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烛之武退秦师1、因为对晋文公无礼是要开战吗?2、灭掉国家真的会好吗?3、失掉盟友会有发展与和平吗?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fan)南。1.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当前处在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一下郑伯,一定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2.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些什么了”。3.郑文公说:“我早些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机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去见秦伯。2.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了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边邑,您也知道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儿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您(秦国)的势力也相对薄弱。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当作东边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什么坏处。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4.子犯请求袭击秦军5.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这是不道德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咱们还是回去吧!晋君也就撤离了郑国。
2、烛武为什么叫烛之武今日抄书~烛之武退秦师劝说别人就要吃准要害,烛之武几句话就扣住了秦穆公的脉门。帮助晋国攻打郑国对秦国而言毫无好处,烛之武的到来实际上是给秦君一个台阶下了,正好就此撤军。
3、烛之武简介350字【中国通史第196期:密谋偷郑】烛之武退秦师后,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将率领军队驻守郑国。说起来秦国是在帮郑国守城,实际上,这其实是秦国在郑国搞的军事基地。秦国在郑都一守就是三年。公元前628年的冬天,三位守城将军密报秦穆公。密报上说:郑国很信任我们,给了我们郑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军可以奇袭郑都,大家里应外合,可以一举拿下郑国。听到这一消息,放在过去,为人老实厚道的秦穆公估计得考虑考虑。毕竟出兵奇袭自己军事基地所在地,这事办得并不厚道。但是自从被烛之武上了一节厚黑课,秦穆公早就想明白了:只要能进军中原,什么仁义厚道统统都可以不要。于是,秦穆公当即决定,出兵偷袭郑国。出兵前,秦穆公还是去咨询了一下老臣蹇叔。蹇叔是什么人,他和百里奚是秦穆公的左膀右臂。百里奚是左庶长,蹇叔是右庶长,这二位是秦国的二相。蹇叔听后说:“行军千里,长途跋涉去偷袭对方,郑国怎么可能没防备呢?这件事没什么胜算。”但是秦穆公这时候满脑子都是自己站在郑都城墙上眺望中原的画面,蹇叔的话压根没听进去。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几千秦兵向东奔去。#周朝# #东周# #春秋#
4、烛之武历史简介秦穆公沉默不语,烛之武放出更狠的话:晋国人向来无信义可言,当年晋惠公受您的恩惠夺得政权,承诺割地,后食言了。不仅如此,秦国饥荒时,晋国拒绝援助。这些事,不都是您经历过的吗?——《细读大秦七百年》#烛之武简介#
5、烛之武退秦读《烛之武退秦师》所想到的今晚再读《烛之武退秦师》,有一些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出色的关于外交辞令方面的文章,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优秀外交官的舌辩之能,展示了纵横捭阖的列国风云际会。对这篇文章我谈几点细碎的认识。一是国家利益才是国与国交锋争斗的永恒主题。要让对方与你相向而行,必须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或至少不危害他国的利益。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两个大国的联军如果真的发起攻击,是郑国不能承受之重。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正是抓住了秦王的关切点,占领郑国只会让晋国受益,秦国捞不到好处,这一下子就瓦解了秦晋联合的决心。秦国与郑国结盟,退兵了。二是知人善任是重要的品质之一。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文公在佚之狐(郑大夫)的举荐下才想起派烛之武出使秦军,游说秦穆公,瓦解秦晋联军。烛之武起初以老迈推辞,是对君主不信任他,不早重用他的抱怨。但在亡国危机前,烛之武不计前嫌,出使秦军,成功劝退秦师。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样的事多时候是要玩砸的。另外,这篇文章里有一个知识点应该记住“东道主”。现在一般是指主办方,比如举办会议、运动会,或者请客吃饭,我们都说“我今天做东”,做东就是做“东道主”啊!原意是郑国愿做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也就是说愿意与秦国结盟,追随秦国。在中文的深处,处处有成语、典故的出处,读古典文学,才能窥见渊源。
6、烛之武读音《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左传》里面很多文章都值得阅读。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晋祁奚举贤卫懿公好鹤等等都有意义。#烛之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