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些蜀汉粉丝吹鲁肃是东吴有战略眼光的人,就觉得滑稽可笑。其实,鲁肃被蜀汉粉丝过分吹捧了。蜀汉粉丝常常拿进入武庙来作为称赞某个人实力的理由。然而,武庙六十四将中,有令蜀汉粉丝极其厌恶的吕蒙,没有令蜀汉粉丝大力欢呼的鲁肃。武庙七十二将中,依旧有令蜀汉粉丝极其厌恶的吕蒙,没有令蜀汉粉丝大力欢呼的鲁肃。排武庙的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鲁肃的水平,连武庙的门口都进不去。在某些蜀粉的眼里,对蜀汉不够强硬的人,对刘备集团流露出软弱态度的人,就要大吹特吹。毕竟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导致孙权集团入蜀的道路被刘备集团阻断,给了刘备集团独吞刘璋的机会,让刘备终于有机会一飞冲天。于是乎,某些蜀粉把鲁肃吹成东吴的战略大师。甚至,在某些蜀粉的眼里,鲁肃是“蜀汉国父”呢!然而,这些鼓吹鲁肃的人,估计不知道吕蒙袭取三郡的时候,鲁肃也亲自参与了屯兵,来对付关羽。这些蜀粉还一厢情愿地以为鲁肃是竭尽全力地维护所谓的孙刘联盟呢。哈哈哈。《三国志》中,鲁肃根本算不上战略家,孙权只把他当做纵横家而已。刚开始,孙权听鲁肃吹牛,还挺受用的。鲁肃的话,给还不成熟的孙权唬得一愣一愣的。但时间久了,孙权就发现鲁肃吹的那些东西,连鲁肃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落实,鲁肃充其量不过是耍耍嘴皮子的纵横家而已。孙权认为鲁肃的真实水平不过是“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也就是孙权认为鲁肃不能办实实在在的事儿,只会吹牛罢了。《三国志》中,孙权认为周瑜≈陆逊>吕蒙>鲁肃。这样的评价,十分合理。鲁肃是一个连武庙都进不去的“渣渣”。#头条创作挑战赛#
2、鲁子敬生平简介鲁肃,是一个被很多人误解的人。这个误解,来源于《三国演义》对他的刻画。《三国演义》把鲁肃刻画成了一个老好人,被刘备和诸葛亮玩得团团转,被孙权和周瑜责怪和埋怨。事实并非如此,史学巨著《三国志》作者陈寿用“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这样的言语来高度评价鲁肃。没有鲁肃,没有刘备的崛起,更没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历史上从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事实,反倒是鲁肃舌战孙吴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终促成了孙刘的联盟。公元208年,在江东站稳脚跟的孙权年轻气盛,野心勃勃,便派大将甘宁领兵攻打江夏,准备以此为基地,夺取荆州。此时,曹操正与刘表周旋,见孙权进攻江夏,知孙权有取荆州之意,便确立了南征计划,将大军屯于南阳。此时,曹操占据中原,一统北方之势已经不可抵挡,孙权虽占据江东,却仍旧不能够与曹操相抗衡。孙权见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将领们大多劝孙权降曹,只有鲁肃不发一言。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了出来,对孙权说:“众人之议,贻误国家,万不可听。说实话,我迎降曹操,当个州郡级官员应该没大问题。您迎降曹操,会有什么下场呢?希望您早定抗敌大计,不要听他们议论了。”孙权听完,颇有感触,叹息道:“刚才那些人的主张,使我大失所望。只有您的话,跟我的想法一致,我是真的不能投降曹操啊。”当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周瑜归来,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出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兵。此后孙权越发倚重鲁肃。鲁肃是三国时期,远超周瑜、诸葛亮的伟大战略家,正是他苦心经营才促成了孙刘的联合。等到鲁肃死后,吕蒙当权,孙刘联盟破裂,至此孙刘哪一家都再也没有一统天下的资本。鲁肃,这样一个奇才,究竟是怎么成长起来的?鲁肃的童年是不幸的,刚一出生父亲就去世了,虽然母亲尚在,但《三国志》特别强调他与祖母居。不仅如此,《三国志》还特别记载了鲁肃祖母去世,他回祖地东城为祖母发丧和守孝的事情,这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并不多见。由此可见,祖母是鲁肃成长的关键人物。《三国志》记载,鲁肃家境优越,属于地方豪富,但因为祖上几代都没有人做官,所以并不算世家大族。生于豪富之家的鲁肃并不喜欢置办家业田地,反而乐善好施,大散家财,标价出售自己的田地,以救济贫困、结交士人为己任,甚得乡里赞誉。正是在祖母的大力支持下,“鲁氏败家子”鲁肃才能无视宗族亲人的干扰,一方面“卖家产”积蓄金钱粮米;一方面学习击剑骑射,招募强壮士兵训练,组建自家的军事力量。鲁肃,能够洞察先机,在还没有战乱的年代,就将田产处理掉,谋得大利益,再积攒军事力量,逐渐拥有了自保力量,这在后来的发展中得以印证。正因为鲁肃力量强大,霸占寿春的袁术才会愿意以“东城县长”这样的官位来笼络他。鲁肃,没有被眼前利益迷惑,而是前瞻性地看到了袁术政权的危机,果断地拒绝了袁术,向南投靠了好友周瑜。被触怒的袁术派兵追杀,鲁肃又凭借自己的高超箭术、口才和兵马逼退了追兵,保全了全族老少。鲁肃能够洞察先机的能力,绝不是娘胎里带来的,十几岁的年龄,正是冲动的年岁,能够做到如此,是祖母手把手培养出来的。鲁肃能够快速成长,与祖母的悉心教导有关。信任和放手,是祖母助推鲁肃成才的重要成功经验。《三国志》记载,周瑜曾经带着几百个士兵去找鲁肃借粮。当时,周瑜与鲁肃素未谋面,只是慕名前来请求帮助。面对不认识的人,鲁肃就能做主把自己家两个大粮仓中的一个送给周瑜,震惊了周瑜,从此两人结为莫逆之交。把自家的一半粮食送给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鲁肃胆敢这么做,底气在哪里,就是基于祖母的信任和放手。把粮食赠予周瑜这样的事情,只是鲁肃获得祖母放手后所做的其中一件事情。正因为祖母放手,鲁肃才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迅速成长起来。《三国演义》里面说鲁肃这个人忠厚,确实如此。鲁肃确实忠厚,而且深知“吃亏是福”。正是因为鲁肃坚持“吃亏是福”,一个从未有人当官的鲁氏家族才会出了这么一个绝世奇才,终奠定了孙吴的建立。周瑜信任鲁肃,起因就是因为鲁肃愿意吃亏,尽管他和鲁肃政见不同,他的想法是除掉刘备,而鲁肃是与刘备结盟,但这不妨碍他欣赏鲁肃,向孙权推荐鲁肃继承他的权位。孙权喜欢鲁肃,也是因为鲁肃忠厚,愿意吃亏,即便是劝诫,也会让他乐于接受。终鲁肃一生,孙权对其都信任,甚至曾经亲自迎接打胜仗归来的鲁肃,并为其牵马,这在孙吴是独一份的殊荣。也正是鲁肃的忠厚和愿意吃亏,才维系了孙刘联盟几十年不倒,遏制了曹操向南扩张的野心!
3、鲁子敬怎么死的赤壁之战忙的莫过于鲁肃鲁子敬了。
4、鲁子敬之死一提这三国戏,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老家镇上看到的几位唱戏的角,老家的戏迷都赋予他们名噪一时的外号了。比如出现了活鲁肃,活赵云,活蒋干的称谓。以示对这些业余京剧演员的肯定。还记得北京的孟老师,以及天津来的童老师的对镇京剧团的贡献,以及受到的尊重。童老师是童祥苓的叔辈。
5、鲁子敬历史有多厉害关云长单刀赴会,智勇谋胆四全;鲁子敬双日请客,猪羊杂碎都有。
6、鲁子敬李洪葛亮舌战群儒论辩艺术四大特点(中)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众谋士的责难,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语带双机一一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在谈到刘备新败之因时,诸葛亮说刘琮“暗自投降”,意在嘲讽东吴主降之士,“非等闲可知也”,示张昭等皆等闲无能之辈;又云“社稷安危,是有主谋”,寓昭等无定国安邦之策,反以妖言惑主,实祸国殃民之人。步骘指出诸葛亮欲效张仪、苏秦的游说之举,诸葛亮却淡化张仪苏秦二人的辩士身份,而突出其豪杰的本色,强调二人“皆有匡扶人国之谋”,点出儒者们无勇无谋,只知巧言论辩,实则贪生怕死的本质。诸葛亮避开某些辩士为一已之利益而游说的特点,在突出其“匡扶人国”大志的同时,也为自己张目,我为匡扶人国而来,你们却为葬送人国而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陆绩以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身无可稽考相诘,“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诸葛亮先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轻蔑地一笑,“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诸葛亮此处提及此事,表面看来似属闲笔,实则颇有深意。怀桔之事本为尽心事孝之典范,然而毕竟是小儿所为,怀桔小儿之论必是小儿之见,自然“不足与高士共语”。诸葛亮答程德枢之语可分为两层内容。一是论君子之儒的风采,“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表面上为君子之儒正名,实为夫子自道也;二是画小人之儒的嘴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对大敌当前而群儒一筹莫展予以辛辣的讽刺,且以扬雄屈身事莽下场可悲昭示东吴小人之儒不顾气节屈膝投降必将留下千古骂名。语带双机之辩术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论辩技巧,一石二鸟,弦外有音,以极精炼的语句表达极丰富的内容,颇具战斗力。似不经意中显出智慧,信手拈来时愈见功力。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各个击破一一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击败对方,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又一大特色。对张昭,由于他是东吴重臣,第一谋士,诸葛亮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娓娓道来,严密防守之后大举进攻,使张昭无一言可对。对张昭的反驳洋洋洒洒,周密细致,丝丝入扣,而对以下诸儒则多以简洁明快的对答迅速结束战斗,不与多做纠缠。在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的论辨艺术发挥得酣畅淋漓,他面对群儒潮水般涌来的诘难,沉着应战,或引经据典,或转换论题,或厉声责问,或反唇相讥,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以韩信之谋,扬雄之死来作为论据帮助申明观点;对步骘的“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之论弃之不理,而从苏、张二人豪杰本色入手,转守为攻;对薛综则厉声责问:“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诸葛亮抓住儒者鼓吹忠孝为本的特点,以“君父”两个正大堂皇的字眼喝倒薛综,实在是击到了对手的致命之处,薛综自然“满面羞惭”;对陆绩,诸葛亮以不温不火的语调反唇相讥,指出其以出身论英雄的荒诞不经,使陆绩语塞。而对严峻的“治何经典”之法,诸葛亮只以三句话回应,首先认为“寻章摘句”者为“世之腐儒”,并不能“兴邦立事”;既而举例,伊尹、姜子牙、张良、陈平、邓、“皆有匡扶宇宙之才”,而并未死钻书本;后总括为“舞文弄墨”只是书生所为。短短数语,有理有据,在一连串的古圣今贤的列举中反衬出书生的无用,从而使以治经典为荣的严畯低头丧气。详略的不同、论辩方法的不同显示出诸葛亮的机动灵活,详答老辣者,略对浅薄者,挥挥洒洒,左右逢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着实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