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四年(1769丿,大将军傳恒率军远征缅甸,战事比较顺利,因当地气侯潮湿,很多士兵患病,傅恒不幸身染恶疾,一病不起。返京两个月后病逝,年仅50岁。傅恒(1720一1769)富察氏,字春和,满洲镶皇旗人,长得高大英俊,文武双全。傅恒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凭借这层关糸,20岁时入宫任蓝翊侍卫。在皇宫中当差,只有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子弟才会有的殊荣。几个月后,傅恒升任头等侍卫(正三品),显然是借了富察氏皇后的光儿。乾隆皇帝继位后,前朝遗臣d派严重,用起来不太顺手。便重点培植自已的d羽,傅恒的身份比较特殊,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从此,傳恒的仕途一路畅通,25岁时入军机处,乾隆十一年(1746),为军机大臣,内大臣,成为历史上年轻的高级官僚之一,年仅26岁。傅恒年纪轻轻任首席军机大臣,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帝的小舅子,而是因为他能力超群,办事低调谨慎"恩虽外戚,才原大。"傳恒出将入相二十多年,除了几次远征外,大部分时间不离乾隆皇帝左右(日侍)。傳恒知道乾隆皇帝敏感,个性强烈,对权力意识有着深刻意识,所以,总是尽心尽力维护皇帝,不敢有丝豪的擅断,如同皇帝的左右手。傳恒业物能力极强,群臣莫及,思考问题事无巨细,有时候考虑到皇帝前边,皇帝每次出巡,傅恒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傅恒的军事能力也出众,乾隆十一年(1746)曾率军平定大金川之乱,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二十年,立排众议,率军平定准格尔,收复失去九百多年的中华故土新疆,再次获一等忠勇公,画像紫光阁,位居首位。乾隆皇帝对傅恒更加信任,此后,十多年不离左右,傅恒亦严格尊守军机大臣不与督抚外臣交结的规矩,处理政务。乾隆皇帝一旦对他不满,他便诚惶诚恐,甚至"战栗失色,神气不宁者数日"。乾隆皇帝十全武功,傅恒在军机处时参与五次。乾隆三十四(1769),清朝同缅甸发生冲突,三任云贵总督都翻了车。傅恒上前线督战,开始的时侯战事比较顺利。缅甸地处热带,气侯潮湿,瘴气横行,有不少士兵患病,傳恒也身感恶疾,一病不起。乾隆皇帝听说后,立刻让傳恒回京城调节,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傅恒回京两个月后便去逝了,年仅50岁。傅恒死后荣光,谥号文忠,这是清朝对文臣高的谥号,还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傅恒的四个儿子都是出类拨莘的人物,三子福康安的军功远超其父亲之上。
2、清朝历史上真实的傅恒1758年,乾隆是铁了心要将南疆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纳入清朝版图,4000名带着土耳其赞巴拉克火枪的精锐八旗兵由兆惠率领从伊犁向乌什急行军!清朝鼎盛时期,我国疆域幅员辽阔,这也多亏了皇帝们的努力,不断开疆扩土,才有了这样大的版图。乾隆在世时,十分重视边疆土地。当时他刚登基,大金川地区日益强盛起来,当时大金川的头目还派兵攻打小金川,屡次对领部的土地进行侵犯,因此周围部落对他们十分不满,后来乾隆知道了这件事情,便直接调动了三万大军进攻大金川。虽然当时因为地势以及环境因素,所以没有取得什么成效,但是也足以见得乾隆对此事的重视,后来他更是给将士们增加了不少军饷军粮,还派了傅恒前去帮助,这才直逼大金川头目的大营,终大金川的头目选择了投降。后来西藏有个郡,这里的贵族发动了武装叛乱,这让康熙十分不满,虽然叛乱被镇压了,但是他也真正意识到了西藏有些权贵的势力太大了,所以不能任由这样下去,必须要采取措施,从而更好的监管西藏。所以他废除了原本藏王制度,又在西藏地方成立政府,派遣大臣前去驻藏,这样一来将西藏更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仅如此,平定准噶尔也是乾隆一直以来的心愿,彼时康熙在世时,就想要将准噶尔拿下,可惜一直到了现在也没能实现。可乾隆一直未曾放弃这个想法。终于他等来了机会,当时准噶尔的贵族们发生了内讧,喇嘛达尔扎谋权篡位成功后,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也觊觎着这个位置,在沙俄的阴谋下,于是便想要叛逃,结果没能成功,二人只好出逃。后来阿睦尔撒纳暗自买通了不少内奸,这才成功夺下了汉位,可是位置还没坐多久,达瓦齐便率兵打来了,没多久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了投靠清朝。此时的准噶尔经过内斗,实力已经被削弱,因此乾隆觉得这是个动手的好时机了,于是便调集兵马展开进攻。在一路进攻的过程中,百姓们也很支持清军,毕竟他们受够了准噶尔内部的矛盾纷争,并且十分厌恶他们的残暴统治,所以现在很欢迎清军的到来。达瓦齐此时虽然统治着准噶尔部落,但是他也没有料到清军的速度如此迅猛,所以没有准备,就这样乱了阵脚,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打败了他们,达瓦齐只好带着仅存的几十名亲信,去投奔乌什。因为与准噶尔的战斗已经持续了太久了,乾隆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忍耐下去,所以他必须选择继续追下去,将达瓦齐消灭,否则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有一天东山再起,就对自己不利了。所以他铁了心要将南疆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到自己的领土,于是派遣了兆惠,带领了四千名士兵,前去乌什攻打,势必要将他们一举拿下。他们带着土耳其赞巴拉克火枪一路向乌什挺进,乌什一听也慌了,毕竟自己之前也没见过这样大的阵仗,自然清楚比不过清军,也知道如今的祸患乃是达瓦齐带来的,于是干脆将达瓦齐交给了清朝,以此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乌什就这样被轻松拿下了,原本准噶尔之乱就这样被平定了,可是后来阿睦尔撒纳又开始生事,清朝对他不薄,可是他依然不满足,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要依附清朝,只是将这里当作跳板。所以他时常以可汗自居,还不穿官服上朝,不用清朝的官印,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一切乾隆自然有所察觉,于是便想要借着将他召入朝堂的时候,除掉他,可惜被他发现了,于是直接逃走并宣布叛逃。镇守伊犁的军队也被他打败,阿睦尔撒纳认为他此举必然会找到许多盟友来响应他,可事实却不是如此,相反还有他不少的手下将领倒戈的,而乾隆也再次派遣大兵过去,后来准噶尔还流行起了瘟疫,所以没多久便败了,阿睦尔撒纳也在逃到沙俄后,不久便死了。此后清军直达喀什噶尔,将其余的人全部打败,终于是将西北地区统一了。#历史开讲#作者:三摩地参考资料:《清史》
3、清朝傅恒怎么死的历史上真实的尔晴:与傅恒恩爱有加,为乾隆生了个家喻户晓的孩子“汝子吾儿定教养”,这原本是清朝重臣傅恒去世之时,乾隆写的一首悼诗。然而,或许乾隆本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自己一生所作万余首诗,大都不为人知,这句悼诗却引起了后世讨论不断的一桩疑案。这个原本没有什么事实依据的传言在后世杂记小说的不断演绎之下,变为了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秘史”,当代以洒狗血著称的编剧于正在清宫剧《延禧攻略》中也借用了这一桥段,并融合其他元素,创造出了令全网憎恶的“喜塔腊•尔晴”。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尔晴”到底是怎样的呢?她和乾隆之间真的有私情吗?历史上对于傅恒夫人的记载并不多,反而是傅恒作为乾隆一朝的重臣在史册上留下了不少笔墨。傅恒出身富察氏,这是满清赫赫有名的大贵族,在八旗中属于由皇帝亲自统率的镶黄旗。乾隆年间,富察家族的声望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乾隆青梅竹马的原配妻子正是出身富察氏。这位皇后与乾隆感情甚笃,而且在宫中倡行节俭,是一位有名的贤后。而傅恒正是富察皇后的弟弟,皇帝爱重皇后,对傅恒这位内弟自然也是多加提携,再加上傅恒自己也颇有才干,行事妥帖,所以顺理成章地就变成了乾隆的心腹宠臣,在青云路上扶摇直上,成为了朝中重臣。傅恒与夫人感情深厚,或许正是托丈夫的福,傅恒夫人虽然没有什么过人的贤明言行,却依旧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姓氏——叶赫那拉氏。在清朝,这同样是一个显赫的姓氏。乾隆的宠妃舒妃便是出身于这一姓氏,所以也有人说傅恒夫人和舒妃其实是姐妹。或许是由于傅恒夫人在史料上的存在感真的太低,所以一些野史并不知道她的真实姓氏,反而将其讹传为了“喜塔腊氏”,《延禧攻略》中将其的名字定为“喜塔腊•尔晴”,大概也是信从了野史的讹传吧。不过,虽然傅恒夫人在正史中不过是一个随时可能被忽视的侧影,在野史之中,她却是许多人大书特书的主角,她和乾隆那段“莫须有”的感情成了许多文人灵感的源泉。其实,傅恒夫人与乾隆的秘事并非全然是后人对古人的虚构,因为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然有了绯闻的苗头。《清宫词》中有一首写道:“家人燕见重椒房”,椒房是汉代皇后所居正殿,这句诗便是说傅恒夫人在接受皇后召见之时,意外地被乾隆撞见了。乾隆风流多情,当即被傅恒夫人的美貌迷住了,于是与之发生了礼法所不容之事。清朝时的故事虽然有了大概情节,但毕竟太过隐晦,而近代人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细节,比如傅恒夫人原本是满洲第一美人,肤白貌美,顾盼生辉,令乾隆望之神迷。在一本名叫《清史演义》的小说中更是将傅恒夫人与乾隆如何初见,如何调情,如何密会的整个过程勾勒得完整详细,仿佛作者亲眼所见似的。而故事越往后传就越加的具有传奇色彩,在后来的一个故事版本中,竟然有了如下情节:在出巡途中,乾隆与傅恒夫人情难自抑,于船上行事,却被富察皇后撞破,富察皇后又惊又气,竟选择了投水自尽,虽被人及时救起,却由于受惊过度,又寒气侵体,不久后就香消玉殒了。不过,这个版本虽然情节跌宕起伏,真实性却未必多么可靠。到了现代,傅恒夫人与乾隆的故事更是成了小说作家之间的“共识”,比如金庸老先生的《书剑恩仇录》和《雪山飞狐》等小说之中就曾多次直言福安康是傅恒夫人与乾隆有私合所生之子。而《延禧攻略》中,尔晴不仅爬了皇上的龙床,还将与别人私通之子冒充龙种,这样的剧情设置无疑是青出于蓝,将情节的复杂和狗血程度推上了新的高度。其实,傅恒夫人之所以会和乾隆传这么多年的“绯闻“,症结在于乾隆对福安康的超礼节待遇,是先有福安康是乾隆私生子的流言,后有了傅恒夫人与乾隆有私的绯闻。那么福安康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后世人们对福安康的身世有疑,自然不是仅仅凭借乾隆的一句悼诗。事实上,这句悼诗只是一个引子,除此之外,福安康与乾隆之间还有着太多不合理的事情。首先一个大的疑点便是福安康异姓封王,在清朝康熙撤三藩之后,后代帝王有感于前车之鉴,留下了“异姓不王”的规矩,除了蒙古部落的统领之外,朝中大臣功劳再高,非爱新觉罗子孙也不得封王,但是福安康却被封为郡王。其次的一个疑点是乾隆十分看重福安康,却不肯让他娶公主,下嫁公主,借婚姻关系笼络住重臣是皇室司空见惯的手段,福安康的两个哥哥就是娶的公主为妻,但是更受皇上看重的福安康却没有“尚主”的荣幸,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乾隆是在避讳着什么。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乾隆之所以会对福安康如此优厚,是因为福安康是孝贤皇后的内侄,而且从小经常出入皇宫,与乾隆皇帝感情深厚,使乾隆想到他与孝贤皇后所生的两个早夭的嫡皇子,所以才会在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将福安康当做自己的孩子。福安康到底是不是乾隆所生,傅恒夫人与乾隆之间到底有无瓜葛,这个问题已经争论许久,至今没有结果,或许以后也不会有结果,但需要明确的是,文学和史学是两个领域,史学自然需要小心求证,不可信口胡言,但文学领域却不妨放飞思维。#清朝傅恒简介#
4、清代傅恒介绍福长安的父亲傅恒的家族背景有多雄厚,福长安还可能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富察·傅恒: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初为蓝翎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24岁军机处行走,26岁任户部尚书,27岁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衔太保。授一等忠勇公。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步军统领,会典馆正副总裁,五朝国史馆监修总裁官,经筳讲官,殿试读卷官等职。乾隆十三年(1748年),傅恒署理川陕总督,经略金川军务,降服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担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周易述义》以及编撰汉、满、蒙、藏、维、托忒6种文字合璧辞典《西域同文志》等。[37]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因征缅时受瘴疠而病卒,乾隆亲临府邸奠酒,御制诗悼之,谥号文忠,赠太傅,入祀贤良祠:曾祖父:哈什屯(1597~1663)议政大臣,累封一等男,加一云骑尉。祖父:米思翰(1633—1675年),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太保,谥敏果。父亲:李荣保(1674~1723年)察哈尔总管,袭一等男及云骑尉,追封一等公,谥庄悫。伯父:马斯喀(?~1704)内大臣、平北大将军,谥襄贞马齐 (1652~1739年)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谥文穆马武(?~1726)领侍卫内大臣,谥勤恪兄长:广成、傅清、傅宁、傅文、傅宽、傅新、傅玉、傅谦。姐姐:富察氏(1712年-1748年)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副都统萨喇善嫡妻妻:那拉氏,一品夫人追封福晋,可能是明珠曾孙女、揆叙孙女、永寿之女。妾:李氏,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尔晴,福长安生母,和乾隆有关系的。儿子:福灵安(?-1767)多罗额驸,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署云南永北镇总兵福隆安(1743-1784),兵部、工部尚书、步军统领,尚高宗女和嘉公主,谥勤恪福康安(1754-1796),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谥文襄。富察·福长安(1760-1817),满洲镶黄旗人,字诚斋,清朝将领。大学士傅恒第四子,军机大臣福康安之弟,孝贤纯皇后之侄。在清高宗时期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因平定台湾、廓尔喀战役有功图形紫光阁,封一等侯。嘉庆四年,高宗崩,被指责与和珅同d,逮下狱,夺爵,籍其家,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屡坐事谴谪。嘉庆二十一年,授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嘉庆二十二年,卒,时年五十七岁。女儿:富察氏:成哲亲王永瑆嫡福晋。富察氏,澹香主人,睿恭亲王淳颖。孙子丰绅济伦:福隆安长子,兵部尚书、领銮仪卫,袭爵丰绅果儿敏:福隆安次子,入嗣福灵安,幼殇。福长安子,入嗣福灵安,袭云骑尉世职德勤克尼玛:福长安子,道光二十七年任新疆和阗办事大臣。孙女:富察氏:福康安之女,和硕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嫡福晋。富察氏:福康安之女,和硕怡亲王绵誉嫡福晋。
5、清朝傅恒之妻一次,乾隆皇帝见到了自己小舅子傅恒的妻子叶赫那拉氏,惊为天人,后来,为了方便和叶赫那拉氏偷情,乾隆还特地把傅恒打发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后来,叶赫那拉氏给乾隆生了个儿子,傅恒却对他视如己出!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镶黄旗是八旗之首,由皇帝亲自统领。傅恒的姐姐富察氏和乾隆帝青梅竹马,也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乾隆十分宠爱富察氏,爱屋及乌,连带着对她娘家的人也十分照顾。其中,乾隆喜欢的是小舅子富察·傅恒。乾隆五年,刚成年的傅恒就被乾隆任命为蓝翎侍卫,5年之后,傅恒23岁,直接被乾隆提拔进了军机处,官居一品,这样的升官速度,在整个历史上都罕见!傅恒的妻子叶赫那拉氏也是出身名门,祖上是康熙朝的大臣纳兰明珠,隶属满洲正黄旗。据说叶赫那拉氏生得美丽,她嫁给傅恒后,先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但有一次,傅恒和妻子一起进宫,乾隆一眼就看上了叶赫那拉氏,并宠幸了她。后来,叶赫那拉氏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乾隆亲自给他取名叫福康安。据说,福康安其实就是乾隆的儿子。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支持者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傅恒和福康安是康熙朝以后,仅有的两个异姓王。我们知道,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朝就定下了异姓不封王的规矩,那之后几百年间,爱新觉罗家族之外,只有傅恒和福康安被封了王。第二个理由,乾隆对福康安如此恩宠,却唯独没有让他当驸马。乾隆对傅恒一家都好,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娶了乾隆的女儿,按理说,福康安比两个哥哥还受宠,结果乾隆却偏偏没有让福康安当驸马。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福康安是乾隆亲儿子,他自然不可能让儿子和女儿成婚。第三个理由,傅恒壮年去世,在他的葬礼上,乾隆许下诺言:“汝子吾儿定教养。”这句话着实有点奇怪,皇帝承诺赡养功臣的后人并不奇怪,但为什么乾隆要说“汝子吾儿”呢?关于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事,在乾隆刚去世之后开始流传了,嘉庆时期,有一首诗流传很广,里面有“龙种无端降下方”这样的话,甚至都传进了嘉庆耳中。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对此,各位读者怎么看呢?#历史##历史冷知识#
6、傅恒在清朝地位怎么样1798年,已经88岁的太上皇乾隆进行了后1次选秀。他选中了一个13岁的少女,谁知,乾隆只宠幸了1年就撒手人寰了。留下可怜的她14岁便开始守寡,直到40岁去世。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86岁的乾隆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嘉庆,自己当了太上皇。虽然名义上嘉庆成了大清皇帝,可王朝的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乾隆手中,无论是官员任免、军事行动,还是内外政务,都得乾隆点头。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88岁的太上皇乾隆后一次选拔秀女,扩充后宫。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他在生命后几年依旧纳了两个妃嫔,其中一个就是晋妃富察氏。富察氏出身名门大家,是主事德克精额的女儿,大学士马齐的曾孙女,清初重臣米思翰的玄孙女,孝贤纯皇后的堂侄孙女。富察氏历经百年屹立不倒,堪称清朝第一贵族世家,出过许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清初重臣米思翰、康雍朝重臣马齐、军机大臣兼保和殿大学士傅恒,以及乾隆深爱的孝贤皇后。《清史稿》没有记载富察氏入宫时的年纪,她的出生年月现在已经无从考证。按照清朝选秀的惯例,秀女入宫时的年龄一般在13至17岁之间,因此可以确定她入宫时必定是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妙龄少女。然而此时的乾隆,却已经是个白发苍苍、行将迟暮的高龄老人了。也许是出于对孝贤皇后的思念,也许是对富察家族的额外眷顾,乾隆收下了这个跟自己差了整整70岁的女孩。富察氏刚入宫时并没有受到过多宠爱,也未能实现振兴家族的使命。按照史料记载推测,乾隆很可能只给了她答应或者常在的位份。和备受宠爱的孝贤皇后相比,她的存在明显更加暗淡无光。更令人叹息的是,嘉庆四年,乾隆驾崩,还不到二十岁的富察氏就此成了小寡妇。嘉靖帝依照祖例给乾隆帝的妃子进行位分晋升,主要是在她们的名号前面加上一个“太”字,妃子变成太妃,贵人就变成太贵人,以此类推。按照宫规,富察氏和与乾隆帝生前留下的8位嫔妃搬到了寿康宫一带居住。清朝的后宫布局通常称为“东西十二宫”,妃嫔按等级和受宠程度依次居住在东六宫和西六宫,而上一任皇帝留下的女人,就只能搬离东西六宫,住进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这几座“寡妇宫”。这就意味着年纪轻轻又没有子嗣的富察氏,下半生注定要在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中度过。居住在慈宁宫一带的九位先皇妃嫔,没有一个是太后,更没有嘉庆帝的生母,因此嘉庆帝对这些人没什么感情,只能她们的基本待遇。终嘉庆一朝,富察氏都只是贵人的位分。直到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嘉庆帝在热河病逝,道光帝继位,册尊富察氏为“皇祖晋妃”。按照惯例,富察氏原来是贵人,新皇继位,上升一级,应该升为嫔。可是道光却直接给了妃位,一方面是因为富察氏此时已经是乾隆后宫一位还在人世的妃嫔,另一方面也是对她数十年守寡的凄惨生活的一点补偿。从册封晋妃的册文当中的“宜崇位号,以申敬礼”八个字,能看出道光的这层意思。然而晋妃并没有享受多久封妃的荣耀。道光继位后第二年(1822年),这个13岁入宫、守寡20余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女人走到了生命终点。本来按照清朝的丧葬制度,她应该入葬裕陵妃园寝,享用石券地宫。然而不巧的是,在她之前,裕陵妃园寝中已经葬入了三十几位妃嫔,只留下后一排还有一个空位,但这个位置并非安葬妃位的石券地宫,而是专门用来安葬贵人及以下位分嫔妃的砖池。由于当时没有多余的空位新建地宫,道光帝便下旨不改变基座的基础上,将砖池改为石池,勉强将富察氏葬入其中。她也是后一个被葬入裕陵园寝的女子。晋妃富察氏,出身名门,年少入宫,青春守寡,没有享受过丈夫的宠爱,也没有享受过子女绕膝的幸福,一个人在无边无尽的孤独中度过了几十年。《清史稿》寥寥数十字,概括了薄命红颜的一生。她的不幸,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遭受皇权和礼教压迫的女性的一个缩影。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