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被恭祝″懿寿千秋″的清代皇后实际寿数只有多少?真是″古来皇后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80~89岁,1人孝圣宪皇后(雍正),钮祜禄氏,86岁♥70~79岁,4人孝惠章皇后(顺治),博尔济吉特氏,77岁孝庄文皇后(太宗),博尔济吉特氏,75岁孝和睿皇后(嘉庆),钮祜禄氏,75岁孝钦显皇后(咸丰),叶赫那拉氏/慈禧,74岁♥60~69岁,1人孝恭仁皇后(康熙),乌雅氏,64岁♥50~59岁,2人孝端文皇后(太宗),博尔济吉特氏,51岁孝敬宪皇后(雍正),乌拉那拉氏,51岁♥40~49岁,7人断发之继后(乾隆),那拉氏,49岁孝仪纯皇后(乾隆),魏佳氏,49岁孝定景皇后(光绪),叶赫那拉氏/隆裕,46岁孝贞显皇后(咸丰),钮祜禄氏/慈安,45岁孝静成皇后(道光),博尔济吉特氏,44岁孝慎成皇后(道光),佟佳氏,42岁原配之妻室(宣统),郭布罗氏,41岁♥30~39岁,4人孝淑睿皇后(嘉庆),喜拉腊氏,38岁孝贤纯皇后(乾隆),沙济富察氏,37岁孝烈武皇后(太祖),博尔济吉特氏,36岁孝全成皇后(道光),钮祜禄氏,33岁♥20~29岁,7人孝慈高皇后(太祖),博尔济吉特氏,29岁孝穆成皇后(道光),钮祜禄氏,28岁孝康章皇后(顺治),佟佳氏,23岁孝诚仁皇后(康熙),赫舍里氏,22岁孝献 皇后(顺治),董鄂氏,22岁孝哲毅皇后(同治),阿鲁特氏,22岁孝德显皇后(咸丰),萨克达氏,20岁♥生年或卒年不详,3人原配之废后(顺治),博尔济吉特氏孝昭仁皇后(康熙),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康熙),佟佳氏#孝庄文皇后简介#
2、孝庄文皇后典故(七十九)中国历史上那些倾国倾城的皇后和后妃)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1613年3月28日一1688年1月27日),蒙古科尔沁部人,科尓沁贝勒博尓济吉特.布和之女,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嫔,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布木布泰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虽末垂帘听政,但在顺治,康熙幼年继位之时,在政治上发挥了一定作用,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位列五宫: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布木布泰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在皇太极生前,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排列于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额尓德尼琪琪格,关睢宫宸妃东大福晋海兰珠,麟趾宫贵妃“西大福晋”娜木钟,衍庆宫淑妃“东侧福晋”巴特玛.璪之后,居第五位。尊为太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驾崩。二十六日,福临即位,即顺治帝。福临能顺利豋基为帝,也要归功于布木布泰与代善,多尔衮等人的斡旋。她与多尔衮的联系,还引发了所谓“太后下嫁”的故事。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孝庄一生辅佐三帝,虽说三位帝王对这位女性有着不同的印象,但她的为人仍然给后世留下了极好的口碑,甚至在康熙眼中,孝庄一直是一位既慈爱安祥,又颇具政治才能,胸怀大局的老祖母。她是一位才华出众,名垂青史的传奇女性。她对清初王朝的奠定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政治各方面看来,孝庄是个充满智慧的女性。公元1688年,孝庄走完了她这一生,享年75岁。
3、重生孝庄文皇后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五日。335年前的今天即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孝庄文皇后病逝于慈宁宫,享年75岁。孝庄文皇后,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 ,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名本布泰(也有叫布木布泰的)。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比皇太极小21岁。天命十年二月嫁给皇太极,时年13岁。天聪三年生皇四女,天聪六年生皇五女,天聪七年生皇七女。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生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崇德八年太宗皇太极驾崩,顺治帝福临即位。顺治八年 顺治帝亲政,初上徽号,称“昭圣慈寿皇太后”。后来顺治帝、康熙帝多次上徽号,后徽号全称为“昭圣慈寿恭俭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在康熙一朝,孝庄皇后在康熙帝陪伴下,汤泉沐浴,塞外避暑,五台进香,祭祀孝陵。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子刻,病死于慈宁宫。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停灵于暂安奉殿。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确定孝庄文皇后陵名为“昭西陵”。雍正帝决定将原来的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改建工程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正式破土兴工,同年十一月底竣工。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梓宫正式葬入了昭西陵地宫。昭西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盗,至今尚未清理。
4、孝庄文皇后深度解析科尔沁名人录—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侄女,顺治帝生母。1625年,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为福晋,1636年皇太极称帝,布木布泰册封为西侧福晋,汉文称庄妃。1638年,布木布泰生下皇九子福临。1643年,福临即位,号为顺治,布木布泰被尊为“皇母庄妃”和“圣母”,1661年,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徽号为昭圣太皇太后。1688年,昭圣太皇太后崩逝,享寿七十五岁。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文皇后。
5、孝庄文皇后叫什么名字皇太极的媳妇都有谁?1. 娴妃(1599年-1641年):娴妃原名鄂尔多晟氏,她是蒙古右翼卫佐领吴克善之女。皇太极在他的南征过程中遇到了她,并将她选为妃子。娴妃是皇太极受宠爱的妻子,也是皇太极一位正式册封的妃子。然而,娴妃于1641年去世,皇太极伤心。2. 养祥皇后(1599年-1643年):养祥皇后原名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右翼卫佐领克格鲁格之女。她与娴妃同时被选为皇太极的妻子,后来被册封为皇后。养祥皇后于皇太极登基后不久去世,没有生育子女。3.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孝庄文皇后原名喀尔喀氏,她是满洲贝勒哈达的女儿。皇太极去世后,孝庄文皇后成为顺治皇帝的母亲。她于顺治皇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是清朝的第一位太后。4. 正妃伊妃(生卒年不详):伊妃是满洲的女子,嫁给皇太极后被封为正妃。然而,伊妃的生平事迹不太为人所知。
6、孝庄文皇后简介与图片1687年,孝庄病逝。她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哀号不已,捶胸跳脚。谁知,刚走出孝庄的寝宫,他就命令侍卫:将太皇太后生前喜欢居住的那5个宫殿给拆了,棺椁也不要下葬。1687年,75岁的孝庄卧病在床,弥留之际拉着康熙的手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我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安葬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吧!”康熙哭得泣不成声,连连点头。可就在实际操作时,康熙却犯了难。孝庄的遗愿是不跟皇太极合葬,希望在顺治的孝陵附近安葬,可是以母陵陪子陵,却不符合当时的礼制。康熙十分纠结,就把孝庄生前喜欢居住的宫殿都拆了,把她的棺椁放在里面。没想到,这一放就是37年,直到雍正继位,孝庄的棺椁才入土为安。孝庄太后,即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之一,同时也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生母。她的一生横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以及康熙四朝,并且在顺治朝以及康熙朝时期,连续培养和辅佐了两位年幼的皇帝。为清朝初年的政局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而她也因此被誉为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这其中,孝庄太后之于康熙皇帝的影响与意义尤为重大,这不仅仅是鉴于康熙皇帝能够顺利登上皇位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因为在孝庄的全力帮扶下,康熙皇帝得以稳固皇权,并且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进而得以就此开创一代“康熙盛世”。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拥有"满蒙第一美女"之誉的大玉儿,与姑姑哲哲一样出身自蒙古科尔沁旗,她的姑姑是太宗皇太极之正福晋。大玉儿与皇太极异母之弟多尔衮青梅竹马,终身暗许,却被皇太极纳为侧妃。多尔衮与皇太极结下"占位、逼母、夺爱"之仇。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正福晋哲哲被立为清宁宫皇后,大玉儿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皇太极很爱大玉儿,但当他得知大玉儿仍然心系多尔衮时,对她不禁爱恨交织。在《孝庄秘史》中,孝庄太后的个人感情被改的乱七八糟,很多人一谈到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都说他们年轻时早就两情相悦,还说孝庄为保住顺治的皇位还下嫁了多尔衮。甚至还有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脑洞大开,说多尔衮和孝庄偷情被皇太极撞见,于是多尔衮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把皇太极杀了。这些荒诞不经、狗血淋淋的情节虽然能吸引观众眼球,但却严重不符合历史事实。从历史上看,孝庄和多尔衮的童年和青春时期无任何交集,完全没有两情相悦的可能性。多尔衮比孝庄大一岁。孝庄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多尔衮出生在赫图阿拉,这两个地方相隔,两地仅直线距离就有400多公里。另外,孝庄在13岁时就由哥哥吴克善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13岁前,孝庄从未离开过科尔沁部。多尔衮也是13岁成亲,他的正妻也来自科尔沁部,是孝庄的远房族妹。多尔衮15岁时,母亲阿巴亥被逼为努尔哈赤殉葬,16岁随兄长皇太极离开盛京,出征作战。也就是说,孝庄在13岁前根本就没见过多尔衮,到了13岁时就已经嫁给了皇太极,所以在剧中孝庄与多尔衮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至于后来福临的登基,除了孝庄的出力,当时并不是多尔衮想要篡位就能篡的,毕竟当时还有豪格对皇位虎视眈眈。豪格的势力也不小,多尔衮若是与豪格开战,有的是在后面捡便宜的人,倒不如扶持年幼的福林上位,多尔衮在旁边辅佐。这样多尔衮不但可以避免与豪格一战,还能借辅佐的借口收揽皇权,这对多尔衮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多尔衮的让位,其实也是权衡利弊之下做出的决定,更何况那时候的女子地位底下,多尔衮还没有傻到因为一个女人放弃皇位。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驾崩,玄烨即位,即康熙帝,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几乎是孝庄皇太后一手带大的,康熙的继位离不开孝庄太后的努力,那时候福临想要立福全为太子,若不是孝庄太后不同意,皇位也轮不到康熙皇帝。所以康熙对孝庄太后恭顺不已,后来康熙清除鳌拜也有孝庄的出力,可以说孝庄为康熙付出了很多。参考资料:《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