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后写的诗
1、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宋·苏轼《昭君怨·送别》
2、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4、【苏轼被贬后写的诗】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6、苏轼有一篇短文《书上元夜游》,可见他在儋州的心情。
7、曳杖入寺门,楫杖邑世尊。
8、东坡先生在儋州的传说故事
9、此诗是苏轼1079年(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十二月二十八日获释出狱,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第二年正月初一离开京师,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10、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
11、来从佛印可,稍觉摩忙奔。
12、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13、古人可能一提起惠州,大概立马会浑身都会竖起鸡皮疙瘩,我们从一些记载在可以知道,至少在清朝以前这个地方,那是人烟稀少,时常还有猛虎野兽出门,为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惠州。而当时被贬的一些人则没有办法,只要皇上一道圣旨下来,不去也得去,这也使得当时很多人都被贬到这个地方,那其中大家为熟悉的自然是苏轼,自从”乌台诗案“之后,他就一直被贬,先是湖北的黄州,也就是今天的黄冈,后来又是惠州,他来到这个地方之后,内心虽然很痛苦,但是他积极地治理当地,从而令这个地方更是焕然一新。
14、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15、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16、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17、苏轼这首诗写得极为有趣,不仅有着对于当地风景细腻的描写,同时也有着对于荔枝的喜爱,虽然这种水果在惠州随处可见,可正是由于有了苏轼的这首诗,使得荔枝的名气更大,人们在读了这首诗之后,那都希望可以吃上一两颗荔枝,以此来慰藉自己。这也正是大文豪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即使是那么信手拈来所写下的一首诗,可是却让人感动不已。
18、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19、尾联“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即我应该去为官府充当水手,这一生经历的风浪实在太多太多,岂止是知道几个渡口而已。言下之意,这官船要走的路苏轼早以娴熟在心,还需要向谁去问路?字里行间,它透露出的是苏轼的蔑视与嘲笑,可谓嬉怒笑骂皆成诗。
20、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21、溪桥下,清溪辽阔的流过旷野。
22、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23、译文: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24、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25、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2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7、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28、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2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1、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32、苏轼还有一首写海棠的得意之作,曾数次自书送人,颇为喜爱。
33、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3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5、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6、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37、《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前四句主要是写苏轼被一贬再贬后,所面临的凄凉处境和仕途的险恶。后四句则主写苏轼豁达的胸襟,以及苏轼诙谐和幽默的一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的这首《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38、这首诗是苏轼初到黄州之时所作,苏轼的身体和精神都还沉浸在“乌台诗案”的迫害中。但在这首诗里,苏轼已然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豁达与从容。
39、纵观苏轼一生,遭遇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却始终保持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在逆境中实现自身价值,把儒家的坚毅、道家的超脱、佛家的达观糅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世人敬仰的苏东坡。
40、这海棠如何不是苏轼自己的写照,那漫山粗俗的桃李如何不似朝廷得势的新党,而这“陋邦”、“地瘴”如何不似当前的乌烟瘴气的朝廷;那“造物”不就是当朝皇帝宋神宗了吗。
41、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42、就让我以鞍作枕,斜卧绿杨桥上少休片刻吧。
43、苏轼写的诗都是关于社会腐败的,从北京一直贬啊贬的,当时的惠州是个极为荒凉的地方,惨啊.老的时候回到了北京,第二年就驾鹤西归了.唉.
44、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45、第三次被贬儋州。苏轼写了《雨夜宿净行院》和《入寺》等诗词。
4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7、译文: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48、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
49、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0、更着短 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5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2、市中心的运河的河位比茅山运河低四尺,苏东坡又在余杭那里开了一条新运河,让他与西湖的水相通,这样就性的了运河的水位。
53、苏东坡深信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救济,所以他不停的呼吁买米,存米,甚至七次上表朝廷请求拨款。
5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我们面前。
55、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56、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57、因此,元丰四年(1081)正月,他在去岐亭时写了一首诗:“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此诗名为《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这一年多来,他结识了潘生、古生、郭生等新的三位好友,虽然生活条件艰难,但有半生好友、一壶浊酒,还有这初春的生机盎然景色,此生足矣。
58、首联“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意思是说,在远离京都七千里外的惶恐滩上,诗人仿佛像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无疑这两句诗,将苏轼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处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毛人”,指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的强烈对比,主要是为了烘托凄凉的处境。
59、他生在一个积弱的北宋朝廷,所有有志之士都竭尽所能扭转乾坤,其中就有苏轼这样闻名天下的才子。苏轼夹在党争之间苦苦挣扎,难以自保,终逃不过坎坷命运。但他的一生依旧充满了旷达豪放,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在几经沉浮、命悬一线后还能保持平静悠然的心境呢?
60、【苏轼被贬后写的诗】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日,我从齐安县坐船到临汝去
61、“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从人物形象上塑造一个儒将的风度,后以轻松计谋战胜敌人,来反应他智慧超群的军事才能,诗人以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饱满的形象,诗人对昔日英雄的怀念和羡慕,表达对自己人生坎坷的无奈之情,心酸的人生里既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满腔热情,又体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对于人生的旷达之情。
62、七月的海南,阳光毒辣灼人。
63、第一次被贬黄州写下了好的赏月词水调歌头第二次被贬是在边疆了写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名句啊
64、苏轼当时被贬到黄州当团练使,是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受,所以他的英雄气概无处抒发,就都写在他的诗、词里了
65、人生难免起起落落,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应该如何更好地面对?苏轼用他一生的经历给出答案。作为宋代首屈一指的文人,苏轼的才华超凡脱俗,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可谓是天之骄子。当时的文坛欧阳修,对苏轼赏识,并且毫不掩饰地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66、重要的是,就算暂时身处陋邦地瘴,也要嫣然一笑。
67、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即遭遇不幸的孤鸿,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却不肯栖息,后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这里遭遇不幸的“孤鸿”,实际上就是遭遇贬谪的苏轼。所以这里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孤鸿的心理活动,其实就是苏轼内心的种种感受。即内心的孤独和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68、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他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寄托在了孤鸿的身上,无疑凸显了的艺术技巧。而这种的艺术技巧,所展现的便是一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故历来这首词都深受世人好评,是苏轼的一首的千古名作。
69、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70、译文: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71、苏轼被贬谪海南岛时,曾作诗描绘当地黎族妇女也爱用茉莉花装修鬓发和含槟榔的风俗: 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
72、第二年5月份,暴雨开始倾泻,并且没有停止的意思。苏东坡到处买米,并且写信奏请朝廷拨米给杭州。还请求朝廷同意他们用绸缎来代替大米完成每年的进贡。
73、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74、元丰七年,苏轼即将离开黄州,席间一位歌妓李宜向苏轼献酒,苏轼也用诗句表达了这一遗憾: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75、他领人在西湖筑堤,这就是所谓的苏堤。但是在这期间,苏轼的文章被人断章取义,苏轼被小人设计,惨遭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王安石替苏轼辩解,出言到: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可以出狱。
76、你看这一溪风月多么可爱,
77、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78、苏大作家为这位在自己遭难时给予照顾,而受牵连的朋友,只得送首诗《送昌化军使张中罢官赴阙》于他,算是诀别,也是感谢。
79、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80、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81、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仔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82、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83、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时,会把一些药方贴出来,让老百姓用。
8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85、分流未入海,恩情弥此方。
86、苏轼被贬后诗词众多,的是《黄州寒食诗 二首》。
87、苏轼在路上走了多少天,今无从考证。但当苏轼来到昌化军衙门前时,必定已没有了旧日在京都时的恣肆张扬、强梁霸气了。当著屐破裘、形销骨立的苏大作家携其子,站在昌化军使张中面前时,令张中扼腕感叹!
88、这首诗构思巧妙,诗人在缅怀英雄中,穿插景物的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崎岖的山崖直入云霄,翻腾的江水搏击岸边,一浪接一浪的江水像翻涌的雪浪,在这一景物的描绘中,有形,有声,有色,山崖乱石,惊涛雪浪,组成了一幅雄美的画卷,”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周瑜英雄形象下,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用英雄美人相伴,来描绘周瑜人生过得酣畅淋漓。
89、张中只好卷起铺盖走人。
90、苏东坡被贬杭州,主要发生了如下事情:清理运河的淤泥、新建新水库、清理西湖、建苏堤、兴建三潭印月、赈济灾民、建医院等。苏东坡被贬杭州时,写的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湖上夜归》、《夜泛西湖》五首等等。
91、不是,而是诗可以讽喻政治,这是诗歌的一个作用。
92、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9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9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95、苏轼本身就很,再加上欧阳修的器重,很快成为备受追捧的才子,大好前程仿佛在向他招手。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天为了他变成名垂青史的大文豪,开始给他制造各种挫折。
96、苏轼的出身乃文学世家,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母亲程夫人也是富有文化素养的女子,她对苏轼兄弟俩细心教导,苏轼自幼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他饱读诗书,年少成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英姿勃发的杰出少年。更何况这位英杰还胸存大志,“奋力有当世志”,积极参与朝廷的各种政事,希望为国尽忠。
97、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98、⊙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99、苏轼《纵笔》诗川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极写诗人青丝萧散,寂寂病容,“物我两忘”的无限趣味。《雨夜宿净行院》一诗是他离儋州时对这一时期的思维总结,诗云:
100、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