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公馆简介(上海白公馆新消息)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5 03:13:42 浏览
1、上海白公馆新消息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位于虹口区东江湾路146号,路不过550米长,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条五百米的街道居住着众多的文化名人,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多伦路可以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的大本营,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曾经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场,多伦路上铭牌介绍:夏衍、冯雪峰、瞿秋白、柔石、许幸之、潘汉年、张爱萍都在这条小街上活动过;抗战胜利后,这里还有汤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伦路210号的白公馆里度过的,在一条500多米的小街上集中了如此多的著名人士遗迹在上海是罕见的。历史文化街名不虚传。#上海白公馆简介#

2、上海的白公馆

上海适合游客,初来乍到参观的小路。要问上海哪条路适合本地居民闲逛,适合初来乍到的游客参观,又能了解上海的近代历史,又能在各栋风格迥异的近代建筑前拍照打卡,那非多伦路莫属!多伦路并不长,只有短短的500米,漫步在这条500多米的小路上,仿佛打开了一本讲述着老上海故事的露天之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夏衍、冯雪峰、瞿秋白、柔石、许幸之、潘汉年、张爱萍、汤恩伯、孔祥熙、白崇禧、白先勇、窦乐安、柔石、冯雪峰、赵世炎、张之江、史良、陶晶孙、鹿地亘、陈爱莲、张国焘、陈仪、王造时等一系列各领域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从那时开始,多伦路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积淀下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多伦路虽在地图上难有立足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抗日战争期间,多伦路上大多为日本侨民或侵华日军官兵居住,成为日本侵华海军保甲制度区。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多伦路先后出现太阳社、基督教会、上海艺术剧社、中华艺术大学、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新中国剧社、自由出版社等社会团体与组织。沿街二十余幢公馆、洋房建筑特色鲜明,历史价值深厚,其样式包括英、法、日、荷、西班牙、伊斯兰、中西合璧等,仅市级保护建筑就有3幢,它们与周边山阴路、溧阳路、甜爱路一带的特色建筑一起被上海市确定为“近代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1.孔公馆 多伦路250号住宅,曾是孔祥熙沪上三处豪居之一2.白公馆 多伦路210号住宅,曾作白崇禧的寓所,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3.汤公馆 四川北路2023弄35号住宅,曾是汤恩伯的寓所4.左联纪念馆 多伦路201弄2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瞿秋白、丁玲、冯雪峰等左翼学者经常光顾这里5.鸿德堂 多伦路59号,上海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的教堂6.当代美术馆多伦路27号,主要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作品7.公啡咖啡馆遗址多伦路8号,曾在1928年鲁迅的《革命咖啡店》中“出镜”8.郭沫若旧居 多伦路201弄89号

3、白公馆和渣滓洞

马先生今天去重庆首站参观了抗战纪念馆,不禁想到,除了武汉,其他城市都去了抗日战争纪念场馆,如南京江东门纪念馆、衡阳南岳忠烈祠以及即将到访的上海四行仓库。我想这里面有着不忘历史,和平一致对外的意义。不过重庆渣滓洞也是个难以忘怀、特别痛心的地方,此访重庆却没有安排,可能有着特殊的考虑。从地图上,两个地方也相距甚远,抗战遗址、蒋府等在东边南山,而渣滓洞、白公馆等在西边歌乐山,以后有机会一定带孩子去歌乐山参观学习,缅怀先烈。正视历史,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4、上海白公馆全景图

因为喜欢读白先勇的 台北人 。爱听她讲的 红楼梦 。知道他对昆曲的执着。就去了他爸爸的老宅 —白公馆 ,白公馆和上海的其他洋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种军人的风骨。

5、上海白公馆在哪里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是一个小众特色的博物馆,可以乘坐地铁一、七号线至常熟路站下,走路过去15分钟左右。天气好的时候这段路很值得一走,当年的法租界路边都种着梧桐树,民国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周边就有白公馆、宋庆龄、周信芳、巴金、蔡元培等众多名人的故居,还有很多国外特色的历史建筑物。博物馆的门票很便宜,只要8块钱,在收费的博物馆中可谓一股清流。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陈列的作品多属于近现代工艺美术作品,有些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相对于现代有些摸不着头脑和比丑的作品,我更喜欢这些有着澎湃激情蓬勃向上的作品。不过陈列的作品不是特别多,集中在黄杨木、玉石等雕刻作品和一些传统工艺品上,另外还有一多半的空间实际使用中,或者开辟成一些小商店。不过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原为法租界工董局董事住宅,漂亮的绿地花园后,是两层的法国文艺复兴式小楼,有着露天左右双抱阶梯,可从左右登上大平台,视野开阔,闹中取静。如果时光倒流一百年,站在这里端杯酒,可能会看到下面绿地举办的露天酒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10年,记得当时在绿地另外一侧的单独房子里还展出了很多获得天工奖的作品,的确是大师的作品,工艺精湛。可惜现在这个房间关闭了,不知道什么原因。

6、上海白公馆地址

上海•多伦路|城市更新断代史❤️或许 东方建筑美学复兴史就是一段与各种势力、商业利益抗衡中接续传承史来到多伦路 D一感觉可能是有些浮夸的民G??风情街但真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比较其他城市的更新历史,其实这是一种历史中的历史。上海已经为他的城市历史探索出了一个新范式。多伦路在上海虹口区,全长550米。夹在热用的四川北路之间,却蜿蜒而行,曲径通幽。马路两边的建筑风格各异,鳞次栉比,每一栋都在诉说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多伦路作为一条文化名人街,是中G??近代史上卧虎藏龙之地,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都在这里频繁进行文学交流。有博物馆、展览馆、古玩字画、书屋文苑和茶室等很多休闲场所。这里曾经游人如织,而如今却是游人寥寥,不知是因为四川路上很多居民搬离的原因还是其它原因。不过,不管人多人少,建筑的魅力始终不会改变。❤️几个有趣的打卡点:✅孔公馆,孔祥熙沪上三处豪居之一。✅白公馆,曾经白崇禧的寓所。✅汤公馆,曾经汤恩泊的寓所。✅左联纪念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瞿秋白、丁玲、冯雪峰这么多文学路上的先行者在此座谈。因为诸多历史原因,白、汤公馆似乎被刻意隐藏了,没有明确标识。一路问着环卫叔叔才得以寻到,借此,也不得不感慨,历史一直都是当代史,如今的我们对当时的再书写✍️。有很多精致的上海阿姨们,带着墨镜,拿着?杆,拎着包包,红唇酒杯?,打卡拍照,这一路,我看到太多活泼生动的阿姨形象,在告诉我,青春不朽。❤️Tips:?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27号?交通:地铁3号线东宝兴路站⏰展出时间:10:00-18:00(周一闭馆)秋天转瞬即逝,乘着还没完全入冬,快来吧!?#上海旅游# #上海头条# #历史#

7、上海白公馆

顾炳鑫以其连环画见长,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连坛有“南顾北刘”之誉。“南顾”指的是顾炳鑫;“北刘”则指的是天津连环画家刘继卣。顾炳鑫的绘画技艺,完全靠自学的。1923年,他出生于上海闸北区的一户贫寒人家,祖父辈不是务农就是做竹篾匠,在那个整日为生计所忙所累的家庭,根本没有一点文化的气息和氛围。顾炳鑫只断断续续在几所小学念过书,仍未读到毕业。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一家人从闸北逃难到租界,住在难民收容所,靠拾荒捡垃圾度日。后来居住在用芦席盖顶的竹楼里。顾炳鑫一边当学徒,一边跟着父亲打竹匠临工。可从小偏爱画画的顾炳鑫,心里总念着画画的事,想尽办法自学美术,有时甚至跑到马路上,对着过往的行人练习画速写,并开始投稿。那时顾炳鑫画了很多漫画投寄报刊,却一幅也未被采用,倒是有次寄出的一幅木刻《穷缝妇》,意外地被一家画报杂志发表了。那是1941年夏天,这是顾炳鑫的处女作。到抗战胜利时,顾炳鑫的漫画陆续在郑振铎、唐弢、柯灵任主编的《民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成为画坛新秀。上海刚解放那阵,失业在家的顾炳鑫偶然看到书店里有解放区的新连环画,而当时解放前的旧连环画已经不能出版了,顾炳鑫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契机,就根据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经理》开始了连环画的创作,被江丰、郑野夫等任主编的大众美术出版社采用,从此开始了他三十余年的职业连环画生涯。在连环画园地,他迎来创作的高峰并逐渐走向其艺术的鼎盛期,并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顾炳鑫的成名作,是《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它是中国连环画史上著名的素描作品之一。《渡江侦察记》的创作,取材于同名电影。影片一上映,红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各出版社争相推出多种连环画版本,而其中有影响、受欢迎的要数顾炳鑫的这一部。作者采用铅笔画手法,以惊险、紧张的故事情节,变化多样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李连长、刘四姐等英雄人物形象。为使作品接地气、有真实感,顾炳鑫下钟山、游长江,与剧本原作者沈默君交流,深入连队了解侦察兵的生活,用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并在1963年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该连环画初版时共178画页,1977年再版时,画家为使故事连贯性更强又增画了4页,共182画页。成了那个时代热门的畅销连环画,风靡一时。如今,顾炳鑫50年代中期出版的《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已十分稀少,人们只有在连环画精品拍卖会上才能偶见它的芳容。一个艺术家一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他不仅画连环画,还擅长版画、中国画。此后顾炳鑫绘画创作进入高峰,在绘画技巧上先后在白描、毛笔皴擦、钢笔画、铅笔画、中国水墨画等领域开辟了连环画创作手法多样化的广阔道路。连环画有《蓝壁毯》《黎明的河边》《小辫子哥和我》《英雄小八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向阳院的故事》《玉泉》等近百部作品;版画有《药》《阿Q正传》等;中国人物线描画有《新英雄谱》《黄巢》《韩非》《三国人物笺》等;中国人物画有《一切权力归农会》《白居易问诗图》《对弈图》等大量作品。同时还和几个画家合作了长篇连环画《红岩》和《红灯记》等。顾炳鑫的画风严谨写实,一丝不苟,勇于探索,不懈追求,为创作《英雄小八路》,他在福建前线过了一段军旅生活;为创作《红岩》,他和其他创作人员在重庆的白公馆和渣滓洞等进行实地考察……就连篇幅不多的《洛阳纸贵》(见《中国成语故事选》)和《不上鬼圈套》(见《不怕鬼的故事》)他同样都认认真真,倾注心力。1984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立,顾炳鑫调任国画系主任,致力于美术教学和中国人物画创作。其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徐州举办的个展上展出,在新加坡举办过三次画展,还在日本,美国、丹麦、香港等地进行展览和参加联展。2001年5月3日,顾炳鑫在上海病逝。我手头至今还留有一本他的1977年版的《渡江侦察记》,但经年传阅已卷角破损,我时时还会翻起这些少年时代的启蒙读物,回味当年阅读时的感触,温暖的感觉总会弥漫在我的心头,久久地难以散去。在连环画创作走向式微的今天,它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但顾炳鑫被永记在人们的心中。图1、顾炳鑫个人像图2、1977年版《渡江侦察记》封面来源:2017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作者:徐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