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白岩城守将派人来投降,结果放了鸽子,李世民大怒,下达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城破之日,城中男女不分老幼、财物不分公私,全部赏给士兵。”听到唐军要攻打高句丽军事重镇辽东城,渊盖苏文急派四万大军前来救援。而李绩率领的是唐军前锋部队,已经行军三千里,连续一个月作战,人困马乏,又只有不到一万人,听说高句丽数倍于己的兵力前来救援辽东城,李绩把众将领召集商量对策。副将对李绩说,“大总管,我们只有几千兵马,不如坚守城门不出,等待陛下的大军到来,在做打算吧”。其他将士也应声附和着,李绩没说话李道宗说,“不行,敌人远道而来,我们以逸待劳,一定可以取胜,陛下派我们为前锋,是要我们来扫除障碍,怎么能留给陛下来扫除呢?还是我们扫除障碍迎接陛下大驾吧!”李绩听后大喜过望,秉承着“谁主张谁执行”的原则,便给了李道宗4000骑兵,让他去挡住这4万多高句丽大军的去路。李道宗心里、、、带着军队就出发了。刚出发不久,就遇见敌军,李道宗手下的果毅都尉马文举便主动请战,得到同意后,大声喊着:“不遇强敌,怎么显得勇猛呢?”,就率着四千唐军,向10倍于自己的敌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虽然唐军勇猛,以一当十,但也架不住敌军人数众多啊。所以,在刚开始被唐军的勇猛吓退冲散的大军,很快就稳定下来,随即组织军队反攻了。已经豁出去性命的唐军,硬是被敌军给强大兵力给顶了回来。更可怕的是,行军总管张君乂,竟然被打得一退再退,毫无还手之力。于是,唐军阵营开始越来越乱,不少士兵也开始四散而逃。后方坐镇的李道宗见状大怒,他立刻提刀而出,斩杀了几名逃跑的士兵,其他后退的士兵见状都吓得停了下来,李道宗带着这几十名骑兵跑到附近的山坡上。在这里,他观察了高句丽大军的阵营,终于发现了破绽。李道宗带着这几十名骑兵,就向着敌军乱的地方就冲了过去。这群人一面冲一面砍,如入无人境,很快就跟其他唐军汇合了。李绩看到唐军后撤,也是急红了眼,他也顾不得作为三军主帅的安危,带着剩下的几千骑兵也扑了上来,拼命的砍杀。仗已经打到了这种份上,主帅、副帅全都亲自上阵杀敌,将军、王爷全都不要了命,唐军士兵们岂能不士气大振、玩命杀敌?战场形势瞬间扭转,在唐军不要命的攻击下,高句丽大军终于崩溃了,开始调转马头就往辽东城内逃窜,李绩、李道宗在后面追杀,后斩杀1000多人,才撤了下来。从此之后,这3万多高句丽士兵便龟缩在了辽东城内,任凭唐军叫骂再也不敢出战。李世民后续大军终于抵达了辽东城下,听说李道宗所率的唐军竟然如此生猛,有自己当年的风范,他大喜过望,厚赏了李道宗,破格提拔了马文举。另外,又斩杀了后退的张君乂。接着,李世民亲率大军攻打辽东城,但是连续攻打了半个月,依然没有攻破,唐军被折腾得疲惫不堪。这天晚上,狂风大作,遮天蔽日,李绩大喜,随即挑选了数十名勇士,趁着夜色悄悄的爬上了辽东城,一把火就点燃了辽东城的角楼,风借火势,没多久大半个辽东城都被烧着了,李世民趁机率军再次对辽东城发起了猛攻,几个时辰之后,那个隋炀帝百万大军都没有攻破的辽东城,竟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落入了唐军的手中。此战,高句丽被杀1万多人,被俘1万多人,辽东城百姓被俘4万多人,随即李世民将辽东城改为了辽州。打下辽东城后,李世民决定趁胜追击,继续攻打下一座城池,白岩城。唐朝大军还没有到达白岩城下,白岩城城主孙代音就派使者来跟大唐请降。李世民高兴,以为自己王者之师的策略起作用了,随即便马不停蹄的跑着要去受降。但是当唐军火急火燎的赶到白岩城下的时候,孙代音竟然又变卦了。李世民大怒,从来都是自己骗别人,这次竟然被别人骗了,让小小的城主这样忽悠,李世民面子也有点挂不住了,盛怒之下,他下达了一道征战以来为残酷的命令:城破之日,城中男女不分老幼、财物不分公私,全部赏给士兵。这话说起来比较文明,毕竟千古一帝需要美化的,实际上就是俗称的,“破城之后,纵兵劫掠”,这其实是古代打仗激励士兵的常用手段,当年平定洪杨之乱,湘军就是这样。只是李世民打仗,为了攻心,凸现王者之师的风范,都是承诺秋毫不犯,对占领区老百姓都是好吃好喝招待。其实,在刚听到白岩城城主要投降的时候,李世民马上就答应了,并承诺对城里百姓秋毫不犯。李绩一听就不干了,说,“将士们冒死攻城,不就是为了攻下之后可以在城里掠夺三日?您之前也答应了!现在突然反悔,这不是打击我们的积极性么?”并不是李绩想纵兵劫掠,而是像这种长途奔袭的作战,战线拉的太长,后勤补给困难,这也是隋朝三征高句丽都失败的原因了,也直接拖垮了大隋帝国,李世民失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如果打下敌方城池后,纵兵劫掠,一方面可以就地解决后勤问题,另一方面还能鼓舞士气,何况又是在领土之外。
2、唐朝的李绩活了多长时间634年,伏允可汗为儿子提亲,迎娶唐朝公主。李世民:“可以联姻,但在长安办酒席,在长安居住”。伏允很恼火,率兵10万攻打凉州、兰州,还扣留李世民的使者,与唐朝摊牌。吐谷浑,位于唐朝西北部,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隋朝时期,吐谷浑达到了极盛,一度阻断隋朝与西域的联系,经常出兵袭扰陇右。隋文帝、隋炀帝多次出兵讨伐,与吐谷浑决战,几乎将其消灭。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吐谷浑再次活跃,伏允收复了失地。634年,伏允决定给儿子尊王求婚,迎娶唐朝的公主。李世民讨厌伏允,说他反复无常,但“皇恩浩荡”,同意与吐谷浑联姻。联姻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尊王必须要到长安结婚,并居住在长安。李世民的理由是:“塞外寒冷,公主不适应;尊王来长安,享受荣华,岂不美哉。”去长安结婚,岂不是当了“人质”,伏允很恼火,认为李世民没有诚意。伏允率兵10万,再次攻打凉州、兰州,还扬言联手西突厥,攻打长安。伏允向唐朝摊牌,李世民也不甘示弱,唐军刚搞定颉利可汗,岂能被吐谷浑所吓倒呢?但是,击败吐谷浑不难,想要灭了他,难度可不小。放眼望去,朝中能跟伏允掰手腕,并灭掉吐谷浑的名将,寥寥无几。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赳赳武夫,只是猛将,不是帅才,无法独当一面。李绩,号称大唐双子星,与李靖齐名,但打了不少败仗,还经常被俘虏。侯君集,此时还没冒头,还需要接受实战的考验。苏定方,“一生灭三国,都生擒国主”,武力值没得说。但是,李世民不喜欢苏定方,阴山之战,苏定方立下首功,擒拿颉利可汗,回朝后被“雪藏”。灭吐谷浑,需要动用的兵马、粮食众多,还要协调各路兵马行动。深入吐谷浑国土作战,远离唐朝数千里,一旦发生不测,需要主帅临危不乱,扭转颓势。起初,李世民想御驾亲征,朝臣坚决反对,希望能让李靖出征。李靖,唐朝首席名将,阴山之战后,李靖辞职回家养老。阴山之战,李靖“不讲武德”,颉利可汗已经同意投降唐朝,防备松懈。李靖派苏定方率200骑兵突袭阴山,自己率主力骑兵跟上,擒拿颉利可汗。李靖是帅才,唐朝一半的江山是他打下来的,另一半则是李世民。此时,李靖再次出征,李道宗、侯君集、薛万彻、薛万均、契苾何力、李大亮、李道彦等名将追随,全军13万,骑兵2万。李靖扎在边境,以冬季来临,粮草短缺为说辞,婉拒部下的建议。李靖不断释放出消息,要等粮草跟上,才出战,迷惑伏允。唐军步兵多,骑兵少,又是隆冬时节。伏允防备松懈,认为李靖不敢深入吐谷浑作战,唐军不具备长途奔袭的能力。大雪漫天,寒风刺骨,李靖让李道宗率骑兵出发。唐军冒着大雪前进,直接突袭青海湖大营。伏允仓促迎战,溃不成军,狼狈而逃。伏允远遁,唐军也缺乏粮草,部将纷纷建议退兵。李靖不同意,唐军此次出征消耗的物资太多,不能灭吐谷浑,没法向皇上交代。李靖、李大亮、薛万彻、薛万均、契苾何力率一万骑兵,走北路;侯君集、李道宗率一万骑兵,走南路,唐军两路追击。其余步兵,守卫物资,防备d项与突厥的袭扰。两千多里的戈壁,唐军冒着寒风前进,粮草、水源都匮乏。途中,许多士兵都闹意见,想要返回,停止追击,但李靖不同意。赤海之战、乌海之战,李靖、李道宗几乎同时追上吐谷浑。一番恶战后,唐军俘虏吐谷浑民众数万人,牲畜四十多万。伏允以牧民、牲畜吸引唐军,自己则率精锐骑兵在山谷设伏,向全歼孤军深入的薛万彻、薛万均兄弟,打残李靖的前锋。薛万彻、薛万均是猛将,跟契苾何力关系不好,想独霸战功。伏允率骑兵冲杀而来,将唐军围起来打;吐谷浑骑兵善于骑射,格斗能力也很强。薛氏兄弟率一千多骑兵,分别迎战吐谷浑,几次突破包围圈,却又被伏允包围起来。从中午大战到黄昏,薛氏兄弟精疲力竭,唐军损失惨重。不出意外,薛氏兄弟将成为俘虏,但契苾何力讲义气。得知薛氏兄弟被包围,立刻率兵增援,他率麾下的突厥骑兵冲杀,锐不可当,伏允落荒而逃。为快速擒拿伏允,李靖挑选出2千精锐骑兵,携带二十天粮草,连续追击一千多里,不给吐谷浑喘息之机。伏允穷途末路,吐谷浑内部离心离德,王子慕容顺率所部投降唐军。伏允眼看大势已去,在大树底下自缢而死,吐谷浑投降唐朝,成为附属国。远征吐谷浑,李靖追击敌军数千里,唐军行走在缺水、缺粮、缺草的戈壁上,却所向披靡,并灭了吐谷浑。可知,李靖的指挥能力确实强悍,不愧是大唐的“军神”,托塔天王之原型,李靖当之无愧。
3、唐朝李绩的资料50年前,在唐太宗墓旁,一位唐代将领的坟墓被考古人员发现。古墓里没有骸骨,一顶绿色的帽子挂在棺材上,这让人很是疑惑。墓主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而且,这座坟墓之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有句话说的好,古代的将军在哪里?坟头上的青草都不见了!在陕西礼泉,唐太宗的昭陵高耸入云,昭陵周围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上百个坟墓,这些坟墓的主人,不是曾经的英雄,就是皇帝的亲人,都在默默的陪伴着他们。在这些坟墓中,有一座格外显眼。这座古墓的封土很大,有三座18米高的土丘,呈“品”字型分布,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平原。雕刻石人在古墓前留下。石人足有两米多高,面目狰狞,除此之外,还有三只石虎,发出低沉的咆哮。1971年,这座古墓的秘密被揭开。今年,当地水利部门开始了对古墓的挖掘工作。众人掀开高高的泥土,一个四四方方的墓穴出现在众人面前。墓葬深邃,具有初唐时期的典型风貌,年代大约在1300年前。墓穴是用砖石砌成的,小心翼翼地通过三个院子,进入一个宽敞的空间:两米多高的墓室,墙壁上满是残破的壁画。想当初,这里建成之后,必定是金碧辉煌,只是不知道,这墓主人,又会有什么遗物?突然间,考古队的心沉到了谷底:五个盗墓!就像是一只寄生虫,钻进了墓穴的顶部。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他们仔细看了看墓穴,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灾难,一片狼藉。棺材碎裂,化作一块块木板,地面上还残留着衣服的痕迹,但那件华丽的长袍,已经化作了飞灰。和唐代的王陵比起来,这里根本就没有一尊完整的兵马俑和瓷器!只有西面,有一口十二平方的巨大棺材,里面空无一人,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一堆黑色的东西堆积在棺材上,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掀开。刹那间,一顶墨绿色的帽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顶帽子上。这顶帽子是用青铜和皮革做的,大约有20公分宽,23公分高。想来那时候,它应该是金碧辉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种“冠”。令人费解的是,这顶唐冠很奇怪,以前从来没有人见过。这唐皇冠到底是怎么回事?怀着这样的疑惑,这位专家一头扎进历史文献中去,想要找到答案。唐人的皇冠,就是“进德冠”!只有唐朝的王公大臣才能享受到。这应该是一件“三柱上的皇冠”,是目前国内唯 一一件出土的文物,价值连城!到底是什么人?从墓前的碑文和碑文中,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答案:墓外立着一块由唐高宗李治亲手书写的碑文,笔力浑然天成,颇有王羲之风范;而墓中的一块墓碑,更是证实了墓主的身份。他就是李绩,也就是唐朝初期的名将。拼凑古墓之谜:一座宏伟的坟墓被毁,陪葬的人是空的,只有三根进德冠,这些矛盾就像李绩,他在人生的每个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李绩本姓徐,十七岁就加入了瓦岗寨的首领翟让,之后又跟着窦建德,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有李渊,有李世民,有孙子李治,甚至在他的生命中,还帮助过武则天成为皇后。所以,李绩尽管是个“成名趁早”的人,但他在之后的经历中,已经洞悉了皇帝的权势和人性。李绩很会察言观色,保护自己。他改名了两次。一开始,李渊拉拢他,将他的姓氏改成了李世绩,李则被改成了李绩,以躲避李世民。在玄武门变故的前夜,他虽然没有亲 自参加,却暗中想要帮助李世民,并将张公瑾、张亮等人都推荐给了他。数十年后,唐太宗晚年,朝中暗潮汹涌,李绩并未参与到皇位之争中,甚至连长孙无忌都没有为难他,唐高宗立国后,李绩成为朝中权力 大的一位,唐高宗甚至亲 自为他在凌烟阁的画像题字。李绩在武则天身上的作用更大。唐高宗要废除王皇后,立武媚娘为太子妃,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都极力反对,只有李绩没有反对,只是淡淡道:这是皇帝的私事,不需要向任何人打听。没错,皇帝换人是他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别人来指手画脚。这一句话,直接击中了李治的内心,让武则天的人生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绩死后,不仅与唐太宗昭陵同葬,更有唐高宗亲 自题字,荣耀至极。这些事情,看似天衣无缝,但李绩这样的天才,也只是猜测到了开头,并没有想到 后的结果。数十年后,武后继位,李绩的孙子徐 敬业,举着反武大旗,在扬州掀起了一场轩然大 波。骆宾王还在《讨武氏檄》中痛斥武则天。这件事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李家被杀,李绩被革职,棺材被毁,只剩下一片废墟。三根金冠在夜色中闪耀,然后陷入了千年的黑暗。诸葛一生小心,但在大事上,他却不会犯傻。而今,三梁晋德,是我国惟一的唐代皇冠,静观风云,诉说着悠远的传说。#打卡挑战局#
4、唐朝李世绩简介秦朝、汉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各自组建10大名将阵营,谁能取得胜利?1、秦朝:白起、王翦、王贲、蒙恬、蒙骜、李信、王龁、司马错、章邯、王离。2、汉朝:韩信、卫青、霍去病、英布、周亚夫、陈汤、吴汉、马援、窦宪、邓禹。3、唐朝:李靖、李神通、李绩、李晟、李愬、李克用、李光弼、李孝恭、李嗣业、李存勖。4、元朝:哲别、速不台、木华黎、拔都、旭烈兀、怯的不花、王保保、张柔、史天泽、汪良臣。5、明朝: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王越、卢象升、孙传庭。6、清朝:多尔衮、豪格、多铎、岳托、岳钟琪、年羹尧、鳌拜、施琅、僧格林沁、多隆阿。其中,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戚继光、李成梁、年羹尧这7人没有败绩,汉朝占有3人。如此看来,汉朝应该能赢得后胜利。各位说呢?#唐朝李绩简介#
5、唐朝的名将李绩历史上这三人原本是大英雄,却被后世骂为小人!1、唐朝大将苏定方电视剧里面的苏定方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陷害罗通,甚至是勾结敌人叛国投敌。但是历史上的苏定方非但不是一个小人,反而是一个大英雄大将军!苏定方是唐朝大将,凌烟阁24功臣之一。跟随李世民打下了唐朝江山,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平葱岭,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唐朝的版图成为各朝之。然而这样的忠臣良将英雄,却被野史污蔑成了奸臣小人,遭受着后人的无端非议与指责,不得不人唏嘘不已。2、唐朝铁血王爷李道宗电视剧里面的李道宗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陷害薛仁贵,甚至是勾结敌人谋朝篡位。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李道宗可是大唐的战神,一生战功赫赫立下了不朽功勋!李道宗一生功勋卓著,17岁就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曾经参与攻打刘武周,后又剿灭洛阳王王世充、东征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大战役。李道宗作为李世民手下大将一路身先士卒,勇猛,甚至一度被称为大唐战神!他为大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凭借赫赫战功被封王,可以说李道宗的王爷称号是实打实靠个人能力打出来的。他在唐宗室人物中与李孝恭并称为贤王。李世民晚年,多次评价道宗是与李绩、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如此的一位战将,却被后世的小说家写成大奸臣,被后人唾骂,甚至是如今的电视剧都把李道宗黑化成一个大反派,这是对李道宗严重不公平对待!3、北宋定国大将潘仁美世人眼中的潘仁美是一个陷害杨家将,害死杨业的凶手,祸国殃民的奸臣。可是历史上的潘仁美却是一个良将。潘仁美原名潘美,是宋朝赵匡胤手下的一员虎将,跟随太祖征战四方,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屡立战功。官至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可谓是战功赫赫的一员大将!潘美被黑化的原因是:当年潘美身为主帅,杨业为副帅,潘美派杨业去执行任务不幸被辽军包围,后杨业绝世而亡,事后人们都责怪潘美见死不见,特别是杨家人更是对潘美大幅度造谣。可是当年的始作俑者不是潘美而是监军王侁,宋朝军队里面除了元帅还有一个监军,监军的地位甚至在元帅之上,他拥有高否决权,只要他不同意的事,元帅都没辙,杨业执行的任务就是王侁安排的,而王侁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人,正因为他的随意指挥导致杨业身陷敌营,后自杀。而潘美当时也阻止不了王侁,因为王侁根本不听他的。所以事后,潘美只是被降三级,而王侁直接被撤职发配充军。但是杨家后人却把这个锅丢给潘美,那些小说家也将潘美写成潘仁美,于是后人一直认为是潘美故意害了杨家。#隋朝那些事# #历史硬核狠人# #分享历史五千年# #夏日生活打卡季#
6、唐朝李绩哪里人怎么才算一个好领导,怎么才能当一个好领导,看唐太宗是怎么做的。李绩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绩是唐朝三朝元老,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他原来是瓦岗寨李密的部下,后来归顺大唐,深得唐太宗的依赖,被朝廷倚之为长城。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宣召李绩进宫,唐太宗对他说:“太子李治已经住进春宫,但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来辅佐于他。我思来想去,只有你合适,你以前不背弃李密,现在肯定也不会背叛我,所以我决定,把太子托付于你。”能得唐太宗的首肯,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啊,李绩赶紧磕头谢恩,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其所能辅助太子。那天,唐太宗留李绩在宫中宴饮。李绩一激动,就喝多了,后就睡在了唐太宗的龙塌之上。唐太宗怕李绩着凉,把自己的龙袍给李绩盖上。第二天,李绩酒醒,感动得热泪盈眶。李绩打仗智勇双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后来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李绩都功不可没。唐太宗曾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夸奖道:“我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李绩,一个是李靖,他们的盖世之功,无人能及,韩信、卫青、霍去病怎么能和他们相比呢!”李绩得到褒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更加的勤谨,得到的赏赐,他都会分给部下,有了功劳也从不争抢。唐太宗对李绩更加地恩宠。有一次,李绩得了重病,医生开了药方,其中有一味药引子是男人的胡须。唐太宗听到后,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胡子剪了下来,给李绩当药引子。要知道古代,人们都认为“身体须发受之父母”,都十分的珍惜。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能这么做,李绩岂能不感恩戴德。唐太宗晚年,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一天,他突然下旨调李绩为叠州都督。李绩是何等聪明的人,下朝以后,连家都没回,行礼都没拿,就马不停蹄地去叠州赴任去了。唐太宗知道后,会心地点点头,他对太子李治说:“李绩这个人还是可以信赖的。”太子李治问道:“父皇为什么这么说?。”唐太宗说:“李绩本事太大,我怕你驾驭不了他,所以让他去叠州赴任,如果他欣然前往,证明他是忠心耿耿。如果他迟疑不决,肯定就有二心,到时候,我一定会杀了他,以免除后患。现在,文有褚遂良,武有李绩,你大可以安稳坐天下,父皇也就放心了。”不久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就是唐高宗。唐高宗依太宗之言,立即把李绩召回,委以重任。李绩对此感恩不尽,尽心竭力地辅佐唐高宗。水如天说:唐太宗真不愧是一代明君,他把驭人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他不吝啬赏赐,还善长打感情牌。对手下奖励一定要有,而感情牌更是必不可少。有谁会对一个关心自己,理解自己的领导起异心呢?然而,还不够。毕竟人心隔肚皮,所以该防还得防,该批评还得批评。恩威并施却不着痕迹,这才是领导的至高境界。
7、唐朝李绩怎么读唐朝大臣张亮回家,碰见夫人李氏与小贩私通。张亮非但不生气,还将小贩收为养子,取名张慎几,让他住在府上。张亮为人软弱,李世民素有所闻,但还是将其处死。张亮,唐初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16位,比侯君集、程咬金、李绩、秦琼等猛将都要靠前。单纯看“排名”,张亮确实够厉害,碾压无数名将、名臣,实则不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序列,能人很多,“草包”也不少,例如张亮。617年,张亮投奔李密,参加瓦岗军,隶属大将李绩麾下。李绩,位列武庙“十哲”,与李靖并列,实则水平一般,也是经常打败仗,还被俘虏几次。李绩、张亮搭档,自然是惨败,在瓦岗是如此,投奔唐朝后也一样。618年,李绩、张亮归顺唐朝,旋即被窦建德击败,成为俘虏。621年,李世民亲自出击,在虎牢关击败窦建德,招降王世充。李绩、张亮得以回唐朝,后续表现也很糟糕。622年,刘黑闼率兵南下,收复了窦建德的领地,夺取河北。李世民率兵出征河北,张亮也是一触即溃,见到刘黑闼的军队就溃逃,躲在城里不出来。645年,李世民率兵征讨高句丽,张亮自领一军,虚张声势。唐军节节胜利,张亮则令人大跌眼镜,高句丽军队突袭营垒,张亮惊慌失措,坐在凳子上发呆。张亮没有率兵马反抗,一副束手就擒的模样。副将张金树认为他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便率军反击,击败了高句丽,算是一次“乌龙”。李世民知道张亮“软弱”,并未追究责任,此事不了了之。纵观张亮一生的军事战斗,几乎都是惨败、溃逃,毫无亮点。但是,张亮却位列“凌烟阁功臣”排行第16位,比侯君集、程咬金、李绩、秦叔宝都要高。要知道,侯君集是帅才,可以独当一面,灭了高昌国。张亮地位显赫,册封郧国公,世袭罔替,这又是为何呢?很简单,李世民能够继承皇位,赢得“玄武门之变”胜利,张亮起到关键作用。李世民、李建成争夺皇位,剑拔弩张。京师长安,李建成的势力范围,正常情况下,李世民不是李建成的对手。洛阳,李世民的大本营,他决定去联络河北、河南将领,从外面发难,以防不测。去洛阳招募士兵、联络将士,张亮是主要负责人。张亮在外面招募兵马,被齐王李元吉发觉,告到李渊那里,张亮被逮捕入狱,严刑拷打。张亮不惧李建成、李元吉的威逼利诱,被吊起来鞭打七天,体无完肤,却守口如瓶,拒绝承认李世民“谋反”之事。李建成、李元吉找不到证据,李世民躲过一劫。626年,李世民继位,册封张亮为右卫将军、怀州总管、长平郡公。643年,李世民让人绘像凌烟阁,表彰24位开国元勋,张亮位列16名,地位显赫。张亮没啥能力,却忠于李世民,这是他得到赏识的主要原因。643年,侯君集自认为功劳显赫,拿点战利品就被李世民训斥,心怀不满,联合李承乾谋反。太子李承乾、侯君集商议计划,准备就绪。侯君集为了拉拢功臣,主动去联络张亮,鼓动他参与造反。张亮拒绝入伙,并告知李世民,但李世民不相信。张亮告发没多久,李承乾“谋反”之事暴露,李世民才知道张亮果然是忠臣,便让他担任刑部尚书,参与朝政。李世民赏识,张亮生活无忧无虑,却栽在了夫人李氏手中。李氏年轻貌美,脾气暴躁不说,还水性杨花,张亮为人软弱,敢怒不敢言。李氏喜欢一位贩卖毛笔的小贩,经常带他到府上私通。一次约会,李氏、小贩被张亮逮个正着。张亮非但不生气,还将小贩收为养子,取名张慎几,让他长住在府上,李氏、张慎几得以经常往来。史载:“有邺县小儿,以卖笔为业,善歌舞,李见而悦之,遂与私通。假言亮先与其母野合所生,收为亮子,名曰慎几。”不得不说,张亮的心确实够大,这都能容忍。李氏尝到了甜头,继续与张慎几约会,张亮就当看不见。后来,李氏动了念头,让张亮招募500义子,支持魏王李泰。646年,张亮被人告发,说他意图“谋反”,李世民将其处死。朝堂上,没人为张亮说话,默不作声,只有李道裕说情:“张亮连李氏都畏惧,岂敢谋反呢?所谓的500义子,也没抓到人,岂能轻易定罪。”李世民管不了那么多,他已经册立李治为太子,岂能容忍李泰乱来。李世民处死张亮,关键不是他养了多少义子,而是他支持李泰;李世民敲山震虎,让支持李泰的大臣清醒点,不要自取灭亡。647年,李世民后悔了,认为张亮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李道裕说得没错,便升任他为刑部侍郎。张亮之前被没收的家产,也还给他的长子张顗。
8、唐朝名将李绩为什么反了645年,74岁李靖奄奄一息,对李世民说:“进攻高句丽,即便是30万大军,也会一败涂地,望陛下三思。”李世民不听,结果损失惨重,灰头土脸。看着大唐盛世,李世民还不满意,他对群臣说:“当年隋炀帝百万大军,拿不下一个高句丽,未免太差劲;如今大唐强盛,灭掉高句丽有何难。”高句丽,位于辽东,民风彪悍,拒绝服从中原王朝。极盛时期,高句丽多次攻打边境,隋文帝、隋炀帝也不能解决问题,即便三次远征,对方元气大伤,但也不屈服。李世民努力下,唐朝迎来“贞观之治”,而高句丽则奄奄一息,此前被杨广消灭了主力,且内斗严重,没了昔日雄风。如此,李世民决定抓住机会,灭了高句丽。626年,李世民登基以来,从未御驾亲征,李靖、李绩、侯君集则经常挂帅,横扫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昌。但是,征讨高句丽,李世民已经找不到合适人选。侯君集,支持太子李承乾谋反,早已被处死。李绩、薛万彻、薛万均,如果不是重大胜利,就会重大失败,也不靠谱。尉迟恭、程咬金,并非帅才,不能独当一面;苏定方很厉害,但李世民对他有意见,“雪藏”起来。李靖能打,唐朝的南方、北方、西方都是他搞定。南方,李靖平定岭南,灭了萧梁;征讨江南,灭了杜伏威、辅公柘;西征吐谷浑,直接灭国;北伐突厥,活捉颉利可汗,灭国。可惜,李靖垂垂老矣,已经74岁了。放眼望去,能胜任远征高句丽的,只有李世民一人了。出征前,李世民决定把李靖带上,并询问他作战方案:“大将军,可否顺带帮我搞定东方,毕竟你平定了北方、南方、西方。”李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硬撑着身体,对李世民说:“高句丽不是突厥,也不是吐谷浑,即便唐军30万,也奈何不了他们。陛下不要出兵,没有胜算。”接来下,李靖提出自己的策略:“高句丽君臣关系恶化,王氏、高氏、李氏等权臣倾轧,都有觊觎王位的野心,陛下可以分而治之,从内部瓦解他们。”李世民笑了笑:“大将军多虑了,朕御驾亲征,灭亡高句丽不在话下。况且还有您追随,何愁不能获胜。”坐在颠簸的战车上,李靖跟着李世民出征,去寒冷的东北作战。起初,高句丽看不起李世民,出兵3路迎战,被唐军暴打。旋即,高句丽改变策略,重点防守城池、要塞,不轻易出战,与唐军拼消耗。安市之战,守军2万余人,唐军十几万,李世民没能得手。李绩、高延寿建议李世民奔袭,越过安市,直接杀向京师,擒贼先擒王。长途奔袭,需要魄力、胆量,而李世民没有昔日雄风,7次拒绝建议,李绩无奈。不久,唐军修筑工事崩塌,高句丽军乘势突袭,抢占唐军外围阵地,士气更加旺盛。战斗相近3个月,唐军寸步难行,连城墙都摸不着。此时,唐军的后勤开始出问题,士兵缺乏御寒衣物,粮食也即将耗尽。再则,后方的李泰、李恪、李治及其d羽,都在盘算着如何“夺储”,唐朝内部不稳。如果继续战斗,士兵断粮,可能引起崩溃,后果比隋炀帝更加严重。隋炀帝丢失了江山,李世民也是亲眼所见。再则,李靖的“劝谏”,让李世民不得重视,也不敢一意孤行,便下令撤兵。李世民撤兵,唐军作战失利,韩国影视剧则大肆鼓吹:“李世民被突袭,射中了一只眼睛,跪地求饶,方才得以活命”,也是够搞笑。远征失败,李靖所说的话都应验,不愧是“战神”。李世民班师回朝,路过魏征的陵墓,下令士兵重修墓碑,亲自祭拜。此前,李世民恼火魏征不会教育太子李承乾,推荐的侯君集又谋反,一怒之下推翻墓碑,此时算是认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