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45)1949年10月13日,毛主席复信冯友兰教授。毛主席数度评说冯友兰,他说:“北京大学有一个冯友兰,是讲唯心主义的,我们只懂得唯物主义,不懂得唯心主义,如果要想知道一点唯心主义,还得去找他。”他说:“冯友兰,中国哲学是能写的,他的观点是唯心论。”毛主席当面对冯友兰说:“你写的东西我都看。”毛主席外出视察所带的书中,总会有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1957年4月1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家宴冯友兰、金岳霖等学者时,说:“我这叫四面八方饭,其中有各种米,还有许多豆类。人马都可以吃,所以叫人马饭。”冯友兰赋诗感恩毛主席。他亲眼目睹了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便于1949年10月5日写信给毛主席,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和写作规划,表示将用五年时间,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写出一部中国哲学史;时隔八天,毛主席就在百忙之际,于同年10月13日复信冯友兰教授,告诫他“不必急于求效”,要“采取老实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写出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中国哲学史。1962年4月15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冯友兰教授在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参加了与毛主席等中央的合影后,赋诗曰:“怀仁堂后百花香,浩荡春风感众芳。旧史新编劳询问,发言短语谢平章。一门亲属传佳话,两派史论待衡量。不向尊前悲老大,愿随日月得余光。”1963年11月16日,毛主席在周扬同志陪同下,与参加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经学史专家周予同先生、文学史专家刘大年先生见面交谈,冯友兰先生后来专门赋诗感念:“拱手感关怀,三人并列文、史、哲。集会明任务,一笔齐扫帝、反、修。”1971年5月,毛主席因为身体健康原因,没能够及时复信冯友兰教授,便派谢静宜同志专程看望,说明原因,冯友兰深为触动,构思数日,于同年6月5日赋诗曰:“善救物者无弃物,善救人者无弃人。赖有东方勤着力,朽株也要绿成荫。”1976年9月9日,闻知毛主席与世长辞,悲痛的冯友兰教授,当晚写下挽诗:“神州悲痛极,亿兆失尊亲。一手振华夏,百年扶昆仑。不忘春风教,长怀化雨恩。犹有鸿文在,灿烂照征尘。”同年9月18日,参加过毛主席追悼大会后,冯友兰先生再度写下挽诗:“纪念碑前众如林,无声哀于动地音。城楼华表依然在,不见当年带路人。”毛主席春风化雨,聚沙成塔,对喜欢激动的群体诚恳相待,指明方向,努力引导他们永远走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上。2021年10月13日
2、刘大年案件黄炎培生于光绪四年(1878年),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1901年,入读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人,因为抗议校方开除学生的“墨水瓶”事件与其他学生从南洋公学集体退学。1905年经蔡元培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接替蔡元培出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民国初年,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筹办东南、暨南、同济等大学。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人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1921年被委任为中华民国教育总长(部长)但不肯就职。1927年,蒋介石以“学阀”罪通缉黄炎培,遂逃亡到大连。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炎培撤退到重庆,任国防会议参议员,国共和谈破裂后,辞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2月,由共产d地下工作者安排,转道香港到北京。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副总理,轻工业部部长。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7岁。晚年时黄炎培作《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一书,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该书在时任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员会委员的刘大年关心下,于去世前一年1964年出版。
3、刘大年事迹《瞄准你的未来》刘大年执导,张炯敏、徐若晗领衔主演,郝富申、李沛恩、宋佩泽、王星玮、王嘉萌、麦童、袁嘉艺、程实、徐炳超等出演的青春热血励志轻喜剧。讲述了几位年轻人低谷反弹的追梦之旅,因为一场国际联盟赛事席位的争夺,电竞大拿、热血少女.....一群怀揣各自心思却聚在一起组成战队的队员们能否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从孤身行走到结伴同行的路上他们能否彼此信任、互相依靠而终收获。2022年7月21日爱奇艺播出。#刘大年简介#
4、刘大年照片书之趣谈568盛唐文学78杜甫1(712一770)鲁迅评价杜甫: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人.杜甫》王志艳编著)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谈古典文学》刘大年)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家庭杜甫可以说是出身于世宦之家。远祖可追溯到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曾祖父杜依艺任巩县令。祖父杜审言在武周朝被女皇召见,並任文学馆直学士,能诗文,对杜甫影响很大。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负责辖区内的军事)。母亲崔氏,出身清河望族,在杜甫幼年就去世了。杜甫的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千金,二人琴瑟和呜,相濡以沫30年。夫妻有二男一女:宗文、宗武,凤儿。生平杜甫幼年好学,七岁能诗。少年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19岁出游郇瑕(临猗)。20岁后漫游吴越数年,其间应试不第。这是第一次漫游。第二次漫游。应试不第,于是赴兖州省父,漫游齐赵。第三次漫游。天宝三年(744)四月,游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相约同游梁宋(开封、商丘一带),又遇见另一位大诗人高适,三人同游。天宝四年(745),杜甫在齐鲁二次与李白相见,友情愈加亲密,以诗互赠。以后二人再无见面的机会。后世合称二人为"李杜"或"大李杜"(以区别李商隐与杜牧的"小李杜")。对于"诗圣"和"诗仙",闻一多先生有如此评说:"李白有杜甫的天才,没有杜甫的人格。"天宝六年(747)之后,杜甫客居长安十余年,期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煎熬。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五月,授官左拾遗,故后世称其为"杜拾遗"。但是,不久即因营救宰相房琯而触怒肃宗,遭贬华州,负责祭礼等杂事。肃宗乾元二年(759)以后,杜甫携妻子,几经辗转,后落脚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建起草堂居住。又经严武的表荐,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其为"杜工部。"严武去世之后,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人返乡。途经夔州(奉节),都督柏茂林又加照顾,让杜甫代管公田等。杜甫又自购40亩果园。在夔州生活了二年,举家继续返程。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冬,伟大的诗人病逝于潭州往岳阳的小船上,享年59岁。成就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有"诗圣"之称;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故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不仅仅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对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杜甫诗作的风格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形像明鲜。现存杜甫的诗文约1500余首,保留于《杜工部集》之中。
5、刘大年台湾省中经院台东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说,两岸前后加入WTO已超过20年,至今台湾限制大陆进口的品项还是维持2000多项,20多年都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贸易调查措施。台湾省陆委会,“本次陆方宣布对台2455项产品进行贸易壁垒调查,台方认为徒增对我方业者之干扰,无助两岸贸易进一步合作及发展。”台经济部贸易局说,"陆方不宜将贸易议题复杂化、工具化,干扰全球经济发展”。若有需要,台方愿意在不设前提的情况下,就贸易议题与对岸磋商讨论。大陆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佳好集团(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家莹说,所有从事两岸经贸往来的人第一时间听到此讯息都忧心忡忡。台湾省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说,陆方一直认为两岸贸易不对称,两岸洽谈ECFA时,大陆曾提出抗议,此时大陆重新提出。如果台湾没有回应,或许会对台湾提出限制措施。大陆认为ECFA对台让利,但台湾没有相对应作为;
6、刘大年个人资料抗日战争,中国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按照美国学者的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采用的数字为55万,而中国社科院刘大年教授的统计认为,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日本靖国牲社中供奉的灵位,与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不符,并且逐年增加。日本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9370人。到底哪个数字更准确呢?
7、刘大年的人物评价蒋廷黻和范文澜,无疑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领域为卓著的史家。蒋廷黻在民国时期建立起自己在学界的影响力,主要是靠所著《中国近代史》一书。该书写于1938年,并于次年首版,随后在台湾、近年更在中国大陆不断重印。就其影响而论,据称1949年以前“有关近代史与中国对外关系史著作,几乎有半数以上都是因袭了蒋廷黻的史学观点”(刘耀 1983)。相形之下,范氏于1940年加入中共、成为思想的史学家之前,即以精通古代经典的文献学家而闻名。他在1946年首版于延安的《中国近代史》,后来被一位的马克思主义史家誉为“用科学观点对系统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了一个头”(刘大年 1979:1)。同样,范氏亦被颂扬为“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奠基者”,“他所奠定的基本框架和提出的一系列深刻论断,影响了近代史研究达数十年之久”(陈其泰 1993:72)。#刘大年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