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简介(佳能照相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6 15:53:05 浏览
1、佳能照相机

长城SZ-1旁轴135胶卷相机:带红字为人民服务,文革产物。由北京照相机厂生产于1970年,与我同岁。仿照日本理光SUOER SHOT 2.4照相机。采用中国的发条式上片结构,使用35MM胶卷。旁轴双影裂像对焦方式。北京工业受苏联影响,做工粗暴,简单,但用材厚实,皮实,耐用。光圈2.8-22,焦距45毫米。速度有B门,1/30,1/60,1/125,1/300。对焦距离近0.9米。总产量2000架,现存世约300架左右,是除东风120单反和红旗135旁轴外第三稀缺品。市场价格估计50000~80000。仅供展示。

2、索尼照相机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单反。取景靠相机内一个反光板组件上下翻动进行的。不是现在的电子取景器。

3、神奇照相机

旧式照相机之总称。其中包括作为现代珍贵器具仍在使用的相机。 35mm旁轴相机是德国古典相机中的精华,而且尤其钟爱折叠式机型构造之精巧和设计之独特。在收集和欣赏各款相机之余,免不了也会关注一下其背景,让我感叹的是相机背后的历史往往比机器本身更具魅力和传奇色彩。以Kodak Retina为代表的35mm折叠式相机对二十世纪人类摄影技术和相机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恐怕是超出现在大多数人的想象的。#照相机简介#

4、数码照相机详细介绍

禄莱科德,德国制造的双镜头反光镜箱120型相机。取景器在相机顶端,通过镜箱上面的一只镜头取景,通过下面的镜头拍照。使用120型胶卷,拍照12张6X6厘米照片。德国相机坚固耐用,禄莱科德为世界名牌相机。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曾仿制成功。

5、微型照相机

日本Minolta公司生产的Auto Press折叠皮腔相机。该机是当年Minolta公司的前身Chiyoda Kōgaku Seikō在1937年投产的,据说是那个年代日本的第一台专业级别的照相机。该机使用页片(Plate)胶片,拍摄9x6.5厘米的画幅。图片由Kurt Ingham拍摄。

6、照相机简介图

“抛砖引玉”之计-柯达的“傻瓜相机”-美国柯达公司是摄影器材业的先驱,其所生产的照相机、像纸、胶卷及冲印服务,一度曾执世界同业之牛耳。但是,在专业的领域内,柯达公司真正傲视群雄的是胶卷和相纸。不过,即使是胶卷、相纸和冲印业务,柯达公司也遭到强烈的挑战和竞争。日本的富士、樱花,西德的爱克发等等名牌也积极开拓市场,而且以较低的价格争取市场占有率。柯达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扩大胶卷冲印和相纸的市场,曾经使出一招“抛砖引玉”的计策,即发展出以容易操作为原则的全自动照相机。该机的特色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且无须测光对焦,只要对准摄影的目标按下快门,就完成照相的动作,是任何不懂照相原理的人都可使用的产品,因此有人称之为“傻瓜相机”。这种“傻瓜相机”,据说柯达公司曾投入庞大的研究费用才开发成功,照理它的售价应高于一般照相机。然而,这种照相机上市之后,却以出人意料的低价销售。柯达公司真正的目的,乃在于借便宜简易的相机为先锋,增加使用照相机的顾客,以便于扩大相纸和胶卷的市场开拓。相机的销售可能没有利润,甚至亏本,但相纸和胶卷方面却可获得更大的利润。柯达这种利用相机作为“先行的牺牲品”,而掩护相纸、胶卷乃至冲印服务的行销策略,就是“抛砖引玉”。

7、时光照相机

【转发祖老师文章】禄来福来 神州花开(之三)----l禄来福来相机已成为新中国新华社摄影报道专用相机禄来相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输入中国市场后,因价格昂贵,曲高和寡。只有洋行职员、医生、大学教授,职业摄影家以及国民政府要员才具有购买能力。据说,当年要几根金条才能顶一架禄来相机。新华社在解放初期,由于受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缺少外汇资金,也只有极少数摄影记者才配备禄来相机。不久前,从旧书地滩中买到一本1961年出版的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室译编的《常用摄影器材说明书汇编》,可印证新华社摄影部使用禄来和其他进口相机的情况。前言如下:“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我们常用摄影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特选禄来福来(6X6中画幅)、徕卡(135画幅)、林好夫(5寸以上大画幅)相机,韦士顿测光表、170万次闪光灯和矮克发、柯达胶卷等器材的说明书,按原文翻译汇编成小册子,备同志们参考“。小册子包括F3.5相机说明书、F2.8照相机说明书,文字详细,图片清晰。 在我们收集到当时新华社出版的内刊"摄影业务"经常介绍祿来福来镜箱相机有关使用文章。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步入摄影工作。在区文化馆、市青年宫、市工人文化宫,包括在解放日报摄影部学习,看到过铁柜子里排放着一排排的禄来福来相机,眼睛忽然闪亮,真羡慕啊,当时也亲手使用过禄来,对其操作便捷、取景方便和成像素质印象尤其深刻。八十年代初,我被借调到上海市摄影协会(当时是称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才正式背上了一台F3.5禄来福来相机。 (左一背上禄来福来相机者为本人)祖忠人

8、照相机发展历史简介

照相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照相机是稀罕物,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就拿当时火的俗称“方箱”的海鸥4B双镜头反光相机来说,一台要一二百元,要知道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元,即使想还买不到,对不起,凭票供应。拥有相机梦寐以求,用当时的广告词说:何以解忧,唯有海鸥。1978年,沈阳市科技馆举办了首届青年干部摄影学习班,当时,我所在的建材局宣传科托人在陝西咸阳买来一台海鸥4B相机,辗转收到一看还是人家用过的。摄影学习班请来诸多摄影名家授课,像田原、张甸、金铎、杜裕民、张醒生等,他们有的去过抗美援朝前线采访拍照。这次摄影启蒙受益匪浅,那时,摄影的快乐不是按快门的刹那间,而是在事前的准备,相机焦距、环境光线的设计运用,胶卷冲洗、暗房漂定显放大制作的手工全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享受。1981年到报社当上了摄影记者,立马鸟枪换炮,用上了135德国莱卡F4和玛米亚RB67相机,那时新闻专业相机都是用外汇进口的,自然价格不菲。一次,在南湖公园采访拍照演出,用大卡车搭建的舞台下挤满了观众,我刚举起200毫米长镜头相机,观众就纷纷回头盯着看,像是看到了怪物,众目睽睽之下,我赶紧拍了两张走人。渐渐的,社会上各种相机多了起来,五花八门,像凤凰、珠江、红梅、牡丹、华山、东方什么的,80年代是国产照相机史上的黄金年代,在公园里看到照相的都是以直式取景机居多,操作起来更为简单,价钱相对便宜。照相很牛逼很奢侈,关键是很烧钱。国产的乐凯135胶卷一卷也要10多块线,加上冲洗就得30多元,相机“咔嚓”一声就是一块钱,相当于吃两根冰棍(冰果)。80年代告别物质匮乏,生活越来越好,相机的普及是标志之一,它为生活带来了欢乐,那些质朴纯真的画面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