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弘简介(唐朝李弘墓在哪里)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6 08:51:33 浏览
1、唐朝李弘墓在哪里

671年,太子李弘在宫中静养,闲逛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两名受惊的女子,两人满眼惊恐地看着李弘,身体瑟瑟发抖,说话也结结巴巴。李弘心中满是诧异,宫中怎么会有这样的存在?他有疑惑,就开口询问两人的身份,但两人或许是因为长时间不说话,说话都不利索,结结巴巴的,并且明显很害怕外人。李弘倒也没有为难两人,就寻了宫中的一些宫女,询问这两人的身份,还真有知道的。原来这两名女子竟然是李弘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她们的生母就是萧淑妃,这是李弘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先是惊诧,随即生出了同情之心。很多人可以疑惑了,难道李弘不知道这两个姐姐的存在吗?为何之前没有发现,现在见了面也不认识呢?其实这还真怪不了李弘。652年,李弘出生,他的出生让武则天出生了做皇后的野心,同时他本身就是武则天争夺皇后之位的重要筹码。仅仅三年后,也就是655年,李治就来了一个废王立武,武则天如愿做了皇后,而曾经的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成了阶下囚,被武则天“骨醉”而死。王皇后无子,而萧淑妃是有两女一子的:义阳公主、高安公主、李素节,他们都被牵连。其中李素节被贬为申州刺史,而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都被幽禁在掖庭。也就是说,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被幽禁掖庭的时候,李弘只有四岁,还是虚岁,这个年纪的孩童是没有多少记忆的。何况他们本就不是一个母亲所生,平时能见到的机会本就很少,也怪不得后来的李弘不记得她们了。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被幽禁在掖庭之后基本就消失在众人的眼前,再加上武则天的刻意安排,时间久了,李治也忘了还有这么两个女儿了,更不用说别人了,两个公主就这样被遗忘在了角落里。有专人看管她们、安排她们的生活,而这些人也基本不和两位公主说话,谁都知道后宫谁说了算,自然不会对两人好。天长日久,两位公主养成了懦弱惊惧的性格,并且因为长时间不说话,竟有些结巴,再开口说话也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武则天一直避免李治和李弘等看到这两个公主,怕引起他们的同情心,但671年的时候,武则天随李治巡游东都洛阳,留李弘在长安监国。当时李弘生病,不能上朝,监国政务多由东宫官员代为处理。而李弘则在宫中静养,他当然不可能天天躲在屋里、躺在床上。身体好点的时候也会在宫中逛一逛,这一逛不要紧,就遇到了两位姐姐。经由宫女战战兢兢地交代,李弘知道了这两个姐姐这16年的遭遇,他本就仁孝,如何看得下两位姐姐过这样的日子?他觉得两位姐姐应该过正常人的日子,至少该和大部分女子一样嫁人,有自己的小家庭。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她们早就应该相夫教子了,如今却被幽禁在掖庭。那么,当时的两位公主多大了呢?《新唐书》是:“四十不嫁”,《资治通鉴》则说:“年逾三十不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这都是妥妥的大龄剩女,当然这些记载明显有夸大的成分。要知道萧淑妃是李治入主东宫后的妃子,而李治是在643年的四月初七被李世民立为皇太子的,按照个来计算,萧淑妃的第一个孩子早也只能出生于644年。也就是说,在671年,萧淑妃大的一个孩子也只有28岁(虚岁),当时作为父亲的李治也不过才44岁。再根据高安公主的碑文来看,高安公主病逝于714年,时年66岁,也就是说她出生于649年,在671年也仅仅23岁。由此,在671年李弘发现她们的时候,高安公主只有23岁,而义阳公主不会超过28岁,这样的年纪还没有婚嫁,如果是在现在的话,是很正常的。但放在唐朝,确实已经算是很大的了,毕竟当时女孩子15岁就可以结婚,15岁之前结婚的很少,像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李世民的情况很少。大部分都是15岁以后,16岁、17岁、18岁结婚,20岁就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这种更是剩女中的剩女了。李弘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赶紧奏请让两位姐姐出嫁,李治很快就应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尽管很多年不见,但多少有些感情。不过,武则天就很生气了,她哪里想到自己的儿子会和自己“作对”,将两位公主的事情捅了出来。但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她就好好处理,于是她就赶紧给两位公主寻了驸马。驸马是谁呢?他们都是李治身边的亲近侍卫,即翊卫,听起来似乎出身很卑微,其实不然,能成为翊卫也是需要出身的,其父或者祖父怎么也要是个大官。义阳公主的驸马是权毅, 权毅出生于官宦世家,高祖开始就是北周时期的大将军,祖父权弘寿是李世民的秦王府嫡系,曾做过秦王府长史,病逝后赠太子少师、卢国公。而高安公主(始封宣城公主)的驸马是王遂古,王遂古出身也不低,他的祖父曾是右监门将军,封平舒公。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并没有敷衍,还是好好思量了一番才给两位公主定下了婚事。当然,驸马的出身虽然不低,自然也不是特别高,至少和其他的驸马是有距离的,但这种距离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由此也可以看出武则天的不一般。

2、李弘唐朝

669年,李勣卧床不起,家里请来的任何大夫,他都不让进门,只接受唐高宗李治及皇太子李弘送来的药。甚至会把儿子亲自为他煎好的药,直接打翻。但他这样“活活等死”的背后,也有苦衷。655年,李勣的姐姐病了,他却能为姐姐亲自熬药,这是姐弟间的情谊,可他不喝儿子亲自熬的药,反而也是爱。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能“功大而主不疑”的除了郭子仪外,李勣也算是一个。李勣原名徐世勣,因为有功,被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而后为避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669年,李勣卧床不起,眼看自己将要离世,十分疼爱家人的他,为了让后代能无忧,只接受唐高宗李治及皇太子李弘送来的药,并且家里请来的任何大夫,他都不让进门。他的儿子没有办法,只好亲自为他煎药,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可谁料,好不容易煎好的药,都让他直接打翻在地。看到儿子十分不解,李勣便把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只不过是山东的一个田夫,承蒙皇上厚爱,位至三公,年近八十,命已至此,怎么还敢求医求活呢?”听到父亲的话后,儿子们都红了双眼,瞬间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但又不能多言。过了些天,李勣忽然把弟弟李弼叫到身边,说感觉自己身体恢复得不错,可以办个酒宴来开心一下。可没想到,待到酒宴结束,李勣对李弼缓缓说道:“我感觉自己大限已至,怕你哭才没说实话,你别哭了,好好跟我道别吧!而且我也有话,要嘱咐给你。”李勣向弟弟说道:“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意思是自古以来,许多重臣去世后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这都是因为子孙不肖。倘若我去世后,家族中出现惹是生非的人,一律杀死,不留后患。”李弼听后,握着李勣的手,流下了眼泪。当天夜里,李勣逝世,享年76岁。听闻李勣的死讯后,唐高宗也十分悲痛,下令全国为李勣举哀七日。可其实,对于唐高宗来说,除了悲痛外,或许也松了一口气。毕竟,作为皇帝,虽然需要臣子来辅佐,但也很忌惮那些功劳过大的重臣。所以,功高盖主的大臣,往往不能得以善终,比如位高权重的安重诲;蒙冤被杀的郭崇韬;贬死海外的李德裕;惨遭灭门的高德政……深知其中道理的李勣,才会在病中放弃喝药。李勣用自己的行动,为家族换来了安稳。《旧唐书》记载,“功以懋赏,震主则危。辞禄避位,除猜破疑。功定华夷,志怀忠义。”李勣能做高官,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他的为人处世。第一,他不是一个轻易站队的人,在朝廷上他也很少参与权力斗争。早在很早之前,他就受到了将军李密的重视。李密曾经直白得向李勣表露自己想要杀翟让。李勣知道后并没有轻易站队,而是事不关己地拒绝。他的行为并没有惹怒李密,反而让李密对他赞许有加。第二,李勣很懂得分寸,从来都不会向皇上询问私事。当皇上询问李勣立谁为太子时,李勣也不正面回答,只是说这是皇帝的家事,不应该由我做主。在唐高中想要武则天为后时,也是李勣认为这是皇帝的家事,无需与外臣商讨。第三,李勣十分忠心,是一个懂得服从皇帝安排的人。李世民去世时,对唐高宗吩咐说:“李勣功劳过大,将他贬为外官。”被贬之后,李勣也没有任何异议,而是立马收拾行李出发。皇帝得知他立马出发后十分震惊,本以为他会上朝求见,没有想到他竟如此快速地接受了皇帝的安排。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做事有能力的李勣,做人也很谨慎。李氏家族的繁荣,离不开李勣的苦心谋划。不得不说,李勣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不仅在死前官居高位,赢得大家的尊敬,在死后,也为自己的子孙谋划好道路。由于李勣的高瞻远瞩,在他去世之后,李氏家族也一直繁荣下去,直至唐朝灭绝。#头条故事会##唐朝李弘简介#

3、唐朝对李弘的评价

唐朝二十一帝李显。大唐王朝迎来了第四任皇帝,他就是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武则天所生第三子。刚刚即位的少年天子本想一展抱负,然而政事皆取决于母亲。武则天临朝听政,当时的李显感到了来自母亲的威慑,欲挣脱母亲的禁锢实现君临天下。于是欲以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乳母子五品官。这种用人唯亲,滥授官员的做法遭到宰相裴严的反对。李显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武则天得知后勃然大怒。于公元684年2月,集百官于乾元殿宣布武太后懿旨,废李显为庐陵王。从此李显先后被软禁均州(今湖北房县)长达14年之久。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只有妃子韦氏为伴,两人相依为命。李显的性格软弱,大概是因为心狠的母亲所致。原本太子之位不属于他,因母亲武则天大权独揽,两个哥哥李弘与李贤或猝死莫名或废太子后逼令自尽。小小年纪的李显又怎会不心生畏惧,而这或许就是造成他软弱性格的原因。随后扬州发生了徐敬业等人的兵变,宗室跟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相继起兵,他们都打出了反对武则天匡复李唐政权的旗号。这一形势不仅没有让被废的李显看到多少希望之光,反而更加剧了他内心的忧惧。来抖音发现更多创作者!

4、唐朝李弘之死

公元684年,武则天给次子李贤赐毒酒。李贤手拿毒酒,悲从心起,突然一阵大笑:“我已是庶人,没想到母后还是不肯放过我!”说完就将毒酒一饮而尽。公元655年,面对朝堂之上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盛的局面,唐高宗李治想要“废王立武”,以此摆脱权力上的限制。李治的这一想法危害到了元老大臣们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同年,时任中书舍人的李义府公开支持唐高宗“废王立武”,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赏赐。见此情状,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官员转而支持“废王立武”。在朝堂之上,越来越多的官员支持“废王立武”,局势开始出现转变。等到时机合适。当年十月,李治正式颁布诏书,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冠以罪名,废为庶人,囚禁了起来。她们背后所倚靠的外戚势力也遭到重创,家中重臣大都被罢官和流放。几日后,武则天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一个月后,李治携新后武则天前往昭陵祭拜太宗皇帝,在路途之中,李贤出生了。李贤是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在众皇子中排行第六。武则天成为了皇后,她的孩子们自然也就成为了嫡子,地位非一般皇子可比。自年少时起,李贤便展现出了优异的才学天赋,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容貌端庄,才思敏捷,李治对他颇为喜爱。一次,李贤在读《论语》,读到“贤贤易色”一句时,反复吟诵。李治知道之后,便问李贤为什么要读一遍又一遍,李贤回答说:“我的本性实在就是这样。”可见,李贤自小就有礼贤下士、选贤任能的意识。李治对李贤寄予了一定的期望,他曾经和唐朝开国名将李勣夸赞李贤,赞扬他聪敏好学,未来可以担当重任。因能力出众,李贤先后被封为潞王、沛王、雍王,担任右卫大将军等官职。任职期间,李贤处理政务认真详尽,被朝中大臣所称赞,李治甚至亲自写敕令褒奖他。除此之外,李贤还主持了当时《后汉书》的注释工作,李治对此赞赏不已。公元675年,太子李弘跟随帝后出行洛阳,在洛阳行宫之中突然离世。嫡长兄李弘去世之后,二十岁的李贤被册立为新一任太子,接受储君培养的同时,李治还命他监理国事,参与朝政事务的处理。李贤成为太子之后,宫中有传言称李贤不是现任皇后嫡出,而是韩国夫人所生。妄议太子乃是大罪,许是碍于此,传言并没有发展得沸沸扬扬。可听者有意,这些话传到了李贤的耳朵里,引起了李贤的深思。韩国夫人原名武顺,是武则天的姐姐。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母族因此获益,武顺得以较自由地出入皇宫。武顺有一个女儿,称作贺兰氏,据说是天姿国色。她们母女二人都得到了李治的圣宠,被封为韩国夫人与魏国夫人。李贤知晓武则天不喜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如果自己真的是韩国夫人所出,下场必然不会很好。与此同时,联想到前太子李弘之死,李贤越发觉得其中蹊跷,心中顿时觉得紧张异常。早在公元660年,李治便出现了头晕目眩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愈发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主持政务。于是,朝政逐渐被武则天把控。原来武则天并不满足于做皇后,有野心的她私下里拉拢和培植自己的势力,在李治病重之时实现了对朝堂实权的控制。根据《旧唐书》记载,当时担任正议大夫的明崇俨擅长“符劾之术”,并借此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明崇俨私下里曾议论“英王的风姿与太宗皇帝很相像”,甚至说现在的太子李贤“没有帝王的威严和仪容”,这些话令李贤对明崇俨十分不满。不久之后,武则天命人撰写《少阳政范》和《孝子传》赐给太子李贤,让李贤认真修习。除此之外,武则天还多次写信责备李贤,这让李贤越发惴惴不安。公元679年,明崇俨在家中被强盗所杀,多方搜捕,竟也没有捉到这伙盗贼,这件事只好作罢。武则天私心里却不一定这么想,李贤对明崇俨多有不满,明崇俨之死,李贤的作案嫌疑大。一年后,李贤因行事作风有问题被弹劾,武则天下令彻查。在东宫中搜出了数百件黑甲,这成为李贤意图造反的铁证,不容他为自己辩解。没过多久,李贤就被废黜为废人,次年迁至巴州。公元684年,李治驾崩,武则天把持朝政。一日,武则天下令让丘神勣前往巴州地区对李贤进行审查,名义上称排查谋反隐患,实际上是指使丘神勣除掉李贤。丘神勣到达巴州之后,便将李贤囚禁了起来,逼迫他自行了结。万般无奈下,李贤自尽,这一年,他二十九岁。作者:李薇编辑:葛剑生#历史开讲##历史#

5、唐朝李弘的小说

1995年,陕西省出土了一块唐朝的墓志。墓志主人并不出名,唐书无传。但他的墓志却证实了一个千古疑案:武则天和李治的太子李弘,绝非正常死亡……作为李治的第5个儿子,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自小就深受父母喜爱,年仅4岁就被册封为了太子。在时人眼里,李弘这位太子聪明好学,处事果敢,而且“仁孝谦恭”,将来即位后一定是位明君。李治也一直拿李弘当接班人来培养,很小就让他参与政事。直到显庆元年(656年),李治因为头疼日重,开始将朝廷大事交于皇后武则天决断,后来更是皇帝、皇后共同听政,即著名的“二圣临朝”。虽然李治并不知道他亲爱的妻子后来能干出多么惊世骇俗的事情来,但出于帝王的本能,他也开始为儿子提前接班做准备,支持儿子培养在朝中的势力,以平衡皇后集团。然后,上元二年(675年),李弘就在跟着父母去东都洛阳游玩的时候突然“暴毙”了,时年24岁。李弘之死让李治和武则天悲痛莫名,哪怕他从来没当过一天皇帝,李治还是给他上了“孝敬皇帝”的谥号。好好的太子莫名其妙的就暴毙了,再结合后来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很多人都猜测李弘是被武则天害死的。《新唐书》中更是明确表示,李弘就是被武则天在合璧宫“鸩杀”的。不过,《旧唐书》则只记载了一句话:“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这里的“寻薨”意思就是很快就死了。因为新旧唐书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有差异,所以关于李弘之死的真相,后世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直到1995年,陕西师范大学的臧振教授收集到了一块刚出土不久的墓志,才算解开了当年那起历史谜案的真相。臧振发现的是《阎庄墓志》,阎庄的父亲是唐代名臣阎立德,当然,他的叔叔更有名,那就是著名画家、权臣阎立本。历史上关于阎庄的介绍并不多,两本唐书中都没有他的传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面甚至提都没提他。不过好在,通过这1226字(原为1231字)的墓志铭,我们还是能大致了解到阎庄这个人的生平。当年,阎庄靠着父亲的荫蔽当上了太子左千牛备身,还曾经跟着打过高句丽,后来当上了太子家令、轻车都尉,可以说,他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和李弘绑定在一起的。墓志铭记载,阎庄也是在上元二年死的,而且关于他死时他描述颇有意思。“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其中,积痗、蚁床、鹤版这三个词值得注意,积痗指长久时间忧思成病,蚁床指的是病床,鹤版指的是招纳贤士的诏书。这两点说明他这个太子管家本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结果因为长时间忧思成疾,终“病死”了。问题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为什么正好和太子死在了同一年呢?又是什么事能让他因为长时间太过忧虑直接生病呢?因此有专家认为,阎庄之死恰恰证明了李弘之死绝非意外,在李弘离奇死亡之前,阎庄可能察觉到了什么,因此“积忧成疾”,之后和太子一起离奇死亡了。撰墓志之人不敢记得太明显,只好隐晦的说他“愁死”的。

6、唐朝李弘是否做过皇帝

一天,太子李弘在御花园散步,这时迎面走来两个面容苍白,身体瘦弱的女子,李弘心下疑惑,宫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女子?莫不是从宫外混进来的?都说母亲是这个世上伟大的一个称呼,不过,武则天的孩子却大都成为了她争夺权力的棋子。唐太宗驾崩后,当时还只是一名小小才人的武则天和李世民其他的嫔妃一样被赶到了感业寺为尼。可李治却对这个比他大了四岁,有过肌肤之亲的女人念念不忘。李治甚至不管不顾地去感业寺和武则天私会。当时的王皇后正被李治的宠妃萧淑妃压得喘不过气来,她眼见李治开始迷念武则天,便心生一计,想把武则天接入宫和她一块对付萧淑妃。李治也正好有把武则天接回宫里的打算,经王皇后这么一建议,李治便顺水推舟地把已经怀孕的武则天接了回来。武则天在回到宫中没多久就生下了李弘,李弘不仅长得像李治,性格也是十分敦厚,李治喜欢他。李弘也就成为了武则天开始走上争权之路的第一颗棋子。随着李弘的出生以及越来越受到李治的重视,武则天不再对王皇后卑躬屈膝,她不仅扳倒了萧淑妃,又开始对付王皇后。武则天所生的第二个孩子安定公主成为了她的第二颗棋子,武则天亲手杀死了女儿,诬陷是王皇后所杀,皇帝大怒,把王皇后关押了起来。王皇后,萧淑妃这两个大情敌都被武则天除掉后,她又开始对付和王皇后,萧淑妃有关的后辈。当时的太子李忠是李治的一个妃子刘氏所生,因为王皇后无所出,所以李忠被过继在了王皇后名下,武则天先是用计撤除了李忠的太子之位,又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都关在宫中,打算让她们永远不能出嫁。而且还让人看着她们,不让她们在宫中乱走,就是为了不让儿子和丈夫看到这两人,以免让这心软的两父子心生同情之心。不过让武则天没想到的是,多年后,因为萧淑妃的这两个女儿,让她和儿子李弘生了间隙。李弘是一个十分善良,仁义之人。当时,唐朝对征兵的规矩十分残酷,士兵报到的时间如果是晚了,或者是做了逃兵,就会被满门抄斩。李弘却给唐高宗上书说,有些人来晚了或是没来,也有可能是因为中途生病,或是遇到了困难,这些情况都非他们所愿,如果这样也要牵连家人,就会显得皇帝太过残忍,让百姓埋怨。所以,应该修改律法,士兵未及时报到或晚来,都应该先去查清情况,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应该让家人也受罚。唐高宗对儿子这一建议十分赞同,便采纳了。天下发生大旱时,李弘主动捐钱捐物,让人给士兵和百姓们送吃的,这些足以可以李弘是个心怀天下之人。公元671年,武则天和唐高宗巡游洛阳,留下了李弘在朝中监国。那天,李弘在御花园散步时,看见两个面容苍白,身体瘦弱的女子,李弘很好奇,宫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女子?这两个女子正是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公主和高安公主。李弘当时就把人拦了下来,想问清楚,可是两位公主见到李弘却被吓得瑟瑟发抖,低着头,连话都不敢说。李弘又问一旁跟着她们的宫人,那老太监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殿下啊,老奴若是说了,皇后娘娘可是会怪罪的呀。您还是别知道了吧。”李弘的脾气也很倔强,越不让他知道,他就越要知道,在他的逼问下,那老太监无奈地说出了实情。李弘对两位本该享受公主待遇的姐姐感到十分同情,同时对母后的做法也感到很是气愤。他见两个姐姐都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年纪了,若是换作寻常人家的女子,孩子都已经很大了。于是,李弘想为两个姐姐做些什么。唐高宗和武则天回来后,李弘直接找到唐高宗说了有关两个姐姐的婚事。唐高宗这个人本就心软,当年杀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并不是出自他的真心,如今听说他和萧淑妃生的两个女儿居然如此可怜,他马上就想给女儿张罗婚事。一旁的武则天可气坏了,她没想到这儿子胳膊肘居然往外拐,但是如今皇帝都已经知道了,如果她再置之不理,岂不是毁了她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么?于是,她给两个公主分别找了驸马,义阳公主嫁给了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的权毅,高安公主则嫁给了一个侍卫。这两驸马虽然地位不高,但武则天好歹是让两位公主嫁了。两位公主能出嫁也多亏是遇见了仁义的弟弟李弘。可惜,如此优秀的李弘却在24岁就死了。李弘的死一直都有很大争议,有人说因为他总和武则天作对,也是武则天登上权力巅峰的绊脚石,所以被武则天害死了。但也有人说李弘是因为久病不愈,后得了肺结核而亡,与武则天没关系。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挖到了一块墓碑,墓主人叫阎庄,曾经是李弘家的总管,他是在李弘死后一个月死亡的。他的墓志上有一段话,就说明了李弘是死得很不合常理的,所以史学家分析,李弘有可能就是武则天下毒害死的。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武则天的女儿安定公主到底是不是她为了诬陷皇后而掐死的,其实这都已经是千年前的事,史记上没有确切的记载,发生时也没有人亲眼看见,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迷团。作者:沫沫编辑:葛剑生#历史开讲#

7、唐朝李弘老师是谁

一天,太子李弘闲来无事居然走到了掖庭,无意间看到被幽禁的两个姐姐,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嫁人,他心中不忍,便公开上书武则天让姐姐出嫁。武则天勃然大怒,随手指了两个值班卫士与公主草草完婚。652年,武则天在宫中生下了自己的长子李弘,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李弘从小便极受唐高宗李治的宠爱,在其四岁的那年,李弘便被唐高宗李治封为太子。李弘从小就表现出了仁德的品质,让满朝上下都对这位未来的皇帝给予了厚望。能被臣子们认同,还要归因于一次李弘的日常学习。一天,帝师正在给李弘讲述《春秋左传》这里面的章节,当讲到其中一门弑君的典故时,李弘却难以控制自己,当场痛哭了起来。帝师看着悲伤的幼年太子,连忙问道:“太子殿下为何哭泣啊?”李弘抽泣道:“不是说《春秋左传》是一本流传良久的圣贤之书吗,可弑君这般不义不忠之事,怎么会出现在这样的圣贤书中啊! ”帝师连忙安慰李弘并劝说道:“殿下所言极是,这的确是一本圣贤书籍,但之所以记录这样的典故,就是为了勉诫我们后人,不要走前人的错误道路啊。”李弘得知了原委,终于止住了哭泣,但坚决不再看这本《春秋左传》了,并要求换一本书。帝师见状,只好给李弘换了一本《礼》,李弘听着老师对《礼》的讲解,慢慢沉浸其中。李弘还常常为大唐的子民考虑,在了解到唐朝征兵的政策之后,李弘觉得极为的不合理。因为当时有规定,如果应召入伍之人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地点报道,作为惩罚,其家人就要被下入大牢,不仅家产要全部充公,男女都要进入奴籍。长期这样下去,大唐的人民便会苦不堪言,甚至人口也会逐年骤减。不忍的李弘便上书唐高宗李治,为人民请愿,希望废除让家人充官的这一政策。唐高宗李治闻言也觉得这是个紧迫的问题,便同意了李弘的请求,李弘此举一传到民间,人民无不对其称赞有加。671年,唐高宗李治外出巡视,在其巡游之前,专门让太子李弘代为监国。唐高宗的想法是,李弘监国不仅可以让自己暂避国事休息一番,还能让其得到锻炼,为将来继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何乐而不为呢,便放心的把国家交给了李弘。李弘监国以后,没有敷衍了事,把政事都交给手下的大臣处理,反而亲力亲为。在得知了某些地方爆发旱灾之后,亲自奔赴实地探查灾情,见到没有东西吃的人,便会让随行之人给其发放粮食,保其性命。这样的李弘,以显天子之像。李弘不仅对待子民十分仁厚,对于身世悲惨的皇家之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一天,李弘在宫中散步,路过一个石室之后,突然听到有女子的哭泣声,李弘随即看向石室内,只见两个披头散发的女子在求救,李弘从来没有见过这两个女子,便让随行之人去打探一下,为何这两个女子会被囚禁于此。很快,下人便带着消息回来了,原来这两个女子是萧淑妃的女儿,已经年仅三十了,还未曾婚配,严格来说李弘还要叫这两名女子一声姐姐。同情姐姐们遭遇的李弘,随即找到武则天,希望她能放过二人,并为其找一门好的亲事。对萧淑妃深恶痛绝的武则天,见自己的儿子居然为敌人的女儿求情,愤怒的武则天把萧淑妃的女儿随意的嫁给了值班卫士。李弘知道母亲早年进宫时被萧淑妃欺负过很多次,可没想到母亲已经贵为皇后了,对往事还耿耿于怀,以至于迁怒他人。但李弘改变不了武则天的想法,虽然内心不忍,但也无可奈何。这是在这件事之后,原本无比宠爱李弘的武则天,内心深处也对李弘产生了一丝不满,但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武则天也没有太过于计较什么。李弘的身体一直不好,唐高宗李治则安慰李弘,一旦你的病痊愈,我就退位,你就是这大唐的天子。可天不遂人愿,这名仁德贤明的储君因病去世,唐高宗和武则天为了追忆李弘,于675年,追封李弘为孝敬皇帝。试想,李弘若不死,武则天恐怕也不会自立门户自行称帝。对于人民来说,李弘的死,着实是百姓的一大损失!参考文献:[1]《新唐书》[2]《资治通鉴》#唐朝李弘简介#

8、重生唐朝李弘小说

655年,武则天去祭拜昭陵,给李世民上香,途中生了儿子李贤。武则天、李贤关系不好,形同水火。684年,武则天派人去四川,处死李贤。李贤,李治、武则天的次子,博学多才、容貌俊秀、举止端庄,前后三次“监国”,是唐朝理想的储君。可惜,李贤感受不到母爱,他经常受武则天打击,人生坎坷、凄凉。650年,李治皇位还没坐稳,就急忙跑去感业寺,将武则天拉出来,纳入后宫,册封皇后。李世民、武则天夫妻十几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跟李治,武则天就开始“量产”,儿女众多,但命运悲惨。655年,李治、武则天去昭陵祭拜李世民,途中生下儿子李贤,皇帝很高兴。李贤聪明、举止优雅、博学多才,是武则天优秀的儿子,却得不到母亲的关爱。656年,太子李忠被废,李弘成为“储君”。李弘,李治、武则天的长子,体弱多病,远不如李贤,但他是兄长,“血统”有优势。李弘、李贤关系很好,经常一起玩耍,武则天很不开心,经常找他们麻烦,数落李贤。武则天讨厌李贤,因为他太过聪明,对自己日后夺权构成挑战,但李治欣赏李贤,说他是唐朝的福气。李弘受武则天宠爱,是因为他身体不好,对母亲构不成威胁。但是,武则天太过强势,对帝位怀有野心,是导致李弘病逝的重要原因。贺兰敏之,武顺的儿子,武则天的外甥、侄子,入嗣外祖父武士彟。武则天想培养贺兰敏之,希望他能拉起一帮人马,助力自己登基称帝,但贺兰敏之很讨厌姑姑,两人关系糟糕。李治宠爱武顺、贺兰氏,想册封她们为贵妃,武则天妒火中烧,处死外甥女贺兰氏,姐姐武顺郁郁而终。贺兰敏之恨武则天,为了报复姑姑,贺兰敏之在太子李弘大婚前一天,临幸了准太子妃。武则天很生气,但为了称帝,可以容忍贺兰敏之。李弘是太子,无奈母亲不帮助自己,也不敢对贺兰敏之怎么样,只能生闷气,很快就病逝了。李弘病逝,李治心力交瘁,悲痛欲绝,身体更加糟糕,有了传位给武则天,让她摄政的打算。大臣极力反对,李治再次振作起来,册封李贤为太子,断了武则天的念头。675年,李治、武则天去东都洛阳巡视,疗养病情,太子李贤“监国”,处理政务。李治此举,是想培养李贤,锻炼他的行政能力,与武则天抗衡。李贤不负所望,“监国”期间,他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与朝臣的关系也好,内外都称颂,说李贤是能力强、品行好。李治很高兴,直言:“太子是唐朝的希望,祖宗的依托。”李贤“监国”时,还找来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等知名学者,一起注释范晔的《后汉书》。李贤亲自执笔,进行注释,颇有见解,史称“章怀注”,在史学研究上影响很大。儿子有能力,应该高兴的是母亲,但武则天却不这么认为。为了皇位,儿子在武则天的眼里不值一钱,李贤能力强,自然要想办法收拾他,欲除之而后快。明崇俨,唐朝大臣,武则天的“面首”,为人狡诈。李治还活着,武则天就敢私底下养“面首”,可知他们嚣张到何种程度,李治又是得等软弱。李贤讨厌明崇俨,曾当面斥责他,明崇俨怀恨在心,便给武则天支招。明崇俨让人制造言论:“李贤不是武则天的儿子,是李治跟武顺的儿子,不应该立为太子。”言论传到东宫,李贤很害怕,武顺、贺兰氏、贺兰敏之都死于武则天之手。如果李贤是武顺的儿子,自然逃不过这一劫,他岂能不害怕呢?此时,武则天非但没安慰,还书信威胁,让李贤“孝顺父母”,不要跟自己作对。明崇俨手段狠辣,李贤不能容忍,派刺客去处死他,不露痕迹。武则天借此机会大做文章,让人拿着数百副铠甲去东宫藏着,然后去“搜查”,证明李贤准备谋反,对父母不敬。李治知道李贤无辜,想放了儿子,武则天极力反对:“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岂能饶了李贤”。李治无奈,只好废李贤为庶人,囚禁起来。李贤被圈禁,武则天还是不放心,便将他流放到四川。683年,李贤带着一家老小,从长安出发,衣衫褴褛,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在寒冬中瑟瑟发抖。太子李显(唐中宗)不忍心看到哥哥受苦,跑到武则天那里求情,希望能给送给李贤一些御寒的衣服。武则天不想做得太绝,便让人从府库中,找来一些老旧的衣服,“赏赐”给李贤。684年,李治病逝,李显、李旦相继登基,又被母亲废了,唐朝的大权,落到武则天手里。李贤远在四川,悲愤欲绝,写下《黄台瓜辞》,诉说兄弟四人命运的悲惨。武则天很生气,便派丘神勣去巴中,用绳子绞死李贤,年仅29岁。李贤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威望高,偏偏投错了胎,成为武则天儿子,其命运凄凉、悲惨。李贤死后,徐敬业(李绩的孙子)、骆宾王在扬州起兵,打着拥戴李贤旗帜与武则天作战,兵败身亡。711年,李旦再次继位,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