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八部金刚长寿功,动作如何更标准、更有效果大多数朋友都是通过张至顺道长的视频和讲解自学八部金刚,少有老师指导。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不从根本上着手,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容易走弯路,影响效果。练习中,总有动作不到位、感觉不知如何处理细节的问题。今天我分享点这方面的心得,供大家参考。动作标准和规范是形式和途径,不能是目的。锻炼的效果是本,锻炼的形式是表,切勿本末倒置。所以,以效果为导向的标准是比较合理和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去理解功理和动作的目的,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理论,经常纠结招式的细节,难以做到自然、自信,更难晋升到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境界。八部金刚长寿功基于传统文化和道家的思想,每个动作既有肌肉筋骨的锻炼,也有气血经脉的调理,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互动。这方面的介绍很多,大家可以找相关资料学习,不过多介绍。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体悟不断加深和提高,两者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理解的层次,影响锻炼的效果。传统文化,不但要学,还要悟,更要行。认识的提升,会提高练习的效果。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大家可以尝试着理解一下。通过动作名称就能知道,每一部都有比较明确的锻炼目的:利三焦、固肾腰、调理脾肤等,这是每一部的大纲,也是主要目的,有 很强的指导性。比如利三焦,什么是三焦、如何利?通过双手插顶利。继续深入理解每个动作的意义和要求:插顶前双手平举,为什么要平举,怎么平举;插顶的时候为什么手背相对,为什么迅速上插;插顶后,有什么感受和状态;双手下放的速度如何,有什么感受;双手合拢时为什么在中焦位置,没在下焦。如果弄清楚以上的小问题,这个动作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再比对视频和讲解,动作自然能合理、自然。也要理解具体动作的意义和原理,比如翻掌、方拳、切掌等。以翻掌为例,这是八部金刚功的特色动作,比较关键,也有效。很多朋友总感觉自己做的不到位,好像差点什么,但又不知如何改进。如果明白其原理,就比较容易做好。许理慧道长做过解释,她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动作呢?人的胳膊和手就像水龙头一样,刚开始把它关住了。练功的时候,突然一开,水就往前冲,冲到手腕附近的时候就堵在那里了。通过翻掌,手伸直,它能继续往前走。然后一停,握拳收,把气收回来。就是让它一开一合,疏通人的气X。人的身体不适,就是气X不通,来回左右上下活动开了,身体就恢复了。明白了翻掌的道理,再看视频就容易掌握动作要领:翻掌抖手、收掌握方拳。前者通,后者收,既能促进人的气X流动,又不消散身体能量。我也是边练边学习,懂的也不多,在不断学习。八部金刚长寿功远超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传统养生和相关知识,也是一件乐事。如果只是用自己的认识水平解读,固步自封,自得自满,没能深挖多学,着实有些可惜。但是,凡事不强求,各有各的路。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有启发,就点个赞;觉得没道理,就翻个篇。有时间多修习,多思考,多分享,少争论,少口角,少指责。古人讲究修身养性,如果只修身不养性,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以程颢的《秋日偶成》共勉: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2、程颐程颢的简介写给一心游学家长和小火盆们的一封信各位家长和小火盆们,早上好!关于孩子们立志问题,我们始终不能放弃,要陪伴孩子多看名人传记、名人故事的视频和书籍,不断地加以強化立志问题,增加心理暗示的次数和频率,人的潜意识是通过催眠、发酵才会有一天发生质变和飞跃的。就像我这样有着坚定不移为人类造福的愿望和志向的人,从小至今仍然不断地看名人传记。现在,我正在研究马君武,他参加过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同盟会重要成员,他还创办了广西大学、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大),北京工业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他还当过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教育部长;他还翻译了不少关于自由主义的书,是我们广西了不起的教育家、思想家、翻译家、政治活动家。我正准备写一本《南天一柱——马君武传记》,通过研究马君武,更坚定了我的为人类造福的志向,有缘分的是马君武父亲还在平南任过县官,马君武本人小时候曾在平南县城住过一段时间。历史上,在我的老家平南,也出现过一批了不起的人物,其中有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大的学派之一的程颢与程颐兄弟,曾窝踞平南官成的一个山洞研究理学。太平天国起义早是在平南大鹏的花洲村,后来才转到桂平金田起义的。在日本留学回来的寺面人李修其,在中国大革命时期,曾与中共广西省委宁培英(陆川县人)在平南寺面发动过劳五暴动,比在井冈山的秋收起义还要早。这些都说明平南也是有灵气之地,藏龙卧虎的地方。无独有偶,我刚好又在大鹏和寺面这两个地方工作过。今天,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平南再出现更多的思想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今日头条》发表了《和谐的宇宙》一书,特别是《大容容大赋》这一篇千古绝唱的奇文,得到不少读者和粉丝的关注和点赞,从而广为传播,天长日久便奠定了这些文章的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大容容大、宇宙和谐的思想必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至少三千年!甚至更长久,更深远,这已经是无法抹杀的事实和史实!(只要你在《今日头条》、百度网、腾讯网等网页搜索“王一心”、“王一沁”或者“和谐的宇宙”、“自由逸士”、“文墨好兄弟”、“大容容大”这些关键词,也就一目了然了)你说,当省长、当皇帝、国王和总统有几个人对人类有这么大贡献的呢?当然,孩子们还小,他们不认为这是可能的,这都很正常,别说孩子们了,即使很多大人也在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怀疑别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我只能用庄子的话回答他们:“勿与井底之蛙说海(空间不同),勿与夏虫语冰(时空不同),勿与庸人谈道(纬度不同)。”一切都有可能,请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们,建议多陪伴孩子反复阅读《大容容大赋》这篇文章,一篇文章治天下,足矣!谁若读懂这篇文章,当下彻悟,功德无量!前途无限!别忘了,我曾告诉过你们,我在读初中时,便读了马克思原著(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选集(四卷本),后来又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柏拉图的《理想国》,从小就立志像马克思一样终生为人类工作,为人类造福!在这里并非是说我多么了不起,我只不过是全世界七十多亿人民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我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而已,但我的成功却说明一个问题:从小立志是多么的重要,刻苦钻研知识,不懈地追求真理,是我们区别于所有只知道追求物质享受的“动物”的根本标志,换句话说,没有远大志向,不刻苦钻研知识,不努力追寻真理的人,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在学校里,老师们更多的是教授知识和方法(术),很少有老师懂得以道育人的,我们更要注重悟“道”(追求真理)的引导,反复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树立远大志向和胸怀格局,立志做一个为人类造福之人)的心理暗示,才能改变他们的潜意识,只有潜意识改变了,才会形成好习惯,才会自动自觉地朝着伟大的目标奋斗不息!这样的教育事半功倍,功效长久,成效显著,当人做好了,事才做得好,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只要机会一到来,孩子们就能一飞冲天!在知识的海洋、追求真理的宇宙太空中自由地遨翔!一心游学导师王一沁2022.9.26写于南宁外国语学校B幢704室作者简介:王一沁,原名王战初,作家、自由学者、文学艺术评论家、诗人。
3、程颢是哪个年代的#文化大拜年##每天学点国学知识# #每天进步一点,积少成多#每天学点国学之人物篇——二程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并称。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二人学说被称为“洛学”,著作汇编为《二程全书》。二程思想同中存异,相同处都以理作为哲学的高范畴。不同处成为后世理学、心学分流之渊源,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被朱熹继承和发展,合称“程朱理学”;程颢则是以心解理,开了后世“陆王心学”的先声。#程颢的简介#
4、程颢的简介及作品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颢有一首题为《秋日偶成》的诗,诗中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诗中用自然法则来展现人生的哲理。无论是“静观万物”,还是享受春夏秋冬“四时佳兴”,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5、程颢的古诗程门后学大儒程颢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他主张“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程门后学中的“道南学派”是“本体意义上的程颢之学”,重“穷理”;“湖湘学派”是“工夫意义上的程颢之学”,重“致用”。他们都沿着宗师的主张朝向一极发展,各有心得。但是真要深入到底,穷理者一定会碰到需要致用检验的命题,致用者也一定会遇到需要穷理者解释的问题,帮助对方才会发展自己,这不光是为了求周全,更是为了求深入。分久必合才是程学正道。(徐宏力)#你觉得人的一生什么珍贵# #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 #怎样用一句话证明你成熟了#
6、程颢的拼音#寻找古诗里的景色##头条小组红人扶持计划#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作者简介: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
7、程颢怎么读[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它所蕴含的哲理:观书和观水一样,都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源头,以水比喻书,告诉我们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句诗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作者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原文】《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升华】理学大师朱熹在谈自己的读书感受的时候,则做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读书,才会内涵丰富,灵气流动,这就好比一方池塘常有活水注入,才会水波清澈,映照天光云影。【寄语】我们得大力弘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为提升自我价值和人文境界以及提升社会建设水平而努力奋斗!!【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d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1]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心][玫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