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野云简介(何野云仙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4 10:05:34 浏览
1、何野云仙师

元朝末年,强大的义军首领徐寿辉,被他信任的丞相倪文俊背叛了。倪文俊带领着自己的人出逃,去黄州找守将陈友谅,准备联合在一起推翻徐寿辉,自己当老大。可是陈友谅只问了一句话,随后就砍了倪文俊的脑袋去见徐寿辉,成为了扶大厦于将倾的第一功臣,掌控了徐寿辉建立的天完国大权。丞相倪文俊的死就像一片灰尘落下,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倪文俊是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在天完国这种讲究兄弟义气的国度里,注定是另类的存在。他一直在徐寿辉身边,深知此人除了长得帅,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而自己是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凭什么在徐寿辉手下干活,于是他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没想到事情败露,被人捅破,他没有办法,只能带领自己的大部分人马自汉阳逃往黄州,因为黄州是陈友谅的老巢。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陈友谅,他把陈友谅当做自己的心腹,因为他不但是陈友谅的领导,还提拔陈友谅从一个小小的渔民成为了军队中间的高级干部,可以算是他的师父。可倪文俊忘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胆大妄为。这与陈友谅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这种经历养成了陈友谅不惜一切代价往上爬的性格。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确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干起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地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怎么地?倪文俊来联合这样的陈友谅,他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关键是倪文俊脑子反应也慢,正是这一点,一下子将他送上了死路。在徐寿辉的队伍里,有陈友谅不得不慎重对待的人,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在徐寿辉手下有所谓四大金刚之称,分别是邹普胜(总司令)、丁普郎(狂人,原因后来会说到)、赵普胜(双刀)、傅友德(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此四人带领部队横扫元朝军队,创立了天完政权。这样的实力让陈友谅深深的忌惮,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倪文俊的到来给了他机会,也让倪文俊走上了鬼门关。当时倪文俊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跑到陈友谅处,陈友谅仍然友善地接待了他,为他准备了房间和换洗的衣服,陪他谈话。倪文俊顿感自己没有看错人,便把内幕和盘托出,越说越气愤,流下了眼泪,连忙邀请陈友谅和自己一起反了徐寿辉。陈友谅却没有什么情绪波动,而是平静地看着他,问出了关键的一句话:“赵普胜他们怎么样了?”听到这话,倪文俊更是悲从心中起:“他们那几个人,你还不知道,都是徐寿辉的死d,不过,我们联手,一定可以打败他们。”陈友谅一听这话,顿时不用再思考别的了,只要想着怎么杀倪文俊就对了。倪文俊的说话不过脑子,还有他对陈友谅的了解太少,终于让他丢了性命。当天晚上,他就死在了陈友谅的手里,陈友谅拿着倪文俊的人头作为晋升的垫脚石,成功的掌控了天完国,后取代了徐寿辉,建立了汉政权。可怜的倪文俊,原本手中掌握着大部分军队,可以轻而易举的推翻徐寿辉的,只是倪文俊太过单纯,他忽略了一个要命的道理:永远不要对自己不了解的人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人是鬼,他有可能会帮你一飞冲天,也有可能借此机会把你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2、潮汕何野云

与之相对的是他的将领们,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在徐寿辉手下有所谓四大金刚之称,分别是邹普胜(总司令)、丁普郎(狂人,原因后来会说到)、赵普胜(双刀)、傅友德(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此四人带领部队横扫元朝军队,创立了天完政权。——《明朝那些事儿(全七册)》

3、何野云视频

元末天下大乱,各地冒出来的起义军不知道有多少支,为啥天完红巾军能闹出这么大声势,被镇压下去了还能很快复起,自然有其道理。可以对比一下濠州城内的红巾军,这支军队人数不多,内斗却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小城里有五个元帅,谁也不服谁。后来的彭大和赵钧用也不是省油的灯,这样的军队,摆明是混不下去的。天完不一样,首先他们军纪严明。官府常称义军为“贼”,并不是一点没有道理,起义军大多是流动作战,并不从事生产,要获得补给大多靠抢。好一点的抢地主富户,更多的一视同仁统统抢,这被称之为“捎粮”。比“捎粮”更可怕的是屠城,没什么比屠城更能激励部下,不管官军义军,城破之后屠城差不多是标配,区别只是屠多少屠几天。但天完军不这么干,这和他们的首领有关。徐寿辉、彭莹玉、邹普胜,都算是比较仁厚的人,虽然反元毫不留情,不过对贫苦大众,他们是比较有同情心的,这也与天完军用明教进行宣传有关。举个例子,1352年彭莹玉率军攻陷杭州。按照传统,攻下这样的大城市,不扰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彭莹玉做到了。红巾军只是搬空了官府的府库,老百姓的东西一概不要,并能做到“不杀不淫”。这就已经简直是活菩萨了。还有做得更好的。天完大将明玉珍奉命镇守沔阳,正碰上水涝灾害,民众闹起了饥荒。明玉珍看不下去了,他亲自带万余兵马朔江而上,到四川去替灾民采购粮食,沿途军纪井然,令人肃然起敬。换了彭大、郭子兴他们,哪会肯这么做,这在当时几乎是异类的存在。军民鱼水情,早在600多年前,明玉珍就做到了。以后这位天完大将跑到四川去建了国,深受蜀地人民拥护。天完这么快建国,从政治层面来讲,徐寿辉也有他的考虑。建立了政权,就有了固定的根据地,也有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天完国设立了完整的三省六部、地方行省,有统军元帅府管理军队,有丞相、平章等官制。可以看到,从徐寿辉开始,天完国就是有明确政治理想的,绝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作战的起义军可比。有了这几点,天完政权才有了生命力。在反元大潮中,其代表人物不管是徐寿辉、倪文俊还是陈友谅,都算得上时代翘楚,贡献不应随失败被抹杀。眼见天完政权一步步重新强盛起来,可徐寿辉却有点笑不出来了。因为倪文俊看他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了。之前的倪文俊,只是元帅之一,顶多只相当于彭和尚众弟子一样的角色。彭和尚失败后,他几乎只手擎天,凭一己之力让天完复起,功劳有目共睹,声望也随之暴涨。丞相的位子,已经有点压不住他了。倪文俊开始对徐寿辉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徐寿辉虽是忠厚人,也看出这样下去要出事,这小子不想当丞相,他是想当皇帝。问题一旦上升到政治层面,那就说啥都不管用了,兄弟之情算什么,哪怕亲兄弟也只能活一个。至正十七年,徐寿辉和左右图谋,想除掉倪文俊,巧合的是,倪文俊想的也是怎么除掉徐寿辉。这就是比拼势力和手腕的时候了,倪文俊觉得自己羽翼已丰,老实人徐寿辉教他重新做了人——别看你小子立了大功,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说明徐寿辉也没那么傻白甜,该斗争的时候他还是懂得斗争的,要像后来明朝文人所说那样,只是个庸庸碌碌毫无手段的吉祥物,早就被倪文俊做掉了。倪文俊争权失败,只得逃离汉阳。去哪呢?他环顾一番,看到高耸的黄州城,有了主意。黄州,是他一个属下的驻地:陈友谅。陈友谅在倪文俊手下打工数年,不久前倪文俊又刚为其请功,让他当上了大将,倪文俊觉得这是个可以依靠的心腹。老领导落难了,到小陈这里避一避风头可还行?陈友谅说:不行。他设下伏兵,一举诛杀了倪文俊。这是一次成功的投机行为,杀死倪文俊,陈友谅在政治上捞足了资本,他被授予宣慰使一职,再一次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更重要的是,陈友谅接管了倪文俊的地盘和军队,本来只有几万人马的他,一下子跃升为天完政权数一数二的强大力量。或许有人觉得陈友谅和倪文俊是一路人,其实他们是有本质不同的,两人之间大的区别就在反元这件事上。倪文俊是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在对徐寿辉动手之前,他就联络过元朝,只要元顺帝给他给湖广行省平章当当,他立马就可以率部投降。只是因为条件没谈拢,才转而动起了徐寿辉的脑筋。这样的人,只能称之为莽夫,办事不经脑子,想到哪算哪,多也就是个天完版董卓。陈友谅不同,这是个真正的枭雄,他的心愿是成为曹操。这就是格局的问题,也可以称之为野心。斩杀倪文俊这件事,有人觉得陈友谅做得太阴险,这多少有点妇人之仁了。倪文俊争权失败意味着他已难以在天完立足,要么被其他人杀死,要么投降元朝,陈友谅不做,别人也会做,杀死叛徒在道义上也站得住脚。现实就是这么无情,战争是残酷的玩意,政治斗争更是从来没有亲情友情可讲,道德只是天下大定后才有条件讲的,在乱世并没有什么用,实力才是大的资本。#真知新坐标# #明朝果然很有料#

4、何野云徒弟

彭和尚彭莹玉彭莹玉是末农民军起义领袖。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人。又名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为元末红巾军徐寿辉部将领。他出身于农家,后至袁州慈化寺为僧,他会治病,因此,颇受农民群众的喜爱和拥护。他以白莲教之名义组织农民,“宣传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等。1338年(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与其门徒周子旺在袁州起义。周子旺被捕牺牲后,他出走淮西,仍继续宣传组织活动,门徒遍及江淮地区。 1351年(至正十一年)秋,与邹普胜等聚众响应刘福通起义,共推徐寿辉为首领,并于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建立政权,他任军师。后攻占湖广、江西等地。十二年,他与项普略攻陷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饶州(今江西省波阳县,),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被天完政权任命为江南行省参知政事。寻即去安徽,经苏南,达浙江,又折回安徽,江西。所到之处,红巾军纪律严明,损富济贫,多方打击元代在江南的统治。13353 年(至正十三年)在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之战中牺牲。一说他在至正十二年攻克徽州(今安徽省歙县)、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时,因元将董搏霄之反扑,牺牲于杭州。

5、何野云真实照片

徐寿辉以一种套近乎的语气对陈友谅说:“我们就要打下应天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陈友谅头都没有回,只是很平淡地说了一句:“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徐寿辉直接蒙了,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只是真的到来的时候觉得好残酷!徐寿辉很害怕,流下了眼泪跟汗水,他对陈友谅说:“我把皇位让给你,我做平章,你看行吗?”陈友谅才回过头,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对徐寿辉说了后一句话:“你是怎么在这乱世活下来的?”然后卫士上前,用早就准备好的铁锤打碎了徐寿辉的脑袋。然后将血迹都擦干净,布置好大殿,陈友谅就这样在五通庙举行了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陈友谅是一个不折不扣不讲道义的人,但他确实敢作敢当,将大汉国的年号定为“大义”。提到陈友谅这个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心黑手狠,胆大妄为!好像在他那里没有什么是不能干的,确实也没有他不敢干的,在乱世中别人都将道义看得很重,而他做起事情来毫不犹豫,干完以后还大大方方的承认。陈友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是一个渔民,而且是那种低等的渔民,这样的渔民在元代的时候一般都不敢上岸,吃住都要在船上,村民们也从不跟他们打招呼,因为他们身上永远都有挥之不去的鱼腥味。所以陈友谅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跟唾骂,别人看到他都会躲得远远地,所以他很自卑。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很努力地读书,终于在县衙找到了一份文书的工作,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份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想要的尊严,因为别人看不起他还是看不起他,经常能听到别人私下里议论嘲讽他。显然对于陈友谅来说读书不能改变他的命运,经过一番思考,他似乎找到了一条适合他的能让别人尊重的方法:就是往上爬,不断地往上爬!爬到顶点,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要在他的面前低头。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陈友谅的前老板徐寿辉,也就是在开头被陈友谅杀掉并且取而代之的皇帝:徐寿辉是个商人,卖布匹生意的。据说徐寿辉长得很精神,而且为人很正直,是罗田的第一美男子,但是经常遭到元朝朝廷的勒索,所以慢慢地对元朝的不满。后来,徐寿辉的老乡刘福通起义经过家乡那边,徐寿辉积攒的多年的怨气也爆发了,他也准备造反,而他的手段就是宣传封建迷信,这次是明教。为了宣传明教,他找了两个帮手:一个是麻城打铁的邹普胜,一个是江西的和尚彭莹玉;宣传明教好几个月以后,徐寿辉开始在大别山发动起义,一举就攻下了罗田;他是红巾军的支流,所以也戴红巾;经过连续的作战,终定都在浠水县城。徐寿辉的国号很值得一提,叫“天完”,天完去掉上边就是大元,估计他是想在国号上压制元朝;徐寿辉虽然底盘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总共那么几千人,元朝有的机构他都有: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等等。当徐寿辉到陈友谅的家乡起义的时候,陈友谅很果断地加入起义军;不过他加入起义军的目的跟贫苦的老百姓不一样,因为在他的心里没有忠诚跟信义。陈友谅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都不是重点,对于他来说厚黑学才是他的专长;徐寿辉登基为帝以后,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而写得一手好字的陈友谅正是跟着倪文俊,只是倪文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人—陈友谅,居然会对自己动手。元朝有一个特点:谁称帝就打谁。元朝统治者调集了几个省的兵力来围剿徐寿辉,攻破了他的首都。徐寿辉率领自己的部队退到了黄梅一带。在徐寿辉的部队里,兄弟义气是很重要的,如果谁背叛了兄弟,是会受到大家的鄙视跟惩罚的;既然有讲义气的自然就会有不讲义气的,而倪文俊就是一个。倪文俊是丞相,一直在徐寿辉的身边,他很清楚徐寿辉除了长得帅点,其实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而自己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凭什么要屈居徐寿辉之下呢?他就想杀掉徐寿辉,篡权夺位;但是被人识破,仓皇出逃,去到陈友谅那里。@史小晋说:不是有这样一句话:有其师,必有其徒。倪文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徒弟陈友谅会将自己的项上人头直接送给徐寿辉。就这样陈友谅成为天完国的重臣,这个时候陈友谅的能力也凸显出来:他骁勇善战,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还是一个带过兵的人。陈友谅跟自己的老师倪文俊一样:看着徐寿辉坐在龙椅上就生气,心里很不服气。所以也想造反,但是他想造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赵普胜。而不久后,陈友谅以赵普胜意图不轨直接解决掉了。徐寿辉成了光杆司令,成了陈友谅手里的棋子;在陈友谅的挟持下,徐寿辉开始进攻朱元璋。陈友谅属于那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自然会想办法解决掉徐寿辉,而这一天来得很快;陈友谅率领十万军队攻克朱元璋的采石,邀请徐寿辉去采石城五通庙拜神,徐寿辉一向喜欢这样拜神的活动,就直接去了。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是陈友谅做得如此决绝,直接取代自己登基称帝。#奇妙知识季#

6、何野云简历

虱母仙,名因虱母,死因虱母。由凡人到成仙,潮汕水神,也是潮汕风水师鼻祖。潮汕大地,有许多他的传奇故事,庙宇几十座。元未明初人,原名邹善胜,陈友谅军师。他原是道士,奉师命出山辅佐帝王之士。陈友谅兵败后,刘伯温向朱元璋力荐。他羞于做不二之臣,改名何野云,游历天下。野云取野鹤之云。后来到潮汕,他善于玄学,以替人营造阴墓为生。虽造不少名墓,但性格乖僻,穷困潦倒。有一天避雨一破庙,梦中九天玄女赐他仙衣,衣上满是虱母,既是他的兵,又可以变饼充饥。从此,他每天穿着仙衣,并以衣上虱母出名。后来寄居凤港卢氏,卢妇见其袍又脏又破,虱母乱跳。趁其外出,用开水熬袍,虱母都烫死。虱母仙见后,说我命休了,不久升天。#何野云简介#

7、何野云个人资料

“我要杀了他!这哪是朕的自家人,胳膊肘往外拐啊”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奏疏,气的破口大骂。一旁的马皇后连忙劝道“他可是你的外甥啊,陛下的亲戚就剩下文忠一人了。”李文忠 ,大明第一人屠朱元璋的外甥,明初的名将,战术类似霍去病,擅长用骑兵长途奔袭。元朝至正十七年,19岁的李文忠第一次带兵,把陈友谅麾下的悍将邹普胜打得节节败退。元至正二十五年,李文忠大败张士诚二十万兵马。洪武二年,李文忠率两万骑兵奔袭和林,元顺帝的蒙古骑兵战死两万,被俘五万,李文忠因此役被封为曹国公。洪武五年,李文忠领兵五万深入草原两千余里,连战连捷,追击蒙古骑兵到科布多,威震天下。不同于明朝其他开国功臣多是大老粗出身,李文忠是少有的文武全才,通读兵书,带兵纪律严明。另外他直言敢谏,也得罪过朱元璋。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意图谋反,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三万多人,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功勋集团被连根拔起,朝廷上人人自危,都巴不得和胡惟庸案撇清关系,这时候李文忠冒死谏言,希望朱元璋不要扩大范围连坐,否则动摇国家根本。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杀红了眼,直接把李文忠下狱,准备处死自己的亲外甥。幸得马皇后求情,李文忠才被削官免职在家。洪武十六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派御医前去调节,但次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闻讯后大哭,将参与治诊的御医全部被处死。人道是,无情是帝王家。朱元璋当皇帝后,看自己外甥不听话都想杀了。但终还是血脉的联系,让朱元璋恢复了理性。李文忠是开国功臣,但名气却不及徐达、常遇春、蓝玉,主要还是明初战役频繁,名将辈出,李文忠的辉煌被压下去了。李文忠一世名将,但儿子李景隆却是个军事草包,把朱允炆给的军队打没了,还亲自打开城门迎燕王朱棣入城,可谓是虎父犬子。我是烽火揚州慢,想了解更多的历史趣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账号!#头条创作挑战赛##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