柯良俊(不详)考证:“大清楼帖中刻有韦公书:‘涧边行‘非‘生′也;‘尚有'非‘上’也。"
5、韦应物的资料《调笑令·霓裳》汉曦(一)霓裳,霓裳,西湖歌舞时尚。且看柳丝波澜,喜盼伊人妆换。换妆,换妆,一生一世守望。《调笑令·肠断》汉曦(二)柳叶,柳叶,柳叶惹上蝴蝶。伊人伴君心上,柳絮飞燕燕双。双燕,双燕,双燕分飞肠断。【调笑令】词牌名的一种。有多种格式。源自中唐,《乐府诗集》载,中唐时《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乃演为长短句之词。部分文献称它为拗体之滥觞(起源)。【基本信息】中文名: 调笑令别名 :《古调笑》《宫中调笑》年代 :中唐代表作品 :《宫中调笑》四首代表人物 :王建等【词牌简介】《调笑令》,词牌名,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三台令》等。《乐苑》入“双调”。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三十二字,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平仄韵递转,难在平韵再转仄韵时,二言叠句必须用上六言的后两字倒转为之,所以又名《转应曲》。唐词格式全同,惟句中平仄颇多出入。北宋以后,多用不转韵格,三十八字,七仄韵,联章成“转踏”,藉以演唱故事。【词牌格律】定格对照例词:【唐】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调啸词·胡马》)变格对照例词:【宋】晁补之《调笑令·肠断》(《《调笑转踏·肠断》)【典范词作】《宫中调笑》一首【唐】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调笑令》一首【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今日诗词分享# #我的诗词爱好# #每日更新诗词# #爱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