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简介(隆中对故事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6 15:04:11 浏览
1、隆中对故事简介

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如何呢?我们来看,诸葛亮的生平,刘备三顾茅庐亮于隆中。诸葛亮作出著名的《隆中对》,战略眼光可谓卓越,隆中对对未来提出了设想,刘备需要联合孙权抗衡曹操,后谋取刘表的荆州之地为立身之地,进而占领天府之国让四川作为大后方和大基地,待四川和荆州经营发育成熟后,两路出兵,一路从四川出秦关,一路从荆州伐河南,两路交汇,让魏国防不胜防,来完成霸业。后面的赤壁之战,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刘备派关羽驻防荆州,刘备入川攻取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后荆州有借无还,孙权和刘备的孙吴联盟破裂,关羽单路北伐,后路被孙权吕蒙偷袭。让诸葛亮两翼只余一翼。后诸葛亮六出歧山,出师北伐,实出无奈之举,不北伐不能打断魏国的发展,魏国猥琐发育,要资源有资源,要人力有人力,蜀国当时虽称天府,但人口很少。蜀国等着被灭国,还不如主动出击。

2、隆中对原文

隆中对话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被称为未卜先知的典范,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诸葛亮首先提到曹操,从开始的兵少将寡,凭借着谋略以少胜多,打赢了袁绍,并逐步坐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再举例孙权,凭借江东之险,历经三世而不衰。后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遂可形成三分天下之势。然后可命一将军率荆州之军,刘皇叔您亲率益州之军出于秦川。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简介#

3、襄阳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其实是互相矛盾,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的。首先鲁肃榻上策灭掉黄祖刘表之后,就可以称帝,稳住江东局势。然后再借着诸葛亮的隆中对占据荆州进而夺取益州。接着再借由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等灭了曹操再做打算。隆中对是把东吴算做了合作伙伴,等天下有变,刘这边从荆州益州出兵,孙那边从江东出兵共伐曹操。这样来看隆中对和榻上策都有缺陷。那么既然是盟友就要精诚合作,然而战略上触动了对方的利益,怎么办?二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可惜鲁肃死的早,继任的吕蒙没有继续遵循榻上策,而单纯的取回了荆州。后来刘备发兵为了取回荆州也是遵循隆中对的战略路线,反而把吴蜀矛盾激化了。继任的陆逊也没有遵循鲁肃的战略而反手把刘备击败了。后诸葛亮也只能无奈地奉行“外结好孙权”的次级目标。所以隆中对和榻上策没有优劣之分,都有缺陷,照顾不到盟友利益,实施过程中意外太多,终都没有成功。

4、隆中对的简介

鲁肃与诸葛亮,谁更厉害?“隆中对”与“榻上策”,哪个更高明?公元200年,鲁肃向孙权提出,只有在江东站稳,与曹操、刘备形成鼎足三分之势,以观天下之变才是上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榻上策”,其战略思维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但时间上比“隆中对”的提出早了7年。当时,周瑜担任居巢长,听闻鲁肃此人名声不错,就带人前去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便毫不犹豫地手指其中一仓,赠送给周瑜。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之人,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后来周瑜向吴主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并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像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答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孙权又说 :“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这就是“榻上策”,但因为鲁肃在《三国演义》被刻画为一个老实人,头脑不灵光,还被诸葛亮耍得团团转,才会让后人误会了鲁肃是一个平庸之辈。到了公元207年,诸葛亮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一方面对天下形势进行分析,从刘备集团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待各个割据势力的态度 :反抗曹操,联合孙权,图谋刘表和刘璋,从而规划出曹、孙、刘三足鼎立的战略前景。另一方面指出,三足鼎立后,天下有变,进一步北伐中原、中兴汉室的战略目标。“榻上策”与“隆中对”都是高屋建瓴、影响深远的战略性对策,两者大的区别,在于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与判断。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上。鲁肃所持“汉室不可复兴”的政治见解,不但高出孙权之上,而且和7年后诸葛亮的“隆中对”所持的“光复汉室”的理念相比较,也实在有高出一筹的地方。#历史##三国##历史开讲##历史人物##诸葛亮##头条创作挑战赛#

5、隆中对讲解

诸葛亮很了不起,但在三国演义中被过度神话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作过《隆中对》,但刘备在世时,并不凸显他的军事才能。实际上相对军事,他更擅长治国理政,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只是刘备去世后,迫于当时的形势使然,他不得不出兵伐魏,而几次出兵,他皆有失误。相对于他安抚百姓,任用贤能,治理国家,造木牛流马和连弩,行军打仗,实在不甚出色,虽然诸葛亮治军很有能力,但在军事功绩上实在乏善可陈,#隆中对简介#

6、隆中对详细内容

刘备和诸葛亮相会于隆中诸葛庐,这是一次极其重大的政治军事秘密会议。名垂千古的“隆中对”是如何让刘备茅塞顿开,佩服的五体投地呢?刘备先是阐明了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伟大的志向恢复汉室,“欲信大义于天下”。聪明人之间千万别装犊子,刘备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他很直白地告诉诸葛亮,搞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原因是自己“智术浅短”,因此现在就要问诸葛孔明先生,你有没有什么良策?刘备是一个聪明人,他通过这个考题,一下子就能看出诸葛亮的水平!但是,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诸葛亮对这个问题早就成竹在胸,虽然蜗居隆中,诸葛亮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天下形势。他的朋友遍布荆州,信息十分灵通。再说,诸葛亮跟荆州几大豪族关系如此密切,肯定能看到很多外人根本就看不到的“内参”。在这些原因之下,二十几岁的诸葛亮对天下局势已经有了完整的看法,现在是端出来的时候了。当诸葛亮说出名垂千古的“隆中对”时,刘备听了,激动,茅塞顿开。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有如此精辟的分析,足以留名历史。“隆中对”为什么让刘备茅塞顿开?原因是“隆中对”对天下大势做了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而且对天下诸侯的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刘备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进行了探讨,是刘备走向成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一个不重视理论建设的组织是没有前途的。刘备这二十多年,飘荡过大半个中国,他的目标很清楚,但是他想过实现这个目标的路线图吗?没有理论建设,一群人只会是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所以,从这些角度看,诸葛亮给大桑树民兵连制定的第一份战略文件,对其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回头来看一看诸葛亮在这份战略报告中说了什么?第一,诸葛亮客观地分析了刘备所处的环境。环境不好,但不是没有希望。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百万,而孙权割据江东,已经历三世,有长江天险。他们都是第一批创业成功的人,他们抓住了创业的佳时机,所以他们现在家大业大,无法与之争锋。而机遇就在于:益州和荆州是曹操、孙权尚未染指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就是刘备应该牢牢抓住的“帝王之资”。第二,怎么才能抓住机遇?诸葛亮提出了几点,首先是精神上不能放弃。”不要放弃,只要努力,事在人为!开宗明义讲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是想说服刘备坚持下去,诸葛亮认为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其次,“内修政理”,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内部一塌糊涂,什么都不用说了,上帝也救不了你。后,等待机会,创造机会。第三,刘备的大桑树民兵连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外交政策。在战争时期,诸侯之间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至为重要,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诸葛亮分析当时的情形:和平和发展不是时代的主题,大战才是。所以,要动用一切手段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对外方面,坚定地奉行“外结孙权”的方针。但是要注意,诸葛亮在这里说“外结孙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取得荆州,取得荆州在诸葛亮拟定的战略文件中十分关键。为什么要先取得荆州?诸葛亮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十分清楚,如果不能取得荆州,外结孙权就变成了投靠孙权。你没有地盘,你和孙权就不是合作关系了。刘备听了诸葛亮的报告,受益匪浅。可能这是刘备第一次听到如此清晰的战略分析了。刘备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战略,心中也增强了发展大桑树民兵连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