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简介(1942简介观后感)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5 05:32:02 浏览
1、1942简介观后感

1942年,潜伏在八路军中的美智子,突然对着游击队长甄凤山妩媚一笑,甄凤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便猜测:“难道间谍是她?”“救命啊,救命啊,谁来救救我们!”这天,甄凤山带着游击队外出,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求救声,他赶紧带着部队,顺着声音的方向赶去,只见四名学生被鬼子包围。好在鬼子的人数不多,只有十几人,甄凤山示意部下开枪,而他自己,更是手持两把驳壳枪冲了上去。作为晋察冀军区会打仗的游击队长,甄凤山的本领自然非同小可。只听啪啪几声,鬼子一个个毙命,这时,甄凤山认真打量了四个学生,问道:“你们应该是从北平来的吧?”原来,甄凤山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上级让他过来接一批学生。为首的一个女学生点了点头,并走到了甄凤山身边,自我介绍道:“我叫张美智,您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凤山甄大队长吧?”甄凤山略感诧异,没想到自己的名气居然这么大,就连从北平来的知识分子都认识他。由于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甄凤山也渐渐放下心来,就带着四个学生回到了部队驻地。不久,其他三个学生都被送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只有张美智一个人留在游击队。张美智告诉甄凤山,自己的父母都被小鬼子残忍杀害了,她要留在游击队,杀鬼子报仇。张美智的这番话也没有什么毛病,甄凤山可怜她的遭遇,就答应让她留在游击队。一开始,甄凤山还担心张美智是从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又是女生,肯定吃不了苦。谁知张美智来到游击队后,从不喊苦,从不喊累,而且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加上她相貌出众,性格开朗,很快就和战士们打成一片。甄凤山也很高兴,部队里有一个知识分子确实是好事,但没过多久,甄凤山就犯了愁。因为这段时间部队一直打败仗,而且败得莫名其妙,明明打伏击,结果等了大半天,小鬼子都不来。部队要撤退,鬼子却仿佛知道游击队的动向一样,不管部队往哪个方向转移,鬼子总能判断对方向,并跟上游击队。甄凤山对此颇为纳闷,心想,难道小鬼子突然开窍了?怎么突然之间变得这么厉害了?就在甄凤山苦思冥想的时候,张美智突然进来向他汇报工作,临走前,她还对着甄凤山妩媚一笑。张美智离开后,甄凤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感觉这个张美智可能有问题。因为在张美智来之前,游击队还好好的,但她一来,游击队就经常打败仗,甄凤山怀疑她是日本人派来的,很可能是日本特务。由于没有任何证据,再加上张美智是从北平来的爱国学生,甄凤山也没有贸然行动。于是,甄凤山叫来自己的妻子王均,将自己的猜测告诉她,并让她接近张美智,想办法探探张美智的虚实和底细。一开始,王均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很快,她就发现,自从来到游击队以后,张美智从来不洗脚。当时,战士们白天要赶路,到了晚上,许多战士都会选择泡脚来缓解一天的疲劳。张美智却从不这样做,王均就怀疑她的脚可能有什么异常,于是,一天夜里,王均趁着张美智睡觉的时候,偷偷观察张美智的脚。一观察,王均发现,张美智的大脚趾和第二根脚趾之间的缝隙很大,而这正是日本女人的一大特征,因为日本女子经常穿木屐,所以这两根脚趾之间的缝隙,才会这么大。王均立即将自己的发现告诉甄凤山,甄凤山也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决定再试探一下。第二天,甄凤山继续带着游击队转移,转移路上,王均不动声色地告诉张美智,今晚游击队将在赵村过夜,可能会在那里休整一段时间。张美智得到消息后,就借口上厕所,结果却将一张纸条藏在了一块石头下面,而这一切都被王均看在眼里,王均便告诉甄凤山。到了晚上,游击队果然在赵村过夜,甄凤山专门给张美智安排了一间屋子,并嘱咐几个机警的战士看好她,不能让她离开屋子。紧接着,甄凤山便暗中调集部队,在前往赵村的必经之地设伏。游击队在这里等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什么动静,然而,到了后半夜,几辆载满日本兵的卡车突然出现了。甄凤山一数,有四辆卡车,他大喜,等卡车进入伏击圈的时候,甄凤山立即下令开火。这股日军原本打算偷袭游击队,根本没有想到甄凤山会在半路上设伏,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游击队的子弹和手榴弹,犹如雨点般砸在日军头上,小鬼子很快就被全歼了。与此同时,正在赵村的张美智,听到枪声的时候也感到了一丝丝不安,因为这枪声,是从村外传来的,和她预想的完全不同。张美智怀疑身份已经暴露,就想离开,却被几个战士拦住了,正要发火的时候,甄凤山出现了,他让张美智乖乖说出自己的身份。张美智还想狡辩,甄凤山就直接让人脱掉她的鞋子,指了指她脚趾间的宽大缝隙:“这应该就是常年穿木屐留下的吧?实话告诉你吧,今晚这出戏,是我专门为你准备的。”闻言,张美智心中一凉,只好承认身份,她确实是日本特务,原名松叶美智子,是奉命过来刺杀甄凤山,并协助日军消灭游击队的。不久,松叶美智子经审查后,就被枪毙了。

2、1942剧情简介

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究竟有多么惨痛,史书只有简短的五个字!背后透出的却是人间惨剧!历史书中,惨绝人寰的景象是这短短五个字:“大饥,民相食。”1941年,河南大旱,全省粮食歉收。第二年,又发生了一场特大蝗灾,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大饥荒,就这样来到三千万人口的河南。麻烦各位看官老爷们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微风] 这次大饥荒,至少吞噬了三百万生命。在豫北修武县境内,人们把能找到的野菜、树皮、草根统统吃掉,却还是填不饱肚子。饥荒前,一个叫当阳峪的小村子,共有1500人,饥荒过后,活下来的人不过三分之一。这些不幸的死者大多被遗弃在路边,任其腐烂,成为野狗的食物。饥荒不但吞噬着人的生命,还摧毁了传统伦常。有的父母为了换一口粮食,会毫不犹豫卖掉孩子:9岁的男孩卖400法币,4岁的则标价200。妓院老板也趁机买走女孩子们。有的地方,甚至重现了史书中人相食的惨剧。中原,已不是人间。为了求得一条生路,一批批面黄肌瘦的人,带着一家老小,带着祖宗的牌位,走出村子,沿途乞讨,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大多数没有目的地,有顺津浦路逃往江苏的,有顺京汉线逃往湖北、河北的,更多饥民,选择顺着陇海路逃向陕西。就这样,无数难民沿着陇海铁路涌向洛阳。当时,在河南印书局工作的李蕤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谁家只要一开门,立即便会灌进去一群鸠形鹄面的人。家家户户一般终日关着不敢开门,感觉到灾民简直要挤破城市。”他不知道,有太多想来洛阳逃难的人,永远倒在了路上。严定一却知道饥荒发生时,他在洛阳邮局上班。听说老家遭了灾,他急忙托人往家里捎信,让父亲赶紧卖了地,赶紧到洛阳逃难。好不容易到了黄河渡口,又千方百计地上了渡船,却不料河中有干滩,必须再倒一次船才能到对岸。数日水米未进的父亲饿死在黄河干滩中。严定一得到消息后,赶去为父亲收尸。可这时,河水上涨,父亲的尸体早被河水冲走了。来到洛阳的难民,大多集中在火车站。他们希望,只要一登上火车,就能逃出灾荒。他们美好的想象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虽然国民政府每天都会安排火车转运灾民,但运力远远不够。开车之前,经常是无数人涌上火车,把车厢挤得水泄不通;那些没挤进车厢的,干脆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攀上火车顶盖。铁路沿线到处是灾民的尸体。无数难民,因为手指被冻僵,无法抓住车沿而坠落。 由于火车的运力有限,大部分难民只有沿着铁路线,一步步向西走。美国记者白修德曾深入灾区,他在回忆录中说:“整天里,我们沿着铁路的轨道,满眼看到的,是无尽的难民队伍。孤身的,拖家带口的,或者成群结队的,举目四望,所有人都在逃跑。” 面对如此大的天灾,国民d做了什么?他们在忙着制造人祸!1942年夏,河南发生大灾荒的消息就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国民d高层官员的耳中,包括身为高统帅的蒋介石。起初,他并不相信河南在闹饥荒,还叫河南征兵征粮。河南省主席李培基鼓起勇气,说了句“旱灾太厉害。”蒋介石一拍桌子,大骂:“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有,就是造谣胡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你却偏说有旱灾!”直到10月,中枢才派员调查河南灾情是否属实。在洛阳,两位专员受到了地方官员隆重的招待。席间,他们提醒这些地方官,即使河南发生了灾荒,征集军粮的工作也不能停止。还告诫,不要过分宣传灾情,否则对内损坏抗战士气,对外影响国际形象。在经历两个月的考察后,他们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措辞小心的报告。 12月,中央政府终于打算拨出两亿(其中一半是借款)的钱给河南救灾。此时,距离灾荒发生,已经过了五个多月。而那笔救命钱运动省政府时,已不足八千万。就是这可怜的八千万,地方官员也没有全部用于购粮,大部分的钱,被他们上下其手,巧妙地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国民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激怒了《大公报》主编王芸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战时国民政府既然有权严厉管制一切物资的集中与分配。那么,政府为什么不去征发高官显宦的资产,来救助河南的难民呢?”此论一出,《大公报》停报三天。国民d各级官员,依旧按潜规则行事。1943年3月,白修德关于河南饥荒的报道刊发在《时代》周刊上,一时间,国际舆论哗然。在美国演讲的宋美龄看到这篇报道后,强烈要求《时代》周刊开除白修德,这一无理要求被拒绝。在良知的折磨下,白修德回到重庆,利用各种私人关系,得以见到高统帅。他拿出一张狗刨食死尸的照片给蒋介石看,蒋介石向他承诺,会尽力救济灾民。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蒋介石加大了对灾民的援助力度。但灾荒并没有过去,实际上,直到1944年,河南许多县市依然没有摆脱灾荒。加上日本人的军事进攻,国民d的横征暴敛,又有相当一部分人死去#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3、电影1942简介

一步一脚印。冯小刚导演,曾经导演过一部电影叫《1942》。大概讲的内容就是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地区闹大饥荒。然而根据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红河州总人口的3/4,中国人更懂得饿肚子的感觉和处境,更懂得粮食的珍贵。作为农业大国闹饥荒,更多的是战争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好不容易,所以任何一个客人饿着肚子,从我面前离开7点-13点,超长自助。任何一个时间菜品的丰富多样,也体现先辈给我们好的馈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一日三餐饱食当长忆。#1942简介#

4、1942详细描述

说起1942年河南大饥荒,那些经历过的老人们还是忍不住流泪,从河南到陕西,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河南是一个富饶的省份,1941年收成不好,本来就青黄不接。转过年一直没有下雨。国民政府照常征税,把春天的麦种也收去了。整个夏天,天空乌云密布,就是不下雨,庄稼枯萎了。42年秋冬,灾民开始逃亡。虽然42年冬下了几场雪,但为时已晚。1943年春季,旱灾继续。入夏时节,蝗虫沿黄河由东向西,迅速蔓延。所过之处,声如闷雷,日月无光,粪下如雨,所有植物被啃食一光。恐怖的饥荒到来了。1942年秋天开始,豫中、豫南、豫东数百万的灾民逐渐向西聚集。数百万河南人经洛阳,沿陇海线向西进入陕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当时在南边,日本人占领了武汉;在东边,黄河以东都被日军占领。河南人主要逃亡陕西,因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肃、新疆,远离战区,有广阔的大后方。陇海铁路才是灾民一路向西的关键原因。陇海铁路1904年开始修筑,上世纪30年代前,西端终点一直在河南。1932年1月西延至潼关,1934年12月西延至西安,1937年3月西延至宝鸡。河南灾民无法生存,在政府的默许下,纷纷拖家带口奔向陕西,天从洛阳沿着陇海线出逃的人数大约有4000—5000人。到1943年春天,人数就增加到了1万人。这些逃难的人,又有很多人饿死在了路上。300多万人的逃亡之路,已然成为一条血泪之路河南难民挑着担,前面装着娃,后面担着铺盖卷,徒步到了西安,河南到西安少说400公里,徒步着实不易,逃荒灾民多不识字,而陇海铁路线出现则为灾民提供了一条直观的路线图,于是大量没有扒不上火车的灾民,就沿着陇海铁路线步行西进。图片陇海铁路并不是诺亚方舟。日军早已在山西的风陵渡口架起了重炮,与南岸的潼关隔黄河相望,一旦发现有移动的黑烟或是有火车的声响直接炮轰。有时虽未直接击中火车,但是强大的冲击波却震死不少买了“挂票”的灾民。图片这些高高的边坡是为了应对日军的炮火,铁路北面先是筑起了3米厚的高墙。火车司机们则跑起了夜车,白天停运。而且,要在河南境内把车速提到高,临近潼关,立马熄火滑行。1942年,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日军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坐火车逃难的,充其量多占总人数的1/3。九朝古都洛阳,是灾民逃难的起点,也是噩梦的起点。当年洛阳火车站到处黑压压的都是人。父亲把孩子的襁褓挂在脖子上,年轻一些的汉子背着年迈的老人,面黄肌瘦的小脚老太步履蹒跚,车站周围几公里范围内的树全部都是白花花的一片,被剥光了皮,不时有孩子在树下对着大人的尸体高声哭喊,但没有人会在意他们。只要有火车经过,成群结队的难民就像蚂蚁一样爬上去。火车顶上以及车厢外面都经常爬着人。在争抢过程中,很多人跌下火车,无数人被踩死踩伤。让人痛心的是,母亲上了车,两三岁的小孩,实在送不上去,火车一开,小孩在火车下面哭喊妈妈,但大人却已在汽笛声中扬长而去,母子从此永别。观音堂镇是火车进入三门峡(当时称陕州)后的第一个站点。从洛阳到三门峡不过300里,灾民通常要走10天。观音堂当时是出了名的“人市”,这里也是老人、小孩的遗弃地和生命的尽头。很多大人走到这里,已是饥寒交迫,趁孩子睡着,把孩子丢在地上,扭头就走。观音堂继续向西南行进,则是当时列车的另外一个重要站点--灵宝。灵宝是灾民西进潼关必经的一站。日军1942年占领山西运城后,经常向黄河以南炮击,所以火车经函谷关隧道,就像过生死关。近的地方距对面的日军炮台只有几十米。如果黄河北岸日军打炮,列车就待一轮炮击的间歇,开足马力,冲进隧道,所以那时有“闯关车”一说。坐在火车上生死也只能听天由命,在行车过程中,经常有人死去或摔下车。周围的人嫌尸体臭,就把尸体扔下车,有些人缺胳膊少腿的躺在车顶上,十分恐怖。即便过了“鬼门关”到了西安,活下来也不容易。没钱的人流落街头、卖苦力,拉洋车、打小工,实在找不到门路的,只好来到西安市小东门里的“鬼市”,变卖家当糊口。由于难民越来越多,“鬼市”也变为全天开张,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民的燃眉之急。1942年,陇海线只通到宝鸡,这个火车终点站也是当年河南人向西逃亡的终点站。难民到了宝鸡后分散到宝鸡周边的县,少部分人到了甘肃、新疆。到了1943年秋,老天开眼,粮食收成还可以。这些粮食,为大饥荒中尚未饿死的幸存者带来了希望。不少去年四处逃荒的灾民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随着秋粮成熟,这场惨绝人寰的灾荒逐渐结束。究竟,土地下、铁轨间埋有多少逃荒者的尸骨?这枯树苍山听过多少失去父母孩子的哭声?准确数字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把故事讲给年轻人,让他们了解这一切,他们一定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关爱身边的亲人。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

5、河南灾荒1942简介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影像,让人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1942年夏到1943年春,抗战期间的河南爆发惨绝人寰的大饥荒,造成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饿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就是描述这段痛心历史。#1942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