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袁绍:三国演义第三十九集。曹操赢得著名的官渡之战后开始巡视各地,一天他站在高地上看大江东,去思绪万千,突然三个老人来给曹操敬酒。其中一位老头说感谢曹公救民与水火之中,在50年前桓帝时曾有人预测50年后有强人自此崛起,今天果然应验。在袁绍时期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曹操自然不会亲信老人所言,三个老人接着纷纷跪下:我等生于黄土饮于黄水,尽皆百岁,怎敢对此大合口胡言呢?是啊丞相请。曹操接过酒杯犹豫了一下,如此,恕晚生自作主张,将这酒奉献于此土此水,以报万年养育之恩。有人说曹操的这波操作是害怕酒中有毒,也有人说这是曹操的真情流露,各位小可爱你们怎么看?建安七年,公元二零二年,曹操进攻袁绍,袁绍吐血身亡,临终废长子袁谭而立幼子袁尚,因而挑起了袁谭袁尚兄弟相争,袁尚围攻袁谭,致使袁谭委派辛毗为使臣投降于曹操。在辛毗的劝说下曹操答应袁谭的投降,趁曹操前往受降袁谭的空隙,后面一将领也不忘抽根烟压压惊,袁谭投靠曹操后就急忙询问何时攻打冀州讨伐袁尚。曹操一看这货也不是省油的灯,便说粮草不接,等粮道通后才能进兵,袁尚趁机攻打袁谭袁谭告急。曹操趁机让曹洪带兵攻打冀州,自己带人先取毛城再攻邯郸,然后两军在冀州城下汇合。曹操举兵袁尚大败,只得派遣豫州刺使阴夔,至曹营请降。曹操也答应了袁尚的投降请求,然后又派张辽徐晃趁袁尚没有防备的时候连夜劫寨。袁绍无奈只能逃往中山,曹操也懒得搭理袁尚而且率兵直取冀州,辛毗在城下喊着让审配束手就擒。审配忠于袁绍誓死不从,并让人把辛毗家属八十余口全部带到跟前,辛毗还在劝降审配投降,这时审配已经让人斩下了辛毗父亲的人头,不急,不急。然后人头接二连三从城墙上掉下来。曹操见状命人在攻入冀州,城后不能杀袁氏一门老小军民,但凡有愿意投降的都可免死。审配在城楼上由于劳累过度靠着城墙睡着了,审配走投无路便亲自打开城门,然后自刎在门楼下,曹军顺势攻入城内。审配被徐晃擒住,辛毗见状连忙拿着皮鞭上去奋力抽打发泄情绪。曹操还想劝降审配,但他忠于袁氏执意不肯,在临死前再给辛毗来个暴击。你兄辛评知你降曹悲愤而死,临终托我城破之日,将你家八十余口尽皆赐死者,乃你只辛评也!曹操也不禁感叹河北之地忠义良多,只可惜袁绍一手好牌打的稀碎。就在这时士兵押着陈琳走来,袁绍大起七军伐我之时,你曾为他作檄文声讨于我。列举我之罪状,为何辱及我祖,我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众将都让曹操杀了陈琳,但曹操让他明天带着檄文跟自己一块儿在袁绍墓前祭奠。曹操来到城中见曹不进入袁府便准备问责,曹丕把袁熙的妻子甄姬和袁绍的妻子引荐给曹操。曹操秒懂,果然曹丕不亏是曹操的儿子,爱好都和父亲相同。曹操让曹不好好照料甄姬。第二天曹操正准备祭拜袁绍许褚和许攸两人在路上开始斗嘴,你等无我安能进入此城,我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你安敢夸口,你等匹夫何足道哉?许褚一剑刺死许攸,并割下人头放在曹操跟前,曹操也没办法只好让他把许好生安葬。这就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在袁绍墓前曹操下令减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赋,并令许褚把泪授审配辛评及河北义士的灵牌摆上。
2、官渡之战官渡在哪里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在此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斗。而关于曹操当时的兵力问题,历史学家们一直存在争议。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曹操当时的兵力不足一万,并且还有十之二三是伤兵。但是南朝宋代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解的时候,对这个数据表示了怀疑。首先,曹操起兵的时候就有5000多人,后来在兖州打败黄巾军后,收编了30万黄巾军,虽然30万不可能都编入军队,但应该有几万人马是没问题的。其次,在官渡对抗袁绍时,袁绍军十万,屯数十里,曹操分营对抗,1万兵显得就少了。曹操不仅死守,还派徐晃攻击袁军的运粮车,自己率军攻打乌巢,大本营还需要兵马留守。这三件事只凭几千人很难做成。第三点是钟繇支援前线2000匹马的事情。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但是在曹操的传记中只有六百。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钟繇支援的马匹去哪了?打文丑只是刚开打,这么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会杀着吃肉了吧?后一点是曹操火烧乌巢、袁绍战败、几千人不可能活捉袁绍几万人。根据以上几点点,裴松之认为记述这件事的人可能想以兵少衬托曹操的能力。所以这不足一万的数据是值得怀疑的。曹操要是论兵力应该不输袁绍,毕竟收编了30万黄巾军也不是小数目。他之所以不敢带太多兵去,主要还是粮草问题。少带点,就少一些军粮转运的困难。说官渡曹操的兵马数量不如袁绍,这肯定没问题,但要说只有几千,这就夸得有点过分了。总之,在历史学家们对于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问题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并不能轻易下结论。
3、官渡之战简介50字左右远方寻梦(二十一)官渡觅迹公元二百年,距今一千八百年,袁绍的七十万大军和曹操的七万兵马对峙在官渡,官渡就在现在河南中牟县北部。这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结局我们大家都已知道,曹操大胜,袁绍大败。此战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某种意义上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致格局。车过中牟,老梦动了探究官渡古战场,觅其踪迹的念头。百度导航上有官渡古战场遗址站点,我循迹而去。约半小时,语音提示已到,道路左边。没有道路左边右边,因为导航到了一块场上,抬头望去,原来是官渡古寺。原来这里就是古战场,这屡毁屡建的官渡古寺,基本上是官渡古战场的依存物。进到官渡古寺,现在标准的一只寺庙了,本身和官渡之战没有牵连,只是建在战场遗址上罢了。我问僧人,这里可有战场遗存物,譬如一块古碑一段残墙一口古井什么的。僧人说不知,只是向我指着一块基本没有了文字的残碑说,可能这是后人纪念官渡之战立的。就是这碑,字迹基本不辨,立在矮树竹林里,默默无语。没有明确指向,权当是官渡之战物证吧。史载,战前一只硕大梅花鹿闯入两军营垒中间草地,袁绍大将文丑和曹操大将曹洪各拈弓搭箭射向梅花鹿,梅花鹿倒地。曹军士兵一哄而上抢得梅花鹿回营,曹操知道了命人抬到帐前,问鹿死谁手?后通过验箭才知死于曹洪之手,曹操抚掌大笑,胜利有望!原来曹操和袁绍是逐鹿中原争霸,现在鹿死曹将之手,岂不好兆也。这就是鹿死谁手成语的来历。果然鹿死曹操之手,曹操大胜,后来慢慢聚居的人们就把此地叫做逐鹿营。老梦在村里和人聊天,说以前有一块碑一幢小房子的地方,就是曹操中军大帐所在。现在碑和房子均已不见,村民在原地盖了一座姜太公庙,不知有何深意。官渡原来还有官渡桥,老梦开车找了个把小时,问了好几个人,没找到桥,只找到一块官渡桥船形碑。是否就是战场遗迹呢,不得而知。找东找西过程中有点尴尬的是,农村里都是老年人了,言语不通。他们河南话,我常熟半吊子普通话,实在难于沟通。村外,原来两军对垒冲杀的战场上,现在盖起了大棚,成了蔬菜基地。走进去想和他们拉拉家常,堆成小山样的洋葱有点辣眼,于是作罢。
4、官渡之战简介200字白话文《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东汉末年天下战乱雌雄并起,通过连年征战袁捷,曹操两大集团逐渐壮大。公元一九九年,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匹拦下公曹。袁绍先发制人,派兵进攻白马。由于袁绍兵,曹操想出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亲自率兵解救白马首,相交锋。曹操不仅获胜还让元帅损失两名大将。随后袁绍又进宫官渡,袁绍双方方兵力悬殊,曹操一直处于神神势。曹操一度想要挽回大本营,许多弹幕是奇遇遇认为,只要退一步局势就被动了。就这样曹操坚持了下来不久原受的谋士许游因为不被重用,投靠了曹操。曹操正在睡觉,听说袁绍来了,他鞋都没穿上光着脚就跑去迎接许悠。许悠建议曹操袭解袁绍的粮草,种地乌巢曹。曹操听了,听从了许佑的建议,致使袁绍大败,经过一年多的对峙,对峙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立而忠。告告忠告官渡之战是中国北方由由分解走向统一的关键。电信战役。#官渡之战简介50字#
5、官渡之战简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时期,也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斗,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1.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由曹操率领北方军队与孙权领导的南方联军之间进行。这场战役以南方联军的胜利而告终,曹操在此战中损失惨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由曹操率领的北方军队与袁绍领导下的联军之间进行。这场战役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曹操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并奠定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官渡之战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之一。3. 长坂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由赵云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后,在此与曹操军队展开激战。这场战役是赵云的代表性战役,也是三国演义中激烈的一场战斗之一。在小说中,赵云以少胜多,英勇无畏的形象深入人心。4.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23年,由刘备率领的蜀汉军队与东吴联军之间进行。这场战役以蜀汉军队的失败而告终,但这场战役也标志着东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小说中,夷陵之战被描写得比较简短,但是也展现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智谋较量。5. 江陵之战江陵之战发生在223年,刘备率军攻打东吴,孙权派陆逊进行抵抗,终失败。这场战役是三国演义中后一次重要的战争之一,也是孙权在蜀汉面前的一次重要胜利。6. 吴国之战吴国之战发生在294年,孙权率领吴国军队攻打曹魏,但终失败。这场战役是三国演义中后一次以吴国为主角的战争,也是孙权在生命的后阶段所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以上就是三国中的名战。这些战斗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它们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格局,也成为了后来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无论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的小说情节,这些战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官渡之战主要人物简介曹操称霸三国的开端:官渡之战(1)历史意义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三万兵力战胜了三倍于己的袁绍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曹操一举击溃了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与袁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接受毛玠、荀彧、程昱、董昭等"奉天子以令不臣"建议,到洛阳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县,以勤王之功,官拜司空、行车骑将军、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海内威望大增。时用枣祗、韩浩的建议,开始大兴屯田,恢复中原农业生产,得谷百万斛,粮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开始征伐四方。后击败吕布、袁术,占徐州、豫州、司隶地区,加上大本营兖州,中原四州之地,尽属曹操囊中。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于河北终战胜公孙瓒,全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州,尽有河北之地,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曹操和袁绍成为华北后两个割据势力,二者为统一中原进而统一天下,决战一触即发。实力对比据张大可《官渡之战及袁绍集团的覆灭》论文所考:袁绍所据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共户200万,人口850万,士兵16万左右,留守5万,南征11万。曹操所据司隶、豫州、兖州、徐州共户339万,人口1800万,士兵7万左右,留守4万,官渡参战3万。战前准备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步兵10万、马军1万,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大将沮授以"百姓疲敝,仓库无积"劝袁绍务农息民、造作器械,只宜分兵骚扰曹操边境;谋士郭图、审配则建议应趁战胜公孙瓒之余威,以强兵伐曹,必定取胜。袁绍决议出兵,并分沮授兵权与郭图、淳于琼。沮授失势。袁绍欲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许都的许多大臣认为袁军强大,不可与敌。曹操因为与袁绍是发小,对袁绍了解,他对袁绍做出判断:"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尚书令荀彧也认为"袁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军师郭嘉为了增强曹操的信心,作"十胜十败论",强调了曹操在十个方面胜于袁绍,必定能战胜袁军。于是曹操率军抵抗袁绍。秋八月,曹操率军进驻黎阳,分使臧霸入青州,牵制袁绍大军,防守右翼;留大将于禁领二千兵屯驻黄河渡口延津,协助防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以图阻滞袁军渡过黄河长驱南下。点将分兵完毕,曹操回许都,再分兵驻守官渡。欲知后事如何,请点个关注,我们下回分解
7、三国官渡之战简介观看曹操的一生:刺卓传天下,散尽家产聚义兵于陈留起兵,而后逐鹿中原百里奔袭夺天子,后迁都许昌,挟天子令诸侯,杀吕布败袁术,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统一北方。赤壁战败三年重整旗鼓,一举平定西梁,后位极人臣,汉中决战落败军心涣散。同年襄樊会战重拾军威,一生可谓风云跌宕起伏战斗不息。看过西游的都知道,我们的如来佛祖下山传经,一次收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大概400公斤,更何况我们这些肉体凡胎。且不论曹操如何,曹操斩杀耿纪之言,力挽乱世,安宁百姓,免于战乱,却是曹操真实功绩的写照,是非功过历史烟云。
8、官渡之战视频完整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著名的四大战役】一、四大战役简介(一)官渡之战1.时间: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汉献帝年号);2.双方:曹操vs袁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4.关键:许攸投奔曹操,出谋划策,夜袭乌巢,火烧袁绍大军粮草。(二)赤壁之战1.时间: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汉献帝年号);2.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4.关键:孙刘联军,火攻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三)汉中之战1.时间: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汉献帝年号);2.双方:曹操vs刘备;3.结果:刘备打败曹操,占领汉中全境;4.关键:刘备派军趁夜,火烧夏侯渊军队的外围鹿角,黄忠斩杀夏侯渊。(四)夷陵之战1.时间:公元221年,章武元年(三国时蜀汉的昭烈帝刘备的年号);2.双方:刘备vs孙权;3.结果:孙权打败刘备,刘备惨败,白帝城托孤;4.关键:东吴将领陆逊火烧七百里联营。二、考题展示1.三国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下列奠定三国鼎立战役的是( )。A.夷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汉中之战【中公答案】B。解析:夷陵之战是公元221年,章武元年(三国时蜀汉的昭烈帝刘备的年号),孙权打败刘备,使得吴蜀联盟瓦解,吴蜀双方实力被削弱,所以A不符合要求;赤壁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所以B符合要求;官渡之战是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汉献帝年号),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所以C不符合要求;汉中之战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是魏蜀针对汉中的地盘争夺战,所以D不符合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