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简介100字(呼兰河传作者简介100字以内)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5 15:59:59 浏览
1、呼兰河传作者简介100字以内

岁月蹉跎忆往事我与飞雁的一段往事1974年,石家庄市北马路19号大院有三个省直文化单位:《河北文艺》编辑部(河北省文艺组)、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省群艺馆,三个单位共用一个职工食堂。那时候,我在《河北文艺》编辑部诗歌曲艺组协助工作,飞雁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协助工作,一天三顿饭要在一起,晚饭后他就到我这里穷聊。一是我的宿舍离食堂近,二是《河北文艺》编辑部小说组还有个束鹿县才女耿桂芸,三是《河北文艺》编辑部是平房小院,我的宿舍兼办公室门前有门灯照明,且有水泥板桌凳可以放杯喝水。那时,我的办公室紧挨着著名诗人田间的宿办室,这个小院里也只住有我们两个“单身汉”,所以晚上老人家经常端一个满是“茶锈”的大搪瓷缸子与我聊天。仲夏的一天晚上,我与飞雁又在我的屋前闲聊,说到兴奋处,“束鹿普通话”吵到了隔壁屋的老诗人田间,他也如常参与进来。我介绍了飞雁的情况,在我们的请求下,他讲起了当年他在上海给鲁迅先生写信,寄他初的两部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谈到抗战初期由武汉和萧红、塞克、艾青、端木蕻良、聂绀弩一起去山西临汾。他说:萧红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女作家,更是一位诗人,她的《沙粒》写的多好:说什么爱情,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过患难的路程!都成了昨夜的梦,昨夜的明灯。字字句句渗透了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萧红的想象力也相当丰富。他们一行人在临汾看到黄河时,萧红说:“黄河是一条流动着的长城!”“这实在是用大字来书写的好诗!”诗人田间说:“从她这句话里,我分明看到了应她的召唤而来的那些骑马的、狩猎的、平常隐藏在平原的田垄和黄土皱褶间的行为猛悍的北方子孙!”诗人田间还说:“萧红的《呼兰河传》也是诗,一部十多万字的小说一连写了五章还不见主要人物出场,一节节一章章都是呼兰小城那迷人的风俗画和风情画,字字句句却又带着巨大的诱惑力量。也只有萧红才敢那样写,才能写的来!这就是诗的力量!”这位老诗人的话,在飞雁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想起了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上读过的萧红的散文《火烧云》,他发誓要为萧红写一部书。1973年冬天,他在北京修改一部书稿,得空随《黑龙江文艺》的一位老编辑去拜访逆境中的萧军、骆宾基,了解了萧军、萧红的爱情悲剧和她短暂的一生,了解了萧红在香港留下的许多“谜”。经过二十四年苦苦的等待,他终于在1998年写成了百万字的大书《萧红:半部红楼》。飞雁那不大的脑袋里,怎么能装得下这百多万字的资料?怎么能二十四年却不丢失记忆而不断丰满?!文章摘自辛集名家“藕德斋主”董文璞老先生文集辛集老兵视线2022.1.2#百姓故事##河北身边事##辛集##农民##河北##民间高手##正能量##老照片#

2、呼兰河传简介及故事梗概

书单|《我在岛屿读书》第七期,我宣布这就是我理想的生活!《我在岛屿读书》真是越看越爱,在海边骑自行车、海钓,吃原汁原味的海鲜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嘛!祝勇和欧阳江河一起乘船去了疍家渔排,也让我涨见识了,生活在海上的渔民们饲养了许多千奇百怪的鱼,让人不禁感慨海洋生物的多样,欧阳江河老师拿起手机狂拍照简直就是我本人听完祝勇老师介绍的《海错图》让我也想看看这本书了,我们大量的土地都是不临海的,导致我们大多数人对海洋的认知匮乏,但海洋又是那样神奇而宏大。余华和苏童跟随着钓鱼师傅在海边海钓,记得小时候常去水库里钓鱼,还从未海钓过。余华老师一如既往的佛系,只钓上来了无尽的海水本期主要谈到的还是关于故乡的文学作品。中国的乡土文学、寻根文学都有许多作家描写了自己的故乡,中国人深植于思想中的乡情让这样的作品充满了充沛的情感和地方特色。鲁迅、萧红、萧军、赵树理、孙犁、李劼人、韩少功、阿城、张承志、冯骥才、沈从文、汪曾祺、莫言、贾平凹等作家都写过关于自己故乡的作品。以下是本期书单整理: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威廉·莎士比亚2.《山海经》【晋】郭璞 注3.《海错图》【平】聂璜4.《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5.《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中】祝勇6.《美食家》【中】陆文夫7.《寻味中国:大食会》【中】蔡澜8.《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9.《故乡》【中】鲁迅10.《呼兰河传》【中】萧红11.《八月的乡村》【中】萧军12.《淘金记》【中】沙汀13.《南行记》【中】艾芜14.《大波》【中】李劼人15.《si水微澜》【中】李劼人16.《白洋淀纪事》【中】孙犁17.《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18.《复仇》【中】汪曾祺19.《受戒》【中】汪曾祺20.《大淖记事》【中】汪曾祺21.《喧哗与骚动》【美】威廉·福克纳22.《好人难寻》【美】玛丽·弗兰纳里·奥康纳23.《又一片牧场》【美】罗伯特·弗罗斯特24.《雪夜林畔小驻》【美】罗伯特·弗罗斯特25.《被禁锢的头脑》【美】切斯瓦夫·米沃什26.《沉沦》【中】郁达夫27.《边城》【中】沈从文28.《白鹿原》【中】陈忠实欧阳江河书单29.《江南》三部曲【中】格非30.《尘埃落定》【中】阿来31.《晚熟的人》【中】莫言#读书# #好书奇遇季# #阅读的温度# #我在岛屿读书# #书单#

3、呼兰河传萧红人物简介

2023年全国高考倒计时99天~记录陪读的日子:早上睡不醒的日子只有99天了(市二模的成绩记录一下)~中午我们讨论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二十年前妈妈去过哈尔滨呼兰县的萧红故居,路过呼兰河大桥,当时还觉得江水不丰但江面很宽,呼兰河大桥很雄伟,县城里人不是很多,参观故居门票是10元,里面只有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图片介绍,碾房、小花园都有,但不知道是不是萧红当年用过的老物件。长大后离家的萧红还是想念家乡的吧,凭一已之力让这个不知名的小县城响誉全国。宝儿说一本书各个年龄读起来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呼兰河传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有些看不懂,深以为然~

4、呼兰河传简介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故事之二:关于呼兰人民俗风情之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以及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生活如此的麻木而沉重,呼兰人便在跳大神、放河灯等这些精神盛举中寻求着慰籍。当十字街的药物医治不了病人的痛苦时,呼兰人便要请出大神来跳一跳啦,大神有男有女。锣鼓开场,香火燃起,大神便神灵附体了。烧香点酒,红布披挂,后一定要闹到杀鸡这一幕,说是这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此刻大神彰显本领的时候也就到了,大神卖力的跳着、唱着、闹着,就像唱戏到了高潮一样。就这么折腾上几个时辰才能散去。红布和鸡自然就给了大神做了酬谢。四邻八舍赶着看热闹的人们,也唏嘘着散去了。至于病人的病好没好就不是她们关心的问题啦。一样的鼓乐喧天,一样的曲终人散,别人无非是看看热闹,然而萧红是清醒的、敏锐的、沉痛的。她总是能于繁华中见荒芜,于热闹中见冷寂。她发出了这样的悲叹:“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而这来自灵魂的拷问,谁又能给得出答案呢?“戏还没有开台,呼兰河城就热闹不得了了,接姑娘的,唤女婿的,有一个很好的童谣:“拉大锯,扯大锯,老爷(外公)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这是萧红关于儿时记忆中唱大戏的回忆。小城岁月是寂寞难熬的,但是倘若搭起了戏台子,那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人们奔走相告,热闹的景象不啻于过年。唱大戏的时候,呼兰城便进入了社交旺季。借着看戏之名,各家都忙着接姑娘,唤亲朋,一同来赶‬赴这一场小城‬盛会。出嫁了的姐妹们借此得以相聚,整夜的诉说着心事。适龄婚嫁的男女在父母和媒婆安排下,彼此相看或者被偷看着;也有从未谋面的两个人,就被各自的父母给定下了亲事;还有那些胆大的瞒着父母自己私定了终身。绅士之流的如若遇见肖想多日的对象,也会趁着这混乱,偷摸‬的调调情。戏台下的人遇见多时不见的二婶子三姨之类的,必然要大声的寒暄一番,吵了旁边看戏的人则又势必会引发一番争吵谩骂。台上的笙管笛箫竟热闹不过台下的活色生香。于是,台上的人嘶声竭力的唱着别人的故事;台下的人又不惜余力的上演着自己的故事,一时间让人很难分辨出究竟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至于呼兰人烧香祈愿之举,就要等到七月十五的盂兰会和四月的十八娘娘庙会啦。七月十五的盂兰会,呼兰河边是为热闹的,河里飘着各式各样灯,从浮光到黑暗,只是为超度冤魂怨鬼,好早早得以脱生。而一年一度的娘娘庙会,呼兰人为的就是去娘娘庙讨子讨孙,延续香火。萧红说:“都是为着神鬼,而不是为着人的。”当人的命运无法自我主宰时,就只有交给神仙鬼怪了,然而活着总得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吧!更多精彩请看下回介绍。#呼兰河传简介100字#

5、呼兰河传的简介

【教学教研】乐享阅读 共沐书香——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小学“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孔子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一本好书,就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环绕,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就能和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正如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断,终将注入思想的大河。“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为了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链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酒泉路小学开展了“乐享阅读  共沐书香”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师生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交流读书感悟,共享读书快乐。01《呼兰河传》五年级的张皖蓉老师通过“四大任务、三项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书中,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激起他们对当下生活的认识。整堂课,学生沉浸在故事和人物情感中,语言的魅力被彰显,萧红独特的叙事方式在他们心中熠熠生辉。02《窗边的小豆豆》三年级李雪老师因材施教,尊重个性,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趣味引导,通过作品介绍、精彩片段朗读、阅读讨论等形式,加深小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以每一个孩子对“巴学园”的向往,唤醒他们热爱自己校园、老师和同学们的内心。只要鼓励学生驱动内心的渴望,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就能让他们走出一条远、丰富的路。03《宝葫芦的秘密》四年级王瑶老师从封面入手,让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从而可以让学生对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选取了两段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宝葫芦”的神奇,在这两个小故事的讲解中渗透了各种阅读方法。整堂课在学生充满悬念的时候适时结束,大大调动了学生课下阅读的积极性。在交流研讨中,老师们开展了“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以及 “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读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整本书方法的指导,学生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书籍是使人诗意栖息的牧场,生命到了那里,无论是矗立还是远望,都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和惬意,在今后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将与语文课程改革同步,深入探索并实施,给予孩子有效的指导,希望他们在整本书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6、呼兰河传资料100字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作客,离开时鲁迅指着招牌说:“记住,我家就在这个牌子隔壁。”不料,萧红却笑嘻嘻地问:“你对我们的爱,是父爱还是母爱?”谁知,鲁迅一句话,让萧红笑起来。鲁迅说:“是母爱。”鲁迅对萧红来说,像老师、朋友,更像家人。萧红经常拜访鲁迅家,聊到深夜才离开。这时,鲁迅不放心,总是让许广平付钱,叫她坐小汽车回去。鲁迅喜欢吃北方菜,萧红会带上酸菜和牛肉,去鲁迅家与许广平一起包饺子,会做韭菜盒子、烙荷叶饼,鲁迅常常都要求多吃几个。而鲁迅的儿子海婴,也很喜欢萧红,他总喜欢拉着萧红与他一起玩。萧红很纳闷,海婴为什么不找别人,总找她呢?鲁迅打趣地说:“因为你梳着辫子,像小孩。”周末,鲁迅与周建人一家去看电影,萧红也会同路,女眷、小孩子乘车,而鲁迅跟周建人,为了省钱,会一路走到电影院。鲁迅对人很严肃,但他会与萧红开玩笑。比如上午刚见过,下午萧红再去时,他会很认真地从椅子上微微站起,点点头说:“好久不见。”萧红很疑惑地看着他时,他就会大笑起来。鲁迅对萧红另眼相看,不仅因为萧红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天赋和才华,还因为萧红保持着斗争的精神,这对那个时候的女性来说,是很难得的。1934年,萧红夫妻带着作品《生死场》,来到上海,鲁迅给予作品高度评价:“对生的坚强,死的挣扎,描写的力透纸背。”他认为萧红是继丁玲后,又一位难得的女性作家。因此,鲁迅在文学上竭力帮助萧红夫妻。他为萧红的《生死场》作序,并联系出版社出版;为萧红夫妻介绍文学界的朋友,让他们在上海文坛迅速站稳脚跟。当萧红在创作中陷入困境时,他鼓励道:“不要放弃,你一定能够写出一部好作品来。”他还要萧红走出去,多看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多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写出更深刻的文章。萧红也因此写出了颇具影响力的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在生活上,鲁迅知道这对年轻夫妻生活窘迫,他常邀请他们到家做客,有时还请他们下馆子搓一顿。有一次,萧红向鲁迅借钱,鲁迅是借告别时,悄悄将钱塞到她手中,鲁迅的体贴入微让萧红很感动。1936年7月,萧红因感情问题,避走日本。此时,鲁迅已经病重,但他依然牵挂萧红,他对别人说:“萧红也不来信,不知道怎样了?”几月后,鲁迅去世,萧红得知后,不敢相信,打听了又打听,后痛哭失声:“ 先生就像祖父那样疼我。”鲁迅对萧红夫妻像慈母一样,从文学到生活,都操心。而萧红却认为,鲁迅像祖父一样,能包容她的任性、幼稚,有时候会逗得她大笑。在萧红小时候,祖父是关心她的人;而长大后,她发现,鲁迅像祖父一样关心她。鲁迅去世后,有很多纪念鲁迅的文章,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从生活的细节,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这也源于她对鲁迅有着亲人般的依赖。鲁迅与萧红这一对师徒,让我们见识到,鲁迅对后辈的提携与关爱,不遗余力;同时,又让我们认识到,鲁迅内心的柔软与善良。而萧红的单纯、活力,还有对文学的执著,让病中的鲁迅感到一丝慰藉。鲁迅与萧红,亦师亦友,亦亲人。他们的深厚情谊为文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什么要读鲁迅# #夏日生活打卡季#

7、呼兰河传故事简介

1932年夏天,哈尔滨突遇洪灾,一个漂亮女人从旅馆三楼顺着绳子逃出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女人就是传说中民国爱折腾、孤独也寂寞的才女萧红。鲁迅先生与萧红是忘年交,他曾经预言:“萧红是当今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当然萧红也没有辜负鲁迅的期许,她用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了近百万字的经典作品。萧红的一生是极其悲苦的,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却命运多舛,只活了31岁。她一生发表了《弃儿》、《生死场》、《孤独的生活》、《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多篇文学作品,影响巨大。她先后与六位男子有过感情纠葛,很多当时有名的男作家都爱慕萧红,可是她19岁离家出走,十多年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两次生子均没有养育成人,终在香港因肺结核去世。她曾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女人!”可事实真是如此吗?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那天是迷信人所称的大恶之日,要么生子夭折,要么祸延父母,她后来八岁“克”死母亲,受到了父亲和继母的忌恨。好在自小祖父很袒护她,并教授她文化知识,萧红自小便喜欢文学和绘画,养成了很好的文学功底。父亲对他刻板冷酷,要把他嫁给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汪恩甲,萧红宁死不从,跟着帅气的表哥陆哲舜偷偷去北京读书。当家人听说萧红和表哥在校外租房同室而居,家人顿感羞耻,陆、萧两家就停了这对年轻男女的经济来源,两个人还没来得及幻想,已经成家的陆表哥就乖乖回了家,萧红第一次的爱恋失败了。萧红被父亲软禁了七个月后,又从家里逃了出来,再次去了北平。未婚夫汪恩甲的哥哥在北平状告萧红,要代弟休妻,萧红败诉,父亲一气之下将萧红送回哈尔滨老家关了起来。这一次她又找机会逃出来,从此开始了坎坷悲苦的一生。后人这样评价萧红:“她有文学才华,但在感情上极其幼稚。”从老家逃出来后,她在哈尔滨街头巧遇了未婚夫汪恩甲,令人不可置信的是,落魄的萧红竟然答应和已经解除婚约的汪恩甲同居。1932年夏天,两人已欠东兴顺旅馆六百多块大洋的食宿费用,身怀六甲的萧红被汪恩甲押在旅馆内等着赎身,不料汪恩甲一去再无踪影。旅馆老板恼羞成怒,要把萧红卖到妓院。萧红惊恐之下向哈尔滨国际协报求救,报馆的编辑萧军十分同情她,便到旅馆去看望她。萧军看了眼前落魄的萧红,听着她伤心的诉说,他被萧红过人的文采所折服,虽然他无力拿出几百块大洋,却决定救她出牢笼。萧军是军人出身,已婚,比萧红大几岁,对这个身处绝境满,脑子新思想的年轻女子产生了极强的保护欲,从此以后他每天都来旅馆看望萧红。虽然无钱施救,但他的爱慕之心感动了萧红。这年夏天,哈尔滨突遭洪灾,萧军趁机找来一条小船,从旅馆后墙接住了顺着绳子从三楼爬下来的萧红,这次营救成了两个人一世孽缘的开始。萧红被萧军的爱情迷的神魂颠倒,她称萧军为三郎,萧军是她走上文学的领路人,也是她生命中的劫数。因为肖军有暴力倾向,经常打她,还四处沾花惹草,终两人于1938年在上海离婚,这是萧红一生中难忘也受伤深的一段感情。在上海时,萧红和鲁迅成了忘年交,萧红会背诵鲁迅的很多作品,她内心深处极为崇拜鲁迅。鲁迅对萧红在文学和生活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萧红和萧军两人穷得连喝粥的钱都没时,鲁迅和许广平一起给他俩捎钱。鲁迅还经常介绍文学圈的朋友给二萧认识,请他们吃饭,家里随时向二萧开放。萧红离婚后,又与熟识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结婚,这个人给了萧红心里上的安慰,让她感到了自由平等尊重的爱情。萧红曾经怀着汪恩甲的孩子投入萧军的怀抱,然后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两个孩子都夭折了,萧红这一世再也没有了做母亲的机会。萧红一生悲苦,她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在生命后的岁月里,端木蕻良的爱总算给了她一丝慰藉。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重,恰逢日军轰炸香港,青年作家骆宾基受端木蕻良委托,到病房照顾萧红陪伴着他度过了人生的后44天,并为萧红记录了留在人世间的后作品《红玻璃的故事》,两人还有过一段短暂的感情,骆宾基后来说:“萧红曾表示我们能死在一起就好了。”骆宾基和端木蕻良还因此反目成仇,无论骆宾基和萧红有私情,还是端木蕻良想抛弃萧红,在萧红病逝时,两人一直陪在她身边。萧红离开得太早了,还未及充分绽放便凋零了,她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一生爱折腾,不愿守本分,感情上四处碰壁。她在一群人狂欢之孤独,却在一个人孤独时向往着狂欢,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女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结局很凄惨,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她在文学上的才华。#哈尔滨# #历史#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8、呼兰河传全文简介

《黄金时代》简直是百分百要票房惨败的。要看它,多多少少需要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底子。你当然知道鲁迅、许广平、丁玲;胡风你可能就模糊了,还有胡适、胡绳,都是文化人物,你未必分得出谁是谁;你不知道梅志,你只知道那是袁泉;而白朗是谁?蒋锡金是谁?舒群又是谁?你认识演员的脸,却不知道他们演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在那儿念叨个什么。为什么明明电影都快结束了,突然冒出来一段鲁迅先生的画面,他不是去世了吗?是的,因为萧红是在那个时候写下《回忆鲁迅先生》的。其实电影里的时间,是以萧红的创作年表为主纲的。她的处女作是《弃儿》,写的就是怀孕的她被遗弃在旅馆,写信向外求救的故事——电影也从这里开始。《呼兰河传》基本上是她后一篇重要作品了,所以电影就收在了这里。(《马伯乐》未完成,《小城三月》更晚几个月,但没那么重要。)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这确实说明它的还原度是蛮高的。有一个小细节,让我思考了一会儿。二萧与鲁迅第一次见面。鲁迅问萧军:你是军先生?得到肯定回复后,我等他问:这位是萧红女士?但是没有,鲁迅说:走吧。带他们去吃饭。咦?为什么视而不见。我并不确定这是技术处理还是民国时期的交往模式。落座后,许广平来了,鲁迅为他们介绍,说:这是MISS 许。——啥玩意儿?MISS 许。是的,我能理解。因为鲁迅在自己的杂文里提到许广平,都用的是“我的女人”。他会写到:有一个卖馄饨的,是一个平时不大看见的特别穷苦的肩贩。于是,“用两角钱买了两碗,和我的女人两个人分吃了。算是给他赚一点钱。”许广平不是他的妻子,他不能说我的内人。但是下一句,他对许广平说:萧红先生在信中的问题,你自己回答吧。——等等,为什么萧红是先生,而许广平是MISS?先生就是尊称,没有任何别的意思;民国时期,称女性为先生,还是很普遍的,并没有我们目前的“特别敬称”之意。许广平写过:“萧红先生无法摆脱她的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寓里。为了减轻鲁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劳,不得不由我独自和她在客室谈话。”而MISS,是指未婚女子。他们相见是1934年,那时,海婴已经5岁,许广平已经和他共同生活了那么多年,但,还是MISS?而且鲁迅特意要对着客人如此称呼,强调她是未婚的、单身的?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鲁迅是有太太的人,他的太太叫朱安。到后来,二萧分开,萧红嫁给端木,在婚礼上说:感谢他在这种情况下,给我名份。——给名份,三个字,听着格外刺耳。但如果连民国导师鲁迅也觉得名份是大事儿,必也正名,不能乱了称呼。也不能强求其他人。尤其是,我刚刚已经说了,这片子的还原度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