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明正德朝,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行径荒淫无道,不理国政,纵情游乐,整天沉浸于声色犬马之中,大权旁落到太监刘瑾等人手中。刘瑾利用手中的大权,专横跋扈,排除异己,迫害忠良,镇压百姓,致使各地的起义变乱不断发生,奸佞横行,社会动荡。王阳明也是受害者,因得罪了太监刘瑾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做驿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思考一生所学四书、五经,格物致知之道,大彻大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阳明心学的产生,如慢慢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内心,也照亮了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内求于心灵良知的手段来明辨是非,确立正确的做人处世方式,抵御外界的混浊纷扰,简单易行,打破了许多禁锢人们头脑的条条框框。正因为如此,心学流行得快,很快就取代了朱熹的学说。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在分析这个道理的时候,谈到了为什么王阳明的“心学”一下子风靡全国,有取代朱熹学说的趋势。他指出它的特点是八个字:“简易直接、明白四达。”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都能够理解,所以它流传得既深又广。这应该说是引起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浪潮。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云聚,风气大开,“心学”思想立刻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明、清两朝张居正、徐阶、海瑞、曾国藩等朝廷重臣,都是王阳明的追慕者。王阳明死后,其学一度受到排斥,其思想也一度受到攻击,但是由于其弟子的不懈努力,其学依然风行天下,辉煌一时,而其时谨守程朱藩篱者,几复无人,可见阳明学的势力影响之大。至于阳明后学,据《明儒学案》所列,计有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闽粤、泰州等七个学案。其他受王学影响,并以其为宗者也不在少数。阳明心学信从者上至将相,下至农夫走卒,传播之广不仅有明一代无人能匹,纵观古今中外亦不多见。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计其数,入阁拜相者(如徐阶、张居正、赵贞吉等)屡见不鲜。英才如徐文长、汤显祖、徐光启、李贽等更是不可胜数。由明入清,直至近代,遵从阳明之学的杰出人物难以胜数,林则徐是阳明心学的崇拜者,他曾经这样概括心力之美:“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他要求家族人学习王阳明这种心术以成大器。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从少年时代就深受王学影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阳明,追慕王阳明,后继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胡适之等人无不从阳明心学中吸取人无不从阳明心学中吸取人性解放、自尊无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梁启超认为他“在近代学术界极其伟大,在政治和军事上亦有很大勋业”。章太炎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孙中山更是赞叹道:“心之为用大矣哉!”阳明心学对于世界的影响也很大。王阳明的学说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思想界影响极大。明末的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现在日本的水户市,还存有朱舜水的雕像)。阳明学在日本,一度被奉为“显学”,对其革新运动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至成了明治维新重要的精神武器,成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西化的基础。明治维新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当推伊藤博文,而伊藤博文为尊崇的即是阳明心学。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为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
2、朱舜水是哪里人朱舜水——儒化日本的实学大儒他是一个标准的明遗民,也是罕见的在日本传播儒家文化卓有成效的大儒,是儒化日本的功臣。朱之瑜(1600年—1682年),明朝学者、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明代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征,未就,人称征君。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文武全才第一”荐于礼部,而朱之瑜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不能为流俗所容,就放弃仕途,专注于学问。朱舜水不求功名利禄,而热衷于关心社会民生,清军南下江南后,朱之瑜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先后追随隅居舟山的鲁王,名将郑成功、张煌言的北伐战斗。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看到清政权日趋坚固,复明无望,为了保全民族气节,毅然辞别国土,弃离故乡,流亡日本。朱之瑜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着明朝衣冠,追念故国。他的学问和德行得到了日本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聘请他到江户(今东京)讲学,执弟子礼,许多著名学者都慕名来就学。朱之瑜在讲学时摒弃了儒家学说中的空洞说教,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把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传授给日本人民。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他博通经史,喜《资治通鉴》,长于《春秋》。论学问,以实用为标准。所谓实用者,一曰有益于自己身心,二曰有益于社会。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梁启超说:“中国儒学化为日本道德基础,也可以说由舜水造其端。”#朱舜水简介#
3、朱舜水后人现状哲人说,历史多次证明,天才总是成群的来,成群的走。在欧洲天才闪耀人类星空掀起思想启蒙运动的时候,东方也有一群天才在跃动。明末清初时代,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比西方甚至还早了50年。1644年,明亡顾炎武,1613年—1682年王夫之,1619年—1692年黄宗羲,1610年—1695年朱舜水,1600年—1682年方以智,1611年—1671年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孟德斯鸠, 1689年—1755年伏尔泰 ,1694年—1778年狄德罗 ,1713年—1784年约翰·洛克,1632—1704卢梭 ,1712年—1778年康德,1724年—1804 年霍布斯,1588年—1679年
4、朱舜水是什么时候的人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民国美的散文》#朱舜水简介#
5、朱舜水个人资料1682年5月24日,日本拉面始祖,后一位明朝大儒朱舜水于江户病逝,为日本留下一座中式土葬馒头坟。墓里除了放置棺椁,神主和旗幡以外,竟然还陪葬有三千两黄金。不仅如此,朱舜水墓位于日本德川幕府征夷副将军,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私人墓园内,成为有史以来一位下葬日本德川家族墓园的中国人,而墓碑更是由德川光国亲自撰写,上书“明徵君子朱子墓”七个大字,面朝中原方向,以示墓主人虽客死异乡但不忘故国之情。在明朝遗民中,朱舜水知名度一直不高,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通过鲁迅先生著作才知晓。毕竟1926年当鲁迅先生在创作《藤野先生》 时,曾提到“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如今在东京大学农学院正门立有一块小石碑,上书“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字样,为德川家族对朱舜水逝世的怀念。朱舜水虽然与明朝皇帝同姓,但却没有血缘关系,他于1600年出生在浙江余姚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朱正为总督漕运军门,长兄朱启明乃南京神武营总兵。但在朱舜水8岁那年,随着父亲突然离世,朱家也随之衰弱,好在有长兄抚育,朱舜水才长大成人,入读松江府府学,拜吏部左侍郎朱永佑,东阁大学士张肯堂和礼部尚书吴钟峦为师,熟读《诗》《书》等儒家经典。除了能文以外,朱舜水还练就一身好武艺,故而在崇祯年间被松江府以“文武全才第一” 的评语推荐给礼部,有望入朝成为京官。不过在当时的朱舜水眼中,明朝“世道日坏,国是日非,官为钱得,政以贿成”,因此拒绝做官机会,继续研究学问。包括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南京成立南明弘光政权,弘光帝朱由崧一度三次征召朱舜水做官,但他就是不从,为此还被通缉,被迫流亡舟山群岛。1645年弘光政权灭亡后,清军染指江南,这时朱舜水才终于觉醒,决定走出书斋,为中兴明朝效力。他投靠监国鲁王政权,从海上出发,两次东渡日本,希望德川幕府能出兵相助,但始终得不到回复,其中朱舜水在第二次东渡前还被清廷捕获,无论面临怎样的威逼利诱,就是坚持不剃发不归降,后就连看守都为他感动,偷偷将他放跑。向日本幕府求救失败后,朱舜水改变主意,前往安南,继续争取援助和救兵。没想到当时越南内部处于南北朝时代,年年战乱不休,朱舜水不但吃了闭门羹,还被北方的安南国王给扣留。安南国王想留下他,逼他下跪,朱舜水坚持不跪。仪仗官于是举杖画了一个“拜”字于沙上,朱舜水就加“不”字于“拜”字之上。安南国王见状,只得礼送他出境。当听闻郑成功准备联合张煌言北伐江南后,朱舜水毅然前往厦门,为郑成功出谋划策。1661年朱舜水不顾六旬高龄,跟随郑成功大军一路出征,并见到了张煌言。他在江南目睹了郑军和张军的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威震南直隶,兵临南京城下。正当朱舜水认为复明有望的时候,郑成功却在南京遭遇惨败,之后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收复台湾。数年后张煌言被捕遇害,朱舜水仍想做后的努力,再次前往日本借兵。彻底失败以后,朱舜水决定留在日本,并被幕府征夷副将军,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为宾师,充当德川家族顾问,此时的他已经65岁了。为了安置朱舜水,德川光国特意将家族花园按照中式风格进行改建,并依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命名为后乐园,即现在的东京小石川后乐园,为日本国家指定特别史迹之一。尽管语言不通,但朱舜水可以采取在纸上写汉字的方式进行讲学。朱舜水向德川光国传授尊王攘夷的儒家学说,告诫幕府只是臣子,不能忘记本分,还亲自绘制图纸,度量尺寸,教日本人如何修建孔庙和学宫。在朱舜水的影响下,德川光国组织人马,参照古代中国修史方式,编纂出日本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大日本史》。与此同时东京孔子庙和水户孔庙也陆续落成,均按照朱舜水绘图严格施工,就连孔子像也是朱舜水从国内带来的。值得一提的是,朱舜水还向德川光国传授了中式面条做法,即使用面粉和碱水制成面条,然后用骨汤下锅烹饪。经过不断改良,日本拉面就此诞生并流传至今。朱舜水旅居日本二十多年,累积财产达三千两黄金,但他分文不取,一心想着复明以后捐给国内朝廷。朱舜水去世以后,德川光国按照中式葬俗厚葬这位恩师,由武士负责抬棺,墓志上则高度评价他的一生为“衡门常杜,箪瓢乐贫,天下所仰,众星拱辰,”并将全部黄金用于陪葬,还整理恩师生前文稿《舜水先生文集》共28卷,在东亚地区刊行。清朝末年朱舜水的事迹被国内所知,他位于故乡余姚龙山弄8-13号的旧居和祠堂被改成纪念堂,家乡人民还在龙泉山为他立碑,将他与严子陵,王阳明和黄宗羲相提并论。“ 东海蹈,曾甘家耄逊荒,千载斯文归后死;南天擎,独苦臣心如水,一江终古属先生,”这正是朱舜水一生的真实写照。本文参考资料: 《朱舜水先生年谱》,《朱舜水集 》,余姚地方志
6、朱舜水简历兰瑞堂~~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海松江区,在方塔公园内,明代建筑,1984年迁于方塔公园,1990年兰瑞堂内辟建为明朱舜水纪念堂,民间称兰瑞堂为楠木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