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12日,被安排到西安,住在长乐西路安仁街21楼,对外叫邱季龙。街坊四邻知道他“身世”的人很少,不过纸包不住火,知道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都称他邱老。1983年,每月生活费从开始的100元涨到200元,开销保姆的工资和伙食费、水电费杂七杂八,花去100多元,洗理费、零用钱每月要花20—30元。每个月供应30斤粮食和半斤食用油,生病会安排到省人民医院调节。为了补贴家用,军医出身的胡敏提议办一个小诊所,为街坊邻居看病。诊所办起来以后,引来了很多人,一部分是真来看病的,另外一些则是想看看传说中的长啥样。不过很少能看到,他既不会看病,也不会招待人,一般都在自己房间看书。在西安,得到了应有的待遇,街坊邻居也很照顾,晚年衣食无忧,生活平静而充实。后来他离开西安治病,但他一直很怀念那段日子,表示愿意活在西安,死在西安,埋在西安。也许,西安是他生命的一个起点,又或者是单纯的喜欢陕西淳朴的民风。
2、故居1987年刑满出狱,2002年7月18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9岁。将军逝世后,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2008年11月21日,家人将其骨灰迁往家乡安葬,同时举行了将军铜像的安放仪式。铜像屹立于雕栏围砌的墓地中央,形若真人,目视远方。据将军家人言,晚年曾三度想回家乡看看,皆因身体原因而未能如愿。逝世6年后,终于可以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了。图1~戎装照。图2~晚年照。图3~塑像。
3、邱作鹏简介《开国中将》。(1914年4月15日—2002年),江西兴国人,曾任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28年,参加革 命。1929年,参加红军,参加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d组 织很快就发现了的宣传才干。红军每到一地,都让担任宣传工作,在工作中也干得很认真,组织能力也有所提高。搞墙报,写标语,编快板,演活报剧,唱歌,每一样他都能组 织得起来,而且自己带头干。1931年7月,组 织上让他担任了红五军团的宣传队队长。还有两个长处,一是脑子好使,计算能力很强。从小没有多少文化,但当上红军后,在红军这所大学校里,他的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他在计算和记数字方面,尤其表现出一定的才干。不论什么数字,他只要听一遍,就能记得住,他还能准确地分析、判断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二是管理物品的能力很强。凡是经他手管理的物品,他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丝毫不差。对物品的调配、使用,他也心中有数,从不乱。因此,他被调到军 委总供给部工作,先后任军 委总供给部统计员、政 治指导员。调到军委后,职务有过变化,但是,不论是担任总供给部政 治指导员,担任中央军委四局三科科长,还是后来担任西北供给部粮秣处处长,他都是干后勤这一行,并且干得都很好。在长征中,仍然做后勤工作。2008年11月8日,江西兴国县高兴镇上密村口。一条残破的横幅在寒风中上下翻飞:“欢迎中将魂归故里”。村口国道边的矮山丘上多了一座新坟茔,折尺形的墓道,沿山而上,89级台阶象征着89岁的高龄。银雨霏霏,墓前寂寂无人。雏菊的花蕾未放,刚栽下翠柏的红土还是松松的。100多平方米的墓地,全部用艾叶青色大理石铺地,雕栏围砌的墓地中 央立着一座高2尺盈余的铜像,标准的上世纪50年代的解放军将官礼服,形若真人,直视远方。在的墓前大理石上,刻着一副醒目的对联,上联是“勤恳勤俭勤巧办事”,下联是“为d为国为民一生”;还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1967年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片段。在讲话中称:“是个坚定的红军老战士,是个很称职且做得很出色的后勤部长,是历届后勤工作好的一位。”#开国将帅#致敬老一辈革命者
4、下半生的命运转折点,是在1971年,这一年他被撤销了职务,被送去了北京卫戍区第三师的师部。这个第三师位于北京的顺义县,用古代的观点来看,这个驻扎在卫戍区的第三师相当于是御林军了。被送去卫戍区关押,也知晓自己的事情大了,不然也不会被关押于此地。不过,他在卫戍区的生活待遇还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在外面的首长待遇,但也还过得去。就说他每天的伙食费吧,每天就有八毛,那可是1971年啊,平常百姓家一天的伙食费,大概也就一两毛,好一点的也就三四毛。一天八毛的伙食费,待遇是不错的了。在卫戍区,可以说除了没有自由之外,其他的待遇和生活,基本上也还不错。在卫戍区待了差不多五年的时间,1976年,他被转去了秦城,秦城的待遇也还不错,一天的伙食费涨到了一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除了没有对他用刑之外,他就是一个囚犯。
5、六十年代末,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左一)与时任空军司令员(左二),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右二),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同在一起的合影。
6、90年代末,已经80多岁的与孙女在一起的合影。照片里老人衣着朴素,满头银发,面孔慈祥,完全没有了往昔杀伐决断的果敢形象。晚年的定居西安,衣食无忧,儿女孝顺,也算是老有所依。此时年轻漂亮的孙女也依偎在身边尽孝,让年老的大畅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