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勤简介(韩德勤新消息)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09:42:10 浏览
1、韩德勤新消息

江苏省宿迁市的洋河镇自汉朝起就已是酿酒的名地。与名酒齐名的还有名人,原国民d陆军中将韩德勤率就是原泗阳县洋河镇人。1943年春,时任国民d江苏省政府主席的韩德勤率部进攻新四军,遭到有力还击。堂堂的大主席在距离洋河镇仅数十里的山子头束手就擒。新四军长与韩德勤这对战场交锋多年的老对手,终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下见面了。彼此客套了一番后,随即转入正题。他阐明了中共团结抗战的基本主张,表示对韩德勤坚持敌后抗战将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对他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也提出了批评。面对不计前嫌的宽大胸怀,韩德勤也不得不表示:“贵d贵军确有顾全合作的诚意,对本人的优待,至为感激”。接着,他检讨了自己从黄桥战役到山子头战役的许多问题,井提出共同订立协议以示互信。协议签定的同日,在新四军四师师部设宴礼送韩德勤。席间,表示同意发还韩德勤一批人马和枪支,继续承认他是江苏省主席,井且应允给一块活动地盘。和彭雪枫商量后,决定在淮北划一个乡给韩德勤驻扎。韩德勤苦笑着说:“一个乡是不是小了点”。说:“1940年江南新四军开进苏北抗战,没有立足之地,你省主席连一个村子都不给。我们可不那么小气哟,开口就是一个乡。”韩德勤满脸窘相,败军之将,已无尊严。餐后,根据指示,新四军交还韩德勤400多人、300多支枪以及一部电台。另外,原来缴获韩德勤的收音机、貂皮大衣、钢笔都发还给了他。还特别给了韩德勤8万元作为活动经费。韩德勤感谢不尽,连称以后决不再与新四军搞摩擦。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空气清新凉爽。韩德勤一行在四师骑兵大队护送下,坐上新四军为他准备的牛车,带着新四军交还的部分人枪,前往指定区域驻防。临行时,特别又赠韩德勤家乡的洋河大曲作为礼品。韩德勤坐在慢悠悠的牛车上,带着赠送的洋河酒,离开了新四军的驻地。此时的他被领导的新四军打得心服口服,感佩至极。因为从韩德勤第一次败给红军算起,已是三擒三放他了。1985年,身在台湾的韩德勤思念故乡,委托弟弟韩德考回乡探望。韩德考手执照片,重返他们兄弟当年居住过的洋河镇米市街旧居,临行,其弟还按照哥哥的嘱托,特为兄长带回两瓶其思念多年的洋河酒。#韩德勤简介#

2、韩德勤结局如何

《黄桥决战》电影海报:和粟裕领导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以7000人的兵力,战胜了国民d顽固派韩德勤部装备精良的3万之众,歼灭其1.1万余人,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粟裕将军一战封神,。

3、韩德勤汽车

1938年,八路军部长不幸被叛军抓住,就在他打算硬拼冲出去的时候,一个叛兵竟然给他塞了一张纸条:“先顺从,我会想办法救你的”。抗战时期的某天晚上,张志勇和韩德勤借着换岗的机会,偷偷找到被关押的吴部长,偷偷塞给他一张纸条。吴部长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两人率领的伪军部队,大部分战士本意都是为了打鬼子,只是被迫沦为敌人的附庸。于是,吴部长决定暂时不逃走,要留下来争取这部分兄弟。张志勇和韩德勤十分佩服吴部长的勇气,便决定助他一臂之力,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争取到多名战士。但是就在他们决定起事的时候,而有一个软骨头的班长,竟然偷偷将这件事告诉了鬼子。吴部长明白事情不能再拖下去,当即准备带着战士们突围,终,吴部长带着几十名战士,和日寇展开了激烈战斗,成功突破封锁线,回到了抗日根据地。吴部长是一名老红军,为了打通连接沂蒙山地区的道路,接到上级命令前去执行相关任务。吴部长来到地方之后,受到了当地武装部队李国林的热情接待,但是就在他以为对方会主动合作的时候,没想到却被一群士兵团团围住。原来,李国林表面上和八路军合作,实际上已经叛变投敌。吴部长从李国林的话语中察觉到,对方投靠的是国民d,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自告奋勇抓捕一位八路军高官。尽管如此,国共联合抗日是当时的大形势,公然制造摩擦并逮捕八路军高官,后果同样很严重。而李国林不是不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也深知自己理亏,根本不给吴部长说话的机会,派人将吴部长抓起来。就这样,吴部长被投入监狱,正当他为如何脱身发愁的时候,发现刚刚负责押送他的张志勇,竟然偷偷递过来一张纸条。吴部长等到没人的时候,将纸条拿出来查看,发现对方表示能救自己出去。张志勇原本是一名煤矿工人,由于性格耿直坦荡,在群众中很有号召力,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干,逐渐形成了小集体。抗战爆发之后,张志勇本想参加抗日部队,但是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加入国民d。起初,张志勇认为在哪都是打鬼子,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发现部分国民d将领,根本不愿抗日,他们想的都是如何升官发财,想的如何吃香的喝辣的,过上好日子。张志勇失望,便在d组织成员的介绍下,成为我d地下工作者。抗战时期,很多人为了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尊严,破坏抗日大局,只知道向同胞下手。但更多人心中还是存有是非观念,不愿向敌人屈服,该出手的时候绝不含糊。正是有了这些真正的爱国者,我们才能打败侵略者,迎来新时代。

4、韩德勤的经历

1940年,前线失守,黄桥镇中的新四军岌岌可危。更要命的是,身边已无兵可派。这火烧眉毛的时刻,他竟只想着下棋?1940年,老蒋麾下韩德勤放着日本鬼子不打,悄咪咪地调集十万大军兵围居于黄桥的新四军苏北抗日根据地。而此时,驻守黄桥的新四军只有三个纵队,共七千兵马,敌强我弱,情况万分危急。当时,黄桥附近尚存在李长江为首的苏鲁皖游击总队。这支部队有十一个纵队,人数达三万人,驻守在泰州一带;以及以陈泰运为首的税警部队,四个团共计三千多人驻守在溱潼和曲塘一带。然而,他们虽说名义上受韩德勤指挥,但实际上却和韩颇有间隙。不但不坚决反共,反而总想着利用新四军抵制韩德勤对他们的吞并。敏锐地洞察到局势的微妙,根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采取“联李、击敌、反韩”的方针。在大军压境之际,他冷静地给这次协助进攻黄桥的“二李”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半月前,我新四军为顾全大局,应韩德勤要求退出姜埝。不料,得寸进尺的韩德勤竟派重兵围攻,妄图一举全歼我苏北新四军。如今各将军兵临城下,实为上命难违。但求各位以国难为重,不弃“友军”之谊,保持中立。若我胜,各位可与我军共同打扫战场,所获自留;若我败,必先提前电告诸位,抢占黄桥居攻城头功。信写得字字中肯,句句动心。就这样,在这种犬牙交错的局势下,终于守住了一丝余地。韩德勤亲率三万嫡系主力,向黄桥发起进攻。好在新四军第三纵队在陶勇的带领下,接连打退敌三十三师四次进攻。可好景不长,前线突然传来东坟头失守的消息。东坟头作为黄桥的东大门,一旦有失,黄桥再无险可守。而更要命的是,此时身边已没有部队可派。恰在此时,前线指挥作战的陶勇突然冲进指挥部,二话不说就要把架走。原来,敌三十三师重新组装了一门大炮,加强了对黄桥的攻势。而黄桥没有城墙,只有一些简易的土围子遮挡,根本经不起炮轰。此时十分冷静,先是拒绝离开,然后要求陶勇必须将那门大炮抢过来,以解黄桥之围。陶勇刚走,情报处李参谋报告了一个新情况:原本一直按兵不动地左右两路敌军,在看到东坟头失守后,分别进入严徐庄、官庄,进一步缩小了对黄桥的包围圈。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却呵呵一笑,对李参谋说:“兵贵神速,他们到了黄桥附近却迟迟不敢再进一步,说明他们也不了解情况,还在犹豫。来,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陪我下棋!”李参谋想,这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陈总还有兴致下棋,定然是有什么妙计。于是,爽快地坐下与对弈。不一会儿,警卫员报告说:“朱履先要见陈总。”这朱履先来头可不小。他早年是政府高官,在军界也颇有名望,因为看不惯贪污腐败之事,退职回黄桥老家休养。虽然不是一个d派,但他对共产d一心抗日救国的高义称颂不已。这会儿听闻东坟头失守,再也坐不住了,就想过来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见到朱履先很是高兴,满面春风地邀请他一同下棋。朱老心下微恼,这都什么时候了哪有这种兴致!没好气地说:“恕老朽直言,东坟头失守,黄桥两万生灵能否转危为安,还请陈总尽早决策。”见朱老着恼,也不以为意,笑着说:“朱老,这围棋自春秋起就是军事博戏的工具。历来将帅运筹帷幄,皆在棋盘上展现啊!”朱履先闻言,不由得看向棋盘。此时棋盘上陈总的围棋呈被包围之势,但并不是死棋,只要利用几只死子来吃,马上就可以回吃白子。这在棋路上称为“倒脱鞋”。正在这时,电话铃响,李参谋接起电话。竟是左路司令李长江打来,试图了解新四军新动向。李参谋故意说道:“陈总有点忙啊,他正和朱老在下棋呢!”李长江大吃一惊:东坟头都丢了,还有这闲情逸致?看来定然是有所准备,这是在钓鱼呐!但还打算从老爷子这儿摸摸情况。朱老接过电话,想到了镇定自若的态度,一语双关地对李长江说:“李总指挥,棋局未终,胜负难料,尚不知你围他,还是他围你呢?”李长江听到这里,料定有备无患,连忙恭维朱履先几句,就匆匆挂断了电话。随后就命令部队,不许乱动一步。等朱履先回到棋盘前,笑呵呵地说:“朱老,辛苦了。”朱履先心想,听个电话有什么辛苦?他哪里知道,就是这电话,彻底把李长江稳住了。其实,大敌当前弈棋,是智守黄桥妙计的一部分。他料定了李长江的电话,对他性格有充分的认识,这才将计就计。这正是:古有孔明空城弹琴退司马,今有黄桥弈棋退敌后。棋局尚未终了,战事已有转机。前线陶勇部用计夺下大炮,一举切断敌军退路,在一天一夜的激战后,敌军损失惨重,纷纷溃退。这一仗新四军以少胜多,歼灭韩德勤军一万一千多人,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是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敌后长期抗战的基础。#开讲吧历史##打开眼界#

5、韩德勤照片

一代战神抗战时期,国民d山东战区司令韩德勤得蒋暗示,欲趁新四军出山立足未稳,人困马乏,装备落后(小米加步枪,部分大刀长茅),人数较少(七干多人)。且未经正规训练,以三万多人的美式装备(轻重机枪,小山炮,加飞机坦克),山一样从各方压向新四军根据地,粟裕采用欲擒故纵,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以七干多人打垮打残国民d三万多人。国民d一个旅长不堪其辱,“杀身成仁,开枪自杀”。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拉的,胸中有大山水,方绘得出山河,立意有大格局,方可步入无上之境。一粒米中藏一世界,弄得通了,才有充裕发挥的空间。一世间万事万物,不是偶然,乃是必然,人间毕竟只有一个粟裕。#韩德勤简介#

6、韩德勤其人

郭村战斗1940年6月28日,驻江苏省泰州地区的国民d苏鲁皖边游击军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在国民d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唆使下,调集13个团的兵力,向泰州西北郭村地区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实施包围和轮番进攻。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副司令员叶飞率领刚挫败日伪军“扫荡”撤至郭村休整不久,仅1个多团兵力的挺进纵队奋起自卫。中共中央中原局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一面向二李呼吁团结,停止进攻;一面急调苏皖支队火速驰援。挺进纵队首先以积极防御手段,攻占宜陵镇,稳定了郭村阵地,然后协同兼程来援的苏皖支队一部组织反击,击破李部多次进攻,歼灭其3个团,使其全线动摇。30日,李部中的中共地下d员率1个支队和1个大队脱离国民d顽军,参加新四军,投入保卫郭村战斗。新四军部队乘势出击,李部遂向泰州撤退。7月3日,由苏南赶到郭村,主动向二李重申团结抗战并重修旧好,即释放全部俘虏700余人,使二李不得不表示信守中立。郭村战斗的胜利,为新四军东进黄桥,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郭村战斗1940年6月28日,驻江苏省泰州地区的国民d苏鲁皖边游击军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在国民d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唆使下,调集13个团的兵力,向泰州西北郭村地区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实施包围和轮番进攻。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副司令员叶飞率领刚挫败日伪军“扫荡”撤至郭村休整不久,仅1个多团兵力的挺进纵队奋起自卫。中共中央中原局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一面向二李呼吁团结,停止进攻;一面急调苏皖支队火速驰援。挺进纵队首先以积极防御手段,攻占宜陵镇,稳定了郭村阵地,然后协同兼程来援的苏皖支队一部组织反击,击破李部多次进攻,歼灭其3个团,使其全线动摇。30日,李部中的中共地下d员率1个支队和1个大队脱离国民d顽军,参加新四军,投入保卫郭村战斗。新四军部队乘势出击,李部遂向泰州撤退。7月3日,由苏南赶到郭村,主动向二李重申团结抗战并重修旧好,即释放全部俘虏700余人,使二李不得不表示信守中立。郭村战斗的胜利,为新四军东进黄桥,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7、韩德勤的真实生活

1940年10月4日,粟裕带领新四军7000余人,打败了实力比自己强数倍的国军韩德勤部队,本来几乎是不可能胜过敌军,那粟裕到底怎么做到的呢?10月4日,韩德勤派出1.5万大军兵分两路,向黄桥和粟裕带领的新四军扑面而来,这两路军队分别是韩德勤部下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的89军李守维率领,和战斗力强悍的王牌部队独6旅翁达率领的部队。但是新四军粟裕的部队却只有7000余人,作战武器设备7000余支,从力量上来说敌强我弱。所以粟裕思考该如何打法才能取胜。粟裕经过观察地形思考后提出,采取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合力围击敌军主要部力的作战方针,不过这次粟裕亲自上前线作战并部署,决定一改往日先打弱敌的惯例,转而先打强敌。粟裕先派出1纵队打独6旅翁达部队,2纵队和3纵队对率先开拔过来的李守维部队展开战争,采取一个纵队埋伏,一个纵队引诱敌军进入到埋伏圈进行围击攻打。新四军英勇奋战,打的李守维部队伤亡惨重,韩德勤只得下令他们暂停休养调整,催促翁达独6旅快速进入战斗。但翁达想坐收渔翁之利,等89军跟新四军拼的两败俱伤之后,再进入战场,即能保存实力,还可以打胜仗。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粟裕在山上观察到独6旅已进入新四军1纵队早已设好的埋伏圈内,就下令1纵队立马攻打,采用“黄鼠狼吃蛇”的仗法,多路突击,勇猛穿插围打,把独6旅长龙阵给打乱,各自为战。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战斗,1纵队全歼独6旅,翁达羞愧自杀。另外一边是2纵队和3纵队合力围攻89军33师,也获得了胜利。这样使得新四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接着粟裕指挥1、2、3纵队向韩德勤横行苏北的89军发起总攻。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把89军直属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军长李守维看到新四军的勇猛阵势,吓得落荒而逃,结果在渡河时落水身亡。在新四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战下,失去指挥的89军一团混乱,一些人纷纷缴械投降,另一些逃跑的残余部队以已被歼灭。所以黄桥战役以新四军的胜利拉开帷幕。粟裕以7000余人打败韩德勤1.5万人的顽固部队,歼敌1.1万人,俘虏3800多人,其中包括了很多军官在内。这是粟裕以少胜多的传奇之战,以是粟裕成名的开始之战。从这次战斗经验来看,分析自己的弱势和敌人的强势弱势,来进行部署战略方法,才能赢得胜利,即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这次战斗更归功于新四军首领过强的军事策略方案、和军人的勇猛、顽强不屈的精神。那你怎么看待历史上的黄桥战役呢,欢迎留言。#我要上头条热搜##中国近代史# #江苏省泰兴市#

8、韩德勤故居

韩德勤亲笔书写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