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化文吴一个军阀,先后在冯玉祥,韩复榘,汪精卫,蒋介石麾下干过,后弃暗投明,加入人民阵营,一生几易其主,被称为"跳槽先驱"。吴化文(1904一1962),字绍周,读过小学,肚子里有点儿墨水,所以,他十七岁时加入西北军时,冯玉祥比较重用他,从勤务兵干起,逐步提拨为团长,还保送他进北洋陆军大学深造。吴化文陆大毕业后,任师参谋长。不知什么原因,1930年,吴化文投奔了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韩复榘也比较器重他,先后任第四路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吴化文也是有些本领的,抗战初期,率部在泰安,万德,虎门,柳河一带同日军作战。在反日军五一大扫荡战役中,在临朐重创日军,受到八路军赞扬。当时,国军主力撒出山东,吴化文抗战打得也比较力不从心,1942年12月,在军统头子戴笠密谕下,率部投靠了汪精卫,任反共"和平救国军"第三方面军上将总司令。吴化文配合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卖力,曾在鲁南临朐屠杀百姓,制造无人区,歉下累累血债。吴化文同山东八路军作战时,被打的元气大伤,军心涣散,后来逃到安微,任″蚌埠绥靖公署主任"。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吴化文摇身一变成了蒋介石的第五路军中将司令。吴化文一生在几个军阀政客之间周旋,一直当炮灰角色,在蒋介石"曲线救国"政策下,投日进攻八路军,反正后还是进攻八路军,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摇摆不定,曾想弃暗投明,但蒋介石发动对山东重点进攻后,又倒向蒋介石一边。1948年4月,吴化文任整编96军军长兼84师师长,率部驻守济南,归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指挥。王耀武认为吴化文欠下了山东百姓血债,和山东八路军有血海深仇,会死心踏地跟国民d走,让他守济南城西线,还把飞机场等重要战略据点交给他。1948年9月16日,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政治军事双重压力下,吴化文率两万余人在战场起义,为解放济南作出重大贡献。吴化文起义后,所部编入三野七兵团第三十五军,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治委员,孔繁彬任政治部主任。三十五军下辖三个师(103师,104师,105师)杨友柏,赵广兴,何志斌任师长。不过三十五军不是吴化文原来的"吴军",其中大部分是鲁中南纵队与之合并的。第三十五军整编受训后,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4月21日参加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城,103师直属侦察连和104师312团3营战士占领南京总统府。随后,35军又占领了浙江杭州,吴化文任警备司令。建国以后,吴化文任浙江省委委员,交通厅长,政协到主席等职务。吴化文在上海养病期间,山东百姓请愿团曾到上海请愿,要求枪毙他。鉴于,吴化文在解放战争的贡献,吴化文还是得到了善终,1962年病逝,享年58岁。
2、王耀武个人资料简介沈醉回忆被俘:华野伙食好,王耀武不给坑过自己的国军将领打肉众所周知,随着国民d的兵败台湾,蒋家王朝也不复存在。蒋介石将许多心腹大将都留在了大陆,他们被送入了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被关押的有杜聿明、王耀武、沈醉等国民d高级将领。多年后,沈醉获得特赦的机会,出狱后在回忆录中书写了这些年在功德林的生活细节,沈醉说他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误入歧途,为国民d做了许多危害人民的事情,他对此感到分外后悔,幸好共产d给了他改过机会。沈醉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村家庭,沈醉从小深受母亲的诗词熏陶,被揭怀玉,养成了一生酷爱诗词的雅兴。然而沈醉从小便胸怀大志,但他初出茅庐,心思单纯,成为了戴笠拉拢的目标。对于这次自己盲目的投靠,沈醉日后在回忆录中写道,自己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就这样,凭借着戴笠的一路栽培,沈醉在军统的地位一路稳步提高。在此期间,沈醉曾在戴笠的命令下,对许多名人志士进行监视。由于沈醉出色的表现,戴笠很快便将他提拔为复兴社上海法租界组组长,开始监视更为重要的人物——宋庆龄。宋庆龄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妻子,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她仍坚定不移地推行“三民主义”思想。为了打压宋庆龄的革命行为,沈醉等人多次向宋庆龄住处写恐吓信和打去骚扰电话,企图以此来吓倒宋庆龄。面对恐吓,宋庆龄毫不畏惧,反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反蒋活动。终沈醉等人虽然经常监视、恐吓宋庆龄,却始终没敢对其痛下杀手。后来随着上海被解放,蒋介石等人逃离,沈醉被抛弃。然而由于沈醉之前恶劣的行径、善于欺诈的性格,他被当做战犯关押了起来。经过多年的改造,他已经意识到了自身曾经犯下的错误,思想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沈醉在写回忆录时还写了几则关于老友的趣事。他说1949年苏州解放后,他与王耀武迎来了重逢,王耀武身上带着浓厚的享乐主义气息,因此他刚进功德林的时候经常利用手中金钱拉拢干部和士兵,但没有人理他。直到许久之后,王耀武才彻底改掉了自己身上的恶习并主动接受了改造。因为王耀武学习能力很强,表现,所以他还先同僚一步成为了学习委员,不过有趣的是性格鲜明的王耀武也并不是一直都那么老实的。王耀武在功德林接受改造时,他在给昔日的同僚打饭会因为谁和他的关系好,他就会多打一些,谁在解放战争期间坑过他,他就故意不给谁打肉。这样的趣事让我们知道了这些“将领们”不一样的一面。其实不仅是沈醉,我d的优待俘虏政策在许多国民d高官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犯错不可怕,只要知改进就好,中国共产d愿意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前提是思想已经肃清错误的念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更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3、王耀武功德林趣事1、“王灵官”王陵基是功德林是军衔高的战犯,货真价实的上将。然而其人长年“娇生惯养”,几无生活自理能力,再加上又高度近视,每次刮胡子都刮得一脸血。杜聿明看不过去,便主动承担了为王刮胡子的工作。王陵基过意不去,于是赋诗一首赠于了杜聿明:“上将何无用,胡须闹满腮。杜兄本能手,刮得换新胎。”2、王陵基生于1883年。解放前,别人问他的岁数,他答:“和蒋委员长(1887年)同庚。被俘后,就改成了:“和朱总司令(1886年)同岁。”3、王陵基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写得一手好字,后来功德林里各色宣传口号和标语大多出自他手。4、邱行湘调侃王耀武,说他是一生谨慎的诸葛亮。王耀武大笑,说他更崇拜的是关云长。结果第二天,王耀武突然慌忙找到邱行湘,大呼:不能崇拜关云长,不能崇拜关云长。因为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他王耀武身在功德林,心向共产d,身心一体,绝无异心。5、沈醉在功德林学缝纫机,一不留神将缝纫针弄断了。沈醉忐忑不安,特意写了一篇检讨,检讨自己损害公物、不爱惜国家财产,要求处分。而管理员给出的处理意见是:换了根新的缝纫针。6、功德林里没单间厕所,刘嘉树不乐意跟人“开诚布公”,老是半夜起床去解决。一天,刘嘉树又起夜去大号,结果迷迷瞪瞪中,发现厕所里有个穿着旧式服装的“女人”。把刘嘉树吓得不轻,大呼见鬼。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沈醉耳朵里,沈醉本来“杀人如麻”,素来不信鬼神,但这一次却意味深长的回忆:抗战胜利后,军统曾在功德林里处决了两个日本女间谍,好像就是在这附近。一时间沸沸扬扬,搞得不少人都不敢起夜了,后来让沈醉不得不当众检讨,才把事情打住。7、同是军统出身的董益三,在功德林的一直积极追求进步,而他追求进步的方式也很有职业色彩,那就是告状。正因如此,其余人对董益三无不敬而远之,如避瘟疫。但董益三本人却不以为意,他曾公开宣称:“告状是我争取进步的手段。龙有龙路,虾有虾路。杜聿明可以靠杨振宁加分,郑庭笈可以靠傅作义吃糖,杨伯涛可以靠说大话卖乖,邱行湘可以靠卖苦力受宠,我靠什么?无依无靠,只好打点小报告。”不过追溯董益三的经历,似乎也可以理解这种心态。董是湖北人,早年也曾在武昌参加过革命,然而受“立三路线”的波及,与组织失去联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终蜕化变质。所以,在功德林里,董不仅是战犯和特务,还得背上个叛徒的骂名。8、黄维在功德林里一直死不悔改,在学习时经常散布“消极”言论。结果,就和“追求进步”组长董益三冲突连连,两人一度闹到大打出手。9、除了黄维外,刘镇湘也是死硬份子。当时功德林还关着几名日本战犯,不过他们却享有特殊待遇,可以看报纸、打网球。刘镇湘一直愤愤不平,后竟孤身和日本战犯大战一场,也算是另类的“抗日”了。值得一提的是,刘镇湘实际上还算是烈属,他的弟弟刘镇夏同志,曾是广西十万大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只可惜,在1949年5月,刘镇夏壮烈牺牲,没能看到新中国的诞生。10、晋绥军的孙楚进了功德林后,还依然很迷信,一有空就面西打坐,曰“佛在西边”。#王耀武一生的简介#
4、王耀武夫人与子女后代今何在廖运周起义,王近山命令尤太忠埋伏两侧:稍有异动,立即开火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要吃掉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黄维兵团有12万人啊,是一块硬骨头。如同在济南战役中有吴化文起义一样,在黄维兵团中,也有一个关键人物的起义。他就是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吴化文起义给一生精明的王耀武来了一个釜底抽薪,廖运周的起义,也让一生自负的黄维,挨了当头一棒,本来是要打敌人的部队,突然让出了防区,出现一个大口子。那么,廖运周为什么要起义呢?廖运周是潜伏多年的地下d廖运周是一个奇人,他是安徽淮南人,毕业于黄埔五期,是那一个时代的精英人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那一年,廖运周就光荣入d了,他是一位资格很老的老d员了。至少比王近山的d龄要老好几年。廖运周还参加过南昌起义,革命资历也比王近山老得多。起义失利之后,按照d组织的安排,廖运周在国民d的部队中潜伏下来,长期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秘密为d工作。那是一份十分危险的工作。廖运周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然后还要为d传递情报。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表演到位,廖运周在国民d的军队中不断提升职务。在抗日战场,廖运周打得顽强。抗日战争胜利,廖运周本想趁机脱离国民d,回到自己的部队中,组织也想安排他起义的,因为事发突然,没有成功,廖运周只好继续潜伏,一直到了淮海战役中。潜伏多年的廖运周终于起义了。疯子王近山这一次冷静上面为什么要拿王近山和廖运周相比较呢?因为直接面对廖运周起义的就是王近山。淮海战役刚刚打响的时候,刘邓首长就交给王近山的第六纵队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牵制黄维兵团,把黄维兵团引向西边去,不让他靠近徐州地区。因为如果强大的黄维兵团过早靠近徐州的话,恐怕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王近山以一个纵队的兵力,要去牵制黄维的一个兵团,难啊。不怕,又不是打阵地战,王近山和黄维打起了游击战,打一下就跑,绝不恋战,牵着黄维兵团的鼻子走。正在这时,徐州告急,蒋介石命令黄维兵团火速增援徐州,黄维兵团掉头向东,不跟王近山玩了。那不行,王近山还没有玩够呢。刘邓首长命令王近山火速追上黄维兵团,迟滞他的行动。王近山带着第六纵队,用两条腿,追赶黄维兵团的车轮子,成功超越他,并堵住了他前进的道路。所以啊,王近山是黄维兵团东进的第一个障碍。黄维兵团太强了,以王近山的实力,恐怕挡不住他。不过,王近山还是向刘邓表决心,绝不放走黄维兵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近山获悉廖运周要起义。天上掉下来一个大蛋糕,正好砸在王近山头上,有这样的好事?一向风风火火的王近山,这一次倒显得冷静,谨慎,这是大决战,可不是儿戏,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王近山搞清楚情况后,及时向刘邓首长汇报,大概也了解了廖运周的情况。王近山亲自规划起义军通过路线,并埋下两个团以防万一。可是王近山心里还是没有底,起义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可是万一廖运周诈降,从他的防区顺利通过,那后果不堪设想,他没法向刘邓首长交代了。精明的王近山做好了两手准备。王近山亲自规划了廖运周起义军通过路线,让他们在村庄之间通过,而不让他们进入我军纵深内的村庄。王近山特意让抽一个团的兵力,在起义部队通过的东边村庄埋伏下来,构筑向西射击的工事,让尤太忠抽调一个团的兵力,在起义部队通过的西边村庄埋伏下来,构筑向东射击的工事。干什么呢?如果廖运周是真的起义,这两个团的任务就是掩护他们部队通过,如果他是假起义,这两个团就从东西两面同时开火,将廖运周的部队消灭在中间的开阔地带。王近山命令和尤太忠,一旦廖运周起义部队离开我设定的路线,就立即开火,坚决消灭之。不愧是王近山,这一下万无一失了。当然了,廖运周是真的要起义了,他已经准备了好多年。成功接洽了廖运周起义,围歼黄维兵团就已经胜利了一半了,王近山功不可没。
5、王耀武的家庭及子女简介休息日,去大明湖风景区看了,济南战役国民d守军的指挥部遗址。在展馆内看到解放前济南城区图,建国后济南市区扩大好多好多。下面是我找到的济南战役简介"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济南战役,以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经过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攻占下济南。在济南坚守的关键时刻,吴化文临阵起义,断送了王耀武后的一点希望。王耀武化妆后突围出城,行至寿光境内被俘,自此开始了战俘生涯。"#王耀武一生的简介#
6、王耀武的一生简介1948年5月,被俘的国民d军长陈金城,有一次利用酒醉竟然高呼"蒋介石万岁!王耀武万岁!"其嚣张的气焰,在被俘将领中是绝无仅有的。1948年1月,陈金城带着师部和212旅开赴潍县,并着手重建此前被解放军歼灭的211旅。同王耀武为了安抚陈金城,除了同意将新组建的211旅装备为美械旅外,还申报南京国防部请委陈金城为整编第96军军长。这或多或少,都给了陈金城一丝安慰。可陈金城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潍县,成了结束他军旅生涯以及改变他今后人生的地方。第96军在建制上辖有第2师和第45师。由于胶济路东西两段皆被解放军切断,第2师无法开赴潍县归建,而王耀武又将新组建的211旅强制调回济南,使陈金城能指挥的正规军只剩一个212旅。当解放军攻占周村后,由陈金城负责防守的潍县、安丘、昌乐三个孤立据点便成为了解放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为了守住昌潍地区,王耀武于4月1日亲自飞往潍县,与陈金城商讨守城策略,并决定放弃不重要的据点,集中兵力固守潍县。潍县就地理形式来看,是连接胶东、渤海、鲁南的重要枢纽,号称"鲁中堡垒",是国军在山东的重点设防城市。城分东西两城,俗称"双城"。白浪河纵贯其间,护城外壕宽八米,深五米,城墙高厚坚实,城外南北又有南大营、北宫两个据点为屏障,加之城防工事堪与济南相媲美,所以陈金城自诩"固若金汤",并立下了"城在陈在,城破陈死"的誓言。为了坚定守城主力指挥官汪安澜的信心,陈金城对他说:"等战斗结束,升你为整编第45师师长"。虽然陈金城兵力众多,但是多为地方武装。这些部队战斗力低,重装备几乎全无,加上正规军与地方武装之间互不信任等原因。当解放军于4月2日以四个纵队发起进攻后,潍县外围据点仅守了半个月便纷纷失守。4月23日,西城又告失守,陈金城被迫将主力部队收缩到东城继续抵抗。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形势已万分危急,潍县随时有失守的危险。陈金城连电王耀武请求支援,但是他所盼望的东西两路援军皆被解放军阻援部队所阻挡。4月26日,陈金城召集部属,经过讨论,下达了突围的命令。27日天明时分,陈金城跟着旅长汪安澜率领的300余人由东门突围,但出城不久即被解放军发现,部队马上就被打散。随后陈金城在卫士的保护下东躲西藏,经过一天的辗转,还真的逃了出去。照理既然突围了,便不会有事,但是在突围时,陈金城连吓带累,已经十分疲劳,在得知已经突围成功后,全身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懈下来,不久便迷迷糊糊的睡了。等到中午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俘虏行列之中,于是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同他一起被俘的还有参谋长李友尚、整编第212旅副旅长杨健等人。讽刺的是,而那个在突围时声称要"誓死保护军长"的汪安澜却逃了出去。被俘的国民d将领不少,但是像陈金城这样具有戏剧性的,却是罕见的。陈金城被俘后,顽固,他借着解放军对被俘高级军官实行优待政策的机会,还有一次利用酒醉竟然高呼"蒋介石万岁!王耀武万岁!"他的这些行为,受到了华东解放军官团团长季方的严厉批评,也遭到了其他被俘将官的反对。陈金城见自己势单力孤,便有所收敛,从此沉默寡言,常常一人独处,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王耀武在济南被俘后才得到改变。王耀武被俘后,陈金城曾经要求见王耀武。为此华东军区特地将陈金城从解放军官团接到军区,让他和王耀武见了面。陈金城此时的心情是又惊又喜又悲。陈金城曾在胡宗南部当过师长,后来被派去了山东,受到王耀武的重用,两人之间的公私关系都很不错。当陈金城和王耀武倾诉了一个通宵后,他的思想终于有了改变,后来在淮海战役期间,和其余被俘国民d将领联名写了一份动员国军官兵归属解放军的广播电。1956年,陈金城和几位被俘的山东大员王耀武、庞镜塘等人一起被转移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鉴于他的表现,在进入功德林后还被任命为学习组长。对于这个似职非职的组长,陈金城一开始还犹豫了一番,怕引起旧日同僚们的误会。但是当他看到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邱行湘、宋瑞珂等人也都当了学习组长,便放心的接下了下来。如何才能当好这个组长呢?陈金城就抱住一条,遇事稀泥,绕着矛盾走。尤其在开会的时候,陈金城亲自做记录。可以说,他当组长是称职的,监狱管理方说他"实事求是",被俘的同僚们则说他"如实反映情况",为此,他还得了一个"好人组长"的称号。也许就是他的这种性格,使陈金城不管在哪都拥有很好的人缘,在1960年11月28日的第二批特赦战犯名单中,陈金城的名字赫然纸上。陈金城获得特赦后,因为家人都在南京,便被分配到南京国营木器厂当工人,一年后被聘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3年1月6日,陈金城病逝,年80岁。可以说,陈金城的晚年能与子女团聚,并能安享晚年,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还是比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