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谦简介100字(明朝于谦简介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5 20:59:21 浏览
1、明朝于谦简介资料

天顺元年(1457年),凭一己之力让明朝没被灭的一品官员于谦被斩决、灭族和抄家。当负责抄家的官员们来到于谦家中,空荡荡的屋子里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再无多余的东西,他们四顾茫然,不死心地找遍家中所有的角落,翻箱倒柜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钱财的地方。但还是未能找到他们想象中的金银财宝。后他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于谦是一个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好官。说来话长,于谦的才能早显现是因为“会骂人”。在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后,派出随行的一个御史来数落汉王的罪行。只见这个御史上前一步,神色严肃,指着汉王就开骂,丝毫不惧汉王的地位,逻辑缜密,骂得言之凿凿,条理清晰,大快人心,而汉王不仅被骂得无地自容,更是被气得“伏地战栗”。于谦因此一骂成名,被明宣宗暗暗看中,当即派于谦巡按江西,被当成明朝“种子大臣”来培养。于谦在职期间廉洁奉公、大公无私,深受百姓爱戴。明宣宗走后,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当时宦官干政情形严重,宦官头子杨振独掌大权,那会儿所有巡抚官员回京都要给杨振“孝敬”一番,带些土特产之类的产品,但有个人成为了例外。于谦可是出了名的刚直,回京后没有给杨振“传达心意”,什么都没送,小心眼杨振随便找了个罪行将于谦关了起来。结果地方上的官僚和百姓都来求情,就连朝廷重臣也给于谦说情,不得已之下,杨振才将于谦释放。然而真正让于谦声名大噪的事件是北京保卫战,于谦的及时站出,力挽狂澜,才使得明朝没有改朝换代。在土木堡战役中明朝败给了蒙古瓦刺大军,20万精锐士兵毁于一旦,皇帝朱祁镇被俘,朝廷要臣全被瓦刺军残忍杀害,蒙古部队随时会打到京城来,国家存亡危在旦夕。1449年8月18日,太阳还是照常从东方升起,但官员们人心惶惶,他们不确定自己和家人是否还能看到明年的太阳,因此朝中出现了不少主张南迁投降的官员。但这时候于谦立于朝廷之上,声音洪亮地说出:“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以文天祥为偶像的于谦是不允许外族来践踏自己脚下的土地的。他引经据典,让大家思考宋朝南渡的结局,既然投降也会国破,倒不如英勇抗击敌人。在他一番慷慨激扬的言辞下,大臣们坚定了信念,站到了于谦这边,这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何尝不清楚,国难当头是体现个人气节和傲骨的时候。于是,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即位,操练士兵、修复城墙,解决了粮食供应等问题,稳定了军心。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人员配置妥当安排,京城的防卫系统基本完成。10月11日,马背上的民族蒙古瓦刺军踏着飞尘而来。在于谦的指挥下,明军们誓死保卫住了京城,将瓦刺军打得落花流水。于谦因此成为了北京保卫战大的功臣。然而在论功行赏之时,于谦婉推了所有的物质奖励,真诚说道:“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意思是外族人打到京城来,是我们朝廷百官的耻辱,不敢要封赏啊!于谦为官期间忧国忧民,口不言功,淡泊名利,颇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气度,但正因为他的正直敢言,而招致他人忌恨。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大将石亨、徐有贞等人诬陷于谦请外地藩王到京城接替皇位,致其含冤遇害。到此,于谦这位精忠爱国的大臣退出了历史舞台,被后来的《明史》誉为“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和岳飞、张煌言并成为“西湖三雄”,为后人所景仰。现今于谦祠位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祠院内草木繁茂、绿树成荫,五百多年来这座祠堂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祠内放置着一块大石灰岩,取意于于谦当年所写《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恰恰是于谦一生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写照。

2、于谦明朝生平简介100字

1457年,于谦被杀。明英宗朱祁镇一回后宫,生母孙太后怒斥:“昏君!你竟然敢杀了于谦?”朱祁镇回道:“于谦图谋不轨,有何不可杀?”孙太后大哭:“天下人都可以动手,唯独你不能动!”孙太后为何如此说呢?朱祁镇作为一国之君,为何不能杀于谦呢?于谦自幼聪慧好学,且志存高远。23岁时,便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9年内接连升任,一直做到了河南、山西的巡抚,官至正三品。此时的他,还只是在百姓口中清廉的好官,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们对他就此改观。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兵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边境。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朝臣的反对,听信太监王振的怂恿挑唆,率20万大军亲征。结果可想而知,2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这是明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败,皇帝被俘,也是天大的耻辱。消息传到京城,乱作一团。此时大明朝面临三个难题:一是皇帝被俘,也先虎视眈眈,企图利用皇帝作为筹码,攫取更多的利益;二是明朝的主力全军覆没,短时间内如何筹集部队迎战;三是一旦开战必是持久战,部队粮食如何解决?更有甚者,朝中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竟然主张南迁!简直是不战而败!国家危难之际,于谦站了出来,他当庭训斥徐有贞:“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诸位难道忘了宋朝南渡之事了吗?”于谦的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但也是这一次的反对徐有贞,为他以后的枉死埋下了隐患。随后,于谦作为主战派代表,被授予了兵部尚书一职,誓死守卫京都。于谦虽作为文官,却对兵法也颇有研究,很快,他便展示了卓 越的大将风范。他研究过军事布防图后,下达了军令:即日起,征调山东、河南、南京、浙江等地部队赴京守卫,包含备操军、备倭军、运粮军、宁阳侯浙军等,接到命令后出发,违令者斩!这些大多是预备役或者后勤,但也是没办法,主力全部败在了土木堡。京城粮食不够,但离京城不远的通州却粮食充足,只不过瓦剌军时常乱窜,京城兵力有限,没有多余的人运输。这时于谦又下达了一道军令:所有受召部队,全部绕道通州,士卒各自取粮,并送至京城。由此一来,调兵和运粮联系在一起,全部解决了。前后仅半个月,京城的兵力就达到了22万,并且粮食充足,有了对抗也先的资本。接下来就是皇帝的问题了!在于谦的思维里,朱祁镇是小,但”皇帝“的名分却重于泰山,如果对方拿皇帝要挟,朝廷必会处处掣肘,还何谈抵抗?所以,于谦便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说服孙太后,立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为新君。孙太后也的确识大体,她扶持朱祁钰称帝,遥立朱祁镇为太上皇。如此一来,在瓦剌手中的朱祁镇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很快,两军对战,于谦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又连下了几道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于谦彻 底切断了那些畏缩者的退路,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胜,不能败!此次对战,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也先看朱祁镇也起不到作用,便将他送了回去。但是朱祁钰刚刚继位,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啊,他当然不想让哥哥回来,僵持不下时,于谦又站了出来,说道:“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也就是说,现在皇位已经定下来了,不必有太多顾虑,应该赶快迎接太上皇回京。由此,朱祁镇才得以回京。1457年,朱祁玉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便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朱祁镇为帝。而后,朱祁镇听信了石亨、许有贞的谗言,认定于谦勾结朱祁玉谋夺了他的皇位,下令处死了于谦,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这一年,于谦59岁。【半月历史阁】朱祁镇虽后悔,但也于事无补。但石亨、徐有贞恶有恶报,几年后因干预朝政,一个被斩,一个被流放。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位后,为于谦平了反,追谥“忠肃”。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至今留有“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美誉。于谦17岁时,便写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立志要成为像文天祥一样有气节的人。历史证明,他的确做到了。于谦真正效忠的从不是某家某姓的皇帝,而是整个国家,所有的百姓。他做事的出发点,无不着眼于大局。京城保卫战中,他以一己之力,带领一群新兵溃卒,力挽狂澜,为大明王朝续命200年,是当之无愧的社稷之臣。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关注我@半月历史阁,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明朝于谦简介100字#

3、明朝于谦生平简介40字

于谦是明朝人,非宋朝人,多读点历史吧。

4、明朝于谦生平经历概括100字

公元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下令处死于谦。于谦死后,行刑的刽子手内疚得自杀,文武百官和百姓连日哀悼,英宗本人也后悔了。于谦出生在1398年的杭州钱塘。他少年时,就以宋末文天祥为楷模,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书房里,时刻激励、鞭策自己。这副画像一直陪伴了他的一生。24岁时于谦中了进士,从此踏上仕途。期间,他写下了一首《咏煤炭》,诗中的“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道出了于谦深沉的忧国恤民和为了民族利益甘愿赴汤蹈火的自我牺牲的人生志向。宣德年间,汉王朱高煦反叛,皇帝明宣宗任命于谦为刺史,随皇帝一起出征平叛了汉王朱高煦。当时于谦在上奏朱高煦罪名中,“音吐鸿畅,举朝咨叹。”颇得明宣宗欣赏。当时明朝的官场经过朱元璋早期吏治清廉的高压政策,使得明朝后期朝廷对这一方面的管制逐渐松懈,官场官吏贪污问题十分严重。于是,明宣宗升任于谦为江西巡按派他巡查江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纠查出了几百件冤案、错案,惩治了贪官污吏,又大兴水利工程,促进地方经济生产,于谦所到之地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与爱戴。无奈的是,官场内官官相护蔚然成风。唯于谦刚正不阿。于是,于谦必然招来官场中其他官吏排挤,视他为眼中钉,对他进行诋毁诽谤。但于谦置之不理。明宣宗去世后,明英宗继位。当时的宦官王振身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以宦官之身掌管内阁。明朝陷入了更为严重的腐败之中。当时朝廷官员争相向王振贿赂,但是于谦却从不给王振献礼,遭到了王振的排挤。幕僚劝他,他生气。他甩了甩自己的两只宽大的袖子说:“我就两袖清风!奈我何”。此事,宦官王振知道后心生怨恨,愤愤地说:“早晚让他知道我的厉害,等着吧。”王振恨不得将他斩草除根。王振终于找到了机会。他暗中指使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擅举人自代”。于谦就此被判处死刑,下狱三个月。狱中,于谦宁死不屈。他还高喊:“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没想此事惹怒了百姓,山西、河南的官民得知后,联名上书。狡诈的王振笑着说:“抓错了,抓错了”,只得让于谦官复原职。公元1449年,蒙古大军进犯。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于谦坚决反对这一决定,他联合兵部尚书一起上书:“恳请皇上能以江山社稷为重”。谁知明英宗不顾忠臣的劝谏,听信王振的谗言,毅然决然地出征,终在土木堡被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瓦剌军乘机围攻紫禁城,他们胁迫明英宗,要求明朝投降。这时朝廷内人心惶惶,大臣们乱作一团, 大部分人主张弃京城往南迁都。当时朝廷内于谦挺身而出,他说:“主张迁都者,当斩。"朝内的大臣大都赞同了于谦的建议。此时,他主张立监国朱祁钰登基为帝,即后来的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这样明英宗便在瓦剌军手中失去了政治价值,而明朝则在这场战役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并将土木堡之变的祸首王振余d灭族,以宽慰人心。于谦认为特殊时期,应招贤纳士。他将在土木堡之变中还在大牢中的原大同副将石亨,免罪释放并委以重任。同时,改革军制,创建团营制,提高作战效率。急调京城周边各地备操军、备倭军和运粮大军到京师,参加此次保卫战役。组建民间武装力量,发动京城内所有民众拿起兵器,加紧训练,补兵力不足,对抗瓦剌军。在于谦这位英勇的大臣的出谋划策下和石亨的配合下保住了京师。明军终打败了瓦剌,于谦真的是当时的大功臣了。明代宗在位期间重用正直之士,于谦也成为朝中重臣,局势大稳,对于谦心生怨恨的人也无从下手,但不幸的事发生了。明代宗病重,当时太子太小。可已经回来的明英宗却有意夺回皇位。在拥护他的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帮助下发生夺门之变,明英宗又登上了失而复得的皇位。而于谦则以“谋反罪”被送上了断头台。于谦死后,负责杀死于谦的刽子手得知于谦是被陷害的,决定自刎赎罪。就连负责抄没于谦家产的官兵也受到了震撼,于谦身居高位,家中竟然徒有四壁,见者无不落泪。于谦确实做到了,就像他的偶像文天祥所坚守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生坦荡,两袖清风。#头条创作挑战赛#

5、于谦明朝人生简介100字

于谦,作为明朝的一代贤臣,一生克己奉公,有勇有谋。他始终以保卫明朝江山为己任,却终被处死,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这是一段沉重的故事。“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剌逮捕,用以威胁大明王朝。于谦为了大明江山考虑,拥护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之后在新皇和于谦等大臣的谋划下,1449年11月明朝就打败了瓦剌。英宗也回到了明朝,他不得已成为太上皇,也对于谦痛恨至极。景帝(朱祁钰)的时候,于谦公正严格的选拔官吏,不接受私人请托,这得罪了不少官员。1457年,趁景帝病重时候,英宗联合许多和于谦为敌的大臣(如石亨、徐珵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成功复辟了。为了粉饰这场政变,石亨一伙人给于谦扣上了谋逆的罪名,他们诬陷于谦趁景帝病重,欲拥护襄王的儿子登基。且一朝天子一朝臣,英宗的登基就注定了于谦悲惨的结局。于谦被处死,京城的老百姓自发为他送行,场面悲怆而壮观。事后,孙太后也批评英宗不该杀了于谦,于谦可是大明朝的功臣。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登基后,为于谦平反,也肯定了于谦生前的莫大功绩。于谦的家乡为他建立祠堂,许多百姓家里也挂上了于谦的画像。历史总算还了于谦一个清白,希望他能泉下有知。参考资料:《明代名臣于谦清正廉明的品格》 赵现海#知识辞海计划##明朝#

6、明代于谦简介100字

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下令将忠臣于谦斩首,孙太后大怒:“昏君,全天下就你没有资格动他,是他替你守住了江山!”于谦出生于浙江,家中长辈学识渊博,世代为官。他从小就把文天祥当作偶像,希望自己也能向文天祥一样报效国家。后来,他考上进士,入朝为官,为百姓申冤,深得民心。多年来,他先后辅佐了5位皇帝,廉洁正义,实现了从小的抱负。1449年,瓦剌也先以岁赐减少为借口领兵犯境,明英宗朱祁镇急于证明自己,在宦官王振的煽动下,亲自率领50万大军亲自出征,并让王振全权指挥。结果,王振在打仗用兵方面一窍不通,一顿瞎指挥下,50万被瓦剌大军团灭。朱祁镇和王振在逃亡过程中,被瓦剌追上生擒,王振被杀。大明皇帝被敌军生俘简直是奇耻大辱,朝堂之上更是乱了套,以徐珵为首的大臣立即建议放弃北京南迁保命,不少大臣也纷纷附和赞同。就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于谦立即站出来大声训斥这些贪生怕死的大臣。“此时提南迁的人都应该杀无赦,京城是我们国之根本,不可能动摇,各位忘了宋朝南下的教训了吗?”国不可一日无主,于谦提议立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孙太后以大局为重,支持于谦的提议,随即调动全国的兵马粮草立即前往支援北京。在这场北京保卫战中于谦亲临前敌不断谋划,鼓舞大军士气,保卫国家。并下达军令:“为国而战,只许胜不许败!临阵逃脱者杀无赦。”明军凭借着负隅顽抗的气势逼退了瓦剌敌军,敌军败兵而逃。瓦剌想用朱祁镇威胁明朝的计谋也被破坏,没有办法只能放朱祁镇回朝。朱祁镇回朝后,就被幽禁了。1457年,朱祁钰病重,徐珵、曹吉祥等大臣发起了夺门之变,复辟朱祁镇为帝。徐珵早年就与于谦有仇,于谦为官期间刚正不阿,妨碍了权贵官僚的利益,一些大臣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誓要将他除去。徐珵等人在朱祁镇面前诋毁陷害于谦造反,朱祁镇表示:“于谦对社稷有功。”但徐珵等人坚持如果于谦不除,复立就失去名分。朱祁镇被说动了,下令将于谦打入大牢,并判以死刑,派锦衣卫抄家。锦衣卫奉命去抄于谦的家时,只从家中搜出来几两黄白之物,和朱祁钰赏赐的蟒袍,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都完好地保存着。饶是心狠手辣的锦衣卫也被震惊到了,知道于谦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向朱祁镇求情放过于谦,却惨遭朱祁镇大骂。孙太后知道于谦对大明的付出,请求朱祁镇放过于谦,甚至绝食逼迫朱祁镇,仍然没有让朱祁镇收回成命。于谦在狱中,神情自若,如在家中一般。他这一生行得正,坐得直,无愧于江山百姓,无愧于初心抱负。在行刑这天,全城的百姓都来围观为他送行,他从容不迫的走向刑场,面对百姓一声声“于大人”“于大人”,他也流着眼泪轻声说:“死而无憾了。”孙太后得知于谦被行刑之后,冲进朱祁镇的寝宫对他大骂道:“你个昏君,孽障!全天下人都可以杀他,唯有你没有资格动他。他替你守住了江山啊!没有他,这世上就没有你了。”朱祁镇被骂醒了,他此时才悔恨交加,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可为时已晚。如果当初没有于谦的力挽狂澜,土木之变朱祁镇闯下的大祸,明朝就不复存在了。作者:木南谦编辑:长庚 洛子画#人物# #历史#

7、明代于谦的个人简介100字

于谦曾任山西巡抚将近二十年,政绩菲然,名声鹤起,而在京城保卫战中,挽救明朝,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