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常简介(元常)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6 11:23:02 浏览
1、元常

钟繇小楷《雪寒帖》放大欣赏,让你清凉一夏!钟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雪寒帖》#元常简介#

2、元常照片

他是王羲之的“接班人”,颜真卿、徐浩都是他的门徒,字里充满“仙气”!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并获得书坛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经历过波折的,在南朝宋、齐、梁、陈这段时间时间内,王献之的风头一点也不输给其父羲之。陶弘景就曾说,当时海内几乎人人皆知王献之,钟繇、王羲之的名字都没人提起了:“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要靠一个人,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王羲之的地位开始奠定,而献之则被“打压”。李世民本人和当时的书法家大力临摹、学习王羲之的笔法,并将其奉为“正统”,这些人中,褚遂良是懂王羲之笔法的,甚至可以说是“唐代的王羲之”“接班人”。王献之、智永学王羲之笔法但个人风格过于明显,唯独褚遂良能做到以假乱真,他与虞世南在御书院将王羲之真迹临了几百遍,当有人拿羲之伪作给他看时,褚遂良一眼就能辨别出来,而他的临王之作,如小楷《乐毅论》深得羲之原作精髓。褚遂良的书法近学虞世南、欧阳询、智永,远则直入魏晋,除了专精王羲之,还吸收王献之、钟繇以及篆、隶笔法,时人称其字:“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风规振六代之馀,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书。”后世凡学羲之笔法,都绕不开褚遂良,颜真卿、徐浩也是如此,正是“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晋人的小楷讲究韵致,其笔法丰富,处处“一搨直下”是从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唐代小楷虽然笔法完备成熟,但在丰富性上则少了一些。褚遂良的《乐毅论》则较为的再现了晋人风韵,正如名相魏徵所说“甚得王逸少体”。小楷《乐毅论》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全卷46行、700余字,单字大小约2厘米。笔画温润遒媚,波磔舒展、转折圆转,结字端秀中和、笔致婉丽,撇捺舒展、左右呼应。既有骨力,又不失其肉,刚柔相济,真是古朴与窈窕兼有的典范,通篇气韵如苏轼形容“清远萧散”。褚遂良的这件小楷,笔法严谨精到、气韵灵动自然,处处显露珠圆玉润,并“微杂隶意”,值得好好临摹体悟。现在,我们将褚遂良《乐毅论》拓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拓,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与原迹别无二致,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3、元常小说

中国有块神奇的地方河南省禹州市,古时称颍川,真可谓是人杰地灵,此地曾经出生过太多聪明人,大禹、韩非子、吕不韦、张良、晁错、司马徽、荀攸、荀彧、郭嘉 、徐庶、钟繇 、钟会 、吴道子、褚遂良等等。大禹,传说中的圣贤,不但有才而且有德,千古传颂。韩非,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韩釐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吕不韦,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成为大秦国丞相。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汉初杰出谋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没有张良大概也就没有大汉朝。晁错,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徽,水镜先生,诸葛孔明、徐元直、石广元、崔周平等都是司马徽的学生。成语好好先生就是指司马徽,因为他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有人向他问好,他都回答“好”。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说:“好”。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您。您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司马徽回答说:“您说得也很好。”,邻居丢了一只猪,说司马徽家的猪就是他们家的,司马徽就让邻居把猪带走了,过些天邻居家的猪自己回来了,邻居很羞愧就把猪还给司马徽先生,先生说,你还回来很好。诸葛孔明、徐庶等的智谋和思维方式应该也是司马徽教出来的,诸葛孔明也是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荀彧、荀攸叔侄是曹操手下重要谋臣,他们的谋划很少出错,曹操很重视他们的已经。荀攸是叔叔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荀彧还推荐了另一位超级智者给曹操,那就是郭嘉。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极大贡献,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刘备四川逃窜依附曹操时,郭嘉就说刘备将来是个强劲的对手,不能放走他。郭嘉还预言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后孙坚被刺杀。郭嘉于公元207年英年早逝,曹操伤心不已。据说郭嘉不死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徐庶,少年时好侠客,替朋友报仇杀人,被抓后闭口不言,后来被友人救出奋发读书,成为刘备的第一任军师,也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曹丕时升为相国,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有个女学生叫卫夫人,卫夫人有个男学生叫王羲之。钟繇还有个儿子钟会。钟会才华横溢,精通玄学。 出仕魏国拜中书侍郎,封关内侯。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时人将他比为张良,拜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景元四年(263年),配合邓艾分兵进取,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一个地域出这么的智谋之士,不知道是水土的关系还是当地人互相交流养成了一种科学思维模式,与此类似的还有浙江绍兴出师爷、浙江温州出商人。

4、无常的人物分析

元常楷法汉隶生天下第一胜古今晋唐风韵源此法千年宣示表丹心颂钟繇《宣示表》长沙清风明月

5、元常是谁

这位神秘的平民书法家,写下一卷千古名作,却遭同行批评,米芾:没人比他更懂“二王”!一说到草书,人们想到的可能是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这几位,毕竟他们都是能称“圣”的大师。其实在唐代,有一位被长期低估的草书大家,此人的生卒年和籍贯甚至都存在争议,但只要学书法理论和草书,就肯定无法绕过他,此人就是孙过庭。孙过庭,名虔礼,过庭是他的字,约生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籍贯也有富阳和陈留两种说法,因为他自称为吴郡人,所以学界采信富阳这一说法。孙过庭家世寒微,出身贫民阶层,但酷爱书法,据说他奋斗到四十岁,才做了一名小官,但很快又被构陷丢官。在此之后他潜心书法并撰写书论,终因贫病交加暴卒于洛阳客舍。孙过庭与诗人陈子昂是至交,陈子昂称赞孙过庭:“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将他与钟繇相提并论。孙过庭深研魏晋笔法,尤其是“二王”,更是学到了精髓。米芾认为孙过庭是唐代懂“二王”笔法的人,他在《海岳名言》中点评:“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谱》既是孙过庭的草书经典作,也是他的书学理论精华。此帖完成于垂拱三年(687年),全卷共351行、3500余字,可谓煌煌巨制,单字大小约2.5厘米。此作完成后不久,就遭到了同行的批评,窦臮在《述书赋》中认为此作“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即是说出于凡夫俗子之手,写得也缺少变化。但窦臮的说法得到了后世一众书家的反驳,明代焦谓反驳道:“昔人评孙书,谓千字一律……余谓《书谱》虽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故自森然。”此帖行笔自由洒脱但内蕴法度,笔法变化丰富,藏露、中侧变化自如,横画、捺画顿笔重按,后顺笔出锋,一笔中出现两种变化,值得玩味。《书谱》结字瘦挺、俯仰得宜,常有一笔书;用墨燥润参差,见浑然天成之妙。《书谱》自完成以来,收获的赞誉远多于诋毁,孙承泽认为:“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此帖不仅是学草书者不应错过的千古名帖,其中关于书法发展、师承、书写技巧的理论知识更是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学界称它是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中国书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此帖先后被宋宣和内府、孙承泽、安岐、清内府收藏,如今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在,我们孙过庭《书谱》进行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真迹。欲购此帖,请点击下面“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