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振林简介(长春齐振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4 07:49:12 浏览
1、长春齐振林

中国历史上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品行、气节让人敬佩。刘春霖(1872-1942),字润琴,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人。青年时即以诗文、学识称道于士林。清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夺魁,此后第二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上后一名状元。1872年,刘春霖出生于河北肃宁县的农民家庭,父亲先后在济南、保定知府衙门当差,母亲则在知府家里当女仆。6岁时就被送回老家,寄居在伯父家里抚养长大。刘春霖生性聪明,记性极好,8岁时进入私塾学习,竟然无师自通,习得一手好字。16岁时就考取了秀才,随后进入了保定莲池书院继续学习。直到30岁才考取了举人,然后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的“甲辰恩科”会试中一举夺魁。刘春霖考中状元后,官职一直不高,后职务是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直隶省自治筹备处处长。1928年刘春霖离职不再从政,隐居北京。令人称道的,是七七事变后,北平组建了日本伪政权,他们威逼利诱,逼迫刘春霖出任教育处官员、伪北平市市长等职,都遭到刘春霖的拒绝,他态度坚决地说:“就算做华夏的乞丐,也不会低头当汉奸!”刘春霖不畏权贵、不惧外寇、拒绝日本人的行为,这种亮节和骨气让人敬佩。刘春霖在兴办学校和救灾方面做过不少贡献。刘春霖考中状元后,没有在老家广修“状元府”来光耀自家的门庭,而是在本村修建了一所小学堂,学堂的房屋、教椅、教桌及教具等,全由刘春霖出资捐助,并在学堂门口题有“铸才炉”匾额一方,立有石碑一座,作有《劝学篇》一文留念。刘春霖在北京居住多年,他与民国时期旅居北京的河北省知名人士为同乡在京的子女们筹建了一所中学,名为“燕冀中学”。刘春霖不仅为建校捐款并赠书,而且还任燕冀中学董事会董事。后来该校日益扩大,不仅限河北籍学生,并招收外省、市籍学生。当年,女校在北京市成为有名的私立学校之一。1933年夏季,黄河决口,河北、河南、山东三角地带洪水泛滥,受灾严重,人民流离失所。河北省知名人士刘春霖、段绳武、谷钟秀、齐振林等,组织成立了“河北省移民协会”,组织领导灾区难民救济。先后移民两次,共计330户,1100多人,一切费用除发起人捐助外,并向多方募集。1942年1月18日,刘春霖由于病情加重,经多方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至今,在肃宁的文物保护所,还保存着刘春霖的团扇书法真迹。在状元家乡北石宝村,至今仍保存着刘春霖出资捐助学堂时门口的《劝学篇》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