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吕昶简介(明朝吕昶简介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13:38:23 浏览
1、明朝吕昶简介资料

洪武年间,杨宪当上中书省左丞才一个多月,就被朱元璋五牛分尸,正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自从杨宪步步高升,在朱元璋面前越来越得宠,平日行事也就越发的放肆,连李善长的折子都随意驳回,而李善长也不惯着她,与他大吵一架,直接撂挑子不干了,说是回家养病。果不其然,在李善长回家养病之后,中书省就掌握在杨宪一个人手中,于是他更加肆无忌惮,直接把中书省当成了自己的一言堂,搞得官员们怨声载道。话说有一天,户部尚书吕昶向中书省递交了新任用的一些人员名单,结果杨宪确把上面的人全都换成自己的亲朋好友,毕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但吕昶知道这件事后,直接来中书省找杨要个说法,两人为此争吵起来,两人互不相让,但终归官高一级压死人。吕昶一时气急提起了件事儿,说户部早就接到举报说,洪武四年扬州丰收有假,百姓以命抗税,你交给朝廷的那些个贡米难道都是扬州的地方长出来的吗?听完此话杨宪脸色大变,可他就是靠治理扬州才入了朱元璋的眼。照理来说,这样的事情应该是他自豪才对,可杨宪不仅脸色大变,还迅速做出让步,把吕昶的名单原封不动的交上去了。一直关注此事的胡惟庸得知这个情况,立马察觉出不对劲,偷偷到吕昶这儿打探消息,得知杨宪的把柄,他心中了然,因为胡惟庸早就知道杨宪的政绩做了假,于是他怂恿吕昶弹劾杨宪。次日,又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朝,朱元璋再一次把一位重臣送进了大牢,此人就是户部尚书吕厂,你没听错,就是吕昶,那他为啥落得如此下场呢,原来啊,这天早朝突然有人弹劾吕昶,先说是他贪污公款,后又说他家中收藏前朝玉印与春宫图,后,还说他与他儿子同时与名妓寻欢作乐。面对这些弹劾,刚开始吕场尚能自证清白,但随着弹劾的官员越来越多,弹劾的罪名越来越离谱,吕昶实在是有口难辩,急得双手颤抖,冷冒直汗,吕昶终被关进大牢,听候发落。刘伯温掌管的督察院迅速展开调查,弹劾吕昶的罪名基本站不住脚,多逛青楼有失检点,可是朱元璋偏袒杨宪,将吕昶罢官着流放边关,永不录用,听到这个旨意,杨宪喜形于色,刘伯温一脸震惊。临上路之前竟无一人前来送行,唯独刘伯温冒险来见这个老朋友后一面。吕昶的凄凉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他开始有些后悔,又想起杨宪的落井下石,觉得此事定有蹊跷,于是他令二虎偷偷跟在吕昶后边查探情况,果不其然,有人想杀人灭口,还好二虎及时赶到,这才救下吕昶。审问衙役过后,得知是幕后主使是杨宪。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连夜召李善长入宫见驾,就问了一件事,你认为杨宪如何呀?李善长这个老狐狸立马察觉出朱元璋态度不对,但还是欲擒故纵,对着杨宪好一顿夸。听着这话,朱元璋直接就是爆粗口,李善长见此,这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杨氏之恶毒,人所能及呀,他在中书省穷凶极恶,飞扬跋扈。李善长还奏请朱元璋连夜安排胡惟庸带着证据入宫见驾。看着那一大摞奏章,起初朱元璋还不太相信,可当胡惟庸把牵扯到此案的人证带到宫中供朱元璋问话,朱元璋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看走了眼,看错了人,杨宪所做的一切被证实,朱元璋既震惊又伤心。震惊是因为杨宪的胆子真大,伤心是自己这回是丢人丢大发了,步履蹒跚的走回书房,拔出剑就对着那两株祥瑞稻穗砍去,口中大骂杨宪:奸臣、恶官、猪狗不如。怒气攻心之下,直接晕倒在地,醒来之后,朱元璋当着马皇后的面哭得伤心不已,哭诉道:咱执政几十年来,自认为有一双慧眼能看穿所有的忠奸善恶,天底下就没人能骗得了我,没想到这一栽跟头就栽了个大得,让杨宪这小子骗得团团转,实在是丢人现眼。为此,朱元璋还狠狠地抽了自己几巴掌。而此时的杨宪还在焦急地等着手下的好消息,吕昶的死讯,却没想到等来的是二虎,二虎也不废话,直接带走。那一刻,杨宪知道自己完了。被抓进大牢后,还没等用刑就全招了,朱元璋得知此事,直接下旨将他千刀万剐五马分尸,并对那些在杨宪倒台之后才上疏弹劾的官员进行了迁怒,全部官降一级戴罪留任,并且罚一年的工资,至此,朱元璋才算出了口心中的恶气。杨宪被带到郊外行刑,为此胡惟庸特地赶来看笑话儿,一向手段狠辣,冷酷无情的杨宪,此刻却吓得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只求胡惟庸饶过自己这条狗命,要他当牛做马都可以。那昔日对手高高在上的天子宠臣,如今跪在地上像条哈巴狗,丝毫没有当初的宰相气度,胡惟庸好不得意说起来茶言茶语:皇上啊,想让你千刀万剐,又想让你五马分尸,着实是令人有些为难呢,不如你自己选一个。见杨宪不说话,胡惟庸帮他做了个选择五马分尸,不过行刑的马换成了牛。见求生无望,杨宪直接放狠话:我告诉你,我的现在就是你的明天,胡惟庸对他这话不以为然,得意地说:可我能看到你的下场,你却看不到我的未来,就这样,杨宪领了盒饭,胡惟庸再次走到了朱元璋面前,成为了新的天子宠臣,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杨宪临终时说的话一语中的,多年之后,他死得更惨……(待续)#历史上的趣事# #明朝那些事儿#

2、吕昶冒死进谏

1375年4月,刘伯温喝了胡惟庸送来的药,连忙叫来儿子叹息道:“马皇后答应我的事情一件也没办到啊!”随后把枕头下的几页纸交给儿子,反复叮嘱:一定不能让别人看到!1311年,刘基字伯温,出生在处州青田县,以通晓天文地理,兵法韬略闻名于世。1360年,50岁的刘伯温,作为33岁朱元璋的军师,为建立明朝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明朝建立后,刘伯温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在制定东征北伐战略,修建新城宫殿中大显身手,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1368年,58岁的刘伯温激流勇退,主动请辞回乡。他在青田老家大门口的小板凳上,每天看着那条通往外界的小路沉思。就在他浮想联翩以为脱离了是非之地时,没想到正有大祸降临。刘伯温未致仕前向朱元璋提出:在盐贩聚齐、盗贼出没的谈洋,设立巡检司,加强那里的治安,朱元璋也同意他的建议。没想到却给胡惟庸留下了把柄。胡惟庸对说他不适宜做宰相的刘伯温一直耿耿于怀,做了宰相后,就让他的手下吴云就此事参劾刘伯温,说他是借机找有王气处做墓地,有不轨之心。朱元璋看着奏折中“王气”二字怒火中烧,他联想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至今不上任监察御史,次子刘璟不肯入朝为官,莫不是留在家里静待王气?他问太子怎么看待此事,朱标:“父皇,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你要刘伯温为相他都坚辞,怎么会在死后谋逆呢?”太子继续说:“凡有不轨之心的人,都会笼络当地官吏作为d羽,刘伯温回乡后,凡骑马坐轿者一律避而不见,肯定是他们借墓地之事陷害他。”朱元璋恼怒地说:“你为什么老为他说话?他为朕测天择地从未失误,朕宁信其有!”朱元璋决定,令刘伯温长子刘琏留在驿馆听侯处理,拟旨责罚刘伯温,夺其俸禄,以观后效。并派钦差到青田,当面宣读了对刘伯温的处理诏书。刘伯温也接到京城传来消息:参劾他犯的是谋逆罪,刘琏已被扣留。正当全家人都慌成一团时,快马送来马皇后懿旨:让刘伯温接下一个食盒。打开食盒,里面是一个寿桃和一枚剩枣。家人不解,刘伯温沉思片刻:“皇后娘娘怕皇上抓我下狱问罪,叫我趁早(剩枣)速逃(寿桃)。”刘伯温说:“逃走,会认定我畏罪;在家待着会说我心虚,只有主动力辩才是上策。”他收拾好行李,只带一个书童,在一家人泪眼婆娑中奔赴京城。几天后,朱元璋正就马皇后私自给刘伯温报信发火,就听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对朝他磕头的刘伯温说:“你是来谢罪?”刘伯温答:“老臣不知何罪。”朱元璋:“有人劾发你相中谈洋之地有王气,想夺为墓基,刘琏已证明。”朱元璋让人当场拆开刘琏密封呈上来的信宣读。信中:“墓地确实是父亲所择,但在武阳村南的夏山不在谈洋。琏画了建造图纸,被父亲撕毁怒斥:墓字上草下土,土墓才能芳草萋萋,承受阳光雨露。”刘伯温看所有人听了后都沉默不语,说道:“皇上,老臣被人谗言获莫名之罪,愿留居京城终老,以证清白。”朱元璋一听正中下怀,他假惺惺的说:“大先生不必介怀,朕一定会查明。真有那天,让太子扶灵送先生荣归故里。”话说到这份上,刘伯温是不留也要留了,谈洋“王气”一事不了了之。刘伯温和儿子刘琏住在了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这一住就是2年,待在驿馆的那两间斗室里,压抑的心情让他度日如年,刘伯温病倒了。胡惟庸和御医来到驿馆,对强撑着病体倚靠在床上的刘伯温说:“本相奉皇上圣谕,特带御医前来为诚意伯诊治。”刘伯温道:“谢皇上恩典,劳丞相辛苦。”御医为刘伯温号脉后,叫驿丞到御药房取药,煎煮后看着他服下。3天后,刘伯温把刘琏叫到床边:“琏儿,我这里不舒服。”刘琏按着父亲腹部硬如石头垂泪,刘伯温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从枕下摸出文稿,嘱刘琏藏起来,待他入土后再呈上去,并交代让后人禁学这些。他静静地躺在床上,想起马皇后的许诺:帮皇上渡过难关,就可告老还乡安度晚年,还有朱元璋那让太子扶灵的话,不禁苦笑着流下了清泪。1375年4月,65岁的刘伯温死了。马皇后闻讯流泪,让侍女在宫里帮他上了一炷香,朱元璋事后连连跺脚:“大先生怎么就死了呢?”没有了下文。有关他死因的流言在京城里到处流传,朝中没有一个人敢去吊唁,他是病死的?是胡惟庸害死的?还是皇上赐死的众说纷纭。刘琏身着孝服,一个人拉着父亲的棺材出城回青田安葬。城门外,只有吕昶和宋濂二人跪着为老友送了行。刘伯温之死,成为了历史悬案,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前,各种可能性都有可能,世人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明朝吕昶的生辰事迹

五分钟带你了解明朝十六位皇帝,越往后越奇葩。·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他是中国出身低的开国皇帝,开局一个碗,从乞丐做到天子。他在位31年,期间严惩贪腐,紧抓教育,减免赋税,振兴经济。但同时他大肆杀戮开国功臣,留下了千古骂名。·第二位,建文帝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太孙,在位四年,力行削藩,威胁到了叔叔朱棣。朱棣借机起兵,史称靖难之役。朱棣攻陷都城南京后,朱允炆不知所踪,一说他葬身火海,一说他出家当了和尚。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改年号为永乐。他在位期间,国力蒸蒸日上。他迁都北京,下令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但臭名昭著的东厂也是由他设立的。朱棣多次御驾亲征,后病逝在征讨蒙古的途中。·第四位,明仁宗朱高炽。他性格宽厚,为政开明,停止大规模用兵,与民休息。可惜在位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第五位,明宣宗朱瞻基。他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政治上继承仁宗的治国理念,精简裁冗,体恤民情,使国力达到鼎盛,与其父统治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第六位,明英宗朱祁镇。他先后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宠信宦官,也是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征蒙古,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于谦等大臣,为保国家太平,拥立其弟朱祁钰为新皇帝,是为明景帝。于谦成功保卫北京后,英宗被送回,软禁于宫中。后来英宗策划夺门之变,废除景帝而复位。他处死于谦,迫害忠良,国家再受重创。·第八位,明宪宗朱见深。他平反于谦冤案,恢复景帝尊号,宽免赋税,令经济复苏。他独宠比他大17岁的保姆万贞儿,将她立为皇贵妃。两人的姐弟恋流传至今。万贵妃去世后不久,他忧思成疾,又因服用金丹,41岁就驾崩了。·第九位,明孝宗朱允炆。他严管宦官,重用贤良,废除了原《大明律》中的多项残暴法令,使明朝一度中兴,是历代史家推崇的明君。他还是中国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两人恩爱无比。·第十位:明武宗朱厚照。他本天资聪颖,却在刘瑾等太监的引导下荒淫无度。他甚至让人建了个豹房,里面除了野兽外,还藏有美女美女,戴笠供自己日夜作乐蒙古入侵。他御驾亲征,倒也取得了胜利。宁王叛乱被王阳明镇压后,他竟提出放走宁王,再由自己亲手捉回。南巡时他为抓鱼而落水,水呛入肺。不久后就病逝了。明武宗没有子嗣,堂弟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改元嘉靖。嘉靖早年推行新政,令气象焕然一新,后期则迷恋方术,宠信严嵩等奸臣,还虐待宫女,险些被宫女反杀。此后他不理朝政,致使倭寇蒙古入侵作乱。·第十二位:明穆宗朱载。他重用张居正等能臣,解决前朝积弊,却因纵情声色,35岁便驾崩。·第十三位: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他10岁即位,由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力行改革,开创了万历中兴。但他20岁亲政后,逐渐沉溺酒色,身体渐虚,又因立太子之事和内阁爆发争执,28年拒绝上朝。·第十四位: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就离世。太子时期,他险些被神秘男子用木棍打死,继位后又因生病服用了臣子进贡的红丸而驾崩。这两桩谜案,即明末三大案中的挺击案和红丸案。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魏忠贤阉d专政,祸乱朝纲,加上后金的威胁,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朱由校则废寝忘食地钻研木匠活,沉迷男色和女色,后因划船嬉戏溺水生病,身体每况愈下,23岁就驾崩了。他的五弟明思宗朱由检继位,改年号崇祯。崇祯铲除了魏忠贤及其d羽,勤于政事,但他急躁多疑,将错误都归罪于大臣,杀死了18位封疆大吏。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33岁的崇祯自缢于煤山。同年四月,清军入关立国276年的大明至此灭亡。参考图书:《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樊树志,五分钟了解。明朝大人物。#明朝吕昶简介#

4、明朝吕昶

明朝四大天灾之三;京城离奇大爆炸,离奇到和印度死丘事件、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合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明朝第15位皇帝明熹宗的年号是天启,天启六年五月初六,京城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即现在的新文化街南,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大爆炸。当时上午,京城忽有神兽般的怒吼声从东北向西南过来,一个特大的火球伴随吼声滚滚而来。随后一声震响,再看天空,“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爆炸波达2.2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王恭厂四周, 而死亡人数竟高达两万多人。后来根据爆炸的威力推算出,相当于至少二万吨TNT黄火药的威力,堪比原子弹爆炸。但王恭厂火药库存储只在1000吨左右,还是威力弱的黑火药,达不到这效果啊。惊悚的是,房屋化为齑粉,人和动物肢体分离,死伤者全身穿戴不翼而飞,笨重的石狮子位移了500米,都是在一瞬间。当时一名秀才在街上遇到6位同窗,抬手作揖间脑袋已不见了。说这大爆炸离奇主要还有两点无法解释,一是所有死伤者皆呈裸体,二是这么大的爆炸竟然没有出现任何着火焚烧的痕迹。就连专家也是各执一词,地震说、龙卷风说、陨石说、火药自焚说,但都有漏洞无法自圆其说。而爆炸中不离奇的是,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也就是当朝皇帝明熹宗当时正在乾清宫用膳,凭借自己的木工知识,判断出所在大殿不安全,迅速逃离,狂奔到交泰殿,躲在自己亲手打造的大木桌下,逃过这场劫难。而在乾清宫侍奉他吃饭的太监和侍卫们,反应迟缓大多都被垮落的木瓦砸死了,果然是知识改变命运。

5、明朝吕昶怎么读

1380年,朱元璋对锦衣卫说:“时机已到,胡惟庸该下马了,丞相这个位置要废,就得先杀了胡惟庸。”锦衣卫随机依令办事,这一动三万人没了命。朱元璋是个疑心重的皇帝,除了朱标和马皇后,他对谁都不放心。李善长官位大,资历深,还不是被朱元璋明示暗示着辞官回乡。好在李善长识趣,自己申请提前退休了。临走前,他嘱咐自己的徒弟胡惟庸,猥琐发育,不要浪,皇上的眼线遍布各处,你还是老老实实给他干活,别动什么歪心思。胡惟庸要是听进去了,后下场就不会那么惨。李善长归隐后,胡惟庸任中书省丞相,可谓大权在握。朱元璋才知道自己小看了这个胡惟庸,他的野心可不小。据说后期胡惟庸处理很多军国大事居然绕过朱元璋擅自做主,可见其胆大包天。随着胡惟庸在朝廷中的势力越来越大,朱元璋对他是越来越不放心。于是朱元璋就派锦衣卫暗中揪胡惟庸的小辫子。让他没想到的是,锦衣卫居然无功而返,这胡惟庸肯定有问题,可是朱元璋却抓不住他犯事的证据。这让朱元璋十分后怕,因为这种情况正说明了胡惟庸和各个官员已经结成了势力,他们官官相护,共同对抗朱元璋。此情此景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就像是一群打工人,不好好给老板干活,反而联合起来,背着老板搞事,朱元璋当然不答应。可是胡惟庸把自己洗得那么白,该从哪里寻找突破口呢?朱元璋有智慧,没有突破口,咱们就创造突破口。一天,朱元璋把穿着囚服的胡惟庸“请到”他的大殿上,同时到来的还有涂节。朱元璋让他们两个狗咬狗,互相揭发对方的罪行,自己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涂节本是胡惟庸心腹,为了巴结胡,他甚至认胡做了自己的义父。而此时的涂节,就像一把利剑,直插在胡惟庸的软肋上。涂节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说他谋逆。他说,“一次宴会结束后,胡惟庸找到蓝玉等大将,算他们再忍耐几年,等朱元璋驾崩之后,他们就再无阻碍。”朱元璋听到这里,没有大怒,反而大笑,因为他知道,和胡惟庸的这场斗争中,他已经赢了。此时朱元璋让锦衣卫拉到房间里的两个帘子。原来这两个帘子背后都坐着人,一排是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此时他们的脸色煞白,一个个全无往日的嚣张气焰。一边坐的是淮西勋贵的死对头——浙东集团的文人们,他们个个义愤填膺,暗暗叫好,这群淮西子弟们平时嚣张跋扈,居然也有今天。胡惟庸一案牵扯人数众多,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更让人惊讶的是,处死胡惟庸后,朱元璋居然连宰相这个职位都要一并砍去。朱元璋巩固自身地位决心之大,可见一斑。文臣吕昶冒死阻止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理由是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像朱元璋一样有那么好的精力,大事小事一把抓。可惜朱元璋哪里听得进去,到底还是废除了宰相制度。宰相制度虽然废除了,可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更合理的制度来替换它,这便是鼎鼎有名的内阁制度。

6、明朝吕昶后结局

11分钟带你看完明朝276年中16位帝皇墓史见闻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