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诗人白居易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04:52:25 浏览
1、诗人白居易简介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阴雨过三峡诗。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任忠州刺史,地点在今重庆忠县。途径岳阳入峡,诗人见到山岚雾霭、滩头江水、峡气弥漫,从而引发思乡之情,有感而作此诗。“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首联是说,山岚雾霭,今晨特别多,江山无限大,“我”却居此偏僻遥远之地。这是写“阴雨之地点”。一个“重”字,写出了山岚雾霭之多、之浓、之密,从正面描写了三峡的天气情况。一个“深”字,道出了忠州的位置偏僻,颇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之感。“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颔联是说,滩头江水,发出阵阵响声,仿佛催促秋意来得更急一点;山峡之中,雾气弥漫,晴天也多像阴天。这是写“阴天之时间”。这两句是写三峡的名句。一个“秋”字,交代了诗人去忠州任职之时间,也让滩头江水蒙上了一层秋意。“滩声急”“晓多阴”则通过听觉、视觉分别道出了三峡的特点。“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颈联是说,向帝京远远望去,云雾却遮住了双眼;对故乡深深思念,雨声却滴滴打在心头。这是写“阴雨之怀乡”。“思乡”二字,可作全诗诗眼,表明了诗人远赴忠州的思乡之情。“望阙”,颇有不想远离朝堂之意,希望能早一点回京。“云遮眼”,是现状,表明无法回京;“雨滴心”,是想象,一滴滴雨水仿佛不是打在诗人身上,而是滴在诗人心中,思乡之情深,由此可见。“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尾联是说,将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只能依赖这北窗之下的琴弦了。这是写“阴天之情绪”。“幽独”二字,道出了诗人面对阴雨天的内心情感。“幽独”如何解决?只有去北窗之下,抚琴一曲,以解思乡之愁苦。纵览全诗,山岚雾霭、滩头江水、峡气弥漫、望阙思乡、琴声悠悠,一幅山峡阴雨思乡图便跃然纸上,使人仿佛看见诗人多情的背影,在孤帆远影之中被拉长。

2、唐代诗人白居易经历简介

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些女孩子长到18岁时,白居易就会把她们要么转卖,要么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加年轻的家妓。白居易是一位卓越的唐代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然而,他在晚年却有了一个争议性极强的习惯——养家妓。在当时的社会,妓女是人们鄙视和歧视的一类人,她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或者失节的存在,因为她们以身体为交换,赚取生计。但是与此同时,妓女也是享受自由的少数群体,可能因为经济和社会地位等原因,未能参加传统的女性角色,比如家庭主妇或姑娘。她们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一些艺术家、文化活动家等知识分子的兴趣,其中包括了白居易。根据历史记载,白居易前后共养了33个家妓,这些女孩子的年龄大都是15岁左右。然而,当这些女孩子长到18岁时,白居易就会把她们要么转卖,要么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加年轻的家妓。这种行为显然甚为争议和不道德。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妓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成为家妓也常常是她们少数的出路。然而,无论如何,养家妓这种行为都仍然是违反了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毕竟,这些女孩子的年龄十分幼小,需要得到保护和陪伴,而不是去满足一个老人的性需求。白居易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和文化活动家,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加重大,他却在人生晚期失去了自我约束。当我们审视历史时,我们往往会因为其中的美学和文化意义而对纯粹的个人行为置之不问。但是既要看到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也必须认真对待其中的失误与瑕疵。颠覆传统、别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和个人行为并不能永远逾越人类尺度,因为一个作品或者一个人的价值,终还要被人民群众所评价,并被搁置在人类正义、道德以及文明的框架中。总之,作为一位文化名人和政治家,白居易的贡献和影响不容低估,但他的养家妓行为毋庸置疑是不道德和失当的,让我们慎重地面对并认真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伦理、道德以及人性问题。#这才是唐朝美人# #你是从那个朝代# #经典故事搜集# #你想见的古人# #历史人物的故事# #历朝历代都这样#

3、唐朝第一诗人白居易简介

[唐朝]白居易《孤山寺遇雨》诗·姜东舒隶书赏析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朝进士,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姜东舒(1922一2008),山东省乳山市人。1962年,西冷印社社长张宗祥收姜为关门弟子。姜曾是西冷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主席,研究馆员等。作者说明:“有兴趣的读者请关注、点赞和转发。”谢谢。全幅及局部图片:

4、唐白居易简介

唐代的白居易,是能代表大众化的典型诗人。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终于公元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活了74岁。经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朝。无论当时,无论后世,谈及这位诗人,离不开以下三点:一,他在诗坛领袖群伦,推动潮流的地位;二,他在朝野引起轰动,遐迩知名的程度;三,作为诗人,他在当时中国人之大多数心目中的无与伦比的尊崇,非同凡响的声望,他的粉丝,可以说是举国上下,遍地皆是,大江南北,无处不在,这也许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的“白居易现象”。他的朋友元稹为他的诗集《白氏长庆集》序中,这样写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道。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中,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明人胡震享的《唐音癸签》一书中引《丰年录》:“开成中,物价至贱,村路卖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绡半尺,士大夫买以乐天诗。”白居易的一首诗,竟可以换来一条胖头鱼,一方五花肉,我估计当代诗人的作品,怕难以卖出这样的高价来。所以,我一直认为,白居易大众化的文学追求,和白居易诗歌的大众化现象,是特别应该加以研究的对象。因为与之相对的文学小众化,文人的小圈子化,贵族化,雅痞化,老爷化,使得文学脱节于现实,疏隔于生活,陌生于人民,淡漠于民众,再这样下去,不但换不来鱼,换不来肉,被人唾弃,视作敝屣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5、唐朝诗人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三个诗人之一,但他的命远比李白、杜甫好。他存世之诗作有三千多首,高产出,为唐朝之。在日本有巨大的影响力,超过唐朝任何一位诗人。他一生做官,做高官。既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还是有权有势的官。他高寿,活到七十五岁,除了贺知章等少数人,远比其他诗人活得久长。他高乐,字号乐天名符其实。蓄妓很多,仅知其姓名的就有十多个,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己。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直到白居易年届七十,才离去嫁人。他为人高蹈,不依附权贵,敢于直言上谏,为宰相武元衡申寃。洞察民情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在地方为政做过不少好事。他一生做官一生不缺钱,为好友元稹写墓志铭就得钱七十万,生活是优渥的,比起穷困潦倒的杜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比元稹大七岁,两人是挚友,友谊十分深厚,十五年间书信不断。两人都爱诗,爱杜甫的诗,史称元白。两人都想做官,做大官。虽然元稹官至宰相,但只活到五十三岁,比白少活二十二年。皇帝对白居易很赏识,罢官又启用。死后追赠太子太傅,唐宣宗皇帝还为其写诗一首以示怀念。白居易终其一生,值!#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

6、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简介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情况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甚至在邻国朝鲜、日本也广受推崇。特别是在中古时代的日本,白居易甚至成了唐诗的代表性人物,本文即从白居易身世及其诗作特点着眼,浅析其诗歌在日本平安时代备受接纳的原因。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主张诗歌的通俗性和写实性,这个特点使其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独树一帜的位置。并且由于其在官场上的纵横与遭遇,其诗歌更多着眼民众疾苦,特别是他与禅僧、道士的往来。在其思想融合上兼具“儒道释”合一的特征,这也构成其诗歌的一大特色,私以为,这也是其诗歌特别被平安时代日本社会所接纳的一大原因。平安时代的日本,随着文化逐渐向掌握政权的朝廷贵族集中,其极具本土化特征的“国风文化”日渐形成。在这种条件下,朝廷贵族对佛教的推崇渐渐影响到文化领域,使其在表现文学上越来越多受到“无常”等思想的影响。而白居易诗歌中对民生疾苦的思考与其诗作吸取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风格与这一时期的“平安文学”高度契合,这也使紫式部等一批宫廷女流文学者开始注目,并在文中广泛引用其典故(为代表则是《源氏物语》中对《琵琶行》的摘读) 。838年,当白居易还在世的时候,当时的日本太宰相藤原学诚在一位唐朝商人的行李中发现了一本《元白诗集》(元稹和白居易的诗集),这是白居易诗词与日本的“邂逅”。844年11月留学僧慧萼曾将一部67卷的《白居易诗集》带给仁明天皇,由此开启了白居易诗文对平安时代文学的巨大的影响。《诗集》中娓娓道来的“平静”与空寂的“忧伤”敲打着平安贵族们细腻的心弦。在平安时代,王朝的贵族才女们除了将菅原道真的汉诗与白诗品评比较外,紫式部还曾为上东门院彰子皇后教授过《白氏长庆集》,而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清少纳言曾在《枕草子》中写道:“说文,还要推举《文集》(即白氏长庆集)、文选(即昭明《文选》)和博士的《申文》。”至于《源氏物语》中,紫式部曾全篇多处对《长恨歌》等加以引用。可见,白居易作品在平安贵族中广受欢迎。据说白氏自身也了解其作品在日本广受欢迎的情况,乃至其身后,其作品仍广受认可,约于1013年编纂的《和汉朗咏集》,汉诗588首中有136首都是白居易作品,堪称多。白氏诗作为何在平安日本广受褒誉,究其原因,第一是其平易的文风,平安时代贵族间流行57577的和歌,其特点也是简洁明快,白氏诗句平实易懂,也为在外国传颂造成了实际的便利。其次,综合评议平安时代朝臣们的理想,除少部分世家大族外,人们也都将白氏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即其能力为朝廷认可,一步步被擢升到理想的阶层。第三则是《白氏长庆集》在平安贵族们之间被广泛作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在使用。翻看其文集,我们可以发现,白居易擅长几乎全部诗歌文体,对平安贵族来说,无论希望写何种文体,都可以找来参照,这就类似当今的《公文写作宝典》。第四,白氏诗歌咏诵风花雪月较多,这点也与和歌相似。第五,上文提到的白居易与禅宗以及贯通儒释道的精神内涵与同样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平安贵族们在精神内核上有“同路人”之感,甚至可说,在平安时代萌发的“物哀”精神,也可在白氏的诗文中寻见踪影。从上述简析来说,白居易之所以独为日本平安贵族所推崇,故自有其必然特色。后我仅举一例,试看《源氏物语》中多次引用的《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我们知道,在平安时代中期,由于天皇大权旁落和社会动乱频发,宫廷贵族的进取心大为减弱,他们通过寄情山水、宴饮行乐以逃避世事。白诗的伤感之情跃然纸上,绝妙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思想和创作风格发生极大变化,“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这些诗歌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物合一的美感,正好契合“物哀”思想成为平安时代日本贵族文人的心灵慰藉。

7、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资料简介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3]。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很多长诗都朗朗上口,很是让人着迷

8、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鸟

唐代成功的诗人一一白居易唐代成功的诗人,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白居易。白居易出生公元772年,这时李白和杜甫先后已去世了十年和两年,因此可以肯定,他是读着李杜的诗长大的。说白居易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一、24岁进士及第走上仕途,可谓春风得意。二、实现了政治抱负,不仅当官,也能为民办事,就算被贬出京城当个司马、刺史,也是五品以上的职务,生活不至于困顿潦倒。三、创作诗词数量多,流传广《全唐诗》收录2200多位作者的诗作48,900首,而白居易一人就有3,800首,比李杜加起来还多1400首,故后人称白居易为诗魔,或诗王。四、生活相对安稳,得以安享晚年。白居易晚年退休后在洛阳生活了18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龙门度过的。他不仅重修香山寺,还偕同好友在香山行游赋诗,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的诗篇,总体上是惬意的。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这种诗歌理论促使唐代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其进步意义对中晚唐期及后来的诗歌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