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资料简介(红军长征的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4 04:35:09 浏览
1、红军长征的资料

【长征回忆:从毛儿盖到班佑】(1886—1975),湖北黄安人,长征中,任中央纵队干部休养连总支部书记。从毛儿盖到班佑,是所谓小草地,我们一共走了六天,每天大约走七八十里路。出毛儿盖向北行,路在半山腰渐走渐平坦,到七里桥约二十余里。路的左边,有矮小草房,约莫百十间,远望矮的好像不能容人进出的样子,到了跟前一看,人不昂头亦可以进去。这些矮小草房,听说是游牧人屯牛的所在,所以叫作牛房。墙壁是用小木杠支持,隔成许多格子,格内涂上一些牛粪,不很坚厚,色是黝黑的。在壁旁烧火,壁很容易被火引燃,内面除牛粪外一无所有,不知牧牛的人怎样居住。过这里以后,连牛房也看不见了,经分水岭,系沿着一列的小山头,转过了一个小山头,又是一个山头,数目说不清,大约二十余个,下来才是草地边。我们初听这个草地名字,以为不过是人烟很少,草木郁密的地方。谁知草地真是草地,在地上看不见泥土,只看见草和水,不但没有人烟,简直没有人迹,所以也没有路,没有树木。山上的树木也少,间或在绿茸茸的丛草间看得见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的黝黝黑的牛类,草在水中,确是长得茂盛。我们所经过的只是草地边,有时走一段地方,两边都是不很高的童山,有时或只一边倚山没有路。草是一丛一丛地长在水中,这一丛与一丛中间,就是很深的水,丛草在水中枯了死了腐了,就在这腐草上面生长起新的草丛来。茂密的青草下面,是重重叠叠的腐草,浸在水里,不知经过了若干年月。所以走在丛草上,脚底下是软软的,但也有点滑,走时若不小心,一踏虚了脚,即没有踏在丛草上面陷入丛草间隙中,要很费力才爬得起来,马竟有爬不起来的呢!山边也看不见泥土,也是重重叠叠腐草上生出的青草,走在上面活活动动,脚板觉得舒服。山上偶然有几片树林,我们宿营能找得着一片树林,那已是喜之不尽了。离开毛儿盖,第一天,直到晚才走到草地边,我们在一处很好的树林里宿营,第二天也找着一处树林。以后几天,便是在灌木下搭棚子过夜,直到班佑,才在牛房里宿了一晚。有一晚在灌木下搭棚子,到夜晚找不着柴火,竟没有举火,只吃了一点干粮,就睡觉。过草地边的那几天,天天都遇着雨,雨不小,脚在水草丛里走,不待说是湿的。有雨具的人身上稍好一点,可是带有雨具的人不多,没有雨具的人全身都湿透了。不下雨时天气总是阴沉沉的,风刮得厉害,气候冷,须着棉衣。我没有遇着一个熟悉此地气候的人,不能一问,每年夏季,是否像我们经过的那几天一样每天都要刮风下雨呢?在草丛上走虽有点滑,比走泥泞路还好得多。色既坝是一条河水流过的地方,河两岸稀疏地长了些树木,两边草地宽广的约一二十里,据说坝有一百里长,我们走过的约四十余里,觉得这块地方很肥沃,为什么没有一家人户?将来人口繁殖,这个坝子怕不能听其自然了。草地大约高出海面在五千公尺以上,所谓雪线地带,气候是很冷的。我们夏天走这上通过,尚非着棉衣不可,一入秋冬自然更要冷些。那里气候虽很寒冷,但草却能那样的茂盛,别种于人类有用的植物,一定在这个地方有能够生长出来的可能。不过我不是研究植物土壤学的人,不能详细来考究,行军中时仓卒一瞥,也无暇考察。革命胜利后,有专门人才来这地方考察一次,一定有许多适用于人类的东西发现出来。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写下此文,收录在《红军长征记》一书中,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红军长征记忆##长征的资料简介#

2、长征5号的资料

【一个走完长征全程的陕西人,大家知道是谁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十万红军从南方出发,1年后到陕北,中央红军只剩下七八千人。这个过程中,目前统计只有一个陕西人全程参加。大家知道是谁吗?他就是贾拓夫。中央红军决定落脚陕北,是在长征中后一个月才决定的事情。在这之前,由于长征是被迫的一次战略转移,路上存在很多变数,大的方向明确是往北,但是很多时候计划的路线都被国民d封死了,因此一次次调整前进方向。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央红军决定来陕北,是红军到达哈达铺以后的事情。在这里,毛主席看到了一些国民d报纸。报纸告诉中央一个重要的信息:陕北有红军,并且红25军也到了陕北!当时红军队伍里面大部分是南方人,对陕北并不熟悉。此时在长征队伍里有一个陕北同志,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就是贾拓夫。贾拓夫是陕北神木人,他早年担任陕西省委委员,1933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遭敌人破坏,贾拓夫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后代表陕西省委去上海向中央汇报情况,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红军长征后他随队出发,成为一个走完长征全程的陕北人。在哈达铺,毛主席找他了解情况,他说:我们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群众生活很苦,迫切需要革命,加上穷乡僻壤,可以和反革命势力周旋。于是中央终决定到陕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贾拓夫先后担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市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7年逝世,时年55岁。#陕西文化##榆林头条#

3、关于长征的资料和简介

重温《选集》(九)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摘自《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之“目前整治形势的特点”#每天读点选集#

4、长征影像资料

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不仅仅是一次战略性转移,它更是一次对中共红军的历史性考验。

5、长征相关资料

是什么原因将红军逼到走长征这一条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5次反“围剿”失败。经过商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主力和其他几个红色根据地的红军开始踏上形成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没有人能想到这一条路会有如此艰辛,如此充满困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将红军逼到走上长征这条路呢?其实除了红军当时战斗指挥的失误以外,还有当时蒋介石使用了“碉堡推进”的战术。这种战术可怕,在后来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也曾用过这种战术对付八路军,造成八路军大量的伤亡?那么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战术,能够对红军战士以及八路军战士造成如此大的损伤呢?在1934年,当时的国民d军中有一位来自德国的顾问,名叫赛克特,他给了蒋介石一个建议,就是命令部队走到哪里,碉堡就建到哪里。不论红军是后退10里还是后退100里,国民d军队就稳扎稳打,先巩固当前的阵地。这种战术看上去很笨,效率也不高,还被红军战士一度称为“乌龟战术”,但确实是对抗红军的好的方法。在前几次红军反“围剿”中,能够成功,都是采用诱敌深入,再逐个击破的战术。而在当前的战术下,红军的诱敌深入不再起作用,并且阵地在被不断地压缩。根据国民d当时的资料统计,第5次“围剿”从开始到红军长征,国民d军队一共建了14294座碉堡,如果从天上往下看,这些碉堡星罗棋布,滴水不漏。当时的德国顾问给出这个建议的原因,一个就是吸取了之前失败的经验教训,另一个就是他认为红军根据地范围不大,只要用这种无赖战术,每天哪怕只推进2里,不用1年,就可以把红军根据地全部拿下。而战场局势也确实如德国顾问所想,在这种战术下,红军根据地范围被疯狂压缩,在1934年的9月下旬,中央苏区只剩下瑞金、兴国、于都等县之间的一小块地区了。但是对这种碉堡又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从1934年10月开始,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共产d军队一直以来都是更擅长运动战和游击战,因此这种战术如同形成一个囚笼一般,慢慢压缩军队运动的范围,这就限制发挥。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也曾采用这样的囚笼战术。他们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再配上封锁沟、封锁墙,将各个抗日根据地全部分割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各个抗日根据地交流不便,救援不便,不利于应对日本的扫荡。因此,八路军为了冲破牢笼,与日本展开“百团大战”。碉堡早是用于防守,是一个强力的武器,当它开始缓慢推进的时候,这就成为对付游击战、运动战的有力的武器。在世界上,各国对付游击战基本都会采用这种战术,比如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就这样对付越南,在伊拉克战争中同样用这种战术对付反美武装。

6、长征答题资料

红军长征人数红军长征开始时有几万人?结束时有几万人?军长征出发时,各路军总数近三十万人。一方面军,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时,1,3军团加中央军委共7000人,与15军团会师后有14000人,其5,9军团中途分别加入四,二方面军。二方面军,出发时17500人,与9军团会师后共13000人,长征结束时还有8500人。四方面军,出发时100000人,长征结束时还有35000人,其中包括5军团的4000人。25军,出发时2900人,到陕北时有3400人。扩展资料: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以为核心的d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并完成了d的政治路线的历史性转变。正是把解决d和军队面临的生存危机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大程度地凝聚了全d和全军的革命意志,赢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终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而在长征中锤炼和凝结起来的意志、智慧和精神,对此后中国共产d的发展和壮大,对此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作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举行会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解决了八七会议和d的六大未能解决好的政治路线问题。围绕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d中央适时地把国内阶级斗争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东征、西征和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等重要军事战役,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通过全面调整阶级政策和系统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提出并成功实施了以西北统一战线。促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d军的围追堵截和消极抗战的图谋,极大地推动了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兴起

7、长征的资料简介100字

1936年,人民军队早有视频记录的阅兵,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摄像机在陕北保安拍摄下来,此时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不久!而人民军队早的阅兵,是在1931年的11月7日举行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检阅红军”,地点在瑞金城北叶坪村,因为条件所限没有留下视频资料。为了迷惑国民d空军,毛主席提议在福建长汀还设置了假会场。这次阅兵总指挥是。阅兵结束后,国民d飞机来低空侦查,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目标,胡乱在瑞金县城近郊扔下炸弹后了事,福建长汀的假会场也遭到了扫射和轰炸,自然对红军没有什么大的损失。GIF1:是保安阅兵的场景GIF2:是斯诺与阅兵主官握手的场景图片是瑞金阅兵留下的模糊照片#长征# #人民军队第一次阅兵# #埃德加斯诺# #共和国摇篮瑞金# #延安头条# #陕北保安# #红星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