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尔辉简介(周尔辉)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4 16:34:15 浏览
1、周尔辉

1965年,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同弟弟周恩寿商议平坟一事。因为担心乡亲们想不通不肯平坟,于是决定派一位亲属前去做工作并督办此事。周恩寿自告奋勇,极愿前往。但是没有同意,他说:“你的身份不同,是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县里都要接待你,既影响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费。”见弟弟没有异议,便说:“还是等在西安的尔萃回去办吧,他母亲在淮安,是探家,不会惊动地方领导。”1965年春节前,周尔萃回乡探亲,将这个任务郑重地交给他,并明确交代:棺木要就地下沉一米以下,做到不影响机耕。周尔萃回到淮安后,首先将的意见转告给了哥哥周尔辉和嫂嫂孙桂云,然后又向淮安县委作了汇报。农历除夕,周尔萃、孙桂云以及30多位当地生产队的农民,来到祖茔地,平掉了坟头,深埋了棺木。周总理得知后满意,而且还亲自给生产队寄去了70元钱,并写明:此款支付生产队平坟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周总理是真正的无神论者,一生讨厌的就是衣锦还乡,他从12岁离开家乡淮安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怕给当地官员带来麻烦,又担心老乡会求自己办事,自己又不好拒绝。为了号召百姓平坟还耕,周总理带头把自家的祖坟给平了,伟大!###周尔辉简介#

2、

1961年7月2日 ,北京中南海西华厅。周总理和正在为侄子周尔辉操办婚礼。他送给新人三样礼物:一个床单、一件短衬衫、一条裤子。都是穿过用过的旧物。周总理笑着对新人说:“都是旧的,不要嫌不好。当年我结婚比你们还简朴,没请客也没买新衣服,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艰苦朴素光荣嘛!”周尔辉穿着伯父的旧衣裤举行婚礼,丝毫没觉得难为情,心里反而惬意又骄傲。因为在所有晚辈中,这是周总理夫妻俩一次主持操办的婚礼,二位老人的恩情,这对新人终身不忘。婚礼简朴,北京的周家亲属、一些故交,总共坐了两桌,所有花费都是周总理自掏腰包。但后来,周总理还是在d小组会上自我批评:“周尔辉结婚我不应该搞那么‘大’的场面,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周尔辉是的亲侄子,他的父亲被日本鬼子杀害。解放初期,家境十分困难,他初在扬州上中学,按规定享受助学金。后来国家干部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周总理立即让周尔辉不要再领助学金,自己会用工资支付他的生活费。1952年,周尔辉到北京看望伯父,周总理把他留在北京读书。没有把他送到干部子弟学校,也没有送到条件较好的重点中学,而是送到刚转为公办的、条件较差的26中住校读书。入学前,周总理再三叮嘱他:“不许对任何人透露你和我的关系,人家要是知道你是我的侄儿,就会处处照顾你、将就你,你也会产生优越感,那样,你的进步就慢了。”周尔辉把伯伯的话记在心里。从入学到毕业,始终守口如瓶,后来考进北京钢铁学院,上大学要政审,学校才知道他是周总理的侄子。受周总理的影响,周尔辉生活也很简朴,因为身材和周总理相仿,在北京读书和工作期间,他所穿的衣服都是周总理所穿过的。刚上大学那会,周尔辉向伯父提出,希望有一个小箱子装日用品。周总理没给他买,送他一个已经破成两瓣的旧箱子,让他修修再用。后来,这只箱子散了架,彻底坏了,周尔辉才没再用。1958年,周尔辉去湖南参加劳动锻炼,他再次提出,希望有一个箱子。周总理还是没给他买,而是送他一个用土布缝成、便于放在驴背上的马褡子:“这是我在延安时用的,你拿去用吧,很方便的。”周尔辉理解伯父的苦心,也从不辜负伯父伯母的期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勤俭节约。1974年,周尔辉和爱人带着孩子从淮安去北京看望伯父伯母,两个孩子吵着要买新衣服 ,周尔辉果断拒绝,一是因为经济不宽裕,二是伯父伯母一向主张艰苦朴素。周总理见到他们一家,特别高兴。当看到他们的小孩竟然穿着呢子裤,惊讶,以为他们铺张浪费,问“小孩子家,怎么穿呢子裤啊?”周尔辉连忙解释:“这是当年伯父送我的呢子裤啊,我穿了很多年,破了补,补了破,实在不能再补了,才拆开改成小裤子给孩子穿……”原来如此!周总理开心地笑了“好!好!一条裤子穿三代人!这节俭作风好!”这件事传开后,人们称这条呢裤为“周家三代裤”。周总理还把自己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穿过的风衣,以及一件在1950年出席重要会议时穿过的衬衫,也送给周尔辉,他珍惜这两件衣服,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到了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穿。周尔辉对子女晚辈的教育,也延续了伯父伯母的作风,总是谆谆教导说“旧的东西只要还能用,就不要浪费,不要把它扔掉。”周尔辉一直把伯伯、伯母的照片挂在客厅,用这种方式与他们天天“相见”,提醒自己不忘老人家的教导,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家风。周总理对晚辈的教导,您怎么看?#头条创作挑战赛# ###周尔辉简介#

3、

1953年夏天,的八婶到北京治病和看望孙子周尔辉。老人家在返回淮安前,向反映:街坊邻居们都提醒她,他淮安老家的房子和祖坟都太破旧了,都该重新修整一下。对此,完全反对,他就专门派了中央警卫局的干部王雨波护送八奶奶回淮安,同时转告淮安县政府自己的三点意见:一、八婶的生活费今后由我来照顾,县政府不要再管了(刚进城时,是供给制,他赡养的亲戚只好由当地县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但到1953年国家各级干部都实行了薪金制,就坚决不肯再给当地政府增加负担);二、驸马巷的房子不准修,不准让人参观,更不准宣扬我出生的那间房子,凡已有住户者,不准让人搬家;三、祖坟要平掉,遗骨要深埋,把土地交生产队使用。为了这第三条意见,他事先还找了他的弟弟和弟媳到西花厅商议,说,这是家里事,他不能一个人说了算。1956年,的八婶病重了,在淮安县医院调节,她自知不久于人世,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为了感谢当地政府对他的八婶调节上的关心与照顾,特别是医疗费用和善后费用。请秘书以他的名义给县政府寄了三封信,汇了两次款。一直在赡养他的婶母,直到1956年年底老人家去世!涉及到工作和国家利益,他对亲人完全不讲情面;但说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却是无人敢反驳!这样的令人肃然起敬!

4、

1964年8月,在外地工作的一些亲属恰巧因公停留北京,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西花厅召开了家庭会议。穿着白色短袖衣的,很随便的坐在小竹椅上,两眼炯炯有神,没有什么开场白,他直插主题:“上次讲了些家庭历史,今天不讲了,讲讲过五关,老的过五关,关公的过五关,不去谈它了。我们现在讲过五关,是借用这个词。”的过五关分别是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在196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负责干部会议上,就曾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过好五关。这当中,特意将亲属关和思想关、政治关一并提出:“第四,过亲属关,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造出一批少爷。”在看来,亲属关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干部子弟的危险性始终让他警惕,他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绝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对于干部子弟,要求高,责备严是应该的,这样有好处,可以督促他们进步。”关于亲属关如何过,我们可以从的身上学到很多,咱们就讲讲他的侄子调离工作的事情吧。周尔辉是的侄子,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妻子是江苏淮安的一名小学老师,因为两地分居,组织上同意将周尔辉的妻子调来北京。然而,这件事却遭到的反对,得知这件事之后说:“现在正是精减城市人口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女方往男方这里调呢?你应该带个头,你申请到你爱人那儿去工作好了。”周尔辉很听话,自己主动申请,经过组织同意后,就从北京钢铁学院调去淮安当了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侄子周尔辉被挡在了亲属关外,就连自己小的侄女周秉建也没能破格。当时,小的侄女周秉建在内蒙古插队,后经当地群众的推荐,应征入伍。然而,当她在北京军区参加完新兵集训,去西花厅看望伯父伯母时,却让她换下军装,并希望她能回到内蒙古。当时是这样对周秉建说的:“秉建,你能不能脱下军装,重新回到内蒙古草原上去,你不是说内蒙古草原天地广阔吗?”周秉建急忙向伯伯解释:“我参军不是开后门儿,是通过了体检、政审的正常手续。”“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一点儿也不能搞。”没两天,部队领导接到亲自打来的批评电话: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想下命令啦!”于是,周秉建脱下了军装,又重新回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这次,当过四个半月兵的周秉建下了狠心,坚持不回知青点,直接住进了牧民的蒙古包里。周秉建想通了一个道理:正因为我的伯伯是,所以,我应该坚持在大草原做一个普通的牧民。曾对自己的晚辈这样要求: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没有一个晚辈读到过特殊关照,这样看似无情的严厉家风,却饱含着对晚辈们的无限关爱与期盼。过好亲属关的深切嘱托,不仅写在纸上,更写进了后辈们的心中!手中的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周总理真真切切的做到了大公无私,夙夜为公,勤政为民,难忘人民总理!

5、

1958年,周总理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那一年,周总理已经60岁。在一次运料时,他不小心被石头砸破了手,大家都劝他去休息,周总理则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嘛!1958年7月1日,周总理到广东新会县视察调研工作。总理只带了三名工作人员,坐一辆普通吉普车,悄悄地去了。下午,在广东省新会县县委会,一辆吉普车悄然停在了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个头戴草帽,穿着普通的白色短袖上衣,灰布长裤的就是总理。他向县委领导同志表示:“我是来新会学习的,来工作的,我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和大家一样,要到乡里去,要和群众在一起,向群众学习。”在新会六个晚上,他一直住在县委书记的卧室兼工作室,不去住新建的招待所。总理:“我是共产d员,县委会有地方,还是住在县委会吧!这里很好嘛!与同志们住在一起,工作方便。”这里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旧办公桌和几张普通的木椅子。总理还谆谆叮嘱县委领导同志说,要朴素,不要同群众的生活有距离,不要搞迎送,不要前呼后拥,妨碍他接近群众,不要公家请客。1961年,周总理的侄子周尔辉与孙桂云结了婚。孙桂云是淮安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婚后,两人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为了照顾他们这对小夫妻,北京钢铁学院准备把周尔辉的妻子孙桂云的工作调到北京来。手续办好后,趁着放暑假的机会,孙桂云来到了北京,周尔辉带她去看望周总理。周尔辉兴奋地告诉周总理:“伯父,告诉你个好消息,桂云不久后就可以来北京工作了!”周总理很是吃惊,问:“噢,调动工作这么容易吗?万一人家不接收怎么办?”周尔辉心想:怎么可能?手续都办好了,人家就是看着你的面子也不可能不接收啊!但还没等他开口,孙桂云就抢着说:“不接收就再回去。”第二天,周总理先就这件事批评了有关单位,他严肃地说:“调动工作关系可以,但是为什么非得从小城市往大城市调?不能从大城市往小城市调吗?”接着他又让去做周尔辉夫妻二人的工作。语重心长地对他们二人说:“现在国家正在闹自然灾害,粮食紧缺,北京市在大量压缩人口。你们的伯父正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咱们不能带头搞特殊。”周尔辉夫妻二人对于伯父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孙桂云放弃了已经办好的调动手续,又回到了淮安工作。第二年,孙桂云怀孕了,周尔辉申请调回淮安去工作,组织上调查后批准了他的申请。临走之前,周总理还嘱咐他:“到淮安后,在工作和生活上任何特殊要求都不能提,一切都要听从当地组织上的安排。”周尔辉孙桂云夫妻二人秉承伯父的教诲,在淮安当起了普通的人民教师。因为在对后辈的教育中,周总理一直强调“不要靠关系,要自己奋斗,不要把和我的关系讲出去”,所以,在他的侄辈和孙辈的所有登记表中,都找不到和周总理的任何关系。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从不搞特殊化,清贫一生,只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是当之无愧的好总理!#历史天窗# #风采依旧0#

6、

总理一生廉洁奉公,勤劳俭朴。1961年7月,周总理的侄子周尔辉结婚大喜。虽为东方泱泱大国总理,却拿不出像样的礼物,就送了一条穿了多年的旧尼裤送给了侄子周尔辉,作为结婚礼物。侄子周尔辉拿到伯父的礼物(旧尼裤),激动与高兴。周尔辉后来穿了很多年,破了补,补了又破,补丁叠补丁,直到后来再也不能穿了,就把旧尼裤拆了,改缝为一条小裤子给自己的儿子穿。有一天,周尔辉领着孩子去伯父家。伯母()看见孩子穿了一条旧呢裤,就吃惊的问:“小孩没有裤子吗”?周尔辉解释道:“结婚的时候伯父送我一条旧呢裤,穿破了,实在不能不补了,就把它改为小孩子裤子了”。算了下,说道:“这条裤子已经有30年历史了”,当时全家人笑的合不拢嘴。总理听说后,笑得为开心,边笑边抱起孩子说:“好!一条裤子穿了三代人啦!”

7、

藏品鉴赏鲍银松溪山访友2016设色绢本22x43cm硬卡—————————————————艺术家简介:鲍银松,1972年生,号计明堂、采蓝山房,现闲居浙江温州平阳。毕业于美术院校设计系,曾从事过设计和企业经营等工作,现为职业画家。工文人山水,得沈周之韵,画风清雅浪漫,逸趣十足,清秘阁等机构曾多次展出其画作。

8、

电影《八子》主题曲:《时光擦身而过》简介《八子》是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江西赣南中央苏区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其中六个儿子先后阵亡,仅剩长兄大牛与小的弟弟满崽。为了掩护大部队战略转移,兄弟俩与战友们一起,同敌人血战至后一刻,终全部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