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畴的简介(杨逸畴还有哪些文章)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4 14:04:49 浏览
1、杨逸畴还有哪些文章

1973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他是八人中的一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分队由何希吾、关志华、杨逸畴、郑锡澜、章铭陶、鲍世恒等科学家参加,马志正负责行政后勤,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赵上元等随同 。和郑锡澜(1973)提出的喜马拉雅模式 。西藏极境深处,那里水汽蒸腾,温泉密布。第一次青藏科考,章铭陶和其他队员,骑着驴,行走52天,翻越昆仑山,发现了青藏高原的间歇温泉1998年,杨逸畴先生徒步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后的90公里无人区;而作为论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第一人,杨逸畴这个平凡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也被永久篆刻在中国世纪坛的白色大理石壁面上。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号称"生命的禁区",一个被称作"死亡之海",但恰恰是这两个常人闻之色变的地方,构成了杨逸畴先生科学之旅完整的舞台。从1988年开始,杨逸畴先生五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变化,沙漠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文明兴衰等研究方面,以及沙漠腹地的探险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曾有一位科考队员说,他几次去西藏,都会被问道"是杨逸畴带人来了吗?"是啊!前后40年沫浴着高原的风,杨逸畴先生从青年走到了老年,青藏高原也成了他心中一个深深的情结。如果你问他下一次考察去哪里,看不出老的杨逸畴先生会用他响亮的声音告诉你,"古稀之年前希望去北极看看。"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83年中国科学院野外先进工作者奖、1992年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西藏(图库)地貌》,198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藏第四纪地质》,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从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学术专著10本,论文80余篇,科普文章50余篇。其中主要有,《西藏高原地貌的形成和演化》《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塔里木盆地环境的演变》《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兴衰初探》等诸方面的学术论著,以及《西藏地貌》《西藏第四纪地质》《南迦巴瓦峰图库登山综合科学考察》《西北干旱地区全新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秘境青藏》《沙漠探险》《南迦巴瓦峰(图库)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中国地理博览》《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获1997年度河南图库省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专著和文集。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上伸出一条条现代冰川,它那天蓝色晶莹的冰舌,穿过苍郁的林海,有的地方直达海拔31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畔。雪线以上的雪峰银岭,布满一道道冰雪崩的沟道,山岭显得特别陡峻。冰崩、雪崩是这里冰雪地貌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动力因素。由于一天阳光的强烈照射,冰雪大量消融,于是就发生频繁的崩落。雪尘滚滚,响声隆隆,一道道冰的瀑布、雪的瀑布直跌峡谷江边,形成了自然界的奇观。超长运动的跃动冰川则隆弄冰川初步考察的结果,它是一条凭借南峰山体冰雪崩的众多补给,在沟内发育成的一条长10公里左右的山谷冰川,挂在陡峭的山上。派区一带能看到静水环境下的湖相堆积残留;在直白村和对岸江边,残留下来的冰川堆积还赫然在目;则隆弄沟内,可以看到相互隔断的五节冰体残存在谷底,末段冰川体还保留在直白村边、海拔只有2900米的地方。冰川末端上百米厚的末端陡崖呈灰白色,夹有许多杂质,中间冰裂隙纵横交错,冰体底部有像城门洞大的洞穴,冰融水从洞中哗哗流出。冰川表部有3—5米厚的冰碛石覆盖,谷侧基岩上有冰川擦痕、磨光面等。残留谷底的5段冰川,它们的消融变薄和退缩是明显的,但显然也由于冰体表部有深厚冰碛的保护,加以有上游两侧山地众多的雪崩补给,冰川才能保存下来。在这个跃动过的冰川表面,有的地方竟能看到表碛层中长有乔木、灌丛等植物,冰川表面发现有冰老鼠(一种高山墙藓)和冰蚯蚓等生命活动,冰川跃动过程中曾对谷壁和高大侧碛垄进行过“修剪”(对两侧植物的修剪),留下崭齐新鲜的“修剪线”,十分醒目。这是我国新发现的第一例因地震触发所造成的冰川作超长运动的跃动冰川类型,构成大拐弯峡谷地区的又一大自然奇观。在这里它源接南迦巴瓦峰,后抵大峡谷进口,末端低至海拔只有2900米处,交通相对方便,富于观赏和研究效应,把它开发成世界大峡谷进口观光旅游的第一景,将会十分吸引人

2、杨逸畴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1935年,杨逸畴先生出身于江苏常州武进县鸣凰镇南周乡巷上村。1971年,我国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开始,我能作为第一批参加者,感到十分荣幸。1973年转入行藏东南的面上综合科学考察,当时我们地貌组从察隅结束考察回到拉萨收队,3个月的艰苦野外工作,大家身心都十分疲惫。这时科考队又组织大峡谷水力资源综合科考分队,队里抽调我参加,我二话没说,从此开始了我与大峡谷的结缘征程。杨逸畴,男,68岁,江苏人,水资源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登山科学考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科考探险活动,前后20次上青藏高原,8次深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5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探险。他在我国特殊、边疆、空白的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中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特别在发现论证推出雅鲁藏布(图库)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为世界之,为发现雅鲁臧布江大峡谷为世界之的第一人;发现和解释福建平潭石人碑、船帆石、花岗岩海蚀造型地貌为世界之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地理发现和贡献。从温婉的江南到粗犷的青藏,杨逸畴先生走了一条常人认为不常规的路。如果让他回忆起江苏(图库)常州那方鱼米之乡的故土,高大结实的身材,黝黑的肤色,却在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是一个老青藏。确实,自打1959年第一次上青藏高原,杨逸畴先生就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浇灌在了这片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这片世界海拔高的高原,书写了自己硕果累累的科学旅程。大峡谷科考分队由何希吾、关志华、杨逸畴、郑锡澜、章铭陶、鲍世恒等科学家参加,马志正负责行政后勤,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赵上元等随同,我们自米林县派区出发,先在大峡谷进口的南迦巴瓦峰西坡麓考察一番,然后翻越多雄拉,沿着其东南坡的多雄河直达大峡谷下段谷底并沿江而下,到达我国实际控制的边疆门区小村——希让,再由此溯江而上沿河考察,经墨脱县城,加热萨区到大峡拐弯的顶端扎曲,后沿帕隆藏布到达川藏线上的通麦过来。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作科学考察,开创了大峡谷科学考察的先河。峡谷之门我们被举世闻名而充满神秘的大峡谷吸引,怀着极大的兴趣到了大拐弯的进口处——米林。米林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从米林县的派区往东便进入大拐弯地区。趁我们在派区停留进峡准备的间歇,顺便从派区经转运站到大渡卡,从这里能看到南岸雄伟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99米)和北岸高大的加拉白垒峰(海拔7251米)。它们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尾间,雄踞大拐弯峡谷南北两侧,俯瞰着雅鲁藏布江,守卫着大峡谷,使峡谷变得更加雄伟险峻,幽深秀丽。一般从谷地看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大多终日云遮雾绕,难得露出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但是,我们总算碰到了一个好天气,在派区附近的山坡上,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的出露。这天,晴空,南迦巴瓦峰山脊周围云彩忽散忽收,我们乘云雾飘走的短暂时刻,照相机、电影机一齐开动,摄下了这珍贵的镜头。傍晚,太阳即将隐没,晚霞布满天空,高耸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全部出露,金色的夕阳恰照在这两个金字塔形的雪峰上,洁白的雪峰披戴着金色的余辉,映衬着红色的晚霞,分外美丽壮观。雅鲁藏布江是中国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也是世界上海拔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在藏语中,"雅鲁"和"雅砻"是一个意思,指的是从天上来,而雅砻本身也是一个地名,即今天的西藏山南地区;"藏布"的意思是江。这条江终被命名为"雅鲁藏布江",是和雅砻地区的悉补野部落(也就是松赞干布的祖先)终统一青藏高原分不开的。这条江流经藏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全长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长3848公里),流域面积约93.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以中国境内长度来说为中国第6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和珠江)、西藏地区第一大河,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高的大河,也是中国坡降陡的大河。在藏语中雅鲁藏布江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梵语中布拉马普特拉河意为“梵天之子”。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1935年,杨逸畴先生出身于江苏常州武进县鸣凰镇南周乡巷上村。战乱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砺了杨逸畴先生坚毅的性格,一直坚持的体育锻炼让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徐霞客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则让少年杨逸畴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渴望。1953年跨入南京(图库)大学地理系的大门,把青年杨逸畴带进了他一直梦想的科学殿堂。

3、杨逸畴念什么

崮是坟的来源吗?都知道坟吧?圆锥体,上面要有压坟头的,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看看图1,这是沂蒙山区的一种特殊地貌,2007年8月21日,在“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上,崔之久、杨逸畴、孙文昌等地质地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命名“岱崮地貌”,成为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知名的崮有,围歼整编74师的孟良崮,民国临城大劫案的抱犊崮,崮顶挖出春秋纪王墓的旅游景点纪王崮-天上王城。典型集中的崮,就在岱崮镇。岱崮镇是中华蜜桃第一镇,中国美小镇第3位,两次“南北岱崮”保卫战,以连敌师,铸成“英勇顽强岱崮连”英名。再来看看坟。“坟”的基本含义为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如坟墓、坟地;引申含义为水边高地,如汶坟。神奇的是,这里是汶河上游支流。【孔安国·尚书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左传·昭十三年】左史倚相,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又大也。【周礼·秋官】司烜氏共坟烛。又与羵同。【鲁语】土之怪曰坟羊。又【广韵】【正韵】房吻切【集韵】【韵会】父吻切,?音愤。土膏肥也。【书·禹贡】白坟,黑坟,赤埴坟。见土字注。又【集韵】部本切,音笨。土沸起也。早的史书为什么叫三坟?还通羵,孔子解释过费城挖出来的羵羊,土之怪。有记录的坟是孔子给父母垒的,而在岱崮的北方,和孔子同时期的二桃杀三士的三坟,今天还在淄河边上。这是巧合呢?还是崮就是坟的模仿对象?我去岱崮是想实地考察一下,因为我怀疑这地方就是昆仑之墟的五重十二楼。你们怎么看这个事?#临沂头条# #蒙阴崮乡赏花季# #蒙阴# #历史# #历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