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室简介(人民调解室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5 07:31:04 浏览
1、人民调解室简介

[社会]西藏阿里边境上的“扎西调解室”

2、法院调解室介绍

北戴河区法院设立“在线调解室”

3、专业调解室

韭园镇始终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d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我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社会和谐稳定。d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韭园派出所在镇d委政府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一直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结合辖区实际,于2022年创建“辉哥”调解室,以有30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民警韩文辉的名字命名,树立“预防为先”理念,组织民警坚持到村居、企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并建立基础台账、工作日志。同时,充分运用“四网”矛盾纠纷调解法,在镇平安办组织协调下,与法庭、司法所共建共治协作机制,合力对矛盾纠纷做到应调尽调。在矛盾调解中,积极动员老d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等力量参与化解工作。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组织公安、司法、律师等力量开展专业调解。自“辉哥”调解室组建以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2起,化解80起,调解率达97.5%,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平安建设群策群力不出事,警务服务亲民便民不缺位”。2023年1月韭园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报警人杨女士称其父亲对其家暴,韩文辉带领辅警到达现场后,了解到是一起因恋爱引起的家庭纠纷,19岁的杨女士过年期间带其男朋友程先生回家见父母,并与第二天晚上杨女士带程先生悄悄收拾行李欲一起出走,在收拾行李的过程中被杨女士父亲发现,因程先生系安徽人,且未携带身份证,杨女士父亲害怕女儿被骗,便阻拦其女儿跟程先生出走,争执之下,杨女士父亲便动手打了杨女士。韩文辉首先对程先生核实身份信息,未发现其有违法犯罪和其他不良记录,并了解到杨女士与程先生打算到洛阳游玩,怕其父亲不同意便未提前告诉其父亲,后便将双方带到了韭园派出所“辉哥”调解室进行调解,在经过多方劝说下杨女士与其父亲的关系得到缓和,杨女士父亲同意其女儿跟她男朋友出去游玩,事后韩文辉也对杨某父亲动手打人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杨某父亲也认识的了自己的错误,并不会再动手打女儿。这是辉哥调解室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例,但是对群众来说,就是家庭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时时处处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说话,群众才会信服你,矛盾纠纷才能迎刃而解”韩文辉如是说。随着“辉哥调解室”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肯定,必将为韭园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4、第三调解室

第三调节室这节目也不错。主持公道。就是为社会安全稳定做贡献。为您点赞[赞][玫瑰]

5、调解工作室简介

【“老刘调解室”巧解纠纷暖人心】“走,我们去找老刘,让他给我们分辨分辨。”“找老刘去,他说话我信。”大家口中的老刘到底是何许人也?大家为什么都这么相信他呢?他就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台子法庭“老刘调解室”的调解员刘永林。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样一位深得辖区群众信任的专职调解员,居然并不是“科班”出身。刘永林与调解结缘,还要从数十年前说起。1979年,23岁的刘永林从部队退役后到台子乡政府任林业员。有一次,同村有人盗伐林木被抓,在有关部门立案后,他积极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配合调查,自此他开始接触矛盾纠纷的化解,附近村民们有什么矛盾,他都会积极去劝和,这样的经历为他成为一个专职调解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是刘永林工作生涯中的转折点,这一年他被聘用为互助县人民法院双树法庭保安,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属于自己的“伯乐”。在基层法庭工作,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基层案件。虽然只是保安,但是刘永林对法律有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之余,他开始钻研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差不多将所有的法律条文学了个遍。同时,刘永林也时时留心观察法官是怎么调解案子的,闲暇时他还自学相关法律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上网查,或者和法官、书记员请教。日积月累之下,有时候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还没到调解室双方就会产生冲突。每当这时,刘永林就会耐心劝解。而这些事情,都被一个人默默看在眼里,他就是时任互助县人民法院d组书记、院长韩如龙。“这个人说话做事有理有据,而且肯钻研,作为当地人,也能和老百姓更好地沟通。”在经过几次观察后,韩如龙找到了刘永林,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转行做调解。为了有效缓解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8年,互助县人民法院创新举措,“专职调解员”由此而生,5个基层派出法庭的专职调解员全部上岗,参与案件调解。2018年,刘永林在互助县人民法院双树法庭正式开始了他的调解之路,2019年6月,他调任台子法庭担任专职调解员,全面协助法庭开展调解工作。基层法庭的案件,大部分都是邻里纠纷、夫妻家庭关系等案件。据刘永林回忆,之前有一个案件,当事人是一个70多岁的老汉,老人家在自家地里焚烧垃圾时不慎将邻居家3亩地的树苗损坏,因双方当事人无法自行达成调解协议,原告遂起诉至法庭。“当时我考虑到,老人家年纪大了,本身经济条件也不太好。为了不给老人增加额外的精神压力,在调解时我联系了老人的儿子。”刘永林说,这个案件的主要问题在于赔偿金额达不到双方满意的结果,为了大限度解决这个案件,他在调解之前也对双方的情况、受损苗木的品种、价值等都做了相关了解。终,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室达成了和解,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取得当事人的信任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首要条件。”刘永林说,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接触的都是基层的百姓,在调解的过程中,他会将自己当作当事人的朋友、家人,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经行调解。只有获得他们的信任,调解才能事半功倍。“我要离婚。”一位女士气冲冲地走进了调解室,身后还跟着她的丈夫。“先不要着急,坐下来慢慢说。”“我给你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你是怎么对我的?我过不下去了,这个婚我今天必须离!”“我不同意,离婚了孩子怎么办?”……在两人的争执中,刘永林逐渐了解了两人的矛盾。“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离婚很简单,但是你们已经有孩子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后孩子怎么办你们考虑过没有……”听到孩子,女人原本强硬的态度一下子软了下来。“我也想给孩子一个家,可他太让人失望了。”“作为一个男人,你不想离婚,那就要拿出来一个态度,让你的妻子对你对家庭重新拥有希望。”此时的刘永林仿佛一位长者,对该男子语重心长地劝说。“你再给我一个机会好不好,就半年,我一定会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在刘永林的劝说下,两人终决定,再给自己的婚姻一次机会,携手走出了调解室。古语云:“家和万事兴”,一个“和”字,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在家庭矛盾的调解过程中,刘永林总是秉承着“和为贵”的原则,对于一些因冲动到法院提出离婚的当事人,他总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维护家庭的圆满。在工作之余,刘永林也没有忘记充实自己,在民法典颁布后,他第一时间购买了一本,仔细研读法律条文,学以致用。同时,充分发挥方言特长、乡风民俗等作用,多角度多思路开展调解,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以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达到息诉,是溯源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海东还有许多和刘永林一样的调解员,他们活跃在河湟大地上,为“和谐海东”的建设默默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