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价50万两悬赏一名犯人,让全国感到震惊。那么,这个犯人究竟做了什么,让老朱如此大手笔呢?点个关注,继续带大家探讨这个话题。这个被朱元璋悬赏的人,叫做陈祖义,他是广东潮州人。陈祖义既不是叛军首领,也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是一个常年混迹于海上的海盗。一个海盗,居然让朱元璋开价50万两,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但看完陈祖义的所作所为,你就会发现朱元璋的行为一点也不为过。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陈祖义就和一家人远遁南洋入海为盗。陈祖义一行人一直盘踞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是世界上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巅峰的时候,陈祖义手下有近万人。他们长时间在日本、中国台湾、南海以及印度洋地区实施抢劫活动。据统计,陈祖义一行人曾劫掠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除此之外,他们还贡献了五十多座沿海的城市,南洋的一些国家甚至向其进贡称臣。时间一长,百姓们怨声载道,说朱元璋的政府办事不利。老朱那里受得了这样的评价,于是开价50万两白银,用来悬赏陈祖义的人头。但陈祖义鸡贼,他根本不跟与明朝军队发生正面对碰,打不过就直接跑。这也让许多想杀他领赏的明军将领望洋兴叹。因为这一系列原因,朱元璋终没能如愿拿到陈祖义的人头。之后靖难之役爆发,朱棣登基称帝,陈祖义从事的海盗活动依旧猖獗。这次朱棣为了抓他可谓是下了狠心,直接将悬赏金额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那么,陈祖义终结局如何呢?这是明朝猖獗的海盗,朱元璋花50万两没抓到,朱棣花了750万两才将其抓获。朱棣登基之后,陈祖义跑到了现属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地方。在那里,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渤林邦的大将军。不久后,渤林邦国王去世,陈祖义便带着一帮海盗自立为王,并将渤林邦当做根据地。在成为国王之后,陈祖义也开始向明朝进贡。但他进贡的方式奇葩,他空船出发,沿途看见商船就抢,基本上是抢到什么送什么。在回去的时候,陈祖义依旧不落空。在陈祖义大肆抢劫的过程中,许多明朝商船也遭了殃。更可恶的是,陈祖义在抢劫过程中实施三光政策,即抢光、烧光、杀光。此等丧尽天良的举动,让朱棣感到愤怒。于是他在朱元璋50万两悬赏额的基础上,又追加了700万两,即750万两。要知道,当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也才1100万两左右,为了一个陈祖义,朱棣居然用掉了一半的财政收入,可见陈祖义确实招人狠。陈祖义此时想和第一次被明朝通缉时那样,不与明朝军队发生正面冲突。但朱棣当皇帝期间,组织了一支强大的海军,统帅者就是郑和。之后郑和船队找到了陈祖义,此时陈祖义打算假装投降,再趁机发动突袭。但阴谋被郑和所识破,明军当场杀死了5000名海盗,陈祖义本人也被活捉。之后陈祖义被带到了朱棣面前,他当着众臣的面,将陈祖义斩首示众。而陈祖义虽然死了,却给中原王朝带了重大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那么,陈祖义对中国历史发展做了什么呢?你敢相信,中国近代的落后,全都是因为一个海盗引起的这是很多历史学家的观点,他们人物,明朝朱元璋的海禁政策,就是因为海盗太猖獗的缘故。仔细想想,中国的闭关锁国,确实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如果不是陈祖义进行海盗活动,那明朝也不会海禁,中原王朝就可以与外界接触,在接触中,中原王朝自然能够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但因为海盗问题,明朝终决定海禁。而到了清朝,直接实施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原王朝彻底与外界隔绝。在其他国家发展工业的时候,中原王朝还是小农经济。终与世界各国拉开了差距,从一个强盛的帝国,变成被列强欺负的国家。而这一切,也都要从陈祖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开始说起,事实上,他不自觉的充当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因为在他之后,中原王朝附近的海盗越来越多,像明朝嘉靖时期,沿海地区多了许多中原人与日本人相勾结的海盗。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也是影响中原的一个大海盗。面对这些海盗,中原王朝总是有心无力,根本没法彻底清除他们。主要也是因为中原对海军的投入不够多,这才导致海盗如此猖獗。如果每任皇帝都学朱棣一样,弄一支下西洋的强大船队,相信也没人敢染指中原王朝。但真这样做的话,太劳民伤财了。毕竟建造船队耗钱、耗时间,从事小农经济的百姓根本承担不住这样高额的支出。
2、陈祖义真实面目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率领着一支两百余艘舰船和两万七千八百多名的官兵组成的庞大舰队向着未知的海域出航了,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的伟大远航,这支舰队将南下至福建的长乐候风,等待冬天东北季风吹起时,乘风远航。这支舰队的首领郑和,是位海上英雄,他下西洋的功绩和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原王朝开拓,探索广袤未知的区域,福及后世。洪武四年,郑和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他原名马三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俘后送到军中做“秀童”(被阉割后,类似男妓),这对郑和而言既是一场飞来横祸,也是一次机遇。云南平定后,郑和随军北上,被选送到燕王朱棣府中服役,按照史书记载:“郑和丰躯伟貌,博辩机敏,有智略,习兵法。”他深受朱棣喜爱,后来在靖难之役中,又追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朱棣赐其郑姓,也因为郑和的忠心,一年后,朱棣将出使西洋的重任交给了郑和。郑和南下经过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马六甲海峡,在史书中,这里被称为满剌加,明朝时期,马六甲还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今属于马来西亚,至今仍然可以在当地看到不少郑和南下时留下的痕迹,中国街,祠堂,中国古代的习俗,当年郑和舰队的一些船员南下后就留在当地,开枝散叶,也将中华文明留在了当地。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大,先进的舰队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航程十万余里,南到了爪哇,北到了麦加,西到了非洲东海岸,据史书记载,郑和舰队航行时“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场面十分壮观。郑和率领舰队航行在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也是对大明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展现,足以称霸沿海诸国,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还是和平外交,为朱棣传播王道教化,朱棣下诏:“今遣郑和赉敕普谕朕意,尔等只顺天道,恪守朕言语,顺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虏诚来朝,咸锡皆赏赐。”郑和也遵照朱棣的旨意,在航行途中,始终保持和平外交的策略,但出门在外,难免会有一些小国,不识天朝威德,不服王土教化,主动挑衅的,第一次航行时,舰队航行经过旧港(今苏门答腊巨港)时,舰队遭到以陈祖义为首的海盗拦截,郑和率兵击败海盗,俘获陈祖义,第三次航行经过锡兰(斯里兰卡)时,锡兰国王想抢夺舰队财物,让王子率兵五万劫掠船队,郑和带两千人打进锡兰王宫,活捉锡兰国王送回大明,朱棣仁慈的宽恕了锡兰国王,锡兰彻底向大明臣服,第四次航行,再度经过苏门答腊时,郑和率军再次击溃当地数万人的军队。郑和出使西洋,并不全是为了教训那些敢冒犯大明天威的人,船队每到一处,都会先对当地政府宣读大明皇帝敕谕,宣扬教化,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主要还是为了传播中华文明,当时郑和“宝船”赏赐给各国的丝绸,瓷器,乃至各种工艺品,金属器具都是精良的,输出了不少先进的文化科技,这也换来了朝贡的繁荣。来大明的使节络绎不绝,各国都希望能得到大明的庇护或赏赐,朱棣在位二十二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国家地区,使节来大明访问共计318次,这项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不但推动了中国海洋贸易的繁荣,也促成了东南亚长达百年的发展与兴盛。#明朝# #历史# #历史回眸##陈祖义简介#
3、陈祖义生平介绍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刘伯温出生于浙江,从小就展露出“神童”的资质,他不仅仅只读儒家书籍,诸子百家、天文地理他都精通,常言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把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可见世人对于刘伯温的赞同。刘伯温开始崭露头角的是当朱元璋的谋士。当时,朱元璋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缺少一个谋士,经过别人的推荐,带着满满诚意朱元璋邀请刘伯温出山,想让刘伯温和自己一起士共谋大业。事实证明朱元璋的这个决定是一个明智之举,靠着刘伯温出色的谋略,朱元璋所向披靡,终成功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后刘伯温没有因为官职就向朱元璋卑躬屈膝,依然坚持自我,但凡朱元璋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的,他还是会勇于指出来。比如朱元璋在提出想要迁都凤阳的时候刘伯温就站出来强烈反对,因为凤阳地理位置很差,远远不能作为都城,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刘伯温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刘伯温做的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劝阻朱元璋攻打日本。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周边国家都断了对元朝的纳贡,日本也是,当时日本分裂为“南北朝”,在这个时候,一些在抢夺统治地位失败的日本人来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或者抢掠百姓,他们被称为“倭寇”,明朝初期这种“倭寇”形势更加严峻。明朝建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朱元璋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同时他也看到了南方沿海地区的倭寇盛行,正巧一统天下后朱元璋对于周边的小国产生了让他们臣服想法,比如日本、高丽、安南、占城等,紧接着朱元璋派出使者前去日本让他们臣服明朝顺便解决倭寇问题。这些使者来到这些国家向他们宣布元朝已经灭亡,现在的中国是明朝当家作主,朝贡的对象可以换一换了。高丽、安南、占城等都尊听朱元璋的意见向明朝鞠躬纳贡,可是日本的情况却不一样。当时的日本南朝和北朝并存,王朝分裂持续了将近60年,大觉寺统统治着南方,持明院统统治着北方。朱元璋的使者前去的是南朝,使者告诉南朝统治者朱元璋想要让他们约束下日本在中国沿海地区的行为,还有就是对明朝要进行按时纳贡,可在面对强大的明朝,南朝统治者不屑一顾,直接斩杀了来使,只留下一个回去通风报信的。得知这个消息朱元璋后勃然大怒,立马决定要出兵灭掉日本这个国家以证明明朝的实力。但是手下的大臣刘伯温站出来极力反对,认为此时选择攻打日本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关于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告诉朱元璋,首先很早之前忽必烈就曾攻打过日本,当时的日本对于元朝一点都不尊敬,虽然元朝在大陆,但是日本毕竟与它相隔大海,那时候的船只很难渡海作战,所以日本根本不怕忽必烈,对于忽必烈想让日本进行朝贡的态度也是置之不理。见到日本竟然敢这么大胆,忽必烈派出十万大军两次远征日本。跨海作战需要解决的东西很多。元军虽然是马背上的强军,但在海面上战力大大减弱,何况他们很多都不熟水性,配合也难以协调,关键的是他们的运气不好,遇到了大风暴,还没有抵达日本就遭受了大量的减员,后两次征战都失败了。此外日本正是动乱的时候,现在就算明军过去将他们击败也没有一个共同的声音臣服,可能没过多久就又会起兵造反,得不偿失。如果要派兵攻打日本,还需要特别强大的海军支持以克服水土不服等问题。刘伯温认为对日本作战百害而无一利,大概率会像忽必烈一样失败,后只能白白浪费力量。此时明朝刚刚建立,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如果在此战中明朝受到重创,国内的局势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知道此时的明朝北有余孽蒙古铁骑,南有陈祖义为首的海盗,实在不宜向远在大海另一边的日本作战。听到刘伯温引经据典的这一番劝说后朱元璋也回过神来取消了征伐日本的行动。虽然没有对日本立刻发起进攻,但是朱元璋对于海军的训练却没有停止,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朱元璋都在加强明朝海军实力,扩张兵力和船只。一方面是想在未来对日本发起进攻报复回去,另一方面是陈祖义等海盗在南方盛行,极大地骚扰了沿海地区的发展。朱棣登基后明朝的海军实力已经变得极为强大,他命郑和带领舰队下西洋展露国威,日本当然是必不可少要去的地方,此时的日本才清楚地明白明朝的强大。为了证明自己臣服的决心,日本方面还亲自抓了一批骚扰明朝沿海地区的贼寇斩杀,并宣布向明朝按时纳贡,朱元璋当年在日本丢失的面子终于被朱棣找回来了,于是朱棣便赐予了日本许多礼物。朱棣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地征服日本,很大的原因就是朱元璋时期的隐忍发展,其中也有刘伯温誓死阻止朱元璋出兵日本的因素。如果刘伯温没有阻止的话,明朝进攻日本还不一定能够有好结果,终明朝的发展可能也会大不相同。
4、陈祖义资料1407年,大明初代海贼王陈祖义,设宴款待郑和,在这场弃暗投明的招待晚会上,众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觥筹交错间,只见陈祖义突然将双手举过头顶,因为一把利刃已经架在他的脖子上,壮汉大声呵斥道:“都不许动,谁动我就宰了他。”陈祖义的一生也颇为传奇,他本是广东潮州人,全家以海为生,明朝海禁政策出台后,一家人生计被断,于是便搬到了南洋,在南洋由于势单力薄,陈祖义作为一个外来者没少受欺负,所以他暗暗发誓要发展自己的势力。由于陈祖义为人胆大心细,又富有谋略,正所谓“人不狠,江湖地位不稳”,因为手段毒辣,陈祖义很快就在南洋一带纠集了一股海盗,成了有名的海盗头子,几年发展下来,陈祖义的势力达到了巅峰,拥有近百艘战船,手下1万余名,一时间在南洋的海域上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任谁来了都要先去拜拜码头。陈祖义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南洋一带,势力一度扩张到东印度洋以及日本海,遇到富庶的城镇,陈祖义一行人就会精心谋划,登陆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洋地区的很多居民聚集点甚至会向他朝贡,以求一方安宁。陈祖义在南洋嚣张跋扈也就罢了,还不断地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百姓苦不堪言,每当大明集结重兵来抓,陈祖义就坐着船逃之夭夭了,太祖朱元璋收到汇报后,曾悬赏50两白银要捉拿他。然而陈祖义落脚点无数,在南洋各岛根基很深,在大明的追杀下,陈祖义为自己寻了一个好去处“印尼的三佛齐岛”,在那里他遥控指挥自己的船队四处劫掠,盘踞在这里多年后,甚至成为了这个小国的君主。朱元璋驾崩后,到了永乐朝,陈祖义想着新皇登基,便打算进京朝贡,可是他用的却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带着空船队,一路走一路抢,抢到什么就准备进贡什么,令成祖朱棣为恼火的是,他不但抢西洋人,连明朝藩国来朝贡的使船他都要抢,并且手段残忍。朱棣雷霆震怒,决心要将陈祖义捉拿归案,为此明廷开出750万两白银的悬赏天价,结果与父亲一样,朱棣仍然奈何不了飘摇在海上的陈祖义。那么问题来了,身为朝廷重臣的郑和下南洋时,明知陈祖义是被通缉的要犯,为何还要前去赴宴呢?原来,郑和临走前,朱棣为他下了一道密旨,命他伺机抓捕海盗头目陈祖义。当郑和的船队逼近三佛齐岛时,陈祖义竟然亲自派人前来接应,郑和带着一众人马准备去会会这个贼首。出乎郑和意料的是,陈祖义一见到郑和就双膝跪地,告诉郑和自己是戴罪之身,如今希望弃暗投明,求一个赎罪的机会。郑和回复道:“难得你回头之心,当今陛下圣明德昭天下,只要你交出三佛齐,带着你的部众做个良民,死后不仅能叶落归根,还能接受朝廷封赏,也算不辱没了祖宗。”陈祖义表面上说是要投诚,实际上,是看中了郑和远航所携带的大量货物和补给,这批物资足够陈祖义的船队潇洒快活很久。没想到,郑和早就先下手为强,带着的一行皆是精锐的部下来赴宴。在欢迎宴会上,陈祖义和他的几位副手,在一旁阿谀奉承,打算将郑和灌醉,郑和竟然来者不拒,一杯接一杯的饮下。然而就在陈祖义喜不自胜时,郑和给手下几员猛将使了一个眼色,随后他假装醉酒,陈祖义立即放松了戒备,说时迟那时快,几名手下快步上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刀架在陈祖义脖子上。陈祖义被威胁后没有惊慌,反倒是仰天大笑,他坚信在自己的地盘上,郑和这样做,显然是不想要命了。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外边的海匪已经被杀得片甲不留。这时候陈祖义突然看到海面上火光冲天,以为自己的人马烧了郑和的船队,面如死灰的脸顿时又喜笑颜开。可他不知道的是,烧的全是他积攒多年的家当,郑和手下的大军,也已将陈祖义的大本营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这一战郑和的部队不仅歼灭了5000余人,还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永乐五年,郑和船队回国,陈祖义也被押解到京城,朱棣看到这个海盗头目,恨得咬牙切齿,随即当着众多藩国使臣的面将其斩首示众,使臣们见状纷纷拍手叫好,总算是出了多年来担惊受怕的恶气。自此,一个在海上叱咤风云多年的海盗头目殒命京城,多行不义必自毙,陈祖义贪得无厌,为祸一方,城府算尽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5、陈祖义人物简介明朝年间,一广州人跑到海上当海盗,成了“海盗王”,被明成祖悬赏750万两白银。后来他竟跑到南洋占领一小国,开始向大明“朝贡”。明朝时期,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很多沿海的穷人在陆地上混不下去了,就会去海上谋生路,甚至还当起海盗。洪武年间,出现了一位猛人,他的名字叫作陈祖义。陈祖义出生于广东潮汕,早年他为了生计搞起了走私贸易,将明朝的丝织品、茶叶、瓷器卖到国外,赚了不少钱。但是此举等于是跟朝廷的海禁政策作对,后来陈祖义无法忍受官府对走私的追查,索性带着全家老家跑到海上,当起了海盗。陈祖义在海盗这方面极有天分,他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团伙,以马六甲为据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的海盗团伙发展到上万人,大小战船上百艘,上面有着各式各样的火铳大炮。这样的实力,就连刚建立的明朝水军也不如他们。陈祖义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海盗王”。他们的活动范围到达了日本、台湾、印度洋一带,十几年时间里劫掠了上万艘的过往船只,攻陷了50多个沿海的城市,南洋的一些小国不堪其扰,被逼无奈向海盗团伙纳贡,以求放过…由于大明沿海经常受到陈祖义团伙的侵扰,故此,明太祖朱元璋悬赏了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一直到永乐年间,明朝的水军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在沿海打击、剿灭陈祖义的海盗。明成祖朱棣无法忍受陈祖义的海盗行为,他的海盗不仅劫掠过往商船,连明朝的使船他都敢劫掠,并且实行的是“三光政策”,即烧、杀、抢光,导致明朝使船遇到他们,通通有去无回。后来,朱棣气的悬赏750万两白银,取陈祖义的人头,可见朱棣是恨极了他。陈祖义为了避开明朝水军的锋芒,带着部分人马逃到今印尼地区的渤林邦国。一开始他被国王任为大将军,后来野心勃勃的陈祖义带着军队哗变,推翻了老国王,自己成了新国王。虽然过上皇帝生活,但他深知自己和大明之间的差距,再加上自己本是炎黄子孙,所以他每年都要向大明朝贡。可是他的朝贡船队出发时啥都不带,走到哪抢到哪,而且,抢得大部分都是大明富庶的沿海地区,到了京城,朝贡物品自然有无数的金银财宝……抢了我的再送给我,朱棣知道后自然恨得他牙痒痒。后来,朱棣派遣郑和船队出使西洋,随行的有200多艘巨船,船上携带珍贵财宝无数。陈祖义知道后快馋哭了,他一琢磨觉得自己的海上作战定要强于郑和,随即亲自带领海盗去打劫。一开始,他想借着诈降的名义接近郑和船队,可惜郑和压根不相信他能归降。郑和将计就计,偷偷让战船组成包围圈,等陈祖义的船队进来后,利用火攻发动奇袭,焚毁了陈祖义的大量船只,歼灭5000多海盗,活捉了陈祖义。永乐5年,郑和船队回国,将陈祖义押往京城。朱棣看到这个海盗头子被抓,又高兴又生气,随即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将其斩杀,出了一口恶气。就此,这个在海上叱咤风云大半辈子的狠人终于死去,留下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说做人做事,别太高调嚣张,否则爬得越高,跌得越惨。#人世间的故事# #历史#参考资料:文章《他是明朝海盗王,一颗脑袋值750万两白银,因太狂妄,栽在郑和手下》
6、陈祖义有多强公元1407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海盗王陈祖义假装投降。不料却被郑和一眼识破,随即用火攻杀死5000多名海盗,又设计活捉了其他海盗头目。随即,郑和一行人将陈祖义带回了大明,交给了明成祖朱棣处理。而明成祖朱棣则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斩杀了陈祖义,以彰显天朝之威严。一时间,南亚各小国纷纷归附。一代海上枭雄陈祖义的传奇故事,就此烟消云散。那这个才陈祖义到底是什么来头能?他为什么要向郑和投降呢?明朝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并不怎么平静,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海盗集团经常骚扰沿海百姓,惹得明朝统治者头疼不已。而陈祖义,正是海盗集团中的大佬。虽然现如今的人,很少听到陈祖义的名字,但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这个名字可是在南洋一带显赫一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家中世代以务农为主,贫寒不已,有的只是一身的力气使不完。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打击倭寇和走私行为,下令"片板不得下海",严禁老百姓私自出海。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下令简直中国人下海通番。这些禁令对于沿海居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为了生计只能另谋出路,不少人都聚众入海当了海盗,举家迁往南洋。陈祖义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带着全家逃到了南洋做起了海盗。胆大心细、颇有谋略的陈祖义,凭借着一股不怕死的劲儿,很快就在马六甲一带聚集起来了一股武装力量。从此以后,陈祖义就率众盘踞在马六甲海峡区域,专门抢夺过往船只,又吞并了周围的其他力量,渐渐地成为了当地出了名的海盗头子,势力越来越雄厚。陈祖义发展为鼎盛的时期,他的麾下部众足足有一万多人,战船则有几百艘,可是比《加勒比海盗》里的那几艘破船好太多了。而陈祖义本人身价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了当时为强大的海盗头目之一。日渐强大起来的陈祖义,已然瞧不上小小的马六甲海峡了。于是,他开始盯上了印度洋、日本海域乃至中国台湾海峡。陈祖义的部众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其强悍,他们不但在海上抢劫,甚至还跑到沿海城镇烧杀抢掠,将沿海50多座城镇收入麾下。南洋的有些国家太小了,防御能力太薄弱,为了获得短暂的安宁,只能乖乖地向陈祖义进贡。很快,海盗头子陈祖义的大名终于传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一度只觉太过丢人,毕竟自家百姓跑去南洋当了海盗头子,整天惹是生非,让他的脸面往哪搁呢?于是,朱元璋当即下令通缉陈祖义,悬赏50万两白银,来取他的项上人头。遗憾的是,朱元璋虽然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可手伸不到南洋去,自然也是管不着陈祖义,只能任由其继续为非作歹,却束手无策。明成祖朱棣继位之后,明朝继续实行海禁正策,走私行为依旧相当猖獗。而此时的陈祖义,已然是一个相当成熟且合格的海盗头子了。朱棣那个暴脾气,可是恨死了陈祖义,当即下旨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陈祖义捉拿归案,甚至开出了750万白银的悬赏金额。中国古代能被悬赏如此高价的,估计也就只有海盗头子陈祖义了。那750万两白银到底有多少呢?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2000万两白银。朱棣竟然拿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去捉拿海盗陈祖义,可真的是看得起他啊。只不过,即使是如此高价,也无人能拿得下来。朱棣和朱元璋一样,也拿陈祖义毫无办法。陈祖义当真是个人才,当海盗当腻了,就流窜到了三佛齐的渤林邦国,做了大将军。等到渤林邦国的国王去世之后,陈祖义便凭借武力座上了国王的宝座,娶了国王的女儿,由一介海盗头子华丽蜕变为了一国之王。为滑稽搞笑的是,陈祖义当时国王之后,还学着其他国家一样,经常给朱棣进贡。不过,陈祖义的进贡方式有些特别,大都是带着空船沿路抢劫,抢到多少就进贡多少,回去的时候继续抢,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惹得朱棣恼火不已。早在郑和下西洋出发之前,陈祖义就提前得到了消息。尤其是当陈祖义得知郑和的船队返航,满船载的都是金银财宝和货物时,一时间动了歪心思。不过多年的海盗生活让陈祖义更加老谋深算,他深知郑和的船队实力雄厚,自己绝不能硬碰硬,只能智取。于是,陈祖义便想出了"诈降"这一招,好趁机偷袭郑和船队,坐收渔翁之利。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陈祖义的诈降计划,却被一个名叫施进卿的广东华人首领提前告知了郑和。因此,郑和事先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不久之后,郑和的船队到达了三佛齐港口。当陈祖义志得意满前来诈降时,却被郑和团团包围。一番激战之后,郑和全歼陈祖义5000多部众,并俘虏了陈祖义。当朱棣见到悬赏已久的海盗陈祖义后欣喜若狂,当即在各国使者面前,将其斩首示众。至于那笔高达750万两白银的悬赏金,朱棣并没有按照承诺给郑和。不过,郑和却凭借着"七下西洋"而载入史册,得以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