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简介及作品(李白作品书法)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5 14:05:06 浏览
1、李白作品书法

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李白的小迷弟诗圣杜甫为李白所做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本人描写酒的诗句更是比比皆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李白,传世的书法作品《上阳台帖》中,更有感悟中国酒文化的精髓 。#上阳台李白诗酒会#中国民间百姓见面有互道“吃了吗”的朴素礼仪,放在大唐盛世,估计多半是要问一声:“喝了吗?”或者“一起喝一杯?”

2、李白临终作品

李白向一女子表白遭拒,写下一首“酸”诗,流传至今已成名篇李白的身世之谜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唐剑南道绵州,其家世、家族皆不详。不过,在一些其它的资料中有一定的记载,描述了李白的身世之谜,而且还与李唐皇室有关(难怪他会姓李)。话说,李白家族中有一个叔叔名为李阳冰,他曾写过一本《草堂集序》,其中就稍微记载了李白的家世。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从这句话的记载不难看出,也算是出身李唐皇室,可是在后来却因为一些原因家道中落,成为了普通的老百姓(五世为庶),此后再也没有翻身过。如果再查询一些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凉武昭王李暠是李隆基“十一辈”的爷爷,而李白是他的九世孙,这样算下来的话,李隆基还得叫李白爷爷。当然,这件事情并没有在正史中有记载,至于真相如何也无从得知,但从李白能姓“国姓”来看,可信度很大。不过,李白的这一层身份,却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的“优惠”,一样的仕途坎坷。李白虽然从小很聪敏,但是他却不努力,直到看了一个老妇人在磨铁杵才幡然醒悟,自此开始努力学习,这也就是历史上赫赫赫有名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经过多年的努力,李白早已经胸有成竹、学富五车,少年之时做的诗便让人啧啧称赞。与此同时,李白也是一个比较浪漫、洒脱的人,如此才能做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在此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李白才华横溢,而且名气又大,为何没有考上科举呢?其实,不是李白没有考上科举,而是他的家族曾触犯过唐朝的律法,李白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就好比,现在我们的“征信”如果出了问题,就会限制各种消费一样。当然,李白虽然不能科举入仕,但是唐朝入仕还有另外一条渠道,那便是献赋。李白仕途上的不顺何为“献赋”,简单来说,就是展现一下自己的真本事,如果老板看上你了,那么就等于你“入职成功”。在献赋方面,李白曾遇到过三个贵人,他们分别是卫尉张卿、玉真公主与贺知章。李白进长安后,曾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诗写得很不错,备受玉真公主的推崇,玉真公主就此记住了李白。与此同时,李白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并向他呈上了自己的《蜀道难》和《乌栖曲》。看到李白的作品后,贺知章对他的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就这样李白一步步在向权力的中枢接近。天宝元年,玉真公主和贺知章都比较看好李白,便向唐玄宗推荐了他。玄宗看了李白的作品后,对其十分佩服,便召李白进宫,所出的题目,李白皆能顺利答出,而且答得都比较好。盛赞之余,玄宗便让李白供奉翰林,主要的工作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如果皇帝有空宴请或郊游, 李白的工作就是随侍左右,用他的诗才将事情记录下来,简单来说就相当于现代的秘书。表白被拒绝,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上述咱们提到,李白经常陪伴着唐玄宗出行,而他与一位姑娘的事情便发生在其中的一次出游中。话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李白像往常一样,陪伴着唐玄宗外出游玩。不曾想,在游玩的途中,他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这位姑娘虽然坐在马车里,仅仅只露出了脸,但也仅仅是那一面,让李白深深地沉浸其中。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两颊粉黛,明眸能滴出水来......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在李白的眼中,这位素不相识的姑娘,宛若一个人间仙子一般。随即,李白便告别了唐玄宗,向着姑娘的马车离开的方向追去。终于,一段时间后,李白将姑娘的马车截停了下来,车中的姑娘也被李白的这一举动惊到了,但因为己方人多,她也没有害怕。看着姑娘的深情从“怒视”到“缓和”,李白先是表达了歉意,随即有热心地邀请他去旁边的餐馆吃一顿饭。姑娘见李白没有恶意,她也不好意思落了李白的脸面,便答应了下来。众所周知,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在唐朝却不然,那时的女子都是比较开放的,所以这样的一幕估计也只有唐朝能看到。李白能被称之为“诗仙”,有一种东西是离不开的,那便是“酒水”。好似酒就是李白的催化剂,只要喝了它就能够壮自己胆子,开启自己的“小宇宙”。果不其然,几杯酒水下肚之后,李白便开始向姑娘表述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意,也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姑娘见此,多少有一些脸红,怒斥了李白几句脏话之后便走了。古人常说:“才子配佳人”,李白也常常以才子自居,然而他却被自己内心中所认为的佳人拒绝了,心中多少有些苦涩。看着自己的表白失败了,李白内心多少有些失落,同时他又不知道姑娘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再无相见的机会。思及此,他便写下了一首诗名为《相逢行》。诗的内容是这么写的:“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这首诗也多少有一些“被拒后”酸酸的味道。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李白简介及作品#

3、李白作品数量

李白传世的书法真迹,据说是国宝中的“国宝”,大家看看水平怎么样?《上阳台帖》是李白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全诗为四言诗,共25字。内容如下: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前16字的意思,大致是说,王屋山高耸峻拔,奇观异景千万,如果没有老练娴熟的技法,怎能描绘这清新豪健的景象呢?李白看似说景,其实是对司马承祯画技和品德的赞誉。司马承祯是唐朝著名的宗师级别的道士,道术精深,在诗、书、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司马承祯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后来得到唐玄宗的器重,并在河南济源王屋山建立道观。李白早年在游江陵时曾经遇到过司马承祯,此后便去寻找自己的未来了。20年后,李白过得并不如意,踌躇之下与杜甫等好友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此时,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李白看到司马承祯的画作,挥笔写下了《上阳台帖》。至于《上阳台帖》的书法价值,咱对书法研究也不深,不好评判。不过,看字形、字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专业的说法是,李白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苍劲雄浑,气势飘逸,有平整欹侧,有仰盼跌宕,笔短而意长。由于这是李白的书法真迹,加之又是,其书法价值应该远远超过了文学价值。国家将其列为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堪称国宝中的国宝,足见其弥足珍贵。#历史真知棒#

4、李白散文作品名篇

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一)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作者简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又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李白的想象天马行空,诗句行云流水,900多首诗篇传诵千年,有《李太白集》传世。【注释】①秋浦:在今安徽贵池西南,因境内有秋浦湖而得名,是唐代银、铜的产地之一。②三千丈:形容白发很长。丈,唐代时,一丈约307厘米。③缘:因为。④个:如此,这样。⑤明镜:明亮的镜子。⑥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比喻白发。【译文】头上的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这是因为忧愁才会长这么长。不知道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哪里来的这满头白发。【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愁”的杰作,历来为人所称道,亮点在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令人惊奇的夸张,古代有以头发比喻愁思的说法,诗人则以夸张的手法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愁思才这样长,表达自己无限的忧愁。诗的后两句有特色,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明镜里的自己为何满头秋霜?然后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愁思,展示了他内心的愁闷与伤感。

5、李白简介及作品简介

李白留给后人的25字真迹,堪称无价之宝,被国家列为一级甲等真迹!在中国的文物界,有许多的作品因为太过珍贵,被按照其珍贵程度被列为不同等级的文物,而其中为珍贵的则属于“国家一级甲等”真迹。而在书法界,也有一件这样的作品,此作虽然仅有25个字,但却是唐代极为罕见的名家真迹。我们知道目前书法史上魏晋传下的名家真迹只有两件,而唐代的名家真迹也不过寥寥十几件,而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全世界范围内的作品也仅此一件而已,作为一位的文化名人,这件真迹作品自然是非同小可的。李白的这首诗内容很简单,是一手四言诗,风格也与大诗人李白相一致:“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是当年李白见到一幅司马承祯绘制的王屋山的时候,有感而发而写的,意思是说,司马承祯的绘画技术高超,像山一样高大,像水流一般长远,没有足够精湛的技法,是难以画出如此精妙的画作来的。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我们几乎看不出李白书法的取法,但这种唐人书法的气息,却是如何都掩盖不掉的。任何一个书法家和文化人都无法摆脱一个时代对他的影响,在《上阳台帖》当中,没有一根线条不体现着自由和浪漫,但这种自由和浪漫,也同样是游走在中国传统笔法道统当中的存在。字里行间的雄壮之美,是普通的书法家难以企及的境界。李白的诗跟他的书法一样,不拘一格,自然飘逸,豪迈俊朗,有着超越世俗的笔意和果敢,也是大唐浪漫气息的一种呈现。李白这件《上阳台帖》乃是当年之爱国收藏家张伯驹先生耗资重金购买而来,后来捐献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的卷首位置,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四大大字“青莲逸翰”,正文的题签上还有宋徽宗写的一个题签“唐 李太白 上阳台”,可见此作也曾经是大书法家宋徽宗的挚爱之物。宋代的黄庭坚评价此作道:“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在草书大师黄庭坚的眼中,李白的书法会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想,这种感觉就像读他的诗一半,给人一种旷达自然超逸的气息,他的诗才因为流传甚广,广为人知,而他的书法丝毫不逊于古代名家,其不被世人熟知的原因乃是其“书名被诗名”所掩。这件《上阳台帖》作为国家的甲等国宝,可以说是一件无价之宝,并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不仅对于每一个书法人而言,是一件的法帖,对于每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国人而言,更是值得细细观摩的旷世经典。鉴于此,我们将藏于北京故宫的这件李白的《上阳台帖》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极为清晰而细腻地复刻出原作的神韵面目来,见此作与见原作无二。欲购此李白的《上阳台帖》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6、李白的组诗作品

李白一生游山玩水,为何有花不完的钱财?【上】李白,有“诗仙”之称,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诗词作品流芳百世,令人敬仰。读过李白的作品不难看出来,李白生性狂放,视金钱如粪土,常年游山玩水、走亲访友,而且还是“五花马、千金裘”的富游。他不用上班,过得潇洒自在,这就很令人羡慕了。原来李白出身富裕家庭,有才华,交友广阔且迎娶了白富美,自然有花不完的钱财。李白是西凉武昭王的九世孙,父亲李客在西域经商积累了丰富的家财,在李白五岁时,全家搬迁到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李白家有钱到什么程度,从其作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就能窥探一二。白玉盘在那个时代可是高级物件,足见李白家底丰实,生活优渥。李白的一生共经历四次婚姻(两次婚姻和两次同居的“事实婚姻”),妻子都不是一般人家。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宰相的孙女,家里有钱有权,李白入赘后便获得了的经济和政治资源。李白的第二任和第三任是同居关系,没有名义上的婚姻关系。第二任刘氏因不喜李白放浪形骸而分手,第三任是东鲁妇人。李白的后一任妻子宗氏,是宗楚客的外孙女。宗氏也很照顾李白的生活起居,给晚年陷于穷困的李白很大的帮助。李白的朋友也很不一般,经常在生活方面照顾李白。按照他对金钱的理解“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他基本是存不住钱的。好在他交友广阔,俗话说“在外靠朋友”,李白可谓诠释得淋漓尽致。他在蜀中有一好友元丹丘,是当时上清派掌门人的弟子,在河南嵩山等地有不少产业,李白在嵩山就是依靠元丹丘罩着,包吃包住。#李白简介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