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的简介(齐王的事迹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16:36:13 浏览
1、齐王的事迹简介

天龙八部慕容世家墓终于被发现了。金庸先生真的养不起我不是空穴来风。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地时发现一座坟墓。文物考古部门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确认该墓为唐、吴、周时期魂皇族成员所喜爱的慕容之墓。它是中国现存早、保存完整的於菟魂慕容家族墓。该墓为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地道和墓室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面,墓内埋有木砚、砖和马、羊等动物。在木门附近,东西两侧各有一只手臂。主要的是碧坎有彩陶俑陪葬。这些陶俑有浓妆艳抹的奇形怪状,有浓眉大眼的女子,有长发飘飘的人,有脐橙紧闭的俊男美女,等等。此外,墓中还有不少神兽俑,甬道中间还有一座镇墓兽雕像。郑源的眼里没有愤怒和傲慢。他在古代以保护死者而闻名。考古学家还在碗中发现了1000多年前的核桃。因为长时间埋在地下,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几千年前的古人也玩吗?古墓的空气门墙由砖墙和木门组成,其中有四面砖墙,砖墙内侧有两扇木门用于封门,门扇上有镀金铜锁。甬道为砖双环结构,整个墓室呈方形,棺木安放在木头西侧的封闭床上。永德吉姆内部的壁画大部分已经剥落,其中一些保存完好。可以看到下端和墙壁主要是人物。这座墓出土的器物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其中丝织品种类多样,体现了唐代人精湛的学识和记忆力。图一环长期活跃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文物不仅是唐代丝绸之路贸易的实物见证,也是唐朝与皇室友好交往的实物见证。在这座古墓的甬道中间,出土了穆志明侧面的墓志铭,篆书是慕容复君写的。木周是武则天称帝时的称号,显示了墓主人的埋葬时间。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武则天在位期间,按照墓规,墓主人可能是土玉魂的皇家墓志铭。根据墓志铭中睿智的内容,墓主是大陆将军云辉将军,以及外部宠信的穆容之王。因病于天寿二年三月二日去世,享年四十二岁。据穆志明介绍,慕容是拉豆的可汗,青海的慕容诺、波王的第三土玉魂在青海创立了300多年。以青海都兰为代表的土玉魂墓,在大部分吐蕃统治时期深受藏族文化影响。武威南山作为一个土玉皇族,在公元663年灭国后的墓葬遗址中一直有发现,但这些墓葬在漫长的历史中被盗挖,可惜。据《后汉书》、《子同治简》等史料记载,於菟魂的始祖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湖,是北方一支重要的少数民族势力。东湖屡惹匈奴,战败后一分为二,分别逃往五环山和鲜卑山。逃到鲜卑山的原生玉魂就是这个东湖的后裔,慕容家是东方鲜卑的一个台阶。曹魏初年,慕容家族的首领莫胡宝带领部落进入辽西。穆的孙子屠呦呦率领1700户人家从辽西道西迁到福海,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征服了当地的羌人,建立了穆可川指挥部。以土玉魂为姓。公元635年,唐太宗下诏,让玉魂为唐朝诸侯国。公元663年,吐蕃鲁东赞入侵土玉魂,土玉魂国灭亡。齐王慕容诺和伯逃到凉州,依附唐帝国。至此,自金永嘉时期以来,慕容世家创始的土玉魂宣告灭绝。后来,唐政府在宁夏同心县、京畿附近设安乐府,让慕容默、地王御魂伯为安乐府刺史,其后裔仍为青海地名。直到唐贞元时代。@头条号 #历史# #历史开讲#

2、齐王王保保

#我家那些事#要把这个故事讲好,首先需要简要地介绍一个地名和一个人物。(一) 钟祥与朱厚熜钟祥市,在明朝,属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如今,是湖北省荆门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汉平原,物产丰饶,地灵人杰。在大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朱厚熜(1507.9.16——1567.1.23)就出生在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兴王府。朱厚熜的爷爷是明宪宗朱见深,伯父是明孝宗朱祐樘,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杬,堂兄是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于1521年4月20日驾崩,时年31岁,他没有子嗣。按照明朝“兄终弟及”的皇规:朱厚照的母亲张皇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议定——由朱厚照的堂弟、时封钟祥的藩王: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当时,明朝的首都在北京,钟祥距离北京有两千多里。而朱厚熜的爷爷,明宪宗朱见深有十个儿子,在全国各地都有封藩。明武宗病重期间,各地藩王早就垂涎欲滴,觊觎皇位。历代封建王朝,皇子皇孙们为了争夺皇位,都是父子兄弟相残,刀光剑影,杀得血流成河。远有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了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和亲弟弟——齐王李元吉,夺得了皇帝宝座。近有明朝本朝的明成祖朱棣,在任燕王时,以“清君侧”之名,杀进了南京城,夺取了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此时,兴王朱厚熜正在三年守孝期,其父兴献王朱祐杬(1476.7.22——1519.7.13),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经薨逝。而朝廷派往钟祥迎接朱厚總的专使团,要求朱厚熜缩短守孝期,十万火急地赶到北京即位。(二)钟祥蟠龙菜的传说朱厚熜要风风火火地赶到北京即位,一路上,他的:吃——住——行,该怎么安排呢?迎接朱厚熜的专使团,斩钉截铁地作出决定——住:取消住宿,一路上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路。行:为了不耽误行程,专使团将朱厚熜妆扮成一个朝庭揖拿的“囚犯”,每经过一个驿站,都是人不停步,马不停蹄地往前赶路。吃:朱厚熜是一个即将就位的的少年天子,一路上,专使团要求,朱厚熜的膳食必须要求是——“吃肉不见肉”“吃肉不见肉”,在钟祥兴王府的橱子们,就这样,独创性做出了流传至今502年(1521年——2023年)的一道名菜——钟祥蟠龙菜。钟祥蟠龙菜的基本食材是:猪?瘦肉,鱼肉(剔干净鱼刺),鸡蛋,淀粉等。把瘦肉和鱼肉剁成肉泥,配上鸡蛋皮,淀粉等,掺和几种调味品,做成长条形(如下图),再在长条形上饰以“龙”(皇帝是龙)的图案,放在蒸笼里蒸熟,就做成了。据传,刚开始,兴王府的橱子们做出的钟祥蟠龙菜,外形象“红苕”,因为朱厚熜妆扮的就是朝庭揖拿的“囚犯”,对待“囚犯”,只能用“红苕”打发他了。朱厚熜就是这样:他妆扮成朝庭揖拿的“囚犯”,一路上日夜兼程,吃着象“红苕”一样的钟祥蟠龙菜,及早地赶到了北京——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朱厚熜终于坐上了龙椅:做了大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他在位45年,成了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帝王(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现在,具有500年历史的钟祥蟠龙菜,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荆门地区,每当过年过节,婚宴喜庆,乃至平时餐饮,钟祥蟠龙菜都成了一道人们必吃的美味佳肴!钟祥蟠龙菜也成了湖北省的一道名菜!

3、齐王简介和历史简介

孙膑被剃掉髌骨后,被庞涓接到府上悉心照顾。孙膑为表示感谢,打算为他默写鬼谷子兵法。谁知某天,他听到庞涓对下人说的话,惊出一身冷汗:“待他写完兵法,就将他除掉。”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二人本是关系要好的师兄弟,但在庞涓下山成为魏国的军师以后,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而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庞涓的善妒。早在庞涓还没下山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上的才能略微胜过自己。但当时两人之间还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庞涓便一直憋在心里,从未与孙膑撕破脸皮,反而还对孙膑地好,让孙膑以为庞涓是真心对待自己这个师兄。跟着鬼谷子学习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有趣,庞涓早就受够了山上的枯燥无味,所以在学有所成以后,庞涓便跟鬼谷子告别,说自己想要下山。临行前,鬼谷子送给了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庞涓将这八个字谨记在心中,接着便往目的地魏国而去了。当时的魏王正在广招天下贤士,而庞涓身为魏国人,自然也想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所以他便投靠到了魏惠王的手下。庞涓与魏惠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魏惠王正好嘱咐厨房做了蒸羊。庞涓看到这只羊,一方面佩服鬼谷子的料事如神,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他认为自己选对了跟随者,未来必定有很大的成就。魏惠王在考验了一番庞涓的能力以后,便对他委以重任,将他封为了自己的军师。而庞涓自然也没有辜负魏惠王对自己的期望,先是帮助魏国一连攻克了卫国、宋国等小国,接着又是将齐国前来攻打魏国的军队打败,一时间风头无两。其他国家的人都知道了魏国有庞涓这个军师,对魏惠王的运气羡慕不已。正当庞涓在魏国大显身手的时候,孙膑自然也没有闲着。鬼谷子之前曾得到过《孙子兵法》的副本,如今他将从《孙子兵法》领悟中的兵法传授给了孙膑,也算还了与孙武之间的这番因果。孙膑的军事才能本就在庞涓之上,如今学了鬼谷子传授的兵法以后,军事才能也是更上一层楼,到了该下山的时候。这时候,鬼谷弟子的名声也已经在诸国流传,魏惠王知道庞涓还有孙膑这个师兄。他认为孙膑的能力肯定不弱于庞涓,若是能将孙膑也收入囊中,那自己一统诸国有望,于是便向庞涓说起了这件事情。庞涓知道自己必定是拦不住魏惠王的,只好书信一封,将孙膑介绍来了魏国。接到庞涓的书信以后,孙膑地兴奋,他以为庞涓是真心邀请自己前往魏国的,内心对这个师弟很是感激,很快就拜别了鬼谷子而去。到了魏国以后,孙膑很快就向魏惠王展现了自己的才能,魏惠王因此满意,感觉自己如虎添翼,一统天下有望,但这一切却全被庞涓给破坏掉了。原来,孙膑对庞涓地信任,还将自己学到了新的兵法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庞涓。庞涓知道若是让孙膑继续发展下去,将来一定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一边维持着与孙膑的友好关系,一边却是给孙膑挖了一个陷阱。孙膑是齐国人,家人都在齐国那边,庞涓用计谋让魏惠王认为孙膑想要离开魏国投靠齐王,因此孙膑的膝盖骨被愤怒的魏惠王挖去。本来魏惠王还想将孙膑处死,但因为庞涓还想得到孙膑脑海里的那些兵法,所以他求情让孙膑逃过了一劫。之后,孙膑被庞涓接到府上悉心照顾,孙膑看着如此保护自己的师兄,对庞涓更加感激,说什么也要为他默写兵法。这也让庞涓渐渐放下了心,看着兵法慢慢完善,庞涓高兴地对手下说道:“待孙膑将兵法默写完,你就将他除掉吧。”但庞涓没有想到的是,他这番话却是被孙膑偷偷听到了,孙膑的心里地震惊与愤怒,他没有想到庞涓一直以来都在欺骗自己,但如今自己已经自身难保,又该如何做呢?孙膑在房间里待了一整个下午,终于想出了办法,那就是装疯。庞涓得知孙膑疯了的消息,一开始是不相信的,他将孙膑丢进猪圈里。孙膑的心智坚毅,为了骗过庞涓,他每天都会与猪抢猪食,终于庞涓相信了孙膑已疯的事实,对他放松了警惕。借着这个机会,孙膑成功地爬上了齐国使者的马车,之后被齐威王重用。公元前354年,孙膑通过一招围魏救赵让庞涓的大军全军覆没,但孙膑却是没要庞涓的性命,只是嘲笑了他一番。等到多年以后,庞涓与孙膑又在战场上相遇,这时孙膑没有再手下留情,他在马陵设下陷阱,终将庞涓杀掉了,就这样,孙膑得以报仇雪恨。而庞涓也为他的善妒而付出了代价,值得一提的是,鬼谷子预言庞涓遇马而瘁,而庞涓后确实死在了马陵,不得不令人佩服鬼谷子的神机妙算。参考文献《史记》#历史开讲#

4、齐王司马冏

今天来介绍河北省邯郸市的地缘和历史。邯郸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并且名字始终未曾改变。公元前386年,赵王迁都到邯郸,从此邯郸就一直是重要的都城。从地形图上看到邯郸就在太行山脚下靠近古黄河。看古代这些古都:安阳也好,邢台也好,邺城也好,都是靠近黄河但又在山脚下的,这样地势相对高一些,村寨不容易被冲垮。这就是钱穆先生当年研究发现的历史规律。邯郸在西周的时候属于卫国,到春秋时代变成晋国的土地。后来晋国正卿赵鞅把邯郸变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到战国的时候"三家分晋",邯郸就变成了赵国的地方。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元年,赵国的国都从中牟(就是今天鹤壁旁边),而不是今天郑州旁边的中牟,然后迁都到邯郸。这样赵国的都城就在邯郸,而魏国的副都城是在邺城,双方就形成了"攻防"的形式。到西汉的时候,西汉采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周朝的分封制混合的方式,长安附近都采用郡县制统一管理,而赵国就是分封国。邯郸就成了吕后残害刘邦骨肉的地方。刘邦总共有8个儿子,开始吕后封第三个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后来用毒酒害死了刘如意。后来又把第六子淮阳王刘永改封为赵王又给害死了,又把第五子齐王刘晖,又改封为赵王又害死了刘王8个儿子。吕后专权以后就用3个,都是以"赵王"的名头害死的。当然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邯郸的历史故事很多。当然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秦始皇赢政就在邯郸出生的。当然赢政的母亲赵姬就是邯郸人。当年吕不韦就是在邯郸把赵姬送给秦异人的。今天邯郸市地处河北省的南端,与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三省相邻,包括永年区、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峰峰矿区、武安市、涉县、磁县、肥乡区、长安县、临漳县、魏县、广平县、大名县、管陶县、邱县、曲周县、鸡泽县等。历史古迹特别多,以后我们再慢慢分享。

5、关于齐王的资料

五代十国来了(五)五代时期的相同时间段,除黄河流域以外,那些曾经是大唐帝国统治版图的其他区域,尤其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也都处于不同政权的统治之下,这些政权也同样试图强化自己的统治,并使自己正统化,历史学家将这些控制中国南方的政权称为“十国”。当然,南方实际上只有九国,因为北汉位于山西的北部,它是位于北方的后汉王朝的继承者,并且是属于北方王朝范围。我粗略归纳一下,可以用4+1+4的方式来表达这九个南方国家的存在。四个南方王朝,它们统计时期几乎占了整个唐宋过渡期,与北方同期不断变化的五个朝代与时俱进。他们是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两淅地区的吴越(902~978年);处于今天湖南地区中心地带,控制长江中游平原的楚(907~963年);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的一个小国荆南(907~963年);占据着今天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片领土的南汉(909~971年)。一个南方王朝,即控制着今福建地区,经过自相残杀的内乱之后,被邻国吞并的闽(909~945年)。另外四个南方王朝,他们前后相继,互为传承。其一,即位于江淮地区,横跨长江两岸的吴国(902~937年)。其二,吴国的直接继任者南唐(937~975年)。公元937年,吴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长官、齐王徐知诰,受吴国统治者杨溥禅让建立齐国。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李氏本性,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顺便介绍一下李昪,他是赫赫有名的南唐李后主李煜的爷爷。其三,位在四川地区的前蜀(907~925)。其四,前蜀相隔九年的继任者后蜀(934~965年。还有另一个南方政权“漳一泉”(945~978年)。这是一个来自福建南部漳州和泉州的长官,作为自治军阀,苟延残喘,直到这一时期结束。当然,这个王朝通常不属于十国,它名义上依附其邻国南唐。严格意义上来讲,五代十国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十国历史真正起源于902年建立的吴国,结束于979年被宋朝灭亡的北汉。而五代则是名义上的中央政权,源于907年建立的后梁,结束于960年被宋太祖赵匡胤的宋朝取代的后周。从公元九世纪后几十年到十世纪初,随着唐朝的崩溃以及南方新秩序的形成,南方大部分统治者还是接受北方后梁建立着朱温的册封。随着所谓中央政权的频繁更迭,中原政权和南方统治者的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部分南方统治者都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使得割据局面更加公开,相对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直至宋朝的建立,统一的局面逐步回归,后灭掉南方诸国,形成大一统的大宋王朝。十国期间,南方加快了经济建设,创造了土地财政,开拓了工商业及海外贸易,为宋朝树立了方向。同时,南方人才辈出,更为宋朝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关于十国的的历史沿革及兴衰荣辱的成因等等,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以后再为各个南方政权独立各著一篇,现只想补充两个方面的叙述。对于五代十国中的十国,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南唐了吧,因为南唐后主李煜以及他那哀伤无比又凄美绝伦的词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触动了多少后世中国人柔软的心灵 。至于其他的“十国”,还有多少人与事能引起现代人的关注呢?是的,除过李后主和他的词作,恐怕大部分现代人对其余九国的历史鲜有知晓!作为广东人住在广州,我近日曾经去过中山四路的南越王王宫参观游历,竟惊奇地发现,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王宫旧址竟然也是十世纪五代十国时南汉国的王宫重地,真是太凑巧了。好吧,后一篇《五代十国来了》,我就写写这个千年以前近在身边的南汉国吧。(未完,待续)

6、齐王的真实名字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今河南信阳)人。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镇压关陇氐羌少数族起义,授新平太守。平覆陈敏叛乱,迁梁州刺史、材官将军,镇汉中。时,王如军一部与氐族联合进入汉中,光与联军作战,兵败,气绝身亡【介绍】:西晋江夏钟武人,字景武。少为郡吏。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氐羌反叛,光以百人固守,擢新平太守。惠帝太安二年,雍州刺史刘沈奉长沙王司马乂命与河间王司马颙战,不用光谋,兵败,光为颙所擒,颙用为右卫司马、顺阳太守。怀帝永嘉初,预讨陈敏,迁梁州刺史,镇汉中。李运等来围,婴城固守,愤疾而卒,时年五十五。张方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出身贫贱,以材勇得到河间王司马顒宠信,授振武将军。“八王之乱”中,受命司马顒为前锋,领兵出关讨齐王冏、长沙王乂,与诸王军在洛阳城内外大战,火烧长沙王乂,挟持惠帝到长安。累至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东海王越起兵山东,进攻关中,迎惠帝还都洛阳,领兵拒越,电于霸上。后司马顒与司马越讲和,司马顒杀之以谢关东诸侯。【生卒】:?—306【介绍】:西晋河间人。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司马颙。累迁振武将军。惠帝永宁二年为颙讨齐王司马冏。及冏为长沙王司马乂所杀,复为颙讨乂。永安元年杀乂,攻入洛阳,大掠洛中,西还长安,擢冯翊太守。荡阴之役,颙遣方镇洛阳,废羊皇后,劫惠帝至长安。官至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永兴二年,东海王司马越等起兵讨颙及方。方与刘乔拒之。乔败。越兵攻长安,颙惧,杀方请和。张闿字敬绪,丹阳(今江苏南京)人,吴张昭曾孙。初仕为司马睿镇东参军。元帝即位,出为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成帝初,苏峻叛乱,与王导等入宫侍卫,苏峻平,以尚书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大夫,卒官。【介绍】:东晋丹阳人,字敬绪。初为安东参军。历官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大中正。晋元帝即位,出补晋陵内史。所部四县以旱失田,乃造塘溉田,每岁丰稔,但以擅兴造免官。寻起大司农。苏峻之乱,与王导俱入宫侍卫,至晋陵聚众讨峻。事平,封宜阳伯,官至廷尉、金紫光禄大夫。年六十四卒。

7、齐王简介是哪里人

齐襄王和君王后有一个儿子名叫田建,公元前265年的时候,齐襄王去世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田建。田建也没什么本事,虽然坐着王位,但是权力基本上都在母亲君王后和族弟的手中。可以这么说,在田建在位的四十四年里,其中四十一年的都是由君王后和族弟后胜把持了朝政的。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向齐国和楚国救援,向齐国借粮食。当时齐国的谋士周子给田建分析利弊,说楚国和赵国就像是齐国的天然屏障,如果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了,所以要救赵国。而且救赵国只要一些粮食,没必要斤斤计较,况且秦国攻打赵国,我们救赵是正义之举。但是田建没有听从建议,导致赵国四十六万的士兵投降被俘虏,而被活埋。公元前249年的时候,君王后去世了,田建就任命舅舅后胜为相国。但是后胜接受了秦国间谍的许多金银,自己还派了许多宾客去秦国,秦国也给了这些宾客很多钱,让这些宾客回去在田建面前讲一些让田建投降的话。后胜说服田建不和其他五国一起联合抗秦,导致了其他五国都被秦国所灭。后秦国派政客和田建说,只要投降秦国就能得到五百里的封地,于是田建就投降了秦国。就这样齐国就灭亡了,秦国当然没有给给田建五百里地,而是让田建住到了边远的共地,还不给田建提供食物,田建就被活活饿死了。齐襄王田法章公元前284年,燕国、秦国、楚国、韩国、赵国还有魏国,六个国家联合一起攻打齐国,齐国当时国君齐湣王被六国联军给打败了,而且在逃亡的途中,齐湣王被楚军的将领淖齿所杀,齐国就这样走向了衰弱。齐湣王被杀之后,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就隐姓埋名,在莒城太史敫家中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觉得田法章高大伟岸,一定是个非同寻常的人,于是就倾心于他,对田法章好,还经常给他衣服和食物。后来田法章就把自己真实的身份告诉了她,她就和田法章私通了。淖齿离开莒城之后,莒城的百姓和齐国的的旧臣就开始寻找齐湣王的儿子,想立他为国君。但是田法章害怕自己有性命之忧,于是隐瞒了很久,很久之后才和大家说自己就是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于是莒人就拥立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齐襄王继位之后,太史敫的女儿就被立为了王后。但是太史敫却说女儿没有经过媒人的介绍就擅自做主婚姻,不配做他的女儿,于是终身不再与女儿相见。君王后后来为齐襄王生了个儿子,名叫田建,君王后也算是一个显得的皇后。公元前279年的时候,齐国的将领田单攻破了燕军,把齐襄王接回了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的失地也都收复了回来。之后田法章甘于偏安一角,政治上也没有什么作为,在公元265年的时候,齐襄王田法章就病逝了。齐襄王墓齐襄王陵是在田齐王陵中的一个,田齐王陵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六位君王的陵墓。整个墓葬群东西排练,气势恢宏,附近还有几十个小封冢,所以称之为“齐陵”。这个陵区之内著名的就是二王冢和四王冢,四王冢中埋葬了齐国的四位君王,分别是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和今天要介绍的齐襄王墓。四王冢在鼎足山的西南,牛山的东侧,几十个陵墓绵延,就像一排山丘。自西向东分别是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和齐襄王。齐襄王墓就在四王冢的东侧,距离齐湣王墓160米,真个陵墓高二十三米,周长是一百三十米。我们都知道齐国是亡在齐襄王的儿子齐王建的手中的,当时齐襄王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了齐王建。齐襄王死了四十四年之后,齐王建就投降已经歼灭了东方五国的秦国,顺利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而齐王建自己后也是被齐王送到了边远之地活活给饿死了。所以根据祖制,齐王建是没有资格进入田齐王陵里的,所以在这里也就只有四王冢没有五王冢了。两千多年前的是非功过,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累累白骨,被人们所记得的不过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故事罢了。这些王陵也见证了齐国从平庸到强盛,再从强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历史的进步滚滚而来,谁都无法阻挡历史的进步。后只有这些陵墓,还在故土之上,看着这人世间的沧海桑田。#齐王的简介#

8、齐王的特点是什么

【“一鸣惊人”的齐威王】因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收录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按:此文出自《战国策》)一文,所以大家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这里的齐王指的就是齐威王。综合《战国策》、《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齐威王算得上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战国策》中除了记载齐威王纳谏一事,还记载了“秦假道韩魏以攻齐”一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秦国向韩国、魏国借道进攻齐国,齐威王任命章子为将抵御,章子用兵甚奇,在两军对峙期间,竟然把自家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还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齐国的探兵自然不知道章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回来报告说章子率军投降了,齐威王根本没有搭理。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回来报告说章子投降秦国了,齐威王依然没有理睬。这样的报告出现多次后,终于有“有司”坐不住了,向齐威王建议道:“都说章子打了败仗,虽然报告的人不同,说的事却是相同的,大王为什么不派兵攻打章子?”齐威王深信不疑地说:“章子绝不会背叛本王,为什么要攻击他?”果然没过多久(原文:顷间),“齐兵大胜”的消息传来,舆论一时哗然。这两件事都在赞赏齐威王的贤明,前者夸齐威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满一年之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后者夸齐威王镇定自若,用人不疑,大败秦国后,迫使“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然而根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齐威王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贤明,而是“齐威王之时喜隐(按:指隐语),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看看,这齐威王当年也是个贪图酒色之徒,怎么就一下子变好了呢?原因在于他亲贤任能。这种情况下,淳于髡用齐威王喜欢的“隐”的方式勇于谏道:“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很明显,淳于髡这是把齐威王比作这只“大鸟”了,齐威王的回答尽显他的自信豪迈,他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牛逼的人物改变起来就这么强悍,齐威王一改前非,“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齐威王大概是想起了齐桓公、管仲“尊王攘夷”的辉煌,就像《陈侯因敦》铭文“迩嗣桓文”那样,齐威王称霸思想一目了然。根据《资治通鉴·周纪》中记载,在周烈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70年,“齐威王来朝。”紧接着又说明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看来齐威王这一趟“来朝”不仅彰显了实力,还赢得了名声。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史记》中并没有记载这件事,而是简略介绍了一下齐威王继位之后九年期间,齐国被不同诸侯侵略的窘境,即“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可以说,齐威王上位前九年,齐国内忧外患。也就是齐威王九年,司马迁跟司马光都写到齐威王召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对其一赏(封之万家)一罚(烹阿大夫),在此之后,两位史学巨匠的叙事有些偏差,请接着看:司马迁紧接着便写齐威王“起兵西击赵、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年。”而司马光则简略得多,在“烹阿大夫”完事后,就直接写到“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按照叙事节奏,似乎司马光更加合理些,因为对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一赏一罚是内政之事,没有必要像司马迁那样插叙一段处理外患的战事外交。至于究竟谁对谁错?留给大家评论吧!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是时间,仿佛有些错乱。众所周知,《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书中记载:“是岁,齐桓公亦薨,子威王因齐立。”也就是说齐威王“立”于周安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379年),而赏罚两个大夫的事情发生在周烈王六年(即公元前370年),这与《史记》中的时间点基本一致。但是齐威王究竟死于哪一年,就太过迥然不同了。司马迁明确写着齐威王在位三十六年,而且出现了两次,其一在《田敬仲完世家》云:“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彊立。”其二在《滑稽列传》云:“威行三十六年。”虽然司马迁没有指明具体年份,需要根据其它资料佐证推测,但是齐威王在位三十六年可谓板上钉钉。反观《资治通鉴·周纪二》的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333年),“齐威王薨,子宣王辟彊立。”按照司马光的说法,齐威王应在位四十六年。而某度百科上写道: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其生卒年应都有偏差。但是不管怎样,齐威王作为一代贤君雄主的历史形象是确凿无疑的,既然如此,在齐威王长治久强下,想必稷下学宫彼时应该盛况空前,远播国外。#齐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