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简介及作品(郑振铎作品入选中学课本)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04:44:59 浏览
1、郑振铎作品入选中学课本

郑振铎正在火车站扳道岔,被茅盾拉去见高梦旦。高梦旦一见他就问要多少月薪。他说出一个数,竟成了商务印书馆的爆炸性新闻!高梦旦却高兴地说:“我女儿值这个价!”我是@大米看天下 ,高梦旦是我国近代出版界的元老级人物,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掌门人之一,四角号码初研发者。五四运动之后,高梦旦专程北上邀请胡适接班。胡适却推荐了当时毫无名气的老师王云五。高梦旦慧眼识珠,顶住压力,全力辅佐王云五。甚至在王云五开始研究汉字号码检字法的时候,把多年苦心研究汉字部首偏旁的心得,全部拿出供其参考。王云五补充后,创建了四角号码检字法。“一·二八”事变时,日机把商务印书馆轰炸成废墟,王云五仅用半年,便让商务印书馆恢复元气。他提拔青年茅盾任《小说月刊》主编,并接受茅盾的3条苛刻要求:一是现存稿子都不能用;二是全部改用五号字;三是馆方应当让其全权办事,不能干涉编辑方针。高梦旦是超级伯乐,却一直对小女儿高君箴的婚事拿不定主意。高梦旦疼爱小女儿,亲朋提亲的不计其数,但他全都不入眼。高君箴成了难出嫁的一个女儿。1921年,郑振铎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现北方交大)毕业后,当过编辑,在上海铁路局实习,在火车站扳过道岔。后被他的生死之交茅盾拉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应聘。高梦旦听说过郑振铎,看了他在北京办的进步刊物,直觉这是人才!见面后,看到郑振铎高大英俊,再一问居然是福建长乐同乡,两人聊得特别投机。高梦旦当即拍板,请郑振择来商务印书馆!便问他要多少薪水?郑振铎不知道新员工月薪多少,随口说:”60元就行了。“高梦旦听后,竟乐呵呵地点头答应了。这在商务印书馆竟成了爆炸性新闻!因为,茅盾刚入职时,月薪才24元,工作3年后才升到50元。这郑振铎刚毕业,还没入职,张口就要60元?!其实,高梦旦已经内心认可郑振铎为女婿了。在他老家,小女婿就是金女婿,啥条件都情愿答应。他的心思不经意流露出来,整个印书馆背后都喊郑振铎“驸马爷”。但驸马爷确实让人服气。他主编“文学研究会丛书”,把五四运动中有影响的鲁迅、瞿秋白、冰心等大家作品集中推出,成为商务印书馆的一个重要品牌;主编《小说月报》8年,把巴金、老舍等一批文学新人推上了历史舞台。高梦旦很得意,他说:于公,他为公司留住人才;于私,他挑了一个满意的女婿。但是,他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宝贝女儿,于是决定另辟蹊径。商务印书馆当时是中国大的出版机构,在各地和东南亚一带有50多个分馆,在浙江莫干山有疗养院。员工每年夏天,要上山休养。高梦旦带小女儿乘火车到杭州,然后换乘汽车上山,”碰巧“遇到郑振铎。高梦旦请郑振铎关照小女儿。郑振铎和高君箴很顺利地发展恋情。1923年10月10号,高家包下整个一品香酒店为才子佳人举办盛大婚礼。事实证明,高梦旦的眼光老辣,高君箴和郑振铎确实是天作之合。高家是当地首富,号称“高百万”。高君箴不仅受到良好教育,还视蟹如命。她平时在饭桌上总是第一个放下筷子,一旦有大闸蟹上桌,三两左右的大闸蟹,她自己可以连续吃七八只,甚至十来只!她未出嫁时,每年橘黄蟹肥,高梦旦一大早便安排人准备好紫苏,然后出门亲自给小女儿挑拣大肥蟹。婚后,郑振铎不敢怠慢,他疼爱妻子比丈人更胜一筹。每到秋天,他家就像过螃蟹节一样,宾朋满座,杯盏交错,每天至少一顿大闸蟹。他见菜场里卖的大闸蟹一只不过三四两,半斤以上大闸蟹都是供应福州路王宝和等酒楼,只是价格贵得多。他便多次带着娇妻前去。每次都是把饭桌安排好之后,他便去附近逛旧书店,留下妻子大快朵颐。等到夕阳西下,他夹着大包小包的书回酒楼,妻子离开一大堆大闸蟹空壳,一起尽兴而返。郑振铎虽然从来不吃螃蟹,但是他专门定制好几套小锤小钳小剪小叉等吃蟹工具。到螃蟹快下市的时候,他安排买上百斤的螃蟹,洗净蒸熟,发动全家剥肉剔黄,然后放上猪油煎成蟹粉,分装在一个个小白瓷罐里,吃时随便打开一罐,稍加调制就能做出蟹粉狮子头、蟹粉过桥面、蟹粉小笼包等。其实,高君箴在大事上从不糊涂,特别支持丈夫的事业。抗战期间,郑振铎改名换姓离家“蛰居”,高君箴拿出嫁妆照顾一家老小;解放后,她放弃家人、上海的花园洋房随郑振铎到北京任职。1958年,郑振铎因飞机失事殉职,她赡养婆婆并为老人送终,拒绝书店46万元的高价,把丈夫收藏的10万册古本、孤本、善本书等全部捐献给国家。我是@大米看天下,高老先生看重人品才气,是个超级伯乐,成就了小女儿的美满姻缘,也让郑振铎的才气真正有了舞台。你听说过高梦旦、郑振铎吗?羡慕高君箴的婚姻吗?请留言,咱 一块聊聊。#高梦旦##郑振铎##高君箴##茅盾##商务印书馆##读书##我在岛屿读书##福建##北京头条##婚姻#

2、郑振铎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蒋百里随后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学校师生同吃同住,亲自授课。他在日本和德国的留洋经历,注定他有远高于当时国内其他人的视野,从老师到学员都很钦佩他。一座本来已经野草丛生、快要倒闭的保定军校,到了蒋百里手里,焕然一新。但当时北洋政府的一批旧军人代表(主要是段祺瑞),对这所学校的新式培训方法不是很认同,处处刁难,到后来更是连经费都不拨了。蒋百里上任之初,曾向同学们要好好管理这所学校,现在这个样子,让蒋百里觉得自己愧对同学。1919年,中国赴欧洲考察团在巴黎的合影(左二为蒋百里、左三为梁启超)1913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亮,蒋百里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那天,蒋百里身着黄呢军服,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马靴,全副武装,站在石阶上对全体师生说:我初到本校时,曾经教导你们,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你们一切都还好,没有对不起我的事。我自己却不能尽校长的职责,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们不要动,记住,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正当师生纳闷校长为何要说这些话时,蒋百里掏出手枪,对着自己胸膛就是一枪。他自杀了!幸好当时蒋百里身边的勤务兵眼疾手快,拉了一把,子弹从蒋百里的肋部射入,并没有伤及心脏。事发后,有人从蒋百里屋中找到前一晚他写的三封遗书,一封给母亲,一封给好友蔡锷(当时任云南督军),一封给学校教育长张耀亭。后来才知道,前一天,蒋百里又一次催讨学校经费失败,所以决定自杀以谢学生。一个一生研究对抗日本的中国军人,终娶了一个日本妻子,这在当时也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但蒋百里我行我素。蒋百里去世后,他的好友冯玉祥曾激动地怀疑,是身为日本人的佐梅夫人下毒。当时这个说法给了佐梅大的压力,但佐梅顶住了压力,她不是用日语,而是用标准的北京话教育蒋百里留下的五个女儿,将自己的首饰捐献给中国的抗日事业,自己还曾亲赴前线为中国的伤兵调节服务。佐梅在1978年病逝,墓碑上刻的名字是“蒋左梅”(碑文如此)。她晚年曾表示,她之所以支持中国与自己祖国战斗,是因为当时中国人的战斗,是正义的战斗。故事还没有完。蒋百里原来是有一个原配夫人的。和当时很多青年一样,这个原配夫人,是父母给订的亲,蒋百里本人从来不愿意接受。蒋百里去留学后,蒋的母亲曾委婉地劝那位原配夫人解除婚约,但那位夫人却表示绝不会另嫁他人。蒋百里1910年回国后勉强和她成婚,之后就两人分开,那位夫人侍奉蒋百里的母亲,直到1938年病逝。蒋百里和佐梅一家这位夫人,叫查品珍,她有个侄子,叫查良镛,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作家金庸。金庸后来专门评论过姑父蒋百里这件事:“都是父亲攀交情、母亲讨媳妇,而不是丈夫讨妻子,所以这是不足以为百里病的。”故事还是没完。蒋百里和佐梅的三女儿,名叫蒋英。蒋百里当时在浙江书院读书时,有个同窗好友叫钱均甫。两家世交,后来蒋英就嫁给了钱家的独子、后来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所以,金庸叫蒋英“表姐”,金庸又成了钱学森的表小舅子。6说完蒋百里的爱情,再说说他的文学成就。蒋百里秀才出身,本来就有相当的文化功底。在日本留学时,和同年的蔡锷结为至交。蔡锷是梁启超的弟子,经蔡锷引荐,蒋百里也对梁启超执弟子礼。1920年,蒋百里从欧洲归来,以一个军事学家的身份,却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请梁启超来作序,梁启超看了书后,大加赞赏,写序竟有些控制不住——一篇序言,写了5万字,和书的正文差不多了。梁启超觉得这么长的序言闻所未闻,索性另外帮蒋百里写了一篇短序,然后把自己这篇长序言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单独出版,然后,又反过来请蒋百里写序。欧洲文艺复兴史》出版后大受欢迎,也鼓舞了蒋百里。蒋百里在1920年9月开始主办《改造》杂志。这本全国性的杂志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只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可以超越。而之前他在留日期间主办的杂志《浙江潮》也红极一时,鲁迅、章太炎等人均在上面发稿。从1920年到1935年,蒋百里倾注大量心血的《共学社丛书》,共出版了16套86种图书,瞿秋白、耿济之、郑振铎等作家的作品,都收录其中。蒋百里还写过大量文史方面的研究文章,比如《宋之外交》《东方文化史与哲学史》《主权阶级与辅助阶级》等。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后人回忆蒋百里时,肯定是冠以“文学家”“史学家”,甚至“报社总编辑”的头衔。好在,“军人蒋百里”终战胜了“文人蒋百里”。1925年,蒋百里宣布重新出山,再次投身军事事业。因为,他一生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击败日本。

3、郑振铎按东南西北顺序描写的作品

1933年,23岁的万家宝想出版,花了5年写成的剧本,《文学季刊》主编郑振铎看后说,稿子太差不能发表。可不到半年,郑振铎就打了脸,不仅出版书稿,还给了大版面。万家宝笔名曹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 她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了5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话剧《雷雨》并打算出版。当时,曹禺在文坛并无多少人脉,无法推荐自己的作品。直到有一次,好友章靳以来看他。当时,章靳以与郑振铎一起开办《文学季刊》,并担任主编。曹禺看到他很高兴,将完成的剧本交由他,由他推荐给郑振铎。之后,曹禺便眼巴巴盼望剧本出版,让他想不到的是,郑振铎看过后,认为剧本写得太乱,不予发表。不忍曹禺失望,章靳以又将剧本推荐给了著名的戏剧名家李健吾。不料,他也不认可剧本,章靳以只好将剧本塞进抽屉。不过很快迎来新的转机,巴金被郑振铎邀请到了《文学季刊》编辑部,受邀出任《文学季刊》的编委。巴金当时正要推出新人,活跃文坛,章靳以把曹禺的剧本推荐给了他。当巴金抽出这份几乎被遗忘的手稿时,没想到一看便入了迷。他当晚就一口气读完,并极力向郑振铎推荐出版,他要求自己要亲自做《雷雨》校编。1934年7月《雷雨》终于在《文学季刊》刊登。《雷雨》刊出后,反响极大,而伯乐巴金与曹禺也成了知己。在《雷雨》之后,巴金又帮曹禺出版了《日出》、《北京人》等代表作。两人不仅成为作品上的知音,生活中,巴金也把曹禺当作弟弟照顾。1942年,中断学业的曹禺,为了生计,到重庆复旦大学任教,因为收入太低,经常穷得揭不开锅,每天只能啃两个烧饼充饥,有时连烧饼也难啃上。他便经常去巴金家蹭吃蹭住,其实巴金那时也不宽裕。但只要手头有点钱,便请曹禺去馆子里打牙祭。巴金把曹禺视为弟弟,曹禺对巴金也投桃报李。他萌生了,要将巴金的小说,改编成话剧的想法。结果两人一拍即合,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小说《家》被改编成了话剧。这部凝结了二人心血的话剧,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山城。然而,《家》的改编,也遭到一些文评家的批评与攻击,但巴金始终一如既往的站在曹禺这边。巴金说,那些改编的台词,是曹禺从心底流淌出的爱与恨,情与泪,那里有他的灵魂。巴金常常把曹禺作品与鲁迅相提并论,极力夸赞。曹禺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巴金是懂他的人,他好的朋友与知己。甚至巴金在与妻子萧珊的通信中,总是要提一句与曹禺的相会,次数多达40多次。除了特殊时期,两人书信从未间断过。但该批评时,巴金也毫不留情面,曹禺后期因为忙于各种职务上的工作,疏忽了创作,巴金便对他说”不要把自己困在杂务里,你的职责是剧作家,应该多写点好作品,你的才能很高,却总前怕狼后怕虎,顾虑太多。“巴金的惊头一喝,让曹禺清醒了过来,开始着手构思剧本,即使在病床上,也从没有间断。1984年4月,巴金诞辰八十周年,纪录片《巴金》开播,开幕式上,年过七十的曹禺,抢过话筒即兴发言,一直不停的向在场人们讲述巴金的《随想录》,激动的神情像是铁粉,安利自己的偶像。巴金的《随想录》中,第一篇和第二篇就是根据曹禺的故事而写,后一篇则是《怀念曹禺》。可以说,从曹禺始,由曹禺终。1996年,86岁的曹禺病去世,直到去世前,他与巴金的书信与电话也没有间断。曹禺女儿说:我爸爸真正的好朋友只有巴金一个,他是他一辈子的朋友。真正的友情是双向奔赴,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它不会因为时间与距离而消逝。真正的友情不是恭维和奉承,而是来自心底的为你着想,为你所忧。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友情,请一定要珍惜!#情感点评大赏#作者:不太白

4、郑振铎的作品

百年d史成长足迹:1958年1958年大的事就是大跃进,重要的人是郑振铎。1958年5月中国共产d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根据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会议号召全d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争取在十五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在会上讲话,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会后在全国各条战线上,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一直到1960年冬季才结束。1958年10月郑振铎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因飞机爆炸壮烈殉职。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后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2年出版《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后又出版《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复社,出版《鲁迅集》,主编《民主周刊》。建国后在全国政协、全国文联、文化部等担任领导职务,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0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已全部撤离朝鲜。#郑振铎简介及作品#

5、郑振铎简介及作品简介

1924年,泰戈尔先生第一次访华,在观看了林徽因等人排演的话剧《齐德拉》之后,对梅兰芳先生说:“我希望在离开北京之前,看到你的戏。”5月19日,梅先生邀请泰戈尔观看了自己的新剧《洛神》。看剧那天,泰戈尔先生身着自己创办国际大学时穿的红色长袍礼服,头戴绛色帽,正襟危坐,姿态庄严。观后,梅先生想听泰戈尔先生对这部戏的看法,泰戈尔却坦率地表示,自己初次接受,还不能细辨滋味。随后,他用孟加拉语在一柄纨扇上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又亲自译成英文,并用孟加拉语轻声吟诵。梅先生等人虽不懂他的语言,但“从他甜软的声音,鲜明的节奏里,就有月下清梵,泉鸣花底的美感。”直到37年后,在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前夕,梅先生遇到精通孟加拉语和泰戈尔文学的专家石真女士,当她看到这首诗时,特别激动,不禁轻声吟诵,并翻译给梅先生听: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台上表演者,衣袂飘飘,唱念做打,大师真切地感受到美,可是那种美又如云雾中的峰峦起伏,让他无法抓住真容。石真告诉梅兰芳先生,这是一首极为精湛的孟加拉语即兴短诗,格律极严,类似我国的旧体诗。泰戈尔先生虽然不懂汉语,但这首短诗就充满了中国风味,大概和他喜欢读那些英语翻译的我国古代诗篇有关。他的很多诗,都由自己从孟加拉语翻译成英文,大程度保留了原文的韵味。而在我们读到的中文译本中,著名翻译家郑振铎先生的作品流传广,影响深。他翻译的诗集《飞鸟集》、《新月集》,不仅展示了原诗之美,很多诗句还成为经典。比如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现在,这两本诗集出了新的全彩版本。配图、排版、印刷都精美如诗,翻开让人爱不释手。郑振铎译本,中英文对照,成人、孩子都能读,特别适合收藏。二本入手,折后售价只有36.8元。用两杯奶茶的价格,给自己一个美丽的秋天。#头条创作挑战赛##诗漫大讲堂##紫翘#

6、郑振铎小说作品

别了,我爱的中国作品体裁 散文作者郑振铎作品原文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这是我的誓言!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7、郑振铎代表作品散文集

收录鲁迅、落华生(许地山)、郭沫若、郁达夫、郑振铎等人作品的日文版《新中国小说集》,由鱼返善熊编、日本东京目黑书店出版,时间1930年代。鱼返善熊,日本汉学家,翻译了中国不少文学作品,包括严复的“中国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