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四首(其二)作者:唐·崔颢摘抄:审时度势she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2、崔颢作者一想到我们的大武汉,除了热干面、豆皮外,还有闻名全球的黄鹤楼。而我喜欢的是黄鹤楼下面,当年我住在江夏区流方镇,从我住的楼下一趟公交车就到光谷,在光谷换一趟公交车,到黄鹤楼就下车。在黄鹤楼周围晃一圈,然后往黄鹤楼下面的美食街——户部巷司门口,其实有公交车到户部巷司门口,可我就是喜欢到黄鹤楼就下车,玩一会儿,顺着阶梯往下就到户部巷。今天我抄写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从读书就背,可我就只能记住两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你还记得这首诗吗?《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捂脸]对这首诗真的又爱又恨,爱是写的太好了,这个不用我说,因为它火了几千年,恨是我怎么都记不住。一见面就感觉好熟,一离开我打结的不知怎么开口。哎!算了,就像作者想的,如果我成了永生的仙人,就再也不会因生命的短暂而珍惜眼前的亲人、爱人、友人。我能放得下功名利禄,但放不下这份思念啊。哈哈!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记不住,以后我天天来看你。
3、黄鹤楼崔颢是作者游玩写下的吗黄鹤楼诗写崔颢,李白到此把笔拋。可有后生学王勃,七律新韵我操刀。作者陈宜忠古胜今文赏鹤色,登高望远楚唐隋。龙床鹤瓦临江汉,鄂首龟身伴月晖。酒韵茶香增秀色,文豪武圣展雄威。三皇五帝多风采,日暮烟波战鼓催。
4、崔颢简介写作风格及其代表作今天读《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千年之后,黄鹤楼依然屹立于长江南岸。千年之前,一首被严羽推为“唐人七律第一”的《黄鹤楼》横空出世,让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搔首踟蹰。“谪仙人”李白登楼提笔,一见崔颢之诗,不得不为此搁笔。只留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而我们对这首诗的作者崔颢却知之甚少,就像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诗人张若虚一般不见其人,但闻其声,深知其名。年少轻狂,我只风流。崔浩出生于汴州,二十就登进士第。其时,他和同代的名士王昌龄、高适和孟浩然等人“皆位不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好赌博、嗜酒,而且“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往复取了三四回,难怪被说是“有文无行”之人。有一段有名的故事,发生在他和另一位唐朝名士李邕之间。李邕是著名学者李善的儿子,曾协助父亲修订过《文选注》,喜交名士,能诗善文,尤工书法。李邕听闻崔颢才名,虚舍相邀,崔颢以一首《王家少妇》献诗于他,而首句甫一写完,便遭大叱,“小儿无礼”!崔颢这首诗假托女子口吻,实诉自己心志,也想借此诗表达自己求得李邕赏识的心愿。但是这首诗一下子就惹怒了“词高行直”的诤谏之官李邕。崔颢剑走偏锋,来了一首满是小女儿姿态的《王家少妇》,让李邕如何赏识于他。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崔颢在京城并未受到重用,外任游幕成了他后半生的主旋律。边塞苦寒,哪同于江南的柔情?之前柔媚清新的笔触或来自宫廷高墙,或来自江水绵长。而此时处在这塞北荒凉之地的崔颢,一改往日浮艳,变得风骨凛然。这时的崔颢,可以揉眉,也可以刚劲,在刚柔之外,还多了一些遍历繁华与人生失意之后的淡淡哀伤。那天的天气应该很好吧。他登上了黄鹤楼……白云悠悠,飘荡在眼前无垠的天空中,把酒临风。举杯欲饮,可身旁却无人相伴,妻妾成群的年少轻狂,献诗李邕的无所顾忌,游历江南的淡然随意,供职边塞的意气风发……好像都历历在目。可眼前偏偏空无一物,伸手欲揽,只余青风从衣袖间滑过。当年费祎曾在此羽化登仙,而今,昔人何在哉?空余一座楼阁。对面草木清晰可见,芳草萋萋,鹦鹉洲上,祢衡又何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太阳渐渐西斜,多年来,我这游子远离故乡,是为了功名吧。可多年来,功名又何在?只剩江上烟波浩渺,使人断肠,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黄鹤楼》。寂然凝虑,思接千载。“黄鹤”已去,意喻所有不可重来的时光和不可求得的功名,如今都已“不复返”了,从古至今,时间浩渺,“空悠悠”则又是空间的广袤,在这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个人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如今,千年已过,黄鹤早已飞远。我们一如催颢,依旧在寻找着故乡。常读经典,心中有光。#崔颢作者简介#
5、黄鹤楼作者崔颢怎么读抄书打卡第十天《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这是一篇念古怀乡之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触景生情,即兴作诗,整首诗浑然自成,磅礴大气,有身临其境,居高临下,一览无余之感。诗仙太白目睹此诗,也甘拜下风、心悦诚服,于是就有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佳话。(图片来源于网络)
6、崔颢的黄鹤楼H分享中华传统文化千家诗H题为《长干行》H作者:崔颢,五言绝句。H请欣赏!
7、崔颢个人简介《每日诗词赏鉴》第5篇大家好,我是微光。《长干曲》是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组诗《长干行二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画了一对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见恨晚之情。下面我们就来赏鉴这首《长干曲·其二》。《长干曲·其二》唐·崔颢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译文】我家临着九江住,来往在九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到大却没有见过面。【赏鉴】《长干行二首》有上下两篇。《长干曲·其一》是一首女子向男子发问的诗,寥寥数语,形象地将女子既想结识对方,又怕露骨的心态描绘了出来。诗人巧妙地以口吻传达人的神态,用女子自报家门的急切程度,传达了这个女子大胆、聪慧、天真无邪的音容笑貌,纯朴清清,饶有情趣。《长干曲·其二》是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长干行·其一”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诚恳,一句“生小不相识”,表面是惋惜没能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现,流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诗与“长干行·其一”都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浪漫热烈,朴素健康,称得上上乘之作。【附】《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作者简介】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后期曾出使河东军幕。年少时,诗风轻浮。从军边塞后,诗风大变,风骨凛然,感情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