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由来和简介(寒山寺的历史和来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6 18:01:27 浏览
1、寒山寺的历史和来历

#为什么日本独爱《枫桥夜泊》这首诗,这首诗被写入日本教科书,几乎人人都会,你怎么看# 唐朝时期文化经济都发展到鼎盛时期,世界各国藩属国都会到大唐学习摩拜,日本也是其中近的国家,一直引入盛唐文化,著名日本僧人空海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僧人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的。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约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日本文化中日僧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诗也就成了日本熟悉学习的文化。尤其《枫桥夜泊》描写了冬季夜晚寒冷,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场景,更能引起对传经传道的僧侣的感念之怀!所以日本国如此钟爱《枫桥夜泊》引入课本,那种意境深远的诗让人铭记起文化由来。

2、寒山寺石碑简介

1939年,日本人想盗取寒山寺的一件稀世珍宝。方丈焦虑万分,他拿出20根金条送给石刻大师钱荣初。钱荣初见状,立马退回金条,说道:“方丈,做此事,我义不容辞!”1937年,南京沦陷,日本不仅残忍杀害我们同胞,还大肆掠夺我国的文物国宝。日本军官松井石根,是个中国通,他竟然把眼光盯在了苏州寒山寺寺庙的一块诗碑上。要说起这块诗碑,它的来历可不小。上面的诗句是由唐朝张继所题写:“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境优美,加上又是清末大书法家俞樾所刻。从古到今,诗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寒山寺也因此而闻名。松井石根和日本天皇对这个诗碑早垂涎已久。这次来,他就是借参观的名义,来寒山寺,盗取诗碑,送给天皇的。松井石根一进寺庙,就迫不及待地问方丈诗碑在何处?然后让方丈带路,直奔那座诗碑而去。当他看到诗碑的那一瞬间,两眼放光,双手忍不住地在诗碑上,来回抚摸,嘴里还蹦出一句中国话:“真是首好诗,字也写得妙啊!”离开时,他还不忘让手下给他和诗碑照了一张合影。方丈站在一旁,冷静地观看,心里却有股不详的预兆涌上心头,他觉得此次松井石根来访,目的决不单纯。果然,有一次,他遇见松井石根和他手下,站在诗碑前,嘀咕咕咕说些什么,还不停地上下比划着。不好,看来松井石根要对这块诗碑下手,诗碑已在此竖立千年,乃镇寺之宝,岂容得他乱来。可是这该怎么办才好,日本人有武器,人多马壮,硬来行不通。方丈忽然灵光一闪,有了,就这么办!这天,他趁夜色摸到苏州石刻大师钱荣初家里。他说明来意,从衣袖里拿出20根金条摆在桌上。"方丈,这是在做啥?快快收回,做此事,我钱荣初义不容辞。”钱荣初激动的说道。“好,那就有劳钱师傅了,拜托了!”方丈拱手告辞了。第二天清晨,钱荣初便到诗碑前,仔细一笔一画拓写碑文,然后带回家里。自此钱荣初闭门不出,饭也顾不上吃,满手都打起了水泡,他得赶在日本人动手之前,做好一个假诗碑蒙混过关!钱荣初仅仅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大功告成了,他抹了抹汗,微微一笑,长长地舒了口气。晚上他便把诗碑急匆匆地送往寺庙。接下来的几天,钱荣初在家如坐针毡,期待方丈的好消息,虽说,他不敢自已的仿刻完全一样,但至少也有九成多的相似。可三天后,方丈沮丧地告知钱荣初,他们的计划失败了。原来被一个汉奸察觉了,他跑去松井石根那告秘。这该如何是好,难道千年文物,就毁在这群强盗手里。钱荣初夜不能寐,一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些香客就已登上寒山寺,前来上香。忽然,一个香客瞪大双眼睛,大声惊呼,手指指向前方不远处。人们在不远处正四仰八叉躺着一个人,口吐鲜血,面目狰狞,此人正是钱荣初!香客们都很好奇,正想再上前一步,一窥究竟,忽然从山的一侧跑出一日本小分队,原来松井石根一直蹲守在那,准备过几天偷走诗碑。可是现在忽遭变故,咋在诗碑前死掉一个人,松井石根忙派法医给他尸检。法医从他衣兜里收出一张纸条,上面鲜血淋淋地写着:“刻碑、亵碑者死!吾忘祖训,合(活该)遭横事!”看这字条真吓人,好似诅咒!松井石根倒吸一口冷气,可这究竟是何意?松井石根忙连夜组织几个汉奸查找中国史料。随着越查越深入,汉奸的表情变得逐渐深沉起来,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头上滚落,翻书的手也不听使唤地颤抖起来。他们把结果告诉了松井石根。松井石根一听,脸色大变。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带领部队卷铺盖走人!原来,传说唐武宗,十分喜欢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在他死之前,就命石匠为自已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并下诏说自己升天之日,要将此诗碑一同带走。后唐武宗去世,诗碑也随葬于武宗陵墓。武宗还临终遗言:如果后世有谁擅自刻此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后来,不知是否巧合,从宋代到清代,三代刻碑之人,王珪、文明、俞樾全在刻碑不久后,离奇死亡。现在钱荣初刚刚刻完,就死了。看来,这千年诅咒果真灵验。松井石根听完,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撒开脚丫子就跑了!其实,这是钱荣初深思了半个晚上,突然想到诗碑的诅咒传说,当即立断,写下鲜血的字条,放入口袋,便出现了香客发现尸首的那一幕。千年古寺,现如今诗碑依然完好无损地立在那,想当初这正是钱荣初用他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他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就像诗碑上的字,永远刻在了我们心里,值得我们永远颂扬!#打卡挑战局##寒山寺的由来和简介#

3、杭州寒山寺简介

暮.诗:俞平伯曲:费一轩.敲罢了三声晚钟,把银的波底容,黛的山底色,都销融得黯淡了,在这冷冷的清梵音中。.暗云层叠,明霞剩有一缕;但湖光已染上金色了。一缕的霞,可爱哪!更可爱的,只这一缕哪!.太阳倦了,自有暮云遮着;山倦了,自有暮烟凝着;人倦了呢?我倦了呢?.【备注】(1)傍晚读诗,这首《暮》,是诗人在深秋游苏州寒山寺时的怀恋之思,其在附记中说:“夫寒山一荒寺耳,而摇荡性灵至于如此,岂非情缘境生,而境随情感耶?此诗之成,殆吾之结习使然。”(2)中国人“格物”的精神是一个人心性的体现。关于 “格物致知”古人自有诸多不同阐述,说到底“格物致知”就是人们“观物”“安心”的方法论。格物,意味着怀着内心的情意体味事物的每一个细节,领悟周遭世界给予我们的教养。在古人的笔墨中,我们曾深沉地感受到这一点,就如前文说到的宋人山水,借助着后世的观摩、亲近、热爱和反复阐述,成为中国人精神隽永的映照。中国人的风景,不仅是看山是山,而是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情志融汇于风景之中,并试图理解山水的本质。这种理解,可视为是对人心本身的探寻和对宇宙本体的求索。山水不仅是外部的风景,山水背后的秩序更是人安身立命、安养生息的涵养所在。——冯娜:《山海之上的言说》(3)诗人简介: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现代诗人,作家,文史学家,红学家,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创始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俞平伯积极响应,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曾参加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提倡“诗的平民化”,与朱自清等人创办《诗》月刊。主要著述有《红楼梦辨》《冬夜》《古槐书屋问》《古槐梦遇》《读词偶得》《清词释》《西还》《忆》《雪朝》《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全集》等。(4)封面选自网友“贾红生”的美篇日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配图,小记:今天的落日,是明天梦想开始的地方。(5)谱曲时间:2022.9.13。【暮(俞平伯诗 费一轩曲)】在线收听_费一轩原创歌曲_荔枝

4、寒山寺三个字的由来故事

1332年,在元帝国学业有成的临济宗僧人中岩圆月,带着视若珍宝的《三体诗》返回日本。从那一天开始,日本接触到了唐诗中的寒山寺,也成了他们数百年后,争相掠夺的对象。寺内本有两个大钟,一在钟楼,一在大殿。悬在钟楼的,原是明代铸造的,后已失去,到了清代才重铸,保存至今。而悬在大殿的,是唐代的古钟。直到明代崇祯时,有两个日本游方僧到此,知道此钟来历便把此古钟偷走,运回日本去,寒山寺便失去了这个价值连城的古钟。到了明治三十年,著名的篆刻家山田寒山曾游历中国,当他听说寒山寺的古钟被偷走的故事,于是他就在日本国内寻找但、可惜并没有找到。为了表示一种歉意,山田寒山特地重铸了一座新钟,并请伊藤博文撰写铭文后转送给寒山寺。这就是如今在正殿所能见到的“古钟”。山田寒山对于寒山寺的热爱并不止于此。大正4年,在伊藤博文的资助下,山田在千叶县海上郡的字长山上建造了 寒山寺别院,自己担任主持。而奥多摩山谷里还有另外一座寒山寺,相传就是山田寒山没能找到的唐钟就藏于此地。更妙的是这个寺院的入口处还依照《枫桥夜泊》的景致建了一座“枫桥”。当然桥下的那条河还是叫做多摩川。当然因为关注,所以日本在研究寒山寺的时候也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1. 寺院夜半是否敲钟。这个观点早是欧阳修提出。而南宋时期就有指出,其实苏州自古就有夜半敲钟的习惯。特别是陆游就引用过中晚唐时期诗人的诗句来论证唐代就有敲钟。日本专家森本哲郎也觉得欧阳修的说法不够合理。2. 夜半到底是指时间还是钟的名称宋人提出“夜半”是座钟的名称而不是鸣钟的时间。这种说法其实是为“夜半钟声”做的解套。而日本三泽玲尔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自古寺庙就是早晨撞钟晚击太鼓的习惯。而“霜满天”表示此时已经是霜降,因此夜半大约是2点前后,拂晓在4点。张籍当时听到的夜半钟声很可能是寒山寺早晨的钟声。@南阁水哥 说,一首《枫桥夜泊》构建起中日两国对于美好精致的喜爱和思考。那么寒山寺又是在哪里打动日本人的呢。我想这跟《枫桥夜泊》中所描写的景致有关。这首诗中充满了对于秋夜漂泊的思绪,而诗中的月、乌、枫、寺、钟、舟等景物全部是日本人所喜欢的。所以这首“量身定制”的古诗才会成为日本人民口中争相传唱的名篇。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而我们已经不大记得,到底那钟是被谁偷走的。

5、苏州寒山寺简介介绍

清朝寒山寺“灭门”疑案:全寺僧侣和香客140人,一夜间全部殒命寒山寺惨案很快在民间引起了骚乱,对于古寺一夜之间140人全部被杀,民间也有着诸多的说法。有人说是江洋大盗所为,有的说是神明降咒,还有的甚至说是香火气中毒等等,总之莫衷一是。老百姓寄希望于官府,期待官差早日查明真相,驱散邪秽,还寒山寺一片吉祥康宁。寒山寺一夜之间140人,竟然无一生还,县太爷自知事情的严重性,如果真相查不出来,不但官位不保性命堪忧。然而初步勘察现场,并没有找到凶手翻墙越脊的蛛丝马迹根本无从查起。山脚下的百姓还在期待那一声声清澈响亮的钟声,然而面对这起“灭门”惨案,他们甚至不知道是不是神明在施咒,惴惴不安的人们盼望着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刻。知府大人一筹莫展,现场既没有打斗的痕迹,也查不出任何可疑线索。等待中仵作终于给出了验尸结果:中毒。知府大人一头雾水,何人如此歹毒,竟然在佛门净地投毒,动机何在?侦办陷入僵局。官府立即加派人手到民间打探消息,搜集破案线索。据有些人反应,寒山寺案发当天是主持的生日,为了庆生,他邀请了很多香客和朋友到寺里听诵经,听佛法,共进晚餐。不过谁能想到生日后变忌日。凶手的目标是主持吗?还是这140人中间的某一个,后因为杀红了眼,也毒杀了其他人?但经现场仔细勘察,并没有发现凶手的可疑去处,莫不是凶手也在这140人中间,他把自己也毒杀了?就在知府大人苦思冥想之际,旁边的厨房内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个“死人”竟然从死人堆里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知府大人还有众衙役吓得连忙后退,屋外看热闹的百姓也被吓得连连后退。很明显他的确没有死。知府大人把马蹄袖一甩,迅速镇定了下来并开始盘查此人。原来此人是寒山寺的帮厨,他叫刘青。刘青原来是一个屠夫使得一手好刀法,生意也十分红火。不过多年来他一直有个烦心事,那就是他和妻子膝下没有一儿半女。某日睡梦中刘青梦见一个胖娃娃,刚刚对自己喊一声“爹”时便被一把屠刀给敲晕了。梦醒之后刘青自认杀孽太重,于是拆了所有的屠宰物件,后开了一家素面馆。几年后妻子果然怀孕并生下一个男婴。刘青自然欢喜,他觉得是观音菩萨在保佑自己,于是一心想做善事。此时他听说寒山寺缺了一个帮厨,刘青为了还愿自愿到庙里做十年素斋以报观音送子之恩。前两天几位年轻僧人对刘青说,明日便是主持60岁寿诞,主持想借此机会宴请一些香客朋友,要刘青做百来碗素面。生日当天,刘青只顾抻面便让几个僧人去山下买盐让另外几位僧人到山上挖些野菜。听到这里知府大人打断了刘青,问他这次做斋饭,跟往日有何不同。“好像没什么不同的,就是做长寿面,往里面放些青菜,蘑菇之类的。”刘青答道。“青菜、蘑菇”?刘青说是的,因为他发现师傅们采回来的蘑菇颜色十分鲜艳就在素面里多放了一些。知府大人突然惊呼,原来如此。在知府大人的要求下,刘青带着他来到了采蘑菇的地方。众人向厨子所指的地方望去,发现还有一些紫色的蘑菇长在那里,定睛一看,居然还有两条大蛇盘在蘑菇丛中。蘑菇的颜色的确艳丽,不过众人中毒的谜底也就在此。原来,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那盘踞着的毒蛇,蘑菇是作案工具,而厨子刘青算是帮凶。刘青此时才明白,是自己的食材出了问题,他后悔至极,顿时泪流满面,因为好心办了坏事。佛家常说:因果巡回,生亦是死,死亦是生。我们不知道这些死去的人还有没有未完成的夙愿,或许刘青的醒来,就是神明的护佑,他帮官差揭开众人死去的谜底,也算告慰他们在天之灵。有人会问,为什么刘青没死?莫不是他是有心投毒?其实不然。当天晚上,刘青一直在忙活抻面、和面,甚至都没有顾上自己吃饭,所以躲过一劫,不过因为在食材处理过程中还是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气体,所以导致昏迷不醒。可惜的是,刘青虽然是无心的错误,让140人无辜丧命,他确实难逃罪责。不过好在他后诚心忏悔,并帮助官府查明事情真相,也算戴罪立功。后知府大人判刘青有期徒刑10年。刘青为了赎罪,甘愿受罚。人的无心之举所犯下的错,似乎并不该将罪责指向自然之生灵。通过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鲜艳的事物可能越危险。这便是我们今天所引申为的“警戒色”。虽然这个案子已经告破,不过知府大人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寒山寺有这么多蛇?是不是除了寒山寺,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毒蛇,万一在自己的管辖区还有类似的案件发生该怎么办?为了一探究竟,知府翻阅了很多史料,后他在寒山寺的寺庙记录中发现了蛇洞的由来。原来,唐贞观年间,有一个法号为“寒山”的高僧来此定居,玄宗时期,另外一位高僧希迁来此定居。希迁便以“寒山”为名为寺庙命名,是为“寒山寺”。寺庙几经扩建,及至后院的土山,而这座土山就是远近闻名的“蛇山”。渐渐地,众人对此案慢慢释然,官府对后院的毒蛇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并把毒蘑菇焚烧。寒山寺悠扬的钟声自那时起沉寂了许久,不再响起。

6、寒山寺名字的由来

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唐)张继记得这是上学时语文课本内的必背诗句,既然来到苏州,就冲着这熟悉的诗句,也一定来一趟寒山寺,来与课本里的诗意奔个现。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诗句里面的夜半钟声也是有来历的。夜半钟的撞击方式,有一种说法,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1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寺院里面,名僧寒山、拾得有关的传说,以及他俩的雕塑和绘画,是第一次了解。传说寒山、拾得是两个好朋友,两人一起长大,亲如兄弟,然后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子,寒山得知后,为了把女孩子让给好兄弟,毅然出家做了和尚,拾得得知后被好兄弟的行为感动,也跟着做了和尚。寒山寺正殿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图12-15为寒山、拾得二人的画像,是通过苏绣来描绘的,做工精美,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国画。图17-18红色画幅,则为寒山、拾得二人的拓片。问及工作人员,那寒山、拾得兄弟俩怎么长得那么丑,工作人员说那是流传下来的画里面,他俩就长那样。估计是不同时期审美观不同的原因。

7、寒山寺简介及资料

“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千仞岩峦深可遁,万重溪涧石楼台。桦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绕山回。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车至天台县街头镇北岸村后,我们步行去了寒岩洞。刚行至岩口,就有一标牌,上书寒岩洞之简介,曰:“寒岩洞,天台山大洞,称‘寒岩洞天’……唐代闻名国内外的白话隐逸诗人寒山子曾长住于此。”抬眼,即见一山崖屏障横亘目前,青石裸露,巉岩峥嵘,这便是有名的寒岩了。但由此前往寒山大洞,还须攀登四五百级曲折蜿蜒的石磴。一路走走歇歇来到洞口,我还是有些气喘吁吁了。山洞很大,危崖之下,豁开一个隙缝,极似断崖咧开的一张大嘴。同行的哲脚程比我快,已进入洞口,而我却有些紧张地边走边望向洞口之上的岩石,怕有石块坠落下来。洞口不远处也确有这样一块警示牌,印证我的担心不算多余。寒岩洞,旧名拊石洞,因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洞中书有“潜真”二字,后改名为“潜真洞”。其洞高15米,宽48米,深78米,面积约有3500平米。虽来此之前我略微查过资料,但洞内的空间还是要比我想象的宏大许多。大洞内地面平整,里处还有若干小洞,就像大房子里的几个小间。站在空荡荡的石洞内,我有种与外界隔绝的异样之感。于是忍不住回头往洞口看去,外面群山起伏,阳光依旧灿烂,却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概叹当年,寒山一人独居于此,寒来暑往,破衣烂衫却逍遥自在地走过了盛唐。“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这是要何等的自我超越,才能有如此的淡然。寒岩洞口有“龟”、“蛇”相守,是天然岩石生成。洞口还有块大石,称“宴坐石”,据说是寒山子宴坐之处。我在洞内转了一圈,现在这个洞基本算是废弃了,虽有几个供着佛像的地方,还有个写着寒山寺的大香炉,但除此之外,并没有留下关于诗僧寒山子的任何踪迹,颇让人有些遗憾。“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也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仙踪本来就难寻觅,但寒山所提供的智慧口语、人生态度却可以一直引导着我们走上智慧之路。#头条创作挑战赛# #台州头条# @头条旅游#寒山寺的由来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