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简介50字(陈景润简介与主要事迹500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11:37:22 浏览
1、陈景润简介与主要事迹500字

47岁的陈景润和29岁的由昆要结婚了,两人到商店买喜糖送朋友。品类买太多了,售货员手忙脚乱地过称,算价格时,一旁的陈景润随口输出了总数,售货员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以为你是陈景润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数学家陈景润是时代的一道光,他让普通人也爱上了数学。陈景润生于1933年,16岁考上了厦门大学数学系,40岁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1+2”),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但是很多人对于“1+2”这个理论没有太大的概念,有的人甚至说,这个小学生都懂的数学题,还需要认证?他们提出这样的质疑,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数学发展的价值。(一)哥德巴赫猜想的历史: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两个猜想:(a) 任何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何一个>=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此后几百年间,各个国家都为了解答哥德巴赫猜想而为之努力。1920年, 挪威人证明了"9 + 9"1924年, 德国人证明了"7 + 7“1932年, 英国人证明了"6 + 6"1965年, 苏联人意大利人证明了"1 + 3 "1966年, 中国人陈景润证明了 "1 + 2 "目前哥德巴赫佳的结果就是陈景润提出的“1+2”定理,又陈氏定理。陈景润提出了陈氏定理后,让中国的数学进步了一大步,曾评价他: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对于数学,陈景润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小时候因为看数学入迷了,直接撞到树上,长大后听说了哥德巴赫的价值,就将学习数学当做了一生的追求。有人就是天生喜欢数学的,但是更多人是不喜欢数学的,有不少的孩子都觉得数学太难了,他们甚至说,每个字我都看得懂,但是当文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不知道它们到底什么意思了。面对这样的问题,陈景润提出了一个理念:真正的尖子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数学认知和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想要孩子不害怕数学,要让孩子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让孩子爱上数学。如果你也在找一本能让孩子爱上数学的书,推荐你看看《欢乐数学》这本书,作者本·奥尔林毕业于耶鲁数学系,他用400幅漫画×火柴人×故事×笑话,让孩子在欢乐中获得了数学思维的精髓。在书里,他生动地介绍了怎么玩高级的“井字过三关”,将数学逻辑玩到了;在书里,他为了让大家明确概率的作用,找到了世界奇葩的险种,例如,“天哪,我的员工都中了彩票”险,“多胞胎”险……在这本书里,数学不再是痛苦的代名词,这是一本“绘声绘色”的好书,让孩子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数学的世界里。很喜欢一个理念,孩子的数学素养是应该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想要让孩子爱上数学, 《欢乐数学》这本书推荐给你,原价88,现价44,一杯奶茶的钱就可以带回家。#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头条品书团#

2、陈景润简介

1953年,20岁的陈景润从厦大数学系毕业,原本分配到北京一所学校当老师,可是没多久,就被学校停职了,没工作后他只能去摆摊卖书,厦大的校长得知后,介绍他到厦大当临时工,没想到此举创造出一个奇迹。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福建一户穷苦人家,母亲生他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因为营养不良,母亲的奶水也供应不上,还是好心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各家力所能及地给孩子一口稀饭。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却对陈景润的教育很是上心,为了供养儿子上学,一向不喜欢求人的父亲,跟亲朋好友借钱交学费。陈景润是个懂事的孩子,特别珍惜上学的机会,陈景润喜欢上数学课。他的数学老师毕业于清华,数学原本是一门比较无趣的学科,可是这个老师却讲得妙趣横生,总是会采用推理交答案一步步算出来,这让从小就喜欢钻研思考的陈景润感兴趣。特别是当陈景润解答出一道难题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就仿佛是上了瘾一样,老师还没有讲,他就迫不及待地自学完成了,并且都懂了。老师发现他数学能够“无师自通”天赋异常后,鼓励他:以前我们国家的数学成就比国外领先,但是近些年寸步不前,现在落后了。如果你对数学感兴趣,就不妨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被誉为世界数学难题的“哥德巴赫猜想”,近几百年来全世界都没有哪个数学家能够解答出来,如果你能办到,那我们就可以扬眉吐气,让别人对我们刮目相看。陈景润听了老师的话,内心激动不已,暗自下决心要攻破这个世界性难题,为国争光。陈景润后来顺利考上了厦大的数学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的四中当了一名数学老师。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工作没多久,他就被学校变相“辞 退”了。陈景润不擅交际,而且普通话还有些不标准,学校有些看不上他,就只给他安排一些打杂的事,后来得知陈景润因不适应北京的气候患上了肺病。便又劝他回家“养病”,当初说好是停职,可是陈景润回去一年了,学校那边也没有想让他回去的意思。陈景润为了养活自己,只能到外面摆摊卖书勉强度日,某天厦大的校长王亚南得知他的遭遇,主动找到陈景润说:你来厦大先当一名临时工!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我说。陈景润对于校长的知遇之恩,感动得泪光闪闪,他激动地说:“我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能让我接触,研究数学,我就心满意足。”于是王校长安排他当了数学系的资料员,这样也算是如他所愿了,王校长不想埋没人才,他又特意跑到北京,去帮他把工作关系调回到厦大,并且帮他转了正。陈景润对数学的痴迷和热爱,大家都看在眼里,除了工作之外,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研究数学,沉迷在其中不可自拔。因为他有肺病,半夜工作的时候经常咳个不停,为了不打扰别人他特意申请一个人住到一间只有3平米的锅炉房,房间里连张桌子都放不下,他就趴在床上一遍遍地演算那些数学题。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陈景润将里面的题目都弄懂之后,还要举一反三,不停地反复验算和证明。他说读书不仅是读懂,还要能够熟能生巧。陈景润的这种研究精神,后来引起了华罗庚的注意,他对陈景润寄以厚望,觉得他将来肯定会有所成就。为了让他能够更好地研究数学,华罗庚把他调到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在这里,陈景润接触到很多数学资料,但是让他苦恼的是很多都是外文,为了能够看懂这些书,他又逼着自己学习德语,法语,俄语,英语等.......要学会这些外语他可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经常是用收音机听到半夜,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他又独自住到了一间不足6平米的杂物间,冬天冻得瑟瑟发抖的他,病情也加重了。可是他却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全然忘了这些事。在那个阴暗潮湿的地方,他整整住了4年。那个时候,他已经在数学界小有名气,发表了很多篇数学上的论文,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肯定。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终于解答出那道让很多人知难而退的难题。他的这项研究到底有多牛呢?这个猜想是1742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提出来的,但是近几百年来,世界各地的数学家都想证明它,但是很多人绞尽脑汁,用了毕生的精力也都还是一头雾水。陈景润一鸣惊人,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因为忘我的工作,他直到47岁才结婚,可是因为长期熬夜工作。1996年3月,63岁的陈景润因病去世。 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我要将遗体捐献,供医学院解剖。陈景润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他的这种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泪目,值得每一个人好好学习。只需一顿洋快餐的钱,送给孩子一套《给孩子读的“中国榜样”故事》如果你想让孩子德才兼备,成为国之栋梁,就给孩子读一读“中国榜样故事”丛书!这套丛书介绍了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童第周、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钱伟长、钱三强等科学先驱的事迹。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形象,远比追星要有意义得多。我们都说:榜样是一种动力,榜样是一面旗帜,榜样是一座灯塔!

3、陈景润的一生简历50字

1977年,45岁的陈景润遇到27岁的由昆,他一改往日木讷的性格,突然情 商爆表,对由昆施展各种花招,而由昆不搭理,不料陈景润在她耳边低语几句,由昆立马点头答应。陈景润被称为数学界的怪才,平日里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一生专注于数学研究,可感情上却是一片空白,直到45岁,都没谈过一次恋爱。1953年,陈景润从厦大毕业后,被派到了北京四中去教书。后来,陈景润经华罗庚介绍,到中科院进行研究工作。在中科院里,陈景润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演算数学题,经常是昼夜颠倒,一学就是一整夜。长期长强度的研究工作,把他的身体给拖垮了。他被安排到北京309医院进行身体的调理。但是谁都没想到,这次住院,反而让陈景润遇到了一生的挚爱。1978年秋的一天,陈景润正在病床上刷刷写着什么,医生像往常一样来查房,可是,这一次跟着医生一起进来的还有一个姑娘,头上绑着两条长辫子,俊销的面庞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陈景润。陈景润看到这个从未见过的医生,便问起主治医生来,“怎么以前没见过她呢?”陈景润边说边指着,站在医生旁边的女医生。站在一旁的女医生自我介绍起来,“免贵姓由,单字名昆,是从武汉过来进修的。”她嫣然一笑。因陈景润数学家这一特殊的身份,他一住院就成了院里的焦点,医生护士们都被要求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准他带病工作。一次,轮到26岁的由昆值班,隐约中她听到走廊远处传来咳嗽声。沿着咳嗽声,她走过去一看,看到陈景润又深夜不睡觉,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你这是来治病的,还是来工作的,这么晚了还不休息?”由昆厉声喝道,把陈景润说了一顿。谁知,陈景润非但不生气,反而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还傻傻地笑着。因为,他早已被她的一颦一笑给打动了,喜欢上了对方。陈景润这么一说,乖乖地躺到病床上休息,此时的他怎么睡也睡不着,心中在想:这么优 秀的女孩子会不会已经有男朋友或是结婚了?对于这个问题,他不知道可以问谁,把他给难住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那一天晚上,轮到由昆到陈景润所在的病房值班。如此天赐良机,陈景润怎能轻易放过呢?陈景润鼓足了勇气,望着由昆问道:“你成家了没,有没有男朋友?”由昆听到陈景润这么一问,噗嗤了一笑,“没有,还早着呢!”此时,陈景润的内心异常的激动,对于他来说,这简直是特大的喜讯!从此,由昆每次来巡房,陈景润都会时不时地和她说话。陈景润喜欢将衣服挂在病区后面的平台上晾晒,刚好碰到了由昆在那里收听英语广播。陈景润走上前搭话,“由大夫,你在学习英语吗?我也在学英语,我们一起学好吗?”“好啊!”由昆礼貌地点了点头。陈景润听了立马咧开嘴笑了,心里窃喜:太好了,这下可以跟她多接触接触了。从此,陈景润便和由昆相约一起在医院的平台学习英语,随着两人的相处,由昆被陈景润的学识所折服,对他产生了崇拜之情。陈景润逮住了时机,鼓足勇气来到由昆身旁,轻声地说:“由医生 ,我们能不能做恋人"。由昆被这突如其来的话,吓了一跳,赶紧跳开:”你什么意思?“陈景润结结巴巴地回答:”由医生,我喜欢你很久,你能不能做我女朋友。“由昆的脸一下子刷刷地红了起来,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扔下一句话就跑开了。“以后还是我自己学英语吧。”接连几天,陈景润没有见到由昆来到他的病房,他自己跑到值班室找由昆时,她直接拒绝了,还说两人相差18岁,怎么可能幸福呢?随后,陈景润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我还是会继续追求你的,如果你不愿意,那我就一辈子不结婚。”由昆自己想都想不到,这个沉默寡言的书呆子,竟会说出如此感人肺腑的话,就这样,由昆被感动到了,答应了陈景润的追求。不久,两人结婚 了。一年之后,两人生下了儿子欢欢。在儿子出生的这一天,由昆生孩子难产,需要亲属在手术单上签名,但陈景润不愿意签,要医院妻子的安 全。蕞后,陈景润这才在上面签”同意“。医生继续追问:”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陈景润想都没想,“当然是保大人”。后来,母子平安,陈景润给孩子取名陈由伟。1984年4月一天,陈景润被一辆急行的自行车撞倒,当即昏迷。祸不单行,几个月后,陈景润在乘公交车时被人挤了下来,又一次后脑着地。陈景润的身体彻 底垮了,诱发了帕金森综合症,住进了医院 。这下,由昆开始变得忙碌了,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照顾无法自理的丈夫。在此后的12年里,陈景润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医院中度过,但他没有一天停止工作。1996年3月,年仅63岁的陈景润与世长辞。虽然,陈景润与由昆仅16年的婚姻生活,但是他们两人不离不弃,向我们诠释了爱情蕞美好的样子,或许爱情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彼此相知相爱,就足够了。你心目中蕞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人物##头条解忧馆##秋日生活打卡季#

4、陈景润简历100字

1980年,47岁的数学奇才陈景润,娶了29岁女军医由昆。当时,陈景润说:“如果你不同意嫁给我,我这一辈子就不结婚了。”这句话把由昆吓了一跳,同时心里也有些愧疚和担心,怕陈景润会真的因此不结婚了。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是世界性的数学难题,大家都无法证明“1+1”,可是陈景润被众人都提前了一步,他验证出了“1+2”,他的研究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也成为解开哥德巴赫猜想重要的一环。因为陈氏定理,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因为他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数学上,而他本人从小开始就是一个木讷不善言辞,只知道研究数学的人,所以他到了40多岁还没有结婚。可是想要嫁给他,或者为他介绍对象的人数不胜数,每天都要成千上百封自荐和他荐的信件汇聚他手中,但是陈景润对她们一点兴趣都没有,看都没有看,在他的同事们看来,他这个数学天才,生活怪胎,可能这辈子都会结婚了。但是陈景润在一次住院,却遇到了让他想要相伴一生的人。1978年,陈景润因为没日没夜的做数学研究,他又一次得了肺病,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他被组织上送到了北京309医院高干病房。陈景润入住医院,大家都很好奇他的样子,所以很多医生都来看他。当时,年轻的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医生刚好被分配到照管陈景润。陈景润从来都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但是他看到由昆第一眼,他的心就漏跳了半拍。他不由自主的问她:“你们都是从哪里来进修的呢?”由昆说:“我从武汉156医院来的”,她只说了这一次,但是陈景润就记住了她。有一晚深夜,她看到陈景润还在地上写写算算,她就大胆的劝他:“怎么就不听话好好休息呢?”陈景润看到她,有些害羞的回到床上躺好。陈景润喜欢由昆,可是他觉得这么漂亮的姑娘说不定早就结婚了,所以在没有确定她有没有结婚之前,他也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意。看到她在值班,他便问道:“由医生,你的爱人在哪里工作呢?”由昆不由扑哧一声笑了,她说:“我还没有结婚呢?”陈景润一喜,继续接着问:“那你有男朋友了吗?”由昆说:“我还没有呢!”听到这话,陈景润高兴的简直一晚上都没有睡着。陈景润在医院休养的时候,他会有一个把衣服挂在阳台上晾一晾的习惯。那时,由昆刚也会趁着休闲时间到阳台跟着广播学习英语,陈景润就和她碰上了。当时陈景润因为需要出国,所以他的英语已经练习得可以达到平常交流的水平了,他就说和由昆一起练习。两个人一起学习英语,他们两个人的交流慢慢多了起来。有一天,由昆看到陈景润连续几天都在吃面条,她就问他:“你怎么老吃面条?”陈景润便对他说:“那你喜欢吃什么?”由昆说:“我比较喜欢吃米饭,一天三顿都要吃米饭呢!”陈景润就脱口而出一句:“你喜欢米,我喜欢面,我们刚好可以凑成一对呢?”由昆愣住,她说:“这不行的。”陈景润说:“确实是我异想天开了,你那么年轻漂亮,我却又老又弱……”。这一次的尴尬对话,由昆也不再跟陈景润一起学习英语了,但是陈景润又鼓起勇气到值班室去找她。他说:“我们还能一起学习英语吗?”由昆说:“我要写病例。”陈景润对她说:“既然已经开始了,就坚持下去吧!”由昆这才答应了,他们又恢复了英语角的学习。但是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由昆慢慢喜欢了陈景润,他不是一个很懂烂漫的人,但是他对待事情很偏执,正因为这份偏执,他研究出数学原理,面对爱人,他也是专一到底,让人可以感受到那种发自骨子里的爱。陈景润又对由昆表白了一次,他说:“如果这辈子娶不到你,那么我也不会结婚了!”陈景润不懂浪漫,可是他的话,却能让人安心和甜到心里。由昆对于陈景润的感情,她不知道该不该接受,她就写信问父亲。她父亲跟她说:“这份感情很深,选择权在你,如果你接受,我会支持你,如果你想要拒绝,那么也要委婉一点,不要伤害到他。”听了父亲的话,由昆节后了陈景润的感情,他们在北京相处了两年。由昆的进修时间到了,她需要回到武汉去了,她便和陈景润谈起了异地恋,可是他们不仅没有疏远,反而更爱对方了。所以不久之后,他们就结婚了。这一年,陈景润47岁,由昆29岁。婚前,由昆对陈景润说:“我脾气不好,不会做饭,也不会做衣服”,陈景润说:“我脾气好,刚好可以包容你;你不用做饭,我们就去吃食堂就好;你不用做衣服,我就穿你不穿的旧军装足矣”。婚后,陈景润也很宠由昆,什么都由着她,可是由昆却也变成了贤妻良母,处处都在照顾他的生活。婚后一年,由昆生下了一个儿子,陈景润体谅她生孩子的辛苦,想要孩子跟她姓,叫由伟,可由昆爱他,她说孩子大名叫陈由伟,小名叫欢欢。陈景润因为劳累,他的身体变得很不好,后来还因为一场车祸得了帕金森,他12年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医院度过。由昆照顾孩子又照顾他,可他们依旧相互扶持,但他在63岁病逝了。

5、陈景润电视剧全集

江西抚州是个才子之乡,建有名人雕塑园纪念抚州籍名人,如王安石、汤显祖、曾巩等。福州也出有很多名人,主要是宋元以来近现代知名人物,主要有林则徐、严复、林旭、沈葆桢、林觉民、冰心、林微因、陈景润、高士其等等。去过抚州回来后,多次建议福州有关主管部门也要向抚州那样,搞个名人纪念馆或公园集中宣传福州籍贯的名人事迹,但都没有下文。近到西河公园附近活动,在锦江园边看到了一排名人名言长廊,都是榕籍的名人和在榕工作生活过的名人介绍,将近有两公里长,才知道原来福州也有类似的建筑,只是地点太偏僻,知名度不高,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毕竟迈出了很好的一步,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扩建完善,或者异地迁建,可能效果会更好。福州名人名言长廊,你见过吗?

6、陈景润个人简介50字

【陈景润:摆地摊的“数学天才”】若非厦大校长王亚南,陈景润终其一生也只是在福州胪雷村务农,也不会有日后光彩夺目的数学新星。陈景润,出生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少年时曾就读于福州鹤龄英华中学,是一所赫赫有名的中学,革命家黄乃裳、国府主席林森、化学家侯德榜、空气动力学家沈元等各界精英人士皆是其校友。陈景润生性木讷、不善言辞,在班级里不算出色。然而,沈元的出现,使其找寻到了自己的定位。彼时,空气动力学家沈元的母亲故去,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沈元从北京回福州奔丧,后因战争缘故又滞留在福州,英华中学便以母校的身份请沈元回到学校讲课。沈元在课堂给学生们讲了 “哥德巴赫猜想”。只是,当时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次讲课,竟让今后的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年之后他才得知,那个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着重大贡献的人就是当年他课堂下的学生。1949年,陈景润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大学时期他每日痴迷于数学,同学们都称其为“数学痴人”。1953年,因当时国家急需人才,陈景润遂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执教。因其为人木讷、不善言辞,在课堂上只顾“秉笔直书”,却怎么也无法讲解明白,以致于学生们之不满,是以,北京四中也只能将其解聘。失去铁饭碗的陈景润,除了数学他一无是处,无奈之下,也只能南下回福州胪雷村务农、摆摊。在胪雷村荒废了两年,当时的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得知后,专程从厦门跑到福州胪雷村,见正在摆摊的陈景润,当下无比痛心:“一个数学奇才差点就埋没了!”1955年,经王亚南介绍,陈景润回厦门大学当图书管理员,一方面是让陈景润继续研究他的数学,一方面是给陈景润提供一份生活保障。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陈景润便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受到了当时中科院院士华罗庚的赏识。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瞬间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他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的一代数学奇才。#福州身边事##看鉴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