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没戒刀之前,没称手兵器,对兵器不讲究,也不太精通,打老虎时,上来一哨捧,哨棒打成两截。斗西门庆,被西门庆一脚把刀踢飞。鸳鸯楼刀砍缺了却浑然不知。这对于一行武之人是致命的。平生只是精通拳脚,狠一招唤作“玉环步,鸳鸯脚”。武松自从被张都监陷害入狱后,体力和精力肯定暂时下降,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连夜出逃,又相当疲惫,才被孙二娘的伙计们捉住,他扮成头陀后连续长途跋涉,身体疲劳的同时精神也松懈了,竟然耐不住冬寒,需要喝酒来御寒,足见状态之差,结果就在阴沟里翻船了。武松打虎,超越了人的极限潜能,仅此一件,武松足以杨名天下!什么江湖高手,绿林手段,草莽英雄,在武松面前,何足道哉?武松属于吃软不吃硬的性格,你若对他好,他会百倍对你好。你若欺他,他戾气一发,会让你连求饶的机会都没有。水浒传,如果少了武松,其精彩程度要打一半的折扣,武松的性格,代表着中国人的血性,他不仅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也是现实当中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施公是把武松当做神来塑造的,玩命界的天花板,论武艺很多人高过武松,论生死战水浒中武松第一。武松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枉打蔣门神,血溅鸳鸯楼,飞云浦绝地反杀,单臂擒方腊。写得太好了,施耐庵有多偏爱偏爱武松,武松是醉拳实战第一人,蒋门神能称霸地方显然不是没实力;飞天蜈蚣明显是一个武林高手,武松双刀在手,也没怂,玩命关头二爷从来就没怂过,不信可以问问景阳岗的老虎哥。显武松战力的一战、是杀了飞天蜈蚣。武松的师傅周侗曾告诫武松:大意是遇到飞天蜈蚣好不要与其纠缠。可见飞天蜈蚣的实力不一般。武松适合做特种兵,不适合阵地战。把水浒中108人至于荒岛,估计武松能后一个活下来,然后是石秀、时迁,这三人存活能力应该是水浒强的。若论步战几乎没人能在武松跟前讨到便宜!这就是武松的强项,下手狠辣、杀心也重!武松的马上功夫不得而知,估计一般,因此武松也不适合马上与敌作战!比武松高的人多了去,河里淹死会水的,武松只属于江湖,两军战场不是他的舞台。在家在快活林在飞云浦在鸳鸯楼他是说一不二,大军压境,他反倒缩起来了,也不见他快意刀锋,暴力杀人,从来不主动。可见武松有自知之明,他清楚,在小城小村他可以称王称霸,在这显不出他来,行军打仗不同于江湖斗殴,没有生存可言,每一次搏杀都是赌命,武松根本不打算把命扔这里,他的心思和杨志,朱仝,李云杨雄差不多,整部书,就是以鲁智深开局和结束,如怒目金刚般涤荡不平的世界,得以彻悟成佛,只此一人。武松有英雄气概,帮人夺酒店屠灭张府(含使女),于大德有亏,所以要断一臂膀,得以善终,没有成佛。我喜欢水浒传的武松,恩怨分明、有仇必报,真好汉、恨吴用一手撑控梁山,宋江害了所有梁山英雄,宋江实属小人也。从梁山聚义对抗朝廷开始,基本没武松什么事,上马杀敌,排兵布阵不是他的强项,所以就不必浪费笔墨了,他是混江湖的,施耐庵用“武”姓,名”松”冠给武松一个极高的绿林定位,武松步战打虎已经告诉世人他就是超高手了,根本就不需要再打其他人来证明。武松的优点是基本上不乱杀无辜,敢于伸张正义(鸳鸯楼杀人除外)。李逵是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一气,稍不留意逢人便杀。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是出于本性,无欲无求。武松是有仇必报有恩必谢,是基于自我。宋江的所作所为,为人仗义是基于自己的目标。三个人的品性不一样。
2、概括杨志生平阿布看水浒(三)郁郁不得志的杨志在水浒里,杨志应该是祖宗包袱重的一个,因为他是杨令公之后。在他的前半生,他就只有一个念头,要光宗耀祖,不能辱没了先祖的荣光。别的他不在意,但是祖上的名声是全部的生命线。所以说,祖先的名声也成了他在做抉择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是,命运却总是和他开玩笑,他的经历也像极了很多怀揣光宗耀祖的人们。且看他的故事。杨志作为将门之后,功夫还是了得的,他是武举人出身。这一方面说明他不是纨绔子弟,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有真本事。但是,祖上的人脉已经不能荫及到他这一代。所以他的出身及进步并不十分快。想要立点功劳,就得冒险做点事情。偏偏所有的人里面他送的花石纲沉船了。这或许是个偶然事件,但是个重大事件。花石纲牵涉到皇家园林的工期,所以也直接导致了杨志的工作不保,还被下了大狱。为了疏通关系,杨志托人四下活动,钱财基本用尽才谋了个自由身。无奈之下,只能拿的宝刀变卖。要知道,对于将门之后,卖宝刀无疑是一件异常无奈之举,这也就离辱没先人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生活往往就是喜欢跟你开玩笑。总之,不卖宝刀杨志也无计可施了。偏偏卖刀的时候又遇到了泼皮牛二。年少时不懂其中原由,等到年长些才发现,杨志碰到牛二就是宿命。买刀,是杨志厌恶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他的教育和背景告诉他,这他妈就是件类似让孔乙己脱掉长衫送外卖的事情。而牛二就不是个正经的买家,是一个喜欢无事生非的家伙。生平第一次摆摊,又自恃有点本事的杨志碰到了一贯横行街市胡作非为的牛二,不搞出点大事才是怪事。但是,很替杨志感到不值得,却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有本事,所以杨志不跑。因为不跑,所以冲突的时候,意外总要发生。卖刀不成反而误杀了牛二,幸亏牛二是众人与官家眼中的大害,杨志才得以被发配大名府。而大名府的梁中书既是蔡太师的女婿又是杨志的故交。说是故交其实有点过,即使在好的交情现在杨志也只是个贼配军。到了大名府,杨志收到梁中书的重用,有望焕发第二春。这个时候,他对于重振家声杨志又有信心了。蔡太师生日,梁中书又把互送生辰纲的重任交给了杨志,并且允诺这次任务完成得漂亮会给他加官晋爵。杨志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刻。但是这一次押镖里有梁中书的亲信。他们自然对杨志的身份是歧视的。而且送生辰纲的路线和时间等本应保密的信息都人尽皆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杨志的这个任务几乎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终于,在黄泥岗,杨志还是把生辰纲给丢了。自此只能落草为寇,再不为杨家将的名声所累。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像郁郁不得志的杨志呢?父母期待的眼光不就是杨志眼中的声名么。有时执念能让我们目标坚定,但有时执念又让我们思想包袱太重。杨志啊杨志,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杨家将也早已不是以前的杨家将。至于光耀门庭的事情,机会到了你就把握住,如果时不我予,也不必太牵强吧。毕竟,你的生活才是你的生活。
3、杨志的生平故事学习打卡:西南联大文学课第四章:浦江清讲明清文学 《西游记》唐僧取经故事的流传和吴承恩的《西游记》唐玄奘取经故事在唐代就开始流传。当时有玄奘自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他经历西域到印度求经的旅途见闻,有慧力著的《慈恩法师传》记述玄奘生平及求法译经,这两本都属于纪实类。《慈恩法师传》里法师靠诵习《般若心经》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得至佛国取经六百而归。这些故事在唐代和尚讲经说佛流传开来。真正的小说起始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南宋临安瓦肆所刊行,现存日本。在这本诗话里出现了唐僧、猴行者、深沙神等,猴行者是一白衣秀才,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还有深沙神,原是流沙河的妖怪。唐僧借助猴行者和深沙神的法力才得以安稳行进。浦先生认为把玄奘取经这一不寻常的事件神话传说化,应该是受了佛经中印度文学成分影响而产生的中印文化交流的民间文艺作品。后来西游故事在民间逐渐发展,越来越富有幻想和精彩,基本轮廓在元末明初逐渐形成。当时有杨志和的《西游记传》、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及吴承恩的《西游记》。三者孰为前后很难定论,但吴本文笔优美诙谐,为杰作,而杨、朱本为朴素故事,文学价值不高,自然就淘汰了。鲁迅先生称《西游记》为神魔小说,浦先生称《西游记》是重要的一部神话小说,是神话故事的集合,包含有古代神话传说、佛教故事、海外奇谈、印度阿拉伯故事,进而融合创造出了这样一部伟大的神话寓言故事,带有童话意味的冒险小说。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猴行者还没有各式神通,在《西游记》里孙行者变成了齐天大圣,这个故事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努曼,是猴子国大将,能飞能变,忽大忽小,神通广大。#杨志生平简介#
4、杨志的一生历程林冲下山去杀人,遇着青面兽杨志,两人各手执朴刀,斗了超过六十回合,不分胜败。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在众多教头中是高的;杨志也不简单,他是杨家将之后,杨令公的孙子,年轻的时候应过武举人,做到殿司制使官。杨志在梁中书府中以杨家枪迎战急先锋索超的大斧头,两人马战,各展平生本事,斗了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从此,杨志更得梁中书器重。梁中书为了给岳父蔡京贺寿,搜刮了十万贯金珠宝贝,命杨志护送往东京。杨志提出要求:不要车子装载,把礼物装成十一担,让十一个禁军打扮成行货的客人,挑着礼物悄悄连夜上京交付,以免大张旗鼓,引盗贼注意;随行的谢都管和两位虞候要听他的指挥的调度。杨志的要求,梁中书一一应允。当时正是五月半天气,酷热难行,杨志一行人每天五更起行,中午炎热的时候就歇息。十一但礼物无一稍轻,天气又热得不得了,因此那十一人见到树林,就想去歇息。杨志对他们,轻则痛骂,重则用藤条抽打,逼着他们赶路。众官军忍声吞气,两个虞候和老都管也对杨志也很大意见。所以,杨志在生辰纲被吴用等人用蒙汗药蒙翻,金珠宝贝被夺走后,众官军、两个虞候和谢都管为了泄恨,合计诬陷杨志。他们说杨志一路上对他们凌辱打骂,以致他们累得动弹不得,然后和强盗串通,用蒙汗药把他们麻翻绑起来,后把金宝礼物都掳走了。杨志运送金珠宝贝之前,担心在路上被强盗抢劫,是明智的。可是,他既低估了强盗的智商,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这一回,他的对手,不是王伦、杜迁、宋万之辈了,而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这八人。别说智取,这八人要是强抢,一样能掳走那十一担金珠宝贝,只是难免有损伤罢了。杨志在梁中书面前表现得思虑周全,其实他一个人带着十多个武功低微的“小喽啰”就去送礼物,明知要经过许多强盗的地盘,却没要求梁中书派遣旗下武官做帮手,可算一大失策。其次,杨志以为让十一个官兵打扮成行货的客人担着礼物,就能瞒天过海,却没想到有走漏风声的可能性。再次,杨志一路上“站着说话不腰疼”,动辄对众官军进行辱骂鞭打,以致众官军对他怀有恨意,途中违逆他的命令去买酒喝。后,杨志的任务艰巨,不容有失。但见到众人喝酒,他也去喝,警觉性明显不足,不是能担重任的人。所以杨志虽有一身武艺,可惜心思不够缜密,做事总是毛毛躁躁,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型人才。#水浒传#
5、杨志生平主要事迹《水浒传》里这一段“大街卖宝刀”,总是让人读起来心中戚戚难忍。这里有祖上荣光,有子孙寥落;有辉煌过去,有凄凉现在;有不堪却又有不服,虽然不服却又只能无奈。总之这里有故事,一腔悲愤,无处说的抑郁不平。和鲍鹏山老师一起读《水浒》,课程笔记第138节。(连载中)卖刀大汉的第二句话,是直接提醒林冲赶紧来识货,而且还突出了“好口宝刀”,以此打动爱刀的林冲的心。欧阳修曾经有一句感慨:“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就是那些大智大勇之人,常常就是在自己的一些小爱好上栽跟头。一个人如果有爱好,那就有破绽,便有弱点了。而小人常常正是善于利用你的喜好,攻其所好,后打败你。林冲这样的智勇之人,平生就爱兵器,一把真正的宝刀对他是何等的诱惑啊!但奇怪的是,林冲仍然没有反应,他可能是和鲁智深谈话谈得太投入了。那汉只好继续跟在后面,又说了第三句话:“偌大一个东京,没有一个识得军器的!”这句话比前两句又不同,前两句的侧重点还在感慨刀的命运,这句话的意思则是在骂有眼无珠的东京人,那也就是把林冲、鲁智深一同骂做有眼无珠、不识军器之人。如果说前两句是感慨,那么这一句就是愤慨。前两句是叹息刀的命运,这一句就是骂人有眼无珠。而且,既然他是在林冲、鲁智深背后大声的骂给他们听,那也就是骂他们了。所以,事已至此,林冲已经不得不理。林冲听得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林冲接在手内,同智深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这一段描写,写得惊心动魄,本来也就是一个街头买卖,但是却写得如同月黑杀人!林冲回头,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快如闪电,那刀明晃晃的夺人眼目!这样的刀,这样耀眼,这是一把不吉利的刀啊!这把刀邪魔啊!果然,林冲瞬间就中邪了,“猛可地道:‘将来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林冲买下了这把刀。但是,一大段的讨价还价,本来也就是个街头买卖,每天都在发生,可是施耐庵还是写出了人世沧桑,世道轮回。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钱也不要少了我的。”你看这卖宝刀人的口气,那么无奈,真是屈沉人间、明珠暗投啊!总之还是一句话--台词好。成交以后,林冲顺便问道:“你这口刀哪里得来?”那汉道:“小人祖上留下,因为家中消乏,没奈何,将出来卖了。”林冲道:“你祖上是谁?”那汉道:“若说时,辱没杀人!”林冲再也不问,那汉得了银两,自去了。不知怎么的,这一段“大街卖宝刀”,总是让人读起来心中戚戚难忍。这里有祖上荣光,有子孙寥落;有辉煌过去,有凄凉现在;有不堪却又有不服,虽然不服却又只能无奈。总之这里有故事,一腔悲愤,无处说的抑郁不平。卖刀人的穿着、动作,尤其是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将军百战声名裂”的悲凉,一种“冯唐已老复何论”的沧桑。正是这样的好桥段、好台词,打动了内心有同样感受的林冲,让林冲买下了这把将要对准自己的宝刀。施耐庵其实是在这个地方,玩了一把文字大挪移。这个卖刀大汉就是演员,他演的是谁呢?是杨志。我们以后读到“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读到杨志卖刀这一段,如何体会杨志当时的心情呢?你就想一想这一段就可以了。陆虞候编演这个卖刀计,完全是针对着林冲这个观众设计的,因为:第一,林冲爱刀;第二,林冲识刀;第三,林冲知道高太尉家里面有一把宝刀,却又一直没有看到过,但是又特别想看。我们来具体分析分析:第一,林冲爱刀,如果不爱,即便是宝刀也不会花大价钱买。一把宝刀在街上叫卖三千贯,实要两千贯,后一千贯成交,这不是一般的数目。一贯钱到底是多少钱?在北宋,一贯钱大概值七百七十钱。那么一千贯,大概也就是相当于是七百七十两银子。七百七十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拿《水浒》来做比较,《水浒》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里,郓哥说要养活自家的老爹,没工夫陪着武松打官司,武松就给了郓哥五两银子。郓哥此时心里想的是: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呢?可见,五两银子就是两个人三五个月的生活费,那么七百七十两银子,也就是至少七百个月。七百个月,那可以让两个人活一辈子了。若不是真爱,谁会花这么一大笔价钱来买这把宝刀呢!第二,林冲识刀,认识是宝刀,认得出来这是一把好刀,这才会买。不然那么高的价钱谁会糊里糊涂的掏钱呢?第三,林冲知道高太尉家里面有一把宝刀,一直想看,却又一直来没有看到过,这样高太尉叫他拿刀去比试才有根据。而且,林冲既想借机看高太尉的刀,又想炫耀自己的刀,更想“以刀结缘”,拉近自己和太尉的关系。这样,林冲才会轻易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