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历史成语典故!22:毛遂自荐战国时期,赵国经长平之战,元气大伤,没有了和秦过抗衡的实力,可秦国却不依不饶,一心想要灭了赵国,于是赵惠文王让平原君去楚国签订合众抗秦的协议来共同保卫赵国,平原君准备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20人一同前往,可偏偏只挑选了19人,另外一个人却一直确定不下来,这时一个人来到他的面前说:“平原君:“听说您要带20人前往楚国,现在尚缺一人,请您让我来凑满数吧。”平原君不熟悉毛遂,问他道:“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已有三年了。”“一个有本事的人在世上,好比一把锥子装进口袋,马上可以看到谁尖戳破口袋钻出来。你来这里三年,我从未听别人有称赞你的话。可见你一无所长,所以你不适合去,还是留下吧:”“今天,我就请您把我当作银子放进口袋。如果早放进口袋,那么不仅是锥尖钻出口袋,恐怕整个锥子会像禾穗那样挺出来呢。”毛遂回答说。平原君看到毛遂这样说,一会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就勉强带着毛遂前往楚国!到了楚国,不料,楚王不愿联合抗秦,平原君也说服不了他。毛遂也去劝楚王,楚王知道毛遂只是一个门客后,怒气冲冲地要他下台去。毛遂按着剑快步走近楚王,大声说道:“大王所以敢当众叱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如今大王与我处于十步之内,楚国纵然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里!”楚王被毛遂勇敢的举动吓呆了。接着,毛遂又向楚王分析说明共同抗秦对赵、楚双方都有好处,道理是如此清楚、明白,没有理由反对。毛遂的一席说服了楚王,于是楚王决定联合赵国共同抵抗秦国!这就是成语"毛遂自荐”的来历!#毛遂自荐的故事简介#
2、毛遂自荐的故事简介30字“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本名不见经传的三国故事却红极网络,成为毛遂自荐的反面笑料。潘凤,三国韩馥的“上将”,自荐于汜水关迎战董卓大将华雄,结果一极被杀。华雄秒杀潘凤,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个事件背后有两个道理:一是毛遂自荐不光需要自信勇气,更需要实力支撑;二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上将”只是相对的,化就是自大,当目空一切时,其时就是自毁,潘凤,华雄等皆命结于此。
3、毛遂自荐的故事朗读邯郸古老的历史名城,也许我们都听说邯郸学步,也听说过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毛遂自荐,这些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战国时期的赵国。踏上这片土地,仿佛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这里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里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带着毛遂围魏救赵,这里有蔺相如智退秦王完璧归赵,这里有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有赵括的纸上谈兵,也有赵氏孤儿……当然这里也有吕不韦,还有秦始皇嬴政……
4、毛遂自荐是什么意思世人皆知"毛遂自荐"这个故事,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毛遂后的下场如何呢?虽然秦军撤退,但经过多番征战,赵国国力大损,正在此时,赵国的世仇燕国趁虚而入,举兵攻打赵国。赵王立刻集兵来抗,可是这时,赵国的名将或戍守边疆,如李牧;或被贬黜在外,如廉颇,偌大的赵国,竟无将可点。这时,有人提议:秦军包围邯郸之时,平原君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说动秦王退兵,一张利嘴胜过百万雄师。此时燕国来犯,若让毛遂领兵挂帅,必定能马到功成。赵王一听,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就赶紧派人将毛遂找了过来。毛遂因为此前立有大功,已经被封为大夫,他一听赵王让他领兵挂帅抵抗燕国,赶紧向赵王请辞。他对赵王说:不是臣怕死,实在是小臣德行浅薄,担不起这样的责任。如果让我做个马前卒,小臣还是可以的,但是做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实在不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毛遂强调道,"靠寸之舌我当仁不让,仗尺利剑实非我所能,岂敢以国家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可是,无论毛遂如何推迟,赵王都被他前番的"锥子"论洗脑。毛遂曾说过:"我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不是因为我没有才能,是因为我没有被放进口袋里。"所以,赵王也就偏执的理解为:毛遂为什么不是一个将军呢?因为没有给他一个当将军的机会。于是,被逼上任的毛遂,只能率兵出征。结果大家都已经想到了吧,就算毛遂殚精竭虑,身先士卒,却还是被燕国打的落花流水。毛遂觉得自己无颜再回邯郸,于是他避开众人,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拔剑自刎了。从"毛遂自荐"立了大功,到"毛遂自刎"凄凉收场,毛遂一共也没有过过几年好日子。对于这样的结果,赵王需要付很大的责任,他识人不清,不能知人善用。前有临时更换廉颇,启用赵括,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精锐被坑杀。后又强行启用毛遂,文人从武,实在勉强。毛遂自己也有责任,明明擅长是口舌之能,却未能说服赵王改变主意,后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历史人物##头条故事会##头条历史#
5、毛遂自荐是谁的故事毛遂自荐这个词就听得多了,可是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毛遂又是谁呢?其实他就是赵国平原君的一个平平无奇的门客。“毛遂自荐”这个成语被运用得很频繁,形容自告奋勇、自愿争取完成某一项任务。在历史上确实有毛遂这么一个人。他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一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公元前258年,秦国发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在两年前秦赵两国的长平大战中,赵国四十万大军惨遭活埋,致使赵国元气大伤,如今秦军又包围了都城,赵国上上下下自然是举国惊惶。情急之下,赵土派平原君去楚国紧急求缓,希望促成合纵抗秦的局面,共推楚国为盟主。不难想到,平原君这一次是身负重任。平原君底下已打定主意,若能成功游说楚王,形成合纵联盟固然是好;如果游说不成,就算是用武力当众挟持楚王,迫便楚王签订合纵协议也在所不惜。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平原君打算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名能文能武的人才同行,但是精挑细选了半天,只挑得出十九个人,硬是还差一个。平原君为此有些发愁。这时,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主动来到平原君的面前,自我推荐道:“我听说您打算带二十个门客和您一起出使楚国,现在还差一个。我想和您一起去,您看怎么样?”问题是,平原君对此人感到很陌生,再次问他的名字,也毫无印象,当然就没有贸然答应只是先委婉地问:“你到我这里多久了?“三年。”毛遂回答道。“三年?”平原君的心里有些吃惊,暗忖自己的门客那么多,自己固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认识,可是如果已经待了三年,自己居然还对此人一无所知,就可见此人八成是没有什么本事,搞不好只是一个单纯在这里混饭吃的人,这样怎么可能有资格参加这次的行动呢?于是,平原君委婉地说:“我听说凡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就好像是一把锥子放在布袋中,用不了多久,锋利的锥子就会划破布袋而露出来……”对于平原君这番暗示,毛遂一听就懂,马上接道:“您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您之前之所以从来不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是因为我还从来没有被放进布袋之中,我今天就是来请求您把我放进布袋里,那么我很快就会露出锋芒的!”在场的众多门客听到毛遂这番大言不惭的话,都暗自窃笑,觉得他的口气真大。可是平原君听了却认为毛遂的反应敏捷和机智,心想凭毛遂这样好的反应能力和ロ才。带在身边或许会有点儿用处,便同意让毛遂同行。这一次的行动,后果然就是靠着毛遂的滔滔雄辩说服了楚王,订立了合纵盟约。返回赵国之后,平原君还无限感慨地对友人说:“毛先生那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威力竟胜过百万大军啊!我一直以为自己有识人之明,没想到对毛先生差一点儿就看走了眼!”从此,平原君便把毛遂奉为上等贵客,对毛遂一直尊敬。改编 《武安君含冤死杜邮,吕不韦巧计归异人》
6、毛遂自荐的故事的寓意《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平原君需要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可挑来挑去,却只挑中十九个人,毛遂站出来,自荐凑个数。他说出了名言:“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戳出来了。”令平原君大开眼界,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跟他一起上楚国。在楚王和平原君谈判的过程中,毛遂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口才,终成功说服楚王合纵抗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会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准备好了,不慌不忙地抓住机会,并展现我们的才华,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历史人物的故事# #分享历史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