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原名杨季康,是一位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她于1911年出生于天津,是中国知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擅长古文和英语,她曾经翻译过《茶花女》、《红与黑》等经典文学作品,也曾与丈夫杨振宁一起合著了《谈美》一书。此外,她还创作了许多自己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以自身亲身经历为主题的自传体小说《我们仨》,该书曾经获得过众多文学奖项。杨绛还是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曾经在多所高校担任教职,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此外,她还是文化事业的积极支持者,曾经多次捐赠个人藏书和艺术品物品。虽然杨绛在2016年去世,但她一生所做的贡献和成就都为我们所铭记。她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事业的持续推动,都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分享一些杨绛的语录,希望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给大家一些启示:1.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2. 见义勇为,是因为品格中天生就有勇气的基础。3. 知识分子应该学会“回头看”,看看走过的路,看看落下的东西。4. 科学研究的大的贡献是解决了一个谜,但这个谜解开以后,又会出现新的谜,这是科学的魅力所在。5. 数学似乎以冷酷闻名,但这是因为数学过于深奥,如果你深入其中,就会发现数学也是一门「感性」的学科。与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不同,感性基于的是对某些事物或者事理的深刻洞察。6. 有真理的地方就有真相,有真相的地方就有人氏的形象。真理不是简略的,真相不是泛泛的,人类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7. 身边的人教会我们了如何爱,爱则在其中。以上是我收集整理的部分杨绛语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杨绛# #杨绛语录分享# #热门话题生活#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2、杨绛夫妇的简介不争与不屑读到一句诗,据介绍是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写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不同的,相应的目标和追求也是不同的。坦白说,在我现在这个年龄读兰德的诗,内心很平静,我甚至相信,我也可以做到的,也完全能够“和谁都不争”,也可以“和谁争我都不屑”。不争,当然是不争名不争利;这个年龄了,还与谁争名争利呢?争,也争不起来了,也无力无心可争了。不屑,自然是不值得了。和谁争我都感觉不值。争来争去,争出一身毛病来,还值得吗?但是,这只是我活到现在这个年龄才活明白的。我不晓得,兰德写这诗时处在怎样的一个年龄段。倘若他是在年轻时写出的这句话,那我是敬佩的。我扪心自问,如果现在又回到年轻时代,我是能做到“不争”“不屑”吗?我以为是做不到的。年轻的时候,谁不想进步,谁不想胜人一筹?如果年纪轻轻,就与世无争,这恐怕也难以做出成绩来的。而且,年轻时,要是遭遇他人与自己争个高下,那一定无所畏惧,勇迎挑战,非要战胜对手不可!那个时候,根本不可能“不屑”的。同样的一句诗,不同年龄段,读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其实,不仅仅是诗,对人生,对世态的看法,不同年龄段的人,结论也是不同的,甚至会是对立的。所以,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沟,这条沟就是“代沟”。要跨过这条代沟,必须站到对方的立场来理解对方。我可以与谁都不争,但要允许人家与谁都争;可以“和谁争我都不屑”,但要允许人家和任何人都要争出个高下来!不争与不屑,未必就是人生的高境界。该争的时候争,该不争的时候不争,该不屑的时候不屑,该屑的时候屑,才是人生成熟的表现。
3、女作家杨绛简介1997年3月4日,86岁高龄的杨绛看着病床上气若游丝的女儿,柔声说:“宝,安心睡觉,我和你爸爸都祝福你睡好。”谁曾想,话音刚落,钱瑗就停止了心跳。她生命后一程,只有母亲在身旁陪伴。木心在《从前慢》中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每次读起这首诗,总会不自觉想到钱钟书与杨绛。钱钟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历任西南联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等职,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可青年时期的他就像一个书呆子。1932年早春时节,经表弟介绍,钱钟书与杨绛在清华古月堂前初见。当时,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穿着一双厚底布鞋,还戴了一副黑框老式眼镜,是标准的书生模样。杨绛却觉得他气质儒雅,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而钱钟书看着亭亭玉立的少女,更是一见倾心,开口便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听后,会心一笑,温柔地说:“我也没有男朋友。”就这样,清华校园里又添了一对才子佳人。第二年夏天,二人便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路风雨相随60多年。婚后,钱钟书考取牛津大学公费留学生,杨绛伴其左右。为了让钱钟书专心做学问,杨绛一肩挑起家务琐事,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每逢牛津假期,留学生们便离开校园,四处旅游。他们却用假期的全部时间读书,每个星期都要跑一趟市图书馆,所读书目既有自带的经史子集,亦有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的经典书籍。读书习作之余,他们也有独特的休闲方式:饭后散步、谈诗论词、玩着学做饭。钱钟书有时还会用墨汁在杨绛脸上画花脸。他们做的是寻常小事,却处处透着文人雅趣。比如,他们看着闹市中形形色色的人,能猜测各种人的身份,然后和书中的人物联系起来。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孤寂岁月,也被他们过得流光溢彩。1937年,女儿钱瑗的降生又为这个小家注入了新的活力。钱瑗自幼沐浴书香,伶俐聪慧。曾公派至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进修,是北师大博士生导师,从事英语教学36年,为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在杨绛心中,女儿是她一生的杰作。不幸的是,钱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患上了脊椎癌和肺癌,送去医院时已病入膏肓。而此时,钱钟书也重病住院。80多岁的杨绛每天两头奔波,照顾她至亲至爱的两个人。可命运之手并没有展现它的仁慈,1997年钱瑗离父母而去,次年钱钟书也与世长辞。原本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独剩两鬓斑白的杨绛一人。杨绛说:“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我也想走。可我不能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这是我应尽的责任。”杨绛所说的打扫现场,一是整理钱钟书浩如烟海的学术笔记,二是完成女儿的遗愿,将小家的点滴记忆汇集成回忆录《我们仨》。可她每次提笔,曾经的生活片段就像电影一样幕幕浮现,她悲痛难抑,整整四年后,才正式投入写作。2003年,《我们仨》出版发行,广受读者喜爱。杨绛先生将所得收入和夫妇二人一生的积蓄,共计800多万全部捐出,毫无保留。她希望天下贫寒学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放眼中国文坛,文学伉俪有之,但像钱钟书夫妇这般,始于一见倾心,长于相守相助,共赴岁月白首的伴侣,实为罕有。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点,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她走得从容优雅,没有遗憾和痛苦。因为,她终于可以和丈夫、女儿在另一个世界团聚,永不分离了。她在《我们仨》中写到:“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寓所。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每每读至此处,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家三口有趣味,有才情,他们一生两袖清风,不问世事纷杂,各自专心做喜欢的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不只爱情好的样子,还有对初心的坚守与不悔。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这对才子佳人,点击下方横条看一看《我们仨》,看不到横条可退出重进。#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4、杨绛先生简介1932年,杨绛(原名杨季康,小名叫阿季)初到清华后,偶然机会,她同学孙令衔来清华找他表兄钱钟书和阿季,就在古月堂前,分别为双方作了简短介绍,那时,阿季个子小巧玲珑,面带红润,一下子就被才子虏获了心,钱钟书身穿大褂,戴一幅老式眼镜,儒雅书生,两人惊鸿一憋,两心相吸,竞成了一世情缘。可是,他(她)相逢相爱,还有点插曲。那年,东吴大学因闹学潮被迫停课,当时,21岁的阿季是大四学生,为了不耽误学业,约上四个同学北上北平,通过好友孙令衔帮忙联系燕京大学借读,也通过了入学考试,准备就读了。这时阿季的一位好女中同学,蒋恩钿正在清华就读,一直游说她来读清华文学院,读清华是在她的在女中时梦想学府,之前有两次机会因故失去了,这次在蒋恩钿帮助下转学借读清华成功,就有了后来古月堂见到钱钟书。这次,两人古月堂第一次匆匆见面后,彼此念念不忘,都在打听对方,只能通过孙令衔了,孙令衔很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孙令衔的好友费孝通也喜欢阿季,所有在钱钟书打听阿季时,就说她已经有了男朋友(说是费孝通),而给阿季说,钱钟书已经订婚了。这钱钟书就是不信,他个性执拗,坚持要约见一下阿季。再次见面时候,钱钟书既忐忑又着急,见到阿季第一句话:“我没有订婚!”,阿季更是紧张,心噗噗跳,也马上回了一句话话:“我也没有男朋友”,两人什么都明白了。人世间,相信有很多美好姻缘,什么叫一见钟情,一见倾心,男未婚,女未嫁,一个在江南水乡,烟雾寥寥,一个在落雪飘飘的北国风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经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相遇在清华古月堂,见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和“娉婷佳人”,相爱一生的旷世情缘。他(她)两个爱读书、爱文学、诗情画意走到一起,学海无涯,比翼双飞。有人说他(她)们:“始于一见倾心,陷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我觉得在美好年华,喜欢上敢于去争取,也许是他们彼此相爱,一生感情深厚,终究双双造诣出许多中国读者喜欢的文学巨作,这一点您们是怎么看呢?
5、杨绛传一书的简介杨绛,一位文学巨匠,被誉为“文学长寿神话”。她以自己独特的笔法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赢得了读者们的深厚喜爱。本文将从杨绛先生的生平、创作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她进行一番简单的介绍。杨绛于1911年出生在中国上海,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她从小就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中成长。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了多种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这种多样化的语言学习经历,为她后来的文学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绛的文学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叙述风格而受到广泛赞誉。她的代表作《春蚕》、《洗澡》、《独白》等都是以女性视角出发,深刻地描绘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困境和苦闷,展示出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与生命力。她的作品不仅赢得了读者们的支持和认可,也被评为多项文学奖项,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文学创作,杨绛还在教育界和翻译界有着杰出的成就。她曾任职于北京语言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卓越的教育质量。此外,她还翻译了许多著名的西方文学作品,使之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杨绛是一位文学巨匠,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赞誉,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的作品永载史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6、杨绛简介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97年早春,杨绛痛失爱女阿瑗;第二年岁末,她又失去了相爱一生的伴侣钱钟书。钱钟书是她的“丈夫、情人和朋友”,钱瑗是她的“生平杰作”。一家三口风雨同舟六十载,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此时,杨绛已近90岁高龄,女儿和老伴相继离世,其晚景之凄凉,是常人无法体味的。但杨绛并没有被痛苦打倒,她很快放下那段撕心裂肺的日子,坚强地从伤痛中走了出来。因为,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女儿,为了老伴,也为了一份责任,她必须好好地活。在独居的十几年时间里,杨绛完成了一般老人不可想象的工作,包括翻译柏拉图的《斐多》,发表《我们仨》等多部散文作品。更令人震撼的是,她悉心整理了钱先生的大量手稿,并终出齐了72巨册——《钱锺书手稿集》。甚至在104岁时,她还在写“杂忆与杂写的补遗”,直到105岁,才放下手头的工作,安静地去与失散的亲人团聚。杨绛的一生,有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也有许多黯淡无光的苦日子。她曾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当然,我们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中有太多磨难,但当不可避免的磨难到来时,如何面对,却需要每个人认真选择。在网上曾有个35岁的小伙求助,说他是独子,母亲因车祸意外去世,他感觉一切都毁了,每天浑浑噩噩,不知日子该怎么过下去。母亲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的确是人间大痛,但逝者已逝,生者即使泪流成河,也于事无补。还不如擦干眼泪,像杨绛先生一样,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去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这也是对已逝亲人好的交待。近,在某音上看到一位失独女士的事迹,对于如何对待不幸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她叫常虹,51岁的青岛人,毕业于山大中文系,长期工作于新闻出版行业,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图书公司。明天和意外,真不知哪一个先到!常虹创业的第二年,她11岁的独生儿子竟然意外去世了!中年失孤,可谓人间至痛。常虹的人生因为爱子的离去,而变得黯然无光。好在,她终从痛苦中挣扎着站了起来,不但又拥有了两个宝宝,还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2020年10月,常虹组建了团队,注册了抖音帐号@元梦妈妈,如今粉丝224万,月销售额已超500万。常虹热爱读书,更热爱孩子,@元梦妈妈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一些良心好书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个失独妈妈,之所以能够做出令人羡慕的成绩,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个是热爱,一个是责任。”无论人生多艰难,无论遭遇多大不幸,只要心中有爱,肩负责任,就能勇敢爬起来,继续前行!这不是鸡汤,而是真实的人生。#失独妈妈走出阴霾为百万家长荐书##青岛头条##杨绛简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