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简介(聂华苓作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4 13:21:32 浏览
1、聂华苓作品

1997年春,77岁的汪曾祺因肝癌住院,有一天,他特别想喝茶,可医生只允许他用茶水沾沾嘴唇,汪曾祺偷偷对女儿说:“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没想到,这竟是他临终前后一句话。汪曾祺就这样带着遗憾走了,但是他身上承载的“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等声誉一直在喜爱他的作者之间流传。汪曾祺说:“人一定要爱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而回看他的一生,果真如这句话一样,始终爱着点什么。出生于1920年的汪曾祺,3岁时生母就去世了,之后他跟着奶奶和继母长大,家里管教不严,让他养成一种随心所欲的性格,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还有谈恋爱,直到考取西南联大后遇到沈从文,一位欣赏他文笔的老师才有所收敛。有一次,汪曾祺写了一篇作文,沈从文看后大加赞赏,总分100分的题目,他非要给出120分的成绩。其实,汪曾祺擅长的不是写文章,而是吃东西,或者说是品尝美食,我们从他离世前的惦念就知道,食物在他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汪曾祺对美食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毫不夸张地说,凡事能吃的,没有他不爱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自己不喜欢吃的,哪怕别人再怎么称赞也不会去碰的,可是汪曾祺不一样,他一开始明明不喜欢吃芫荽,但是听别人多次说芫荽有多么美味,就好奇地去品尝,后竟然也爱吃了。一般来说,会吃的人不一定会做,能做出来美食的不一定有本事将它写出来,但是汪曾祺不一样,他是作家当中爱吃的,厨师当中会写的。1988年,聂华苓夫妇访问大陆,前面几天是官方宴请,之后负责人提出请汪曾祺亲自下厨招待他们,没想到汪曾祺做了一桌菜,每个人都吃的很尽心,尤其是聂华苓,连碗底的汤都喝的干干净净。在品尝美食和烹饪美食之余,汪曾祺还把每道菜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写进自己的文章里,在他的笔下,全国各地的美食都有令人销魂的味道,有读者曾感慨,晚上不能看汪曾祺写的关于美食的书,会睡不着的。这本书正是《人间有味》,我看了不到10页,就开始流口水,后忍不住自己下厨照着做了。因为会做饭,而且做得好,汪曾祺被身边人喜欢,也被读者喜欢,他说自己写那么多好吃的,就是为了让人觉得:生活真好啊。而我本人读完汪曾祺的书,会觉得生活很有意思,家庭很温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美好,书中的一词一句一段落,无不透漏着温情、洋溢着热情,同时把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也融合在内,读来意犹未尽,隽永绵长。#以书之名#

2、聂华苓逝世

聂华苓:母亲被父亲骗婚,她被哥哥赶出家门,经历了两次婚姻1952年,聂华苓出生于湖北武汉,聂华苓的父亲当时也是有官职的,是国民d的一个军官。和聂华苓的母亲当时是一见钟情,自然而然,两人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在结婚之后,聂华苓的母亲发现,她的丈夫还有一任妻子,原来在与她结婚之前,丈夫就已经与他人结过婚了。这样算下来,聂华苓的母亲就成为了二房,聂华苓的母亲怎能受得了如此的屈辱,于是想要自尽,了却自己的一生,但是看到了还是孩童的聂华苓,她不忍让自己的孩子早早就没有了母亲。所以,她放弃了自己的念头,继续与自己的丈夫一起生活。因为自己父亲与母亲的缘故,聂华苓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和睦家庭的氛围,母亲因为被骗婚 ,所以与她的父亲之间的相处不是很好,吵架是常有的事情,她对于婚姻也是比较害怕的。在聂华苓只有11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后,她们就没有了依靠,父亲的大房立马变了脸色,与她们针锋相对。与自已有血缘关系的大哥也言语刻薄的说到,现在我是聂家的长子,这个家是我说了算。聂华苓的母亲带着聂华苓和他的弟弟,从此就搬出去住了,开启了一路的颠沛流离。几个人的生活变得的苦,四处漂泊流浪,找寻房子居住,还要面临随时被赶出来的危险。有一次,聂华苓的弟弟生病了,但是她们没有钱治病。也就是这次,聂华苓的弟弟从此离开了人世。聂华苓的弟弟去世之后,就只剩下聂华苓和她的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四处漂泊。聂华苓的母亲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她不愿聂华苓像自己一样,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女孩子一定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所以她坚持要送聂华苓去读书。即使家里没有很多钱,但是聂华苓的母亲说砸锅卖铁也要送她去读书,因此十四岁的聂华苓离开母亲,踏上了求学之路。当然,聂华苓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上学期间,她刻苦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许多老师都很看好她。在上完中学之后,她考上了中央大学的外文系,也为自己走上了写作这一条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竟是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一个人感到的孤独,聂华苓时常感觉自己缺少安全感,但这时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叫做王路正,在聂华苓缺乏安全感的那段时间,给予了他许多的关心,也因此走进了聂华苓的内心。两人交往没有多久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之后,两人搬家到台湾,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贫苦,她的丈夫为了逃避现实,整日的酗酒。所以,聂华苓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独自出去寻找工作,维持一家的生活。在台湾的这两年,她的生活一点也不幸福,在日常的生活中,聂华苓与丈夫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两人也多次吵架。这样的生活显然都不是对方想要的,在偶然的工作中,王路正得到了一个去往美国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就走了,抛弃自己的妻子儿女,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联系在这之后她遇到了叫做安格尔的一名男性,两人走到了一起,于1971年5月完婚。两人幸福的过了二十多年,但很不幸的一件事情发生了。1991年的时候,聂华苓和自己的丈夫安格尔准备去欧洲看望他们的小外孙,顺便去柏林等地方拜访自己的几位朋友。两人在机场的时候,丈夫安格尔在登机之前却非要去买一份报纸,说在飞机上可以看,但是这一去,就没有再回来。聂华苓拎着大包小包到处寻找安格尔,后在一处小店门口,她找到了她的丈夫安格尔,他正躺在地上,旁边一些人在给他做人工呼吸,但是不幸的是,依然没有救下安格尔,她的丈夫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聂华苓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正如这句话一样: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面对生活给予她的困难,她没有退缩,仍然乐观积极的面对,也正是这样,后来的聂华苓成为了一位写作伟人。她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女作家,也是世界迄今为止的一位女作家,有着“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人”等的称号,她为文学界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3、聂华苓真实身份

8月23日 雨夜,做客聂华苓家今天早餐时分,我遇见三位新锐作家,刚巧都来过中国。他们是日本的滝口悠生(Yusho Takiguchi),印度尼西亚的费萨尔(Faisal Oddang)和乌克兰的卡塔琳娜(Kateryna Babkina)。悠生不善言表,他告诉我,他喜欢的中国作家是残雪,据我所知,小学毕业做过五年裁缝的湖南人残雪也是在日本翻译出版多的中国作家。他的哥哥邓晓芒是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现受聘华中科技大学),我们是商务印书馆同一套书的作者。图片乌克兰女作家费萨尔是穆斯林作家,来自加里曼丹岛,他告诉我,印尼首都不久将从雅加达迁往他的故乡。费萨尔还不到30岁,是参加今年IWP的28位作家中年轻的一位,性格活泼,很受大家尤其是几位西亚大姐姐的宠爱。他喜欢的中国作家是余华,但却未听说死于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卡塔丽娜来自基辅,她年少成名,微笑很迷人,17岁便出版第一本书,如今已有三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今天晚餐后,叶教授开车带我去聂老师家做客,我同时喊上台湾小说家黄崇凯和香港诗人周汉辉。聂老师家在离我们酒店不远的一座临湖的小山坡上,之前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幢两层的老式木质红房子,前门有一片小巧的草坪,后门只有一个停车位。但下面七八米处有较大的空地可以停车,有扶手的木楼梯与之相连。自从先生安格尔突然去世以后,聂老师便一个人独住,她告诉我们,安格尔的书房原封不动。有时,在附近小镇生活的妹妹会开车来陪她,但她也已经80多岁,还有一位计时工,每周来几次帮做家务活。聂老师与前夫生的女儿王晓蓝在纽约,有时也会飞来爱荷华探望母亲。我们在客厅里喝着葡萄酒,听聂老师讲述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她戴着一副大眼镜,穿着丝绸花裙。我们一边听着,一边翻看她的回忆录《三生三世》和小说《桑青与桃红》。

4、聂华苓的简介

蔡诗华•新古风•文曲星辰广水多——热烈祝福著名诗人作家/湖北省广水市作家协会主席/《映山红》季刊主编黄海卿贤弟近日成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古今中外圣贤叩,文曲星辰广水多。李白挥毫《静夜思》,醉翁酒后梦飞遏。谏官杨涟甘殉道,“红杏尚书”曾游乐。巨大磁场超魅力,黄海奔流爱卿托。(吾辈有幸逢盛世,文武之道降妖魔。)2022年8月31日(周三/农历壬寅年8月5日)清晨北京双井楚乡居附:①黄海卿:湖北广水市人,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等,广水市作家协会主席,《映山红》季刊主编。在《人民日报》《诗潮》《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500余篇(首)。作品多次获奖,入选20余种选本。著有诗集《为爱而歌》、长篇小说《清官杨涟》(与姚东明合著)等。有散文、小说被拍摄电视片、电影片。《杜鹃》入选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2013年度诗选》等。②湖北省广水市地处大别山与桐柏山交汇地带,属荆楚文化、中原文化交汇区,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不乏名人学士竞写山川风流。唐有李白隐居广水寿山写下《静夜思》不朽诗篇,宋有欧阳修、宋祁于此地求学……当下先后涌现出知名作家聂华苓、任蒙(杨人猛)、曹军庆、胡晓晖、熊宗荣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蒙(杨人猛)、曹军庆、胡晓明、胡晓晖、黄海卿、蔡诗华、蔡诗峰等一批文人墨客。

5、聂华苓夫妇

1944年,因英语和体育不及格留级一年,仍旧没拿到毕业证的汪曾祺离开西南联大,穷困潦倒,迟迟找不到工作,那时他想到了死。沈从文知道后,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将他骂醒:“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沈从文一席话将汪曾祺从悬崖边拽了回来,他终究靠手中的一支笔,活出了无数人向往的人生。有人说,如果汪曾祺还活着,他是《舌尖上的中国》好的制片人,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的。汪曾祺确实是吃货里的行家,他的作品里有天南地北的各色美食,透过字里行间仿佛能嗅到菜肴的香气,让人口水直流。颜色红亮、嫩如豆腐的乳腐肉,诗意与美感兼备的蜂蜜小萝卜,筷子头一扎下去,就冒出红油的高邮咸鸭蛋,嚼之生动十里的塞馅回锅油条……他笔下的美味,全方面刺激你的味蕾。不得不提的是,汪曾祺对美食的钟情绝非纸上谈兵,他是中国文坛有名的厨子。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年代,他却一手包办家里的两顿饭,几十年如一日。作家聂华苓和古文字学家熙去他家做客时,他做过一道大煮干丝,两人不仅把菜吃净,连汤都喝了个精光。汪曾祺对一蔬一饭的喜爱,实则暗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他在《人间草木》中写了一句特别触动人心的话:“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读了他的文章,我才发现一草一木皆有风情。如他所写,梨花的花瓣是月亮做的,秋葵风致楚楚,梧桐是秋的信使。原来,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汪曾祺是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大才子,他爱吃、爱写、能书善画,被誉为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和中国后一个士大夫,他低调随和,从不摆架子,就像坐在家门口与人闲聊的老爷爷。虽然他已去世20多年,但江湖一直有他的传说。如果你觉得生活太忙碌了,想坐下来歇一歇,不妨在睡前读上三两篇他的文章,他能轻而易举带你找到人生的调味剂,让你的生活既有烟火气,又有诗情画意。汪曾祺精选散文集一套四册,《人间草木》《人间有味》《人间邂逅》《人间有趣》给未曾蒙面的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看一看,看不到横条退出重进即可。#情感# #阅读的温度# #读书#

6、聂华苓现在婚姻状况

自古以来,会吃还会做菜的文人名士不少,比如苏东坡就有名扬天下的东坡肘子。可有个大文人,他却能把剩菜变成一等一的美味,这功夫,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就是汪曾祺。提起汪曾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等一的“吃货“,那篇《端午的鸭蛋》不仅被选进初中课本,还因为写得太形象,推广效果,一度成为”高邮鸭蛋“的形象大使。汪曾祺发明了不少菜,其中有道菜叫油条塞肉,用的是回锅油条。他把早晨新炸出来的油条,买回来放家里,等它变软,再给油条里面塞上肉蓉,回锅炸一下。于是剩油条就变成新鲜可口的美味。这道菜吃的时候也有讲究,满桌10个客人,要求大家一起咬,咔嚓一声,谁的声音更脆谁就赢,只听满桌的嘎嘣脆,大家吃得分外欢乐。好多人都说,肚子饿的时候,不敢读汪曾祺的文章,因为他笔下的美食太诱人,花样还超级丰富,什么咸菜、豆腐、韭菜花、昆明的米线、北京的酱菜、高邮的鸭蛋,哪个地区的人都抗不过他笔下美食的诱惑。汪曾祺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吃货的本色就已经“暴露”了出来。一到课余,他要么溜到街头小酒馆,点上猪头肉外加一壶美酒,肆意享受,要么就到集市小摊吃白斩鸡,总之,没闲过。后来,他去了农村,那里条件很艰苦,吃的匮乏,他又开始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吃好”。那时,他被安排到山上种树,每天带两个干馒头,一块大腌萝卜,这实在是难以下咽啊,怎么办呢?他就地取材,看到山上的酸枣,他摘着吃,草里有蝈蝈,他烧着吃。就这样,他一口腌萝卜,一口烧蝈蝈,再就着一口馒头,满嘴都是人间美味。有时候领导让他画各式各样的马铃薯,他就画完一块,烤一块,吃一块,美食和艺术,同时享用。在汪曾祺的字典里,一切痛苦都能用美食来,包括爱情。有一次他失恋了,原本想用绝食来祭奠爱情,睡了两天两夜之后,发现肚子咕咕叫,正纠结之际,好友熙带着字典去看望他。聊了几句,他更加饥肠辘辘,可兜里钱不够怎么办,干脆,两人跑到大街上把字典卖了,换了两碗香喷喷的米线。一通美食下肚,汪曾祺失恋的痛苦,也被吃到肚子里消化了。汪曾祺不仅自己爱吃,还好为人师,喜欢教别人做吃的。有一次他去街上买牛肉,在他前面,有一个中年妇女很难为情地问卖牛肉的师傅:“牛肉买回去怎么做呢?”汪曾祺很奇怪地问她:“你没有做过牛肉?”中年妇女说:“没有。”他一听,不会做哪行,我得教啊!他立马热心地把中年妇女请到一边,仔细讲授牛肉的各种做法。从咖喱牛肉,到红烧,清炖,从四川的水煮牛肉到广东的蚝油牛肉,但凡是和牛肉沾边的,他都讲了个遍,在路边站了好几个小时都没觉得累。著名作家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夫妇到北京时,中国作协有位同事忽发奇想,让汪曾祺在家里做几个菜招待他们,说是这样会更温暖。汪曾祺这次着实动了一番脑筋:聂华苓是湖北人,但她长期在国外,我得做些聂华苓平时很难吃到的菜才行。于是他精心做了几道菜,其中有一道菜煮干丝,是地道的淮扬菜。果然,聂华苓吃得尽兴,就连后剩的一点汤,她都端起碗来喝掉了。还有一次,汪曾祺的好友、作家陈怡真从国外到北京来,指名请汪曾祺给她做一回饭。汪曾祺用心做了好几个菜,其中一个干贝烧小萝卜,特意选了台湾没有的“杨花萝卜”做食材。此外,汪曾祺还特意给她炒了一盘干巴菌 ,因为台湾也吃不到云南的干巴菌。汪曾祺高超的做菜水平和食材选取的巧思,再次征服了这位食客,陈怡真几乎盘盘吃空。后剩了一点,她直接找个塑料袋包起来,带回宾馆吃。尝过汪曾祺手艺的人,无不被他的厨艺和创意征服,美食家、吃货的美名,由此也盛传开来。汪曾祺既是文学大家,也是生活大师,从写作到做菜、待客,都有自己的处事美学。一个人如果能像他这样热爱生活、活得通透,肯定每一天都会感受到满满的人间趣味。【参考资料】:《人间至味》、《汪曾祺散文》、《汪曾祺全集》.汪曾祺#我的人生#

7、聂华苓个人资料简介

汪曾祺当年在昆明联大上学时,曾经喝酒喝得烂醉,昏坐在路边。恰逢沈从文演讲回来,看见前边地上有个人影,以为是沦陷区逃来的难民,便走上去看一下,谁料竟是自己的学生。沈从文连忙叫来两个学生,把汪曾祺搀扶回到住处,又给他灌了许多酽茶,好不容易才清醒过来,自然少不了一顿批评,汪曾祺羞愧不已。几十年后,汪曾祺又在美国上演了类似的情景。他去作家聂华苓家做客,刚进门,就从酒柜中拿出威士忌喝了起来,不知不觉就喝得酩酊大醉,后被人抬回了公寓。然而第二天汪曾祺醒来,却发现房门大开,钱丢了,钥匙也不见了。唉,酒虽好,可喝多了就不好了!#聂华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