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的故事简介(约法三章的故事和谁有关)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08:05:45 浏览
1、约法三章的故事和谁有关

宋太祖赵匡胤也曾《约法三章》​刘邦进咸阳的时候,和军民“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结果民心大悦,得了天下。这是千百年来众所周知的一个故事。其实呢,历史上还有一个“约法三章”的故事,知道的人相对少些。宋太祖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的时候,对兵变的将士们也提出“约法三章”:小皇帝和太后是我的旧主,不得侵犯; 众位王公大臣是我的同僚,不得欺辱;朝廷府库和百姓们的家财,不得抢掠。结果坐稳了皇位,开创了盛世大宋。

2、约法三章的故事简短概括

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不贪图个人享受,关心他人,尊老爱老,对孩子“约法三章”等故事,始终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我d树立良好形象当之无愧的楷模。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中央机要科的同志们,望着这丰收的景象,十分感慨,因为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毛主席辛勤劳动的汗水!

3、约法三章的故事

红军战士为什么称为“先生”“导师”?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讲一讲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教书育人的故事。“周老师”在红军时期,为“学生”约法三章、逐个纠正错别字并建立“文盲档案”、批改作业写下了名震天下的“评语”……1932年16岁的范金标从福建省长汀县参加红军,分配到红军总部警卫连。当兵两年后,他被指导员康克清遴选为周副主席警卫员。他如实向周副主席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娃儿,又没上过学,没文化……周副主席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他说:没上过学不要紧,以后你要很好地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一天学三四个字,时间长了,就能读书、看报,学习毛主席著作。周副主席就对他“约法三章”:你要好好学习,坚持学习,以后我检查你……红军长征中,周副主席太忙了,日理万机。尽管他与邓大姐是互敬互爱、情深意笃的典范夫妻,但在长征中,他与每周只能见上一面,而碰面说不上几句话,又与工作“恩爱”去了。一次,又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邓大姐来到了周副主席住处,范金标给她端上茶后,转身就往外走。“小范,别走,我来检查你。”小范刚来到周副主席身边那天,首长就要求他要好好学习,并说以后检查他学习情况。没想到整天忙得像鞭打的陀螺一样的首长,还关心小范学习上的小事,令他十分感动。小范只好拿来文化学习本,周副主席一个字一个字、一页一页地检查,既给予他热情鼓励,又认真地纠正错误,还手把手地教他改写错字。小范的半本作业中,被周副主席检查出20多个错别字,并用红笔把错字打个“x” 然后逐个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检查完作业,周副主席对小范说:不会写的字可以问我,也可以问参谋干事。红军每天要行军打仗,怎么样教战士认字、学文化呢?于是,利用行军打仗间隙,灵活机动地办“流动学校”和“微型学校”,仗打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如,行军打仗休息时,将小黑板往树上一挂,就是露天学校,战士席地而坐,学习就开展起来。条件艰苦,“学生”们就用树枝当笔、大地当纸“写作业”。学校是流动的,学生也是流动的,但文化教员是固定的,始终由文化程度高的人员执教。“流动学校”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诞生,走过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未中断,在战火中播撒文化的火种。范金标的老师多为周副主席。一次,周副主席为范金标批改完作业后,没留下评语,也没给予打分,而是在他的作业本扉页上亲笔写下9个大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早是14岁时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那天,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的回答多种多样,而的回答却振聋发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次周副主席再把自己小时候的决心和志向亲笔写下来留给小范,具有深意。留在小范作业本上的9个字,既是给他的座右铭,更是对他一生的启蒙和导航。从此,认真学习,拼命读书,成了范金标终身追求。他历任云南军区思茅(保山)军分区司令员、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始终坚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过多年刻苦学习,他不仅能读书看报,而且还会写文章。1995年我到范金标家中采访,他向我展示了自己编写的《云南军事志》,以及发表在《云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的文章。(摘自本文作者公开出版的《经典岁月》一书)

4、楚汉相争时约法三章的故事主角是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的爱将郭宝玉突中箭伤,性命垂危。不曾想,成吉思汗却命人将伤重的郭宝玉塞进了新开膛的牛腹,郭宝玉竟然转危为安,这究竟怎么回事?郭宝玉,乃是唐朝开国大将郭子仪的后代,他自小勤奋好学,熟读各种书籍,能够坚持练习武艺,拥有自己对政事的看法,是一名文韬武略的大将。1211年,金国耗费无数人力和财宝修建的长城被成吉思汗轻易攻破,守卫定州城的郭宝玉因为补给线被切断,得不到增援,后不得已投降,保住了城内百姓的生命。尽管郭宝玉是败军之将,但是成吉思汗慧眼识人,礼贤下士,非但没有对郭宝玉冷眼相待,反而重用至极,在其投降后就直接被封为千人将了。皇宫中,群臣正在激烈的讨论新国家的法律应该怎么规定。众臣叽叽喳喳的叫唤着,却没人能拿出来真正的法律法规。“吾看你们这群文臣都是无能鼠辈,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一个身着盔甲的将军冲文臣们喊道,顿时引起了群臣的抨击。“一个满脑子只知道打仗的莽夫怎么能知道国家法律的重要性!”“不过是满脑只知道兵刃的武夫,国家法律制定岂是你这种人能讲的。”他的仗义执言引来的却是群臣的嘲讽,但是他非但没有还击,反而自顾自的说到:“法律是为了让百姓国泰民安,是为了让国家富足,是为了边疆将士们能够有足够的补给,能吃饱饭!”“启禀陛下,汉高祖入咸阳时约法三章,皆是为百姓所希望的,所以国家法律大纲完全不用复杂,当年汉高祖约法三章,臣这里有五条章法。”“军人不可以随意妄杀,犯人除了真正的重罪,可以处死,剩下的应仔细斟酌,不能一律处死。蒙古人应该每个人都能上马参战,而汉人,有一公顷以上的田地,或者兄弟有三人的,应该有一个人参军。”“15岁以上的人就应该能拿上武器参战,60岁以上的老者才可以不参军。匠人的田地多只能有一公顷,僧人道人等不事生产,不事管理的人如果对国家,对百姓没有益处,就应该被取缔。”群臣听完这名武将的建议,一时间全部鸦雀无声。坐在龙椅上的成吉思汗听完他的建议,不禁放声大笑。“吾得郭宝玉,胜过千军万马!”1213年,金国内乱,胡沙虎发起叛乱,杀死了当时的金国皇帝卫绍王,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在此挟天子以令诸侯。郭宝玉为成吉思汗献策,让其在秋收之时发起进攻。成吉思汗当机立断,率蒙古大军南下,分三路进攻,拿下了金国大半疆域,此时金国只剩11座城池,变得岌岌可危。此战之后,成吉思汗封郭宝玉为抄马都镇抚,随后率兵攻入高州城,大破北京城和龙山城,接着又率军攻克锦州,进驻太原,围攻金国中都。1215年金国中都主帅完颜承晖自刎,副将打开城门逃走,其余城池皆开城纳降,自此金国覆灭。蒙古的铁蹄并没有停下,他们继续南下,攻打南宋的城池。在于宋朝军队的战斗中,郭宝玉向成吉思汗建议,学习中原先进技术,组建自己的火炮部队,用于攻城战中,成吉思汗对此欣然接受。1219年,成吉思汗面对多年来不断跳脱的花刺子模的忍耐到达了极限,想要御驾亲征。群臣劝谏,“西域多山,路途遥远,不易攻克。”面对群臣的反对,郭宝玉笑道:“只要他们的城池不在天上,我都能攻克。”成吉思汗听后龙颜大悦,当即决定全力西征。同年,郭宝玉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到达了西政的第一站,讹答刺城。这一战郭宝玉胸口中箭,身负重伤,陷入昏迷,成吉思汗忙下令把郭宝玉放入刨开的牛腹中,郭宝玉竟然奇迹般醒来。伤好后,郭宝玉开始与花刺子模正面交锋,双方正值白热化之时,郭宝玉突然高呼:“花刺子模的右军开始溃逃!”敌军听后,士气大跌,开始溃逃,郭宝玉率军追杀敌人,此战大胜。郭宝玉利用先进的火炮轻而易举的攻下了寻思干成,利用火攻成功击败阿母河上花刺子模的水军。面对如同铁桶一般的撒马耳干城,成吉思汗有些束手无策。郭宝玉笑道:“这有何难,我军手中有火炮,只要派出一队精兵去截杀他们的补给线,然后使用火炮集中攻击城墙一角,只要城墙倒塌,取此城犹如探囊取物一般。”成吉思汗听从郭宝玉的策略,不出三日,顺利破城,花刺子模的名将阿勒巴儿汗出城迎敌,希望能够博取一丝生机。两军战在一起,郭宝玉趁机在战场之中率兵来回穿插,斩下了阿勒巴儿汗的头颅,花刺子模军被全歼。此战后,西域被统一,郭宝玉追击花刺子模的流亡皇室,直至印度边境。1226年郭宝玉病逝与贺兰山军营之中,这个文韬武略的神将的一生在此陨落。#历史开讲#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下期故事更精彩![比心]

5、约法三章的恋爱条款

古时,有个书生发现一座梅花岛,想住下。岛上原住着一美女,一想到以后要跟个男子一起生活,怎么都接受不了。可书生说自己喜欢梅花,为了住下连赶考都放弃了,美女一时心软,便与他约法三章。书生姓颜,赶考途中看见一座小岛,种满了梅花。书生好奇,有人说那岛上有梅花仙子,所以岛上种满了梅花,不过梅花仙子不喜欢岛上有外人出现。书生不信邪,独自踏上了小岛,正值春天,岛上绿梅盛开,到处是那种浅浅的绿,看起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再往里走,越来越多珍稀品种的梅花呈现在眼前,书生大吃一惊,于是决定不去考试了,他要住在这个岛上,与梅花为伴。在他看来,能在这美丽的岛上生活,此生无憾!岛上确实有一梅花仙子,见有陌生男子上岛,便躲了起来,可当她发现那男子好像不走了,还找了竹子要搭房子,这下躲不住了。仙子一想到要和一个男子一起生活,怎么都接受不了。她认为世人都是俗人,住在岛上会玷污梅花的高洁,于是出来赶男子走。书生说:“其实我进京赶考是迫于父母之命,我本身不好功名利禄,只愿与书、梅为友,如今见此美景,只愿与其相伴一生。”仙子这才知道,他为了留在这里,连赶考都不去了,颇有书生之气,并没有世俗之人的庸俗,加之他也喜欢梅花,于是就让他留下了。但是,仙子还是与他约法三章:一、不能进仙子住的地方;二、要在离仙子住的地方一里以外的地方搭建房屋;三、不能带陌生人进岛。书生一一答应了,然后用岛上的竹子搭了个竹屋住了下来。仙子见这个人如此喜欢梅花,就带他去看各种梅花:春天有绿梅,夏天有青梅,秋天有黄梅,冬天自不用说,各种品种的梅花争奇斗艳。每当这时候,书生就会在梅花丛中吹笛,而仙子就在远处跳舞,虽然两人相距甚远,但是两人的心因梅花渐渐拉近。寒冷的冬天来了,梅花开得特别好,书生不顾寒冷去赏梅花,结果冻得晕倒在雪地里。仙子看见了,赶忙把他背到自己的房间,然后把炉火烧得滚烫滚烫的给书生暖身。过了好久,书生醒来,发现身处仙子房间,他赶忙起身要离开。仙子说:“约法三章现在不算,你受了那么大的风寒,不好好照顾的话,身体会垮的。暂时你就住这吧,等你好了再说。”每天,仙子把炉火烧得很热,还做了很多好吃的菜给书生吃。书生也跟仙子说了自己的身世、姓名,说自己叫颜影,家里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过了半个月,书生好了,两人陷入了爱河,结为了夫妻。转眼几年过去了,他们生了几个孩子。突然有一天,岛上来了一群人,是书生的家人找到了这里。原来,书生的娘亲病了,想见儿子,家人找了好久才找到这里。书生是个孝子,急着要回去,但是又舍不得仙子,想带她和孩子们一起走。但仙子不愿意离开这里,孩子们也想留下来,书生只好自己走了。这一走就是一年,有一天,岛上突然地动山摇,发生地震了。仙子为了救孩子,不见踪影,孩子们找不到娘,急得大哭,乱成了一团。此时,书生已在回程路上,在离岛不远时,突然浪涛冲天,他也意识到了什么,不顾危险,拼命把船往岛的方向划去。可惜,等他来到岛上时,梅岛全变样了,梅花都被冲走了。他循着哭声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却怎么都找不到仙子。书生追悔莫及,他挖遍了岛上每一寸土地,可是无果。后来他一直住在岛上,再没离开。过了一年,有人驾船经过小岛,远远看见岛上种满了梅花,正值梅花盛开,花团锦簇!【乖巧铅笔】这是《民间传说》里一则小故事,是关于梅州村的一个由来,看了比较有感触。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到来。每一次的离别再见,都是一种幸运!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6、约法三章的主要人物

大家都知道,刘邦进咸阳后“约法三章”的故事。但是,“约法三章”的实质,并不是刘邦要给老百姓增加规定,而是减少和解除秦朝的规定。秦朝搞的是法家主义,给老百姓定的法律多如牛毛,人民苦不堪言。刘邦大嘴一张对他们说,除了要遵守这三条,其余的法律规定一概作废。而且这三条的基本,简直是送分题:一是杀人,二是伤人,三是偷盗。很多野史演义中,将刘邦说成是小流氓式的人物,大错特错。刘邦读书少是事实,但其思想境界和行事风格很高很有智慧,堪称仁君,否则一个白手起家的基层小人物,怎么可能凝聚文武群臣,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秦朝的法家专制,引发民怨,惹得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本人也才顺势起首。刘邦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政策是反秦朝的。秦朝搞严刑峻法,刘邦就宽简废法,将自由还给人民。以致西汉初年,崇尚黄老道家,搞无为而治,对老百姓放任自流,税率低到三十分之一。不过放任自流的结果,并非百姓受福,而是豪强并起,他们垄断市场,兼并土地,盘剥人民,甚至妄图谋反,后导致七国之乱的发生。显然,道家的无为被证明不是好方略。到了汉武帝时,不得不召集民间饱学贤达,争求治国良策。其中董仲舒的回答脱颖而出,促成汉武帝做出正确的决定:回归仁政。#约法三章的故事简介#

7、约法三章的典故简短

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看看你知道几个?相关人物又是哪位?比如高山流水说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约法三章说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家徒四壁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等等。看完后真的是很涨知识,家有孩子的,收藏起来,有时间就和孩子一起学学,语文考试迟早会用到。#头号周刊# #点亮真知计划# #典故#

8、约法三章的历史故事简介

一次,毛主席发现一名红军小战士偷摘老乡的橘子。主席:你为什么偷吃老百姓的橘子?小战士:我病了。主席一摸他的额头,烫得很,就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主席又写了个纸条,夹着一块大洋,放在了树上。1929年,红四军开拔去江西宁都。在行军的路上,毛主席和朱老总并辔而行,二人边走边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军队纪律的问题。主席:“当年,刘邦率部进入潼关,攻进咸阳之后,他的大管家萧何,适时地颁布了约法三章。这对约束军队、稳定民心和夺取天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总:“是啊,那时,不仅秦朝的皇帝,及其官僚机构荒淫无度,而且秦朝的军队,则更是随意草菅人命。另外,再加上楚霸王项羽治军不严,滥杀无辜。因此啊,当灾难深重的老百姓,看到有那么一支军队,严格地执行约法三章,而且从来不骚扰百姓。那么,这支军队,一定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主席:“这就是我们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所在。换句话说,我们把共产d人的约法三章交给人民,让人民来监督我们的军队,还有我们的d。”朱老总感慨地说:“我呀,在旧军队混迹有年,我深深地知道,制定约法容易,执行纪律难啊。”毛主席一针见血地说道:“那是因为,旧军队的长官,就不想带头执行纪律。”朱老总知道主席说的切中要害,不禁哈哈一笑。主席接着说道:“说到我们共产d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要给记上一功。后两条,是他建议加上去的。”老总:“我知道你老毛,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正说着呢,毛主席发现一个红军小战士从队伍里走了出来,走到路边的橘子树旁,摘了两个橘子,皮都没剥,张口就咬。主席勒住马,喊了一声,“住手!”接着,下马,让小战士过来。小战士摇摇晃晃地走到主席的面前。主席问他:“你为什么偷吃老百姓的橘子?”小战士有气无力地说到:“毛委员,我病了,也饿了。”主席赶紧摸了摸他的头,烫手,不假思索地说道:“来,我背你。”说着,就要小战士爬到他的背上。小战士连连摆手,连连说“不”。朱老总说道:“还是我来吧。”说着,他也来拉小战士的胳膊。小战士往后挣脱,死活不同意。主席:“朱军长,让他上我的马吧!”警卫员小龙抢着说道:“还是让他上我的马吧!”老总摆摆手,说道:“你们都别争了!这是我的兵,当然应该骑我的马!”小战士还要挣脱主席和老总搀扶的手,并倔强地说道:“朱军长、毛委员,我自己能走。”主席急切地说道:“哎呀,朱军长,你赶紧下命令吧!”老总:“好!听着!把枪给我,上我的马,快点!”接着,主席和老总,就把小战士扶上了马背。接着,主席对警卫员说道:“小龙,本子!”警卫员从兜里掏出本子,递给主席。主席又对老总说:“朱军长,你的钢笔借我用一下。”老总边递钢笔边问:“你要干什么?”主席解释道:“我们的战士吃了老百姓的橘子,我这个d代表啊,有责任替他把钱还上。”老总笑了笑说道:“你呀,正如咱们当年在湘南,为战士赔吃粮食的钱,对吗?”主席笑了笑,没说什么。他拿着钢笔在本子上写了几行字,然后把这张纸,撕了下来。主席:“小龙,给我块银元。”小龙从兜里掏出一块大洋,递给了主席。主席拿着纸条和大洋,走到刚才的那棵橘子树旁,找了一个大一点的树杈,就把纸条和大洋夹了上去。主席转回身,走到老总的面前,二人满意地相视一笑,接着,继续行军。看完这段故事,就知道我们共产d带领的队伍,是一支完全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队伍。共产d领导的队伍,是一支老百姓的部队,是一支正义之师,是一支仁义之师。毛主席说得太对了,军队纪律能不能彻底贯彻下去,完全是由这支军队的是否能带头遵守所决定的。纵观众多开国元勋的一生,始终把d的纪律、军队的纪律放在头等位置,并且一生践行、遵守。一个完全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队,能不获得老百姓的拥护吗?能不获得人民的认可吗?能不打胜仗吗?#约法三章的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