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电台#】她没有自己的儿女,甚至终身未婚,却被称为“万婴之母”。她叫林巧稚,是协和医院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医师,她勇敢地向“妇女不能持刀”的理念发起挑战,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筹建了北京妇产医院,为了感谢她,很多人把她为自己接生的孩子取名叫“敬林”、“念林”、“怀稚”……林巧稚一生的奋斗目标是“让所有的母亲都高兴平安,让所有的孩子都聪明健康”,她并不只在协和医院的病床和手术台前追求这个目标。1983年4月21日,在她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医院的病房里一连接生了6个婴儿。在#林巧稚逝世4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重温三联数字刊第1056期这篇《林巧稚:“我一生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网页链接,以纪念林巧稚医生。
2、林巧稚生平简介英语句子带翻译[心]今天3月8日,“三八国际妇女节”。首先祝福所有的女性朋友们芳华绽放,无惧时光,活出自己的精彩。此外,今天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位我在旅途中“认识”的伟大女性——林巧稚。[心]前段时间去厦门旅行,这是我时隔几年再次来到厦门,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上次来厦门,南普陀寺的素饼还是10块钱一盒,这次已经涨到15块钱一盒了,味道还是同样超赞,尤其是新出的绿茶口味超级好吃。上次来厦门,我还吃不惯沙茶面,这次再来吃的可谓津津有味。上次来厦门,我在鼓浪屿住过两天,这次再来我又重走了一遍鼓浪屿,也再次来到了林巧稚纪念馆。[心]林巧稚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是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是卓越的医学家,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的女学部委员,平生挽救过无数濒危产妇,接生过5万余婴儿,有“万婴之母”之誉。袁隆平、冰心的三个孩子、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子女以及钟南山......都是由她接生的。[心]林巧稚是厦门鼓浪屿人,为了纪念她,人们在鼓浪屿东南的毓园修建了林巧稚纪念馆。纪念馆不大,但展出了林巧稚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以及工作、生活中的许多珍贵照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林巧稚的评价与缅怀之情。我们细细地看了一遍,感动之外还是感动。[心]接生过5万多名婴儿的林巧稚一生未婚,把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妇产科学。谁又能说,她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呢?[心]林巧稚纪念馆是免费开放的,具体位置在鼓浪屿复兴路102号。如果你来鼓浪屿,记得来看看这位伟大母亲吧!#云游风物之旅##厦门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
3、林巧稚生平重要事件林巧稚,为了妇产医学事业一生未婚,被称为“万婴之母”,她接生过的婴儿不计其数,袁隆平院士也是林巧稚医生接生的。她走上医院道路,是因为她从小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因为子宫癌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她立志要学习医学为人们减轻痛苦。1921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今协和医学院)落成,林巧稚从上海参加考试,在考英语时,跟林巧稚同去考试的同伴余琼英突然中暑晕倒,林巧稚发现后立即放下考卷,把余琼英抬到考场外的阴凉处,等安顿好余琼英时,考试时间已经没有了,所以林巧稚的英文成绩很低,但是学校领导考虑到林巧稚的英语口语很流利,其他科目也比较优秀,现场处置病人又沉着冷静,这是做为一名一生必备的条件,所以林巧稚被协和医学院破格录取。
4、林巧稚生平简介800字1983年4月的一天,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林巧稚在突然从昏迷中惊醒,“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过了一会儿,她清瘦的脸颊露出满意的笑容,“生了…”她就是被誉为我国“万婴之母”,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却没有自己孩子的伟大妈妈。从小出生在一户殷实家庭的林巧稚,有一位相当开明的父亲。在他的支持下,林巧稚才如愿以偿地走自己热爱的医学之路。毕业后的她,用自己精益求精的医术为千家万户解决着病痛的烦恼。她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为了让更多贫苦人家得到就医的机会,她甚至把普通门诊挂号费降低为三毛钱。每天不仅来找她看病的人排成长队,外面请她上门问诊的患者也络绎不绝。为了给患者多赢得一丁点时间,她甚至自己包了一辆面包车,可以把远近的患者都照顾到。一个秋天阴云密布的夜晚,西边的天空隐隐地传来轰隆隆的雷声。辛苦了一整天的林巧稚刚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听到门外有一个声音,焦急地喊道:“林大夫,你睡了吗?有人求您急诊,有个产妇难产,今晚怕过不去了!”林巧稚立刻转身提起诊包,赶到门外,还没等来人说话就跳上车子,说:“赶紧走吧,救人要紧。”消失在漆黑的夜雨之中的车子,没过多久就停在一间低矮潮湿的屋前。一对年迈的夫妇冲上来握住林巧稚的手,哀求道:“林大夫,你可一定要救救咱儿媳妇呀。”巧稚这时早已忘记了自己,看到屋里没有一张凳子,她就双膝顶着炕沿,半弯着腰,小心谨慎地帮助产妇轻轻扶正了胎位。紧接着,她又用那双灵巧的手为她助产,那位已经走到了地狱门口的产妇才有了生机,因为疼痛已经极度衰弱的身体,渐渐有了自娩的力量。紧张地过了半个多小时。一阵悦耳的呱呱啼哭声,把人们僵硬了的神经又震醒了。婴儿终于降生了,产妇也在连续地喘着粗气。林巧稚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在她的心里,只有患者重要。开国大典,毛主席请她去,她不去。北京市长亲自去见她,她没见。妇联大会邀请她出席,她谢绝。而这一切,都因为她正在为病人忙着。林巧稚去世后,骨灰沉浸在鼓浪屿的大海中,可她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在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恩这位一生没有孩子,却被称为“万婴之母”的伟人吧!
5、林巧稚人物生平简短这是一张让人永世难忘的照片,也是袁隆平爷爷生平开心的时刻。图中,袁隆平院士脸上绽开了慈祥的微笑,随着他的目光望去,是一片丰收的稻谷,沉甸甸的压弯了稻秆。这是一张摄于2017年老照片,袁隆平团队所培育的“湘两优900”水稻于当时突破了亩产量1100公斤。袁隆平爷爷看着眼前的成果,心里的欢喜便从脸上溢出来了。袁隆平爷爷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科研成果拯救了许多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民。他的“在稻谷下乘凉”的美好愿想也可以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这位老人穷尽了自己一生的时间去培育优秀的稻谷品种,心系的是天下人民的温饱。哪怕在他去世前不久,他仍在努力工作,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记录,为世界贡献着优秀的稻谷品种。2021年5月22日,这是一个悲痛的日子。我们的袁隆平院士因病于长沙去世了。这位民族的脊梁就此长眠了,这也让全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许多群众的第一反应是希望这是个假的消息,很多人也说无法接受这个沉痛的事实。更是有许多民众,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悼念袁隆平院士,一齐大呼院士一路走好。回顾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缅怀的事情了。袁隆平院士出生于1930年的9月7日,出生地点是在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巧的是,为他接生的也是一名大名鼎鼎的妇产科圣手——林巧稚女士。林巧稚是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的她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主任。当时的她也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孩子会在以后为世界带来巨大的贡献,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起来了。袁隆平从小就很爱学习,他经常钻研课本,废寝忘食。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南大学。在大学里,袁隆平所在的学院是农学院,主要学习研究与农业相关的知识。毕业后,他被学校安排分配了一个老师的职位,原以为生活就在教育学生中度过了。但,1959年发生的一场巨大自然灾害,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其中也包括袁隆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但稻谷的种植却依赖天气的好坏。农民都说自己是靠天吃饭的,天公不作美,农民的收入就会寥寥无几。这次的自然灾害规模巨大,影响范围广泛,许多稻田里的水稻都是颗粒无收。没有自然灾害时,农民一年辛苦下来收成的粮食都不够全国人民都吃饱,何况这种情况呢。一场大范围的饥荒爆发了,许多人家都耗尽了粮食,饿得面黄肌瘦,还有很多人永远留在了这场饥荒之中。袁隆平作为一名农学研究者,在目睹了这场饥荒之后,十分痛心。于是他痛定思痛,决心要研究水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也是他重要的决定之一。从此袁隆平每天都骑着单车,穿梭在田野中。实验田的那个角落,都有留下了他的足迹。然而水稻的研究并不容易,一直到了1960年袁隆平才有了突破口。袁隆平发现了一株特别的水稻,他发现这株水稻是天然杂交后的水稻。自此,他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杂交水稻上,并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工作。研究的过程不可谓不苦,数次的实验数次的失败,但袁隆平并没有气馁,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培育出优秀的杂交水稻,为人民带来福音。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十几年的研究里,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如“南特号”“胜利灿”等优秀植株。他的研究成果也震撼了国内的学术界,并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全国各地都种上了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到了新一年收获时,示范点的农民都笑开了花,杂交水稻的产量和以前的普通水稻相比,可以说大大增多。中国人民都能有饱饭吃逐渐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了,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袁隆平也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研究产量更大,质量更优的杂交水稻。又过去了一个十年,他提出了三系法二系法等方法,进一步的提升了种植的效率和质量。2017年“湘两优”的问世,更是打破了水稻种植亩产量的记录,达到了新的高峰。袁隆平院士这一生所研究的成果,惠及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民以及许多海外的人民群众。虽然他已经离去了,但他的精神光辉却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国士无双,先生千古!袁爷爷,一路走好!(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林巧稚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