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故事简介(长恨歌的故事全集讲解)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7 09:51:12 浏览
1、长恨歌的故事全集讲解

长恨歌,凄美的爱情故事。

2、长恨歌的故事

谈《长恨歌》中的李杨爱情《长恨歌》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誉为“千古绝唱”。它描绘了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而这段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戏剧性和感人程度,还因为它与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之一,其文化和艺术的成就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长恨歌》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而其中为著名的一段历史便是唐玄宗年间的“开元盛世”。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文化、艺术、经济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巅峰之一。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富有才华的皇帝,也是一个热爱文化和艺术的人。他对诗歌和音乐热爱,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音乐家。杨玉环则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她被称为“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貌和才华而闻名于世。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堪称凄美传奇。在唐朝的宫廷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宫女们要服从皇帝和皇后的命令,而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然而,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却超越了这些界限。杨玉环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宫女,而李隆基则是唐朝的太子。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视为一种禁忌,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杨玉环的美丽、才华和聪明机智让李隆基深深迷恋上了她。他对她的爱情是真挚的,但是这段爱情却受到了很多限制。杨玉环的身份地位不高,而且李隆基已经有了正妃。这些都成为了这段爱情的障碍。然而,他们的感情却越来越深。李隆基甚至为了杨玉环而废后,但是这种做法只会招来更多的反对和压力。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也受到了命运的挑战。当李隆基被迫逃亡时,杨玉环被留在了长安城中。李隆基心系杨玉环,多次试图营救她,但是都失败了。杨玉环被迫嫁给了李德裕的儿子李贤,这使得李隆基更加伤心和愤怒。他的爱情无法得到回报,而他的命运也被挫败。在逃亡期间,李隆基写下了《长恨歌》,表达了他对杨玉环的深情思念和对命运的不满。然而,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并不止于此,在唐朝灭亡之后的历史中,李隆基和杨玉环的传说仍然在人们心中流传着。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被赞颂为一段唯美而感人的传说,被不断地传诵和演绎。在后世相传中,杨玉环被描述成一个美丽聪明的女性,她的美貌和才智吸引了李隆基的目光。而李隆基则被描述成一个仁慈而富有智慧的皇帝,他深爱着杨玉环,并为了她不惜破例,违背宫廷的规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人们常常用“李杨情”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感情。尽管他们已经逝去了,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却仍然激励着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一段经典的爱情传说,被许多文艺作品所借鉴和描绘。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中就有“李杨情”的形象描写,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中也引用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启示人们,爱情是一种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是一种值得我们珍惜和坚持的感情。而富有智慧的皇帝。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被赞颂为一段唯美而感人的传说。《长恨歌》作为这个传说的佳诠释之一,被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借鉴和模仿。这首诗不仅被认为是唐代伟大的爱情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描述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时,不仅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也揭示了唐朝时期宫廷政治的黑暗和残酷。总之,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见证。无论是在《长恨歌》中还是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这个故事都被传颂了数百年,被后来人作为爱情的样例,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它都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开讲#

3、长恨歌故事历史简介

《长恨歌》是唐代(公元618-907年)的一首叙事诗,灵感来自唐朝第七位皇帝玄宗(公元712-756年)与其妃子杨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它由中国诗人白居易(公元 772-846 年)撰写,是他受欢迎的作品。当白在公元 806 年出版它时,它立即取得了成功,并且从那时起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中国学生记住。这首诗是玄宗和杨夫人现实生活的浪漫化版本,但时间更早于汉朝(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220 年)。白居易以极富浪漫情调的诗而著称,他的诗使用生动但又简单的意象,因为他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他的作品,而不必费力寻找其意义。白居易创作了2800多首不同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在中国广为流传,在日本也很流行。然而,《长恨歌》(又名《长恨歌》)成为他受欢迎的作品,因为它的主题是深沉的浪漫爱情、失落,以及爱到死的永恒形象。历史故事玄宗因其早期政策而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好的君主之一。他效法太宗(公元 626-649 年在位)和武则天皇后(公元 690-704 年)两位前任,改革法律,精简官僚,为民服务。在玄宗初期,中国取得了空前的财富和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富裕的国家。然而,在公元 734 年左右,玄宗厌倦了自己的责任,开始更多地依赖妻子来做决定。她建议他任命一位名叫李林甫的家族朋友为总理。妻子去世后,玄宗越来越远离公共事务,对李林甫的管理越来越信任。他将三千多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带到宫殿来招待他,并违背他们的意愿将她们留在那里。纵然有这些女人都在他的掌控之下,玄宗仍然不高兴,直到公元741年,他爱上了他儿子的年轻妻子,一个名叫杨贵妃的女人。玄宗让杨与其余女子一同入宫,却只与她待了一段时间。她离开了丈夫,成为了皇帝的妃子。为这恋情,他玩忽了皇帝的职责,对杨夫人的任何要求都答应了。她开始时提出了一些小要求,他同意了,这些要求逐渐发展成为更大的要求,直到她让他将她的家人提拔到重要职位,即使这些人无法胜任这些工作。随着杨氏家族成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玄宗所有的重大改革和进步都开始瓦解。与此同时,在军队中使用外国人的政策(这源于玄宗的军事改革)导致其中一些人被提升到高的指挥职位。李林甫利用这种情况,在收受杨家贿赂以任命他们担任舒适的官僚职位的同时,让忠于他的人统领军队。由于当权者花更多的时间享受自己而不是承担他们的责任,这个国家以前的繁荣开始衰落。一位名叫安禄山的半粟特/半突厥将军,是杨夫人的朋友,将杨家的虐待视为玄宗不再适合统治的标志。安禄山指挥着中国军队中好的军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带领这些人恢复正常的政府;所以他在公元 755 年发动了一场反抗统治者的叛乱。推翻玄宗,称帝。他被唐军挑战,他的叛乱被镇压,但他已经开始了无法阻止的事情。该国将在公元 755-763 年间四分五裂,将近 3600 万人死亡。公元 755 年,玄宗与杨夫人及其家人逃离首都。随行的护卫人员责备杨的麻烦,并在途中谋杀了她的家人。诸将遂下令杀杨夫人。玄宗拒绝,但人不退让,他只好答应。他承认他任由自己被引诱离开职责,并同意将杨女士勒死。玄宗不想再统治,为杨夫人的死心痛不已。他退位支持他的儿子苏宗(公元 756-762 年在位)并退出公共生活。苏宗带领唐军出战,却怎么也打不过安禄山。公元762年,肃宗和玄宗在两周内相继病逝,代宗(公元762-779在位)继位,终恢复秩序。

4、长恨歌说的是谁的故事

读白居易诗感悟系列之一感悟《长恨歌》《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名叫杨玉环,生于开元七年(719),祖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后迁居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幼年丧父,是叔叔将她抚养长大。杨玉环长成后,花容月貌,加上聪明好动,能歌善舞,出落成为一代绝色佳人。开元二十三年(735),16岁的杨玉环凭借着自己的姿色被选为唐玄宗爱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寿王李瑁的母亲是唐明皇的武惠妃,也是很得宠的,与后来的杨贵妃差不多,只是这李瑁命苦,他母亲武惠妃早早就死了。武惠妃死后,明皇没有得意的美人,昼夜难安,就盯上李瑁的漂亮妃子了。怎麽办呢?毕竟是儿媳啊,说起来不好听啊,于是想了个主意,说是寿王妃杨玉环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为了给皇太后的亡灵祈福,杨玉环自愿出家当女道士,道号太真,而道观却是位于玄宗的兴庆宫之内。就这样21岁的杨玉环告别了一起生活过五年的老公,搬进了老公公家里住。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夏,唐玄宗终于急不可待的下诏册封儿媳杨氏为杨贵妃,为了安慰被夺了妻子的寿王,明皇也给李瑁重新策了一个妃子,就是韦王妃。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诗人为这篇长歌所取的诗题,即“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也可当教训讲。“长恨”,就是深深的遗憾或者深深的遗恨。也可以是沉痛的、不能忘怀的教训。《长恨歌》写的是当今皇上的前辈做帝王时发生的事情。白居易写《长恨歌》应该说是经过缜密思考的,他必须考虑到写出来的文章既能让当今皇上听进去,又不至于触怒皇上,把自己搭进去,因此绝不可能像在元和初年写讽谕诗那样尖锐、直白,而是通过艺术典型与形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表达婉讽(即带有讽谕意味的感伤诗)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恨歌》以相当的笔墨铺写李、杨情爱,其实是在更好地表达婉讽的主题。因为爱得越真、越深,就越珍贵,失去的就越多,破坏得就越重,教训自然就越应汲取,不可忘记,《长恨歌》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蕴涵的意思也就在此。白居易煞费苦心从维护唐王朝长治久安的愿望出发,写了《长恨歌》这首诗,就是要婉讽后代皇帝以他们的前辈唐明皇贪色误国误身为戒,千万别再重蹈前辈的覆辙。

5、长恨歌的故事简介200字

公元806年,35岁的白居易写下了著名的《长恨歌》。这首诗讲了个啥呢?主要讲得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诗中暴露无遗地将唐玄宗的好色误国体现了出来。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要记住当时的时间,公元806年。距离唐玄宗去世,不过40多年而已。这一年正是唐玄宗的五世孙唐宪宗李纯登基的第一年。如果有人开口骂你的老祖宗,你会生气吗?估计正常人都会,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呢?所以说,白居易这个人,不简单。很多人说,不对呀,白居易用的是借古讽今的手法,也就是曲笔,不信你看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写的不是汉朝的皇帝嘛!其实往后看,就会发现,老白是越写越激动啊!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里直接把杨贵妃的姓氏给点出来了,如果这还不够明显的话,我们继续往下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里就很明显了嘛!华清池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洗香香的专用地,可不是什么汉皇的澡堂子。如果这还不够,后面还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话一出,就等于是指着唐玄宗的鼻子在骂了,毕竟霓裳羽衣曲,可是唐玄宗亲自编写的舞曲,那是有知识产权的!别急,光写到这里还不够。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这3句将安史之乱的情形都写了出来,安禄山反了以后,唐玄宗带着千军万马逃离了京城,朝着四川一路逃。到了马嵬坡的时候,大军不肯走了,为啥?大家觉得是杨贵妃和杨国忠误国,只有唐玄宗杀了他们俩,大军才能继续听从他的调遣!唐玄宗无奈,只好赐死了心爱的杨贵妃。如果说这里写的还算隐晦的话,那么这一句可就直接指名道姓了: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实话,如果没有杨贵妃自缢马嵬坡的话,鬼晓得马嵬坡是个什么地方啊?很难想象,白居易写下这首诗以后,还怎么继续在唐朝官场混。唐宪宗李纯,难道不想着收拾白居易吗?你别说,写下《长恨歌》以后,白居易居然迎来了事业高峰期,唐宪宗不仅没有收拾他,反而在此后的10年里,一路提拔白居易。白居易得到提拔以后,甭提多兴奋了,他认为当今圣上,堪比唐太宗。那他自己也愿意成为第二个魏征,因此白居易在这段时间里,写了一堆抨击时事的诗词,而且频繁上书指出唐宪宗的种种错误。唐宪宗有时候也生气,曾经向宰相李绛抱怨: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为啥他对我这么不客气呢?李绛则笑着表示:恭喜陛下,喜提魏征一枚。所以说,白居易胆子大,敢说事儿,也得遇到唐宪宗这种明主,同时还得有李绛这类贤相的神助攻才行。白居易用行动告诉后世读书人,文字从来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只有针砭时弊,才能大程度地体现文字的作用。#长恨歌的故事简介#

6、长恨歌王安忆小说故事简介

个人觉得这条主线是适合讲给孩子的故事——白居易专心写《长恨歌》的故事。[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电影中白居易是两榜进士,本可以做大官的。可是他却一心留在皇宫做一名皇帝的起居郎,因为他痴迷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想要写诗来还原这段历史,祭奠他们可贵的爱情。可是当他拨开历史迷雾,逐渐接触到历史真相,原来是唐明皇为了保存皇帝哄骗杨玉环“三死”于古墓的时候,他觉得他写的诗是假的。这对于他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几近奔溃的对空海说,你可以说我的诗比不上李白的诗,但是你不能说的诗是假的!后,他继续深挖真相,通过阿部的日记和妖猫的讲述,完全还原出贵妃清醒赴死时的心境:原来贵妃当时知道这是本身就是死局,知道李隆基其实就是假意,甚至知道即是有尸解大法,皇帝也不会再将它迎回。毕竟,有哪一个帝王会真的就像天下人承认自己曾经做错过呢?白居易终被贵妃的真实与清醒感动,被杨玉环接受虚伪拥抱真相的豁达所折服,终参透真假相生是常态,敢于接受是姿态,决定已经写就的《长恨歌》就此定稿一字不改,让世人尽可以在虚虚实实的故事中感受爱情真实的存在。[烟花][烟花][烟花]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着重强调了以下三点。一是李白比白居易起码大几十岁,李白生在大唐盛世,白居易时期已然是大唐没落,以便孩子可以总体把握两位大诗人的作品总基调。二是《长恨歌》之所以会成为白居易的封神之作,诗歌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感染了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和执着,如果想要专心作成一件事情是可以做出牺牲的,就像白居易宁可放弃做大官也要专注于写诗。#妖猫传# #白居易的《长恨歌》你欣赏哪几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应该被谴责吗# #李白# #白居易# #长恨歌#

7、长恨歌故事梗概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讲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杨玉环被选入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安史之乱葬身于马嵬驿;诗的后半部分写的是贵妃死后,玄宗皇帝相思入骨,请高人为贵妃招魂,并在幻境中二人许下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150字

古代美的谎话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例子:1. 白居易的《长恨歌》:唐朝时期,白居易写下了《长恨歌》这首爱情长诗,讲述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故事。然而,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感情是否真实并不是白居易亲眼所见,他是通过传闻和揣测来描写这个故事的,其实是一种虚构和夸张。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葬花诗: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贾宝玉在梦境中看到了一朵枯萎的花,为其感慨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虽然这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梦境,但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些谎话或许不是真实的,但是它们切中人心,更多的是通过虚构和夸张来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这种充满艺术和感受的谎话,也充分证明了文化和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