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简介(翁方纲书法)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3 17:52:40 浏览
1、翁方纲书法

清朝大书法家铁保,知之者甚少。其人是乾隆时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和翁方纲,刘墉,成亲王,并称“翁铁刘成”。所以在清朝书法史上是有其地位的。铁保,属于满洲正黄旗人,是上三旗,可谓是出身优越。然而铁保却并不以旗人身份得荫入仕,而是选择了科举考试,以进士的身份博取功名。当然铁保所参加的科举考试并不是汉人的科举考试,而是专门针对满人开设的科举考试。满洲入关之前习文者寥寥,入关之后虽然经过百年的满汉杂习,或多或少满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和汉人相比还是属于差等生,如果参加汉人的科举考试,估计中举者寥寥。满洲八旗扬武抑文,不事生产又爱提笼溜鸟,这样的纨绔无赖们的科举难度,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明白了吧。当然爱读书的满洲八旗也是有的,而入仕为官的途径比同时期的汉人多20种,那即便没有真才实学照样可以做大官,那也就不必费心寒窗苦读了。奴才效忠主子这一点做好了,也就可以了。铁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后升为郎中、户部及吏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且以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曾任《八旗通志》总裁,并将旗人诗文编为《白山诗介》134卷,个人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可见是有真才实学的旗人,其书法初学“馆阁体”,中年以后转学颜真卿书法,以去除馆阁体板滞之弊病。所以铁保书法面目有着很深的颜体气息,浑厚苍劲,是明清诸名家的佼佼者。善行书,温润劲健而无时人轻滑之弊。

2、翁方纲的简介

三百年无出其右?这话说的太大了,三百年前一七二三年,先不说那时候以梁同书、刘墉、王文治、翁方纲清四家为首的一大批书法大家,就是后来的一座高峰邓石如有哪个后人能超越?老齐的几笔写的是不错,论六体能排上名?跟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都比不了,怎么敢称三百年无出其右?

3、翁方纲个人简历

桂馥(1736-1805 )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云南永平知县。学问博博大,邃于金石考据之学。翁方纲、阮元极推之。篆刻、汉隶雅负盛名。愈小愈妙,其八分书论者以为百馀年来第一。暮年始好写生,别饶古韵。间作墨竹一丛,苍苔数点,意趣横逸。在陈道复、徐渭之间。钱杜尝与他讨论,谓画中惟点苔为难,故自号老苔云。有说文义证、缪篆分韵、续三十五举、晚学集、清朝隶品

4、翁方纲藏印

赵孟頫60岁临摹的《圣教序》,精准把握王羲之笔法,凭这一件作品,他的地位就不可撼动学习王羲之的书家,有两件作品是一定躲不开的:一件是草书《十七帖》;一件是行书《圣教序》;这是两件“圣经”式的作品。《集怀仁王羲之圣教序》一共1904个字,却让李世民举全国之力,花了整整25年时间才集合完成,其中几乎包含了王羲之所有的书法精华。此作原碑刻被收藏在西安碑林,现在已经断裂,后世也鲜少有拓本传世,因此尤为珍贵。后人临摹的《圣教序》传世的版本倒是不少,在众多拓本和临摹本中,选择一个水平高的版本,择其善者而学之是重中之重。这众多版本中的翘楚,当然要数赵孟頫晚年临摹的这件。这件行书《圣教序》是赵孟頫晚年,60岁的时候书写的,这时他的技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对于《圣教序》的学习,启功先生就曾经说:“不要被那些高深难懂的理论给吓住了,从细微处着手才是正途”。这个细微处就是古人用笔细微的变化,藏着笔法的秘诀。赵孟頫临摹的这件《圣教序》,一撇一捺都深得王羲之神韵,将王羲之的用笔变化掌握得精准,全篇笔画飘逸且劲健有力,没有丝毫滞涩和漂浮。我们都知道选择石刻拓本作为范本,对于一般的学习爱好者来说会更加困难,因为难以窥见其中用笔的秘诀和细微处的变化。赵孟頫是后世众多书家中得王羲之神韵的人,其技法也是出了名的精熟。赵孟頫临摹的这件《圣教序》,在原有《圣教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二次加工”,让王羲之细微处的笔法显露无疑,神韵重现。这件作品被“清四家”之一的翁方纲,认定是纸本真迹传世,被其称为“神品”,是我们学习王羲之好阶梯和范本。就凭这一件作品,赵孟頫的地位就不可撼动。我们将这件赵孟頫临摹的《圣教序》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5、翁方纲和翁同龢

清代,翁方纲对刘墉的书法颇有看法。有一次,翁的女婿看岳父写的还是他练了一辈子的字体,一笔一画都完全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动一笔。女婿说:“岳父,您和我的老师(翁的女婿是刘墉的学生)都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我从来没有听您评论我老师的书法呀。您今天给我谈谈吧!”翁方纲放下笔,说:“你回去问你的老师,他写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翁的女婿还真的回去问刘墉了。刘墉笑了笑说:“你回去也问你的岳父,他写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这互相间的问话,反映了他们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解,一个守旧,一个创新。后来这个故事也成了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