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时写的乐观诗
1、★拯救“书荒”!10个经典名著开头激起你的阅读欲
2、少年的苏轼过的还是比较顺畅的,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文化气息的熏陶,他的文学天赋异禀,在苏轼21岁的时候,他随父亲,弟弟进京赶考,兄弟二人一举获得进士的头衔,同时,苏轼还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器重。
3、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4、因为朝廷有小人作祟,苏轼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苏轼又一次成了被打击的对象,这一次,苏轼被贬谪到了惠州,后来,又因为苏轼字字瞻,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儋州。
5、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6、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以诗词为镜,照出苏东坡个人的心性、才华,同时更展现了他作为朋友、普通人、家人......的多面,由内而外,呈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的苏东坡。
8、多景楼中,苏轼感受到的不是江山如此多娇,而是“多情多感仍多病”。此时的苏轼还没有料到自己几年以后因乌台诗案差点丧命,此时的多愁善感相比较而言更有点像为赋新诗强说愁。但是后面两句令人心胸开阔:
9、【苏轼被贬时写的乐观诗】这在当时,并不算是丢脸的事情,反而还增添了种种情趣。苏轼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的词作就是为了歌妓所填。
10、当苏轼急切地去看望这位“故交”时,却阴差阳错,没有见到,只在清泉寺醉饮而归。
11、出狱后,他便着手为苏东坡立传。又用了八年,参考苏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不写一句没有根据的话,只为还原那个真实、丰富的苏东坡。
12、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13、林语堂都甘拜下风,苏东坡的悲欢洒脱,被他说透了!
14、“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此处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烘托行人内心的伤感与落寞。你看,墙内的佳人,笑声悦耳动听,此刻,正在春色里享受青春年华。
15、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6、译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
17、东坡这一生,三起三落,颠沛流离,却总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诗情画意。
18、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19、如果我们也能如苏轼般,在人生逆境时,都能旷达、乐观的地对待人生,认真、乐观的对待生活,那么,人生,一定会拥有许多的快乐。
20、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
21、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22、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2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4、《食荔枝》是苏轼做的诗,属于七绝。苏轼在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食荔枝》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苏轼在诗中表现了其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惠州一绝/食荔枝苏轼〔宋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以苦为乐、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心境的体现。
25、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26、这14字犹如脱口而出,对仗精工又自然天成,文词优美足见苏轼的乐观怀情,成为苏轼传颂的名句。
27、苏轼此诗题的《猪肉颂》三字中,看似滑稽,实际是在幽默中蕴涵了严肃的主题的。作者的颂,当然包括了在味觉方面的享受,对自身的烹调创新方面的自得;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东坡当时的艰难处境时,就会在诗人享受味觉美味后面,朦胧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在为人处世方面,永远追求更高远深刻的情味的,将日常生活与理性思考方面达到“知行合一”理想的哲人。
28、而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
29、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诗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屡见不鲜。当他们去到穷荒僻远之地,除了要面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还要承受心灵上的煎熬,能保持豁达乐观的襟怀更为难得了,偏偏苏轼却是其中的佼佼者。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0、苏轼也任此职,颇为感慨,于是自嘲:哎呀,诗人,都会做一做水部郎中的。
31、作为收藏,它经得起年月和审美的双重考验,无论多久,也不会过时。
32、他写写文章,洛阳纸贵。
33、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34、而苏轼戏说老友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35、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36、译句: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37、劫后余生以后,虽然苏轼的内心忿懑而痛苦。但他的作品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这首词作于黄州之贬的第2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李白有诗云:
38、译文: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39、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的理想人格。
40、“枝上柳绵吹又少”,说明枝头的柳绵越来越少,它们都化身柳絮,随风飞舞。这里的描写,说明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
41、浮云终于散开了,月色也变得澄明,雨止风息,还有谁来点缀呢?这天容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的。言下之意,指代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弄得天下“苦雨终风”,如今“云散月明”,天下自然“澄清”,意味着苏轼终于恢复清白之身。
42、陈慥,字季常,陈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居士,又曰方山子。
43、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44、诗人早年丧妻,与女儿相依为命,时值女儿远嫁,一首诗作催人泪下
45、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46、【苏轼被贬时写的乐观诗】词的下片,由写景到写人。“墙里秋千墙外道”,一墙之隔,是两个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墙内,是温馨的家园;墙外,是漂泊在外的行人。
47、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48、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49、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50、“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基本在迁谪途中度过,因元佑党人案被贬至琼州,今海南。当时的南方是荒蛮之地,有瘴气,到那里的人没几个能活着回来的。但苏轼性格豪放,心胸旷达,将此说成是一次奇绝之旅。“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51、赤壁赋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所写,这是他被贬黄州之时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游赤壁写的,世称赤壁赋,同年十月十五再次游赤壁,又写下一篇赋,世称后赤壁赋。在赤壁赋中能表达他豁达人生观的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用变和不变来印证他的大观豁达。
52、出狱后的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跟普通人区别不大,相当于被一撸到底。如果换成心理素质脆弱的人,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但苏轼就是与众不同,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以乐观的态度接受现实,他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被人当成座右铭。
53、内页是100g的细腻纯质纸,排版舒朗,印刷清晰。
54、只要出了门,陈季常就如同鱼儿放归一样,逍遥快活,无拘无束。这一次,柳氏不但打听到陈季常就是在和苏轼一起鬼混,而且对陪伴陈季常的名妓琴操都了如指掌。
55、墙内的女子,远离尘世的烦恼,眼前全是春天的美景,心中,全是喜悦。此刻,她正无忧无虑地荡着秋千。墙外,是一条路,行人从此路过,走向远方。墙内青春活泼的女子与墙外匆忙赶路的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没有明写行人的内心感受,此处无声胜有声,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56、来到黄州的苏轼,用诙谐自嘲的语气书写自己的遭遇,如果你读懂了这首诗,就知道苏轼有多乐观了。
57、苏轼在密州时,写过几首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有名的就是写于熙宁九年(1076)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不久被被御史台的吏卒解往京师,经历了一场生死危机:乌台诗案。
58、“门前流水尚能西”,溪水尚且能够向西流去,诗人以此激励世人,不要灰心。老当益壮,人老了,依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里表明了诗人乐观的精神。
59、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对当时的惠州(今广东)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60、柳絮越来越少,芳草却无处不在。诗中暗含人生的得到与失去,不也是如此吗?柳絮飘零,让人伤感、失落,但是无处不在芳草青青,又给人新的希望。人生,何尝不是在不断失去与得到中前行呢?
61、这句话用在苏轼身上再合适不过。
62、“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63、吴瑛,字德仁,蕲春人,曾任池州、黄州通判,官至员外郎,年即致仕。相传,仁是一个十分耿直、旷达之人。
64、在黄州的生活十分穷困,连住处都是朋友帮他申请的城东军营废地,只能节俭度日。每逢月初,他把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画叉挑一份取用,用不完的就用大竹筒储存起来日后用来招待宾客。到黄州的半年后的元丰三年(1080),他的积蓄就用光了,这让他十分忧虑。苏轼曾和朋友的书信中写道:“此中百般粗糙,江边弄水挑菜,便过一日。”
65、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承皇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保守派的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苏轼被召回京城。从起居舍人,到中书舍人,而后又升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苏轼迎来仕途上的春天。但好景不长,苏轼因反对司马光的一些做法,再次被贬到外地,一次比一次远,于绍圣元年被贬至广东惠州。
66、也就是说,苏轼再次被贬,而且是比惠州更远地方。如今的海南岛是旅游胜地,但在一千年前,海南岛属于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被贬到那地方,充其量只是比砍头轻一点。此时苏轼已经六十一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小儿子苏过陪着他前往儋州。这期间,苏轼的生活很糟糕:“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
67、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68、也成就了男二号陈季常的老婆——柳氏,哈哈,从此,“河东狮吼”也就流传开来,一直到现在,用来形容妻子的凶悍。
69、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7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1、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拓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72、人生难免起起落落,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应该如何更好地面对?苏轼用他一生的经历给出答案。作为宋代首屈一指的文人,苏轼的才华超凡脱俗,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可谓是天之骄子。当时的文坛欧阳修,对苏轼赏识,并且毫不掩饰地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73、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主张变法的新党走上历史舞台,包括苏轼在内的元祐旧臣遭受打压。苏轼先后被贬到广东英州、广西宁远军、广东惠州。苏轼在赴惠州途中,乘船入赣江,经过江西万安县的惶恐滩时,写下了一首诗《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这首诗便将苏轼的豁达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7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75、清泉寺在兰溪旁边,溪水潺潺,风光秀丽,正好可以抚慰苏轼的受伤的心。阳春三月,兰溪位于箬竹山下,溪水从山上流入小溪,因为溪边出产兰草,所以得名兰溪。
76、《苏东坡新传》读书笔记,被眉山三苏纪念馆珍藏
77、东坡为苦闷的中国人找到心灵的出路:不管生活多难,都要取悦自己,活成有趣的样子。
78、苏轼三十六岁那年,面对钱塘江大潮,忍不住感慨: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流水向西,是佛家典故。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曾有一高僧,擅于卜卦推算,有一次,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客,而门前的水果然向西流。
79、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以苦为乐、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心境的体现。
80、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奇绝的经历。
81、这首诗虽然是写仁的,但却以为成就了“男二”陈季常,也成就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河东狮吼”。诗歌的大意是:
82、推荐精文?“如果有人问你:“一诺千金”是怎么来的?你得这样告诉他”
83、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84、这次增订,装帧更为精致、典雅。书内保留了与东坡相关的图像、书法及书画作品,鉴赏性十足。
85、译句: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
86、“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词中为象声词,形容下雨的声音。春雨飘落在林间的树叶上,沙沙作响。暮雨,说明时间已是黄昏。子规啼,让宁静的山林不再寂寞,却又增添几分哀怨。寄托着望帝心愿的杜鹃,啼声凄婉动人,这让客居他乡的诗人,触景生情,忍不住怀念远方的家乡。
87、苏轼的文风,简洁飘逸,幽默自然。欧阳修喜欢读他的文章,每当他看到苏轼的新作,必然高兴一整天。神宗皇帝喜欢读苏轼的诗文,倘若哪一天,皇上忘了吃饭,必定是在看苏轼的文章。
88、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89、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一次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不仅是遇雨的感受,更是经历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90、“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诗突出芳草,无处不在。春草的生命力顽强,渐行渐远还生,很快就会长满天涯的每个角落。哪里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呢?
91、余秋雨评价它:“文字典雅的学术著作,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92、苏轼一生风雨飘摇,他本是北宋文坛的,博采众长,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93、挑灯君今日便推荐一套在豆瓣6高分,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
94、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95、愿你我都能如苏轼般,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96、ps: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97、谪居黄州初期,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一度陷入失魂落魄的绝望处境。造福苍生的愿望幻灭了,既然不能“平天下”,那就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先从“修身齐家”开始。为了缓解苦闷消极的情绪,他致力于用文学疏解个人情怀,其率真的性格在这时候流露出来。他经常自嘲:“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自己非但没有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反而一事无成,连累亲友一起遭罪。
98、即便如此,苏轼依然乐观,把儋州当成第二故乡,开办学堂,给学生讲课,他被视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人们常说随遇而安,但极少人能够做到,苏轼却真正达到这种境界。有一天,苏轼闲来无事,在家中自斟自饮,随后写下一首四句短诗。
9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春宵》
100、译句: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