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关简介(滁州清流关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4 18:16:45 浏览
1、滁州清流关简介

滁州记忆2013年05月离开滁州,已经整整十年了。关于滁州的记忆还定格在十年前。滁州下辖2区4县2市。分别是: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天长市。在滁州待了八年,凤阳,定远,不曾去过。其他县区市都去过。来安县城以及来安汊河镇,来安的半塔镇以及半塔战争纪念林。全椒县踏过全椒县城的桥梁,去过全椒县城吴敬梓纪念馆,琅琊区是中心市区,天长路,凤阳路,琅琊山,醉翁亭,丰乐亭,三里亭,凤凰坝,凤凰四村,城西水库,滁州西涧,白云大厦,乐天玛特,蔚然湖,同心亭,人民广场,铜矿转盘。南湖北湖,每个街道,每个景点,每一亭一榭都遍布着我的足迹。南谯区沙河镇,乌衣镇,施集镇。清流关,皇甫山,无一不是熟悉的地方,沙河水库(姑山湖),施集茶场,每个都是那么熟悉。天长市工业发达。第一次去天长,曾看到龙卷风肆虐过得一栋楼。天长临近扬州,也是盛产美女的地方。明光,曾经去桥头镇的田间采集金银花尺蠖。滁州是个美丽的地方,除了美景还有至今难以忘却的美食,凤凰四村的韭菜饺子,三里亭路的锅仔饭,凤凰湖畔的农家菜,银花西区的小龙虾等。时光荏苒,已过十年。再去滁州,肯定也不是以前的滁州了,新楼代替了旧楼,新路覆盖了旧路。甚至连熟悉的梧桐都不再是原来的风貌,白玉兰开出的花也没有当年的芬芳!老旧的三里亭,永远只存在于记忆中了。寻常巷陌,煲仔饭何在?高楼大厦,已觅不到当初的街道

2、清流关古道

968年,宰相赵普突生大病,宋太祖抽空前去探望,刚到赵普府上,就看到庭院中摆了10个大瓶子,宋太祖问道:“这里边装的什么啊?打开看看。”赵普说:“这是钱弘俶刚送过来的,臣这就打开。”可打开后君臣二人愣住了。赵普命下人打开这些瓶子,下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瓶子全部打开,里面装的竟是快要溢出来的碎金子。宋太祖并没有说什么,赵普早已吓得浑身颤抖,急忙跪在宋太祖面前认错:“陛下饶命,臣真的不知道里面装的是金子啊!”原来就在宋太祖出宫之时,钱弘俶在同一时间给宰相赵普送来一封书信和瓶子,他放下东西,一言不发的就走了,赵普还没来得及将书信拆开细读,宋太祖随后就到达府中。钱弘俶是何许人也?他身为吴越国君,赵匡胤讨伐李煜时,李煜向钱弘俶请求援兵,可钱弘俶不仅拒绝李煜,还和宋朝联合灭亡南唐。唇亡齿寒,吴越国在南唐消亡后,为了自身安危,举全国之力向宋朝纳贡。宋太祖登基后,先后统一了西南边境的几个小国,而吴越国虽然全心臣服,可大宋是不会允许他们独立存在的。于是,钱弘俶千方百计联系宰相赵普,希望赵普能在宋太祖面前美言几句,让吴越小国能多存在几天。钱弘俶到了赵普府上,刚好赵普正在养病,钱弘俶看到人多眼杂,便将书信和瓶子交于赵府下人,自己先行告退。可钱弘俶前脚刚走,宋太祖后脚就到赵普府邸,于是进入正门时,宋太祖刚好看到这10个显眼的大瓶子,就询问赵普里面装了什么东西。赵普也是刚收到这些东西,只好如实禀报,然后便发生了开头一幕,钱弘俶的无心之举差点让赵普没命。奇怪的是,宋太祖连一句责骂也没说,也没有将这些钱财没收国库,只是看望了赵普的病情后自行离去。这就是宋朝的“金瓜子事件”,生性多疑的宋太祖为何对赵普网开一面呢?原因如下:一,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四面楚歌,他听闻赵普有不世之才,于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宋太祖亲自登门拜访,与赵普彻夜长谈,可以说北宋初期的战争计划都由赵普一人制定,宋太祖对赵普深信不疑。二,赵匡胤还在世宗皇帝手下当差时,有一次他的父亲赵弘殷病倒滁州清流关,赵普鞍前马后伺候老爷子几个月,获得了赵匡胤的信赖,从此,赵普被赵匡胤当做同族人看待,从军事推官一路升迁为太祖身边的秘书,并终成为北宋著名谋臣。三,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内心想揭竿起义,可奈何内心君臣伦理作祟,终还是在赵普的鼓动下才黄袍加身,可以说赵普是北宋建立的重要参与者。北宋刚建立时,还是赵普极力劝说宋太祖要解除武将兵权,终赵匡胤在赵普的帮助下杯酒释兵权,既没有伤及君臣和气,又加强了北宋中央集权,一举两得。992年,赵普身体每况愈下,三次上奏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宋太宗仍让他身兼数职,允许他在家养病,同年八月因病去世,宋太宗悲痛不已,加封赵普为真定郡王,赐谥号“忠献”,从无名小官做到北宋宰相,赵普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3、清流关战役

4年前,在安徽自驾游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我认为安徽值得去的小众景点,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但是我却为此激动了很久。当年朱元璋就是从这里发家,只不过现在这个地方几乎很少有人听过。这个地方叫做清流关,位于安徽滁州西郊12公里的地方,是一个很有历史典故的地方。当时听到当地人说了这么一个地方之后,我立马驱车来到了这里。刚刚到达的时候,看到眼前的牌坊,心里还比较失望。毕竟这么一个有历史的地方,只有这么一个牌匾么?在询问了附近村民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里仅仅是个停车的地方。真正的清流关还得往上走1公里的山路。沿着村民指的路,我一直往前走着。在去清流关路上的时候,我发现村民指的这条道并非是新建的路,而是一条从宋朝就有的古老道路。在路上的石板上,你会看到很多石板都有一两条凹进去坑,这是古代人车轮留下来的印记。初到清流关,我发现这里就是一个断壁残垣的小山坡,有一些老建筑,但是都破败不堪。如果对清流关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就此匆匆错过了。但是,如果你了解清流关的历史,你会对这里的断壁残垣多上一份敬意。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曾在此留下了足迹。清流关与宋太祖赵匡胤的交集便是著名的清流关之战。当年赵匡胤奉周世宗柴荣的命令,讨伐南唐。结果到了清流关,遇到了大难题。这里易守难攻,当时南唐的将军叫做皇甫晖,他带了3万人守在这里,赵匡胤打了很久都没将这里打下来。在这里,赵匡胤认识了日后的重要谋士赵普。后在赵普的建议下,他们从小路走,终打败了皇甫晖。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赵匡胤的宏图霸业即将开始。而朱元璋第一次到清流关的时候,也不过是个被排挤回老家的失意人。后来当朱元璋再次开始自己事业的时候,便从老家出发,攻克了定远。打下定远之后,下一站便是滁州。而去滁州,必须要经过清流关。当年的朱元璋真的是厉害,从清流关出发,打败了元军,终拿下了滁州城。这就是清流关和宋明两朝皇帝的不解之缘,当我走在这里,脚踏着古人曾经走过的老路,抚摸着千百年的断壁残垣的时候,这种历史的厚重让我感慨万千。一如在路上遇到当地人所说的那般,唯有了解历史,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现在已经4年没去清流关了,也不知道这里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有机会去滁州,清流关真的挺值得去一趟的。#头条创作挑战赛#

4、古清流关简介

今天来到滁州清流关,就是有点破败了,感觉原汁原味,一个人之间旅游自由自在

5、清流关碑文

他黄袍加身,兵变成就帝王。也曾杯酒释兵权,结束武人乱政、以政治智慧平定叛乱,宋朝也许就是只有短命的“第六代”王朝。927年,洛阳夹马营出生的赵匡胤,是当时的中原王朝正统为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父亲赵弘殷,曾任后汉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参与与南唐的淮南之战,封天水县男,拜检校司徒,与赵匡胤同掌禁军。宋朝开国,追封宣祖。948年,赵匡胤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随郭威平定河中之乱,屡立战功。951年,郭威推翻刘承祐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室。公953年,郭威养子柴荣任开封府尹,赵匡胤调任开封府马直军使。954年,郭威驾崩,无子,养子柴(郭)荣继位,赵匡胤复典禁军。公元954年,随柴荣参加对契丹北汉联军的高平之战,立大功。战后,封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956年,柴荣征淮南,赵匡胤随从。涡口之战,率军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攻克清流关,单挑斩杀皇甫晖,俘虏姚凤。监军六合,助韩令坤固守扬州,并于六合东击败南唐齐王李景达万余人。战后,赵匡胤被封为殿前都指挥使,加封定国军节度使。公元957年,从征寿春,克寿州。回师,拜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照旧。同年冬,从征濠州、泗州,终帮助柴荣平定淮南。公元958年,赵匡胤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公元959年,从征北伐,任水陆都部署,助力平定瓦桥关以南。因“点检作天子”事件,接替张永德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同年冬,柴荣驾崩,小皇帝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公元960年,后周朝廷风闻北汉契丹联兵南下,派赵匡胤领兵出征。赵匡胤领兵至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回师汴京,逼柴宗训退位,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建立宋朝。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曾经遭到了昭义节度使李筠以及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反对,在亲帅大军平定这两场叛乱之后,赵匡胤更是认识到,如果他不想让大宋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就必须首先改变唐朝中后期以来藩镇权力太重的现状。赵普为此而给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这三条建议全部都被赵匡胤采纳,并付诸行动。杯酒释兵权”其实至少发生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赵匡胤称帝之后不久,赵普就提出不应该让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全权统帅禁兵,而赵匡胤则认为他们二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大臣,不应该对他们过于忌惮。而赵普则说:“就算是他们没有篡位的野心,万一他们的部下再来一次‘黄袍加身’呢?”于是,赵匡胤在一次晚朝结束之后请石守信等人一起参加宴会,并让他们交出了兵权,这就是第一次“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第二次则是赵匡胤在一次宴会上说:“你们都是大宋的功臣,现在却还带兵在外,我对你们实在是心中有愧。”凤翔军节度使王彦超立即就表示自己早就想告老还乡了。而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等人却听懂了上句,没听懂下句,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打某场战争多么艰难,处理某件公务多么辛苦。赵匡胤却直接冷下脸来说:“这都是前朝的事了,有什么好邀功的?”次日,把这些人的节度使职位都撤销了。与此同时,赵匡胤开始启用文官管理地方,除了王彦超、武行德等人直接被免职之外,当有节度使出现升迁、调任、丧病等情况时,继任其职位的基本上都是文臣。赵匡胤曾经直言不讳:“即便是文臣全部都贪污腐败,但他们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也不及一个武将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